第一篇: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
第二单元 动 物
教学内容:教材第24—44页。单元目标:
1.科学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2.过程与方法:
饲养一种小动物。运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比较多种动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种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2.过程与方法 :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哪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哪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哪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例。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哪些小动物。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
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
蜗 牛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备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三课 蜗 牛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教学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第四课 蚯 蚓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2.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哪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学生捉蚯蚓是否伤害蚯蚓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蚯蚓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第五课 蚂 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2.过程与方法 :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糖、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
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
(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第六课 金 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鱼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
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少。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四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了解空气
干窑镇中心小学戴文卫
教学目标:
⒈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⒉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
学生用(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谜语导入
二、感觉空气塑料袋、气球⒈我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⒉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⒊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⒈收集空气。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⒉感觉空气。⒊交流对空气的感觉。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⒋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猜谜语学生提出问题⒈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⒉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激发兴趣导入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三、纸的奇遇
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五、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⒍课外活动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⒈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魔术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⒉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⒊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⒈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活动。⒉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⒊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⒈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还有什么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学生实验。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并讨论,揭示秘密。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魔术,认识纸团不湿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拓展学生的思路。
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
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气球两只;一根线;一根小木棒;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⒈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里找到了?⒉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学生思考。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瓶里的空气。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两用打气筒、橡胶管、水⒈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⒉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样?猜猜看。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少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⒋如果往盛满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一些水,结果会怎样?抽出一些水结果会怎样?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打入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抽出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形状
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尝试解释,不追求完全解决。引导学生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推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先猜想,再实验证明说明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它的形状和体积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这个推测和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物体的一些性质:通过比较瓶中的空气和水,进一步认识空气(一定量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而水(一定量的)虽然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却有一定的体积,它不能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称称空气透明玻璃瓶、天平、气球、线、小木棒⒈称空气。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⒉用简单秤测量空气有没有质量。把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平衡。如果一边变轻了,秤会怎么样?放掉一边气球里的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轻重怎样变化了?⒊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测并讨论。学生猜测并实验。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质量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主要还是渗透,仍需要使用重量、轻量的说法。
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科学文件夹⒈根据过去的认识填写科学文件夹。我们对石头、水和空气都不陌生了,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来填写我们的科学文件夹。⒉科学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来分析这些资料,大家比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⒊说说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⒋认识固体、气体和液体。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表达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说明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然后分别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是名词,不是下定义)。学生填表,综合经验,整理资料。学生通过整理资料,对比分析,获得认识。主要是综合前面探究的收获,并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空气的特殊性质,进而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两层。
作业。课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篮球,体会有什么感觉?足球、篮球里的气少了要怎样做?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附:科学文件夹
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重量能流动有一定的体积
石头
水
空气
被压缩的空气
惠民镇中心小学边疆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⒉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⒊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⒋压缩空气有弹性,⒌会产生弹力。
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材料准备:
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
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二)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三)日常运用
(四)整理器材小皮球注射器篮球两个、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空气枪⒈(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⒉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⒊你们组有哪些发现?(板书)⒋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有的弹不()高?⒌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板书)()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⒈(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做好记录)⒉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⒊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⒉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⒈学生回答。⒉学生观察、记录。⒊学生汇报、交流。⒋学生汇报、交流。⒌生讨论,⒍汇报,⒎交流。⒈分组探究,⒉记录,⒊上台汇报、交流。⒋学生汇报、交流。一生上台实验。⒈学生汇报、交流。玩空气枪。⒉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课题:流动的空气
范泾小学陆海飞
一、教学目标:⒈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
⒉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⒊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实物投影⒈出示谜语;⒉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讨论,猜谜;思考,回答。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⒈了解风⒈播放关于风的;⒉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观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
⒉游戏⒈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⒉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回答问题。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
⒊实验⑴烟的实验实物投影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⒉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⑵制造风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用手头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风;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三、作业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嘉善县下甸庙小学陆根生
一、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⒉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⒊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
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三、教学难点
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材料准备
⒈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表。
⒉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
⒊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准备有关多种媒体资料(课件、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导入复习,前面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哪些特点?师问: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师述: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师: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学生回答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每人一张呼吸记录和挂钟一只游戏: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游戏:憋气比赛讨论: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推测: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学生完成游戏并做好记录。参与憋气比赛(不能超过一分钟)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回答通过游戏的实际感受,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三、收集资料,讨论动物、植物、人类和空气的关系出示:漫画出示:关于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图片出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出示:气垫船、高压充气钻等图片师问:漫画告诉我们什么?讨论:()在自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我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讨论: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讨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讨论:人们在哪些方面利用压缩空气?学生回答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填好《我的调查记录表》采用收集资料和讨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向学生渗透珍惜生命,珍惜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四、举办展览图片展览组织举办展览会学生收集有关图片、事例和实物进行展览通过举办展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中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你学了本单元后,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我们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欲望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篇:写动物作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写动物)
小蚂蚁
2011年9月25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观察了小蚂蚁。我早早地给它们准备了“礼物”——一小块蛋糕。我来到楼下,把蛋糕放在一棵大树下,一边哼着歌曲,一边等着蚂蚁的到来。不一会儿,一只黄色的小蚂蚁爬了过来,只见它长着六条细细的腿,两根又细又尖的触角。它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发现了“猎物”,它用鼻子闻了闻蛋糕,却没有搬走,又回到草丛里。我想:它一定是去找同伴了吧!不一会儿,果然来了好多蚂蚁。虽然蛋糕的重量要比蚂蚁的体重大好几十倍呢,但蚂蚁们还是齐心协力地把蛋糕搬回“家”里了。我从观察小蚂蚁中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
小公鸡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小白猪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时候,我早就背过《咏鹅》这首诗,甚至我已经吃过鹅肉了,但是,鹅是怎么样的,我却浑然不知,今天,我总算见到了鹅。
下午,我来到了阿姨家,听说阿姨家养了一只鹅。我就飞快地跑了过去,啊,鹅!
但是,也有点让我失望,这只鹅不是名副其实的大白鹅,而是一只褐色的鹅。它头比鸭大一些,嘴巴是乌黑乌黑的,与鸭子和别的鹅不同;头颈的颜色跟鸭子头颈的颜色差不多,朝天的那一面是深褐色,底下是白色的,比鸭子的头颈长得多,它的身体的颜色也一样,背是褐色的,肚皮和腿是白色的,脚掌上也有璞,脚爪有3只,走路时,先抬脚后跟,再摇摇摆摆地把前爪踏上地;它的叫声深沉,而且粗,比鸭子的叫声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虽然有点可惜——它不是大白鹅——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见到了真正的鹅。
我家的小黑狗
瞧,那个趴在地板上的就是我的奇奇,是不是很像一个大毛线熊呀。它身披一件黑色毛皮大衣,在灯光下闪着光泽。一双绿宝石般的眼睛闪闪发光,隐约透着水光,真像两个水晶果冻!
奇奇有一个让我非常欣慰的本领——看门。有一次,奇奇一个人站在门口,把嘴巴张开,舌头伸出嘴外,“哎呀”地叫着,好像在说:“渴死我了,渴死我了”。突然有一种轻轻的脚步声传到我家门口,奇奇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得一下子就跑到门外,如果你是个陌生人的话,它便会“汪、汪、汪”地朝你叫,甚至有时会把你赶出我家门口。如果你是一个熟人的话,它会舌头“唰唰”两下子就会把你弄的心服口服。
我的奇奇虽然有看门的本领,但它还是“逃”不了淘气这一关。
我放学回家,奇奇在沙发上玩耍着,它看到台机上有一个番茄,便把它滚了下来。奇奇玩着玩着一不小心把番茄给抓破了,溅了一脑袋番茄汁。我只好给它洗澡,不知是我弄痒了它还是鼻子进了水,它总是一个劲儿打喷嚏。当我把它放到床上时,它还在一个劲的揉着它的鼻子。
这就是我的小黑狗——奇奇。
可敬的蚂蚁
我喜欢蚂蚁,不仅喜欢它们的勤劳.团结的性格;最令我敬佩的,是它们在有挣扎求全的精神。
记的有一天,我发先两三只蚂蚁在出房的墙壁上匆匆爬行着。我一时高兴起,用双手截水,泼在墙上,水流向它们,它们受了惊,四处逃跑。我在用水泼去,它们被水冲的更远了,还被豆大的水粘着。
这几只可怜的蚂蚁拼命爬了好久才爬出包围着它们的水。我又泼一些水上去,我想这回它们爬不出来了吧?这几只蚂蚁拼命爬了好久,还是寸步难移。过了一会儿它们大概是精疲力尽了,就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又重新挣扎着爬起来。如此连续几次终余到了没水的地方。
我看着这些脱险的小蚂蚁,看到它们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我不由想到那些在小挫折面前就底头,甘心失败的人,只觉那些蚂蚁比人还坚强许多。
* 快速方法——会用三段式【开头→(外形→习性)→结尾】的方法来描写一个小动物的特点。
这是一个描写动物的基本章法。这个章法要求我们把文章分为三段来写。文章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开头、结尾、外形特点和习性特点。其中外形特点和习性特点是这一文章的写作重点。
1、开头。应先交待所写的动物的名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看到什么动物的等等。开头的语言要简捷明白。当然,也可以用抒情的方法直接点题,写出要描写的动物的名称。
2、具体特点: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了描述了。这一段可从两方面来具体描写动物的特点。
外形特点:这里是的在文章的第二小节,具体描写一下所写的动物的外形特点,如大小的特点,肥瘦的特点,毛色的特点,头、身、尾巴、四肢等方面的特点。在描写的时候,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地人格化地描述,力求把文章的语言描述的生动而富有情趣。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突出特点来描述。比如你要描写大象的外形特点,就应该抓住大象与众不同的地方来描写。
习性特点:描写动物的习性特点,是指描述动物的吃食、睡觉、玩耍、鸣叫等方面的特点。在具体描述的时候,要注意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动物的习性。最好要抓住生活中的富有情趣的细节来描写。要注意写出自己对动物的思想感情来,结合着自己的活动来描写动物的习性。
3、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一下所写的动物。这里所要赞美的动物特点,是指动物的精神品质方面的特点,作用的特点。
观察动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会从外形和习性两方面来观察动物的特点。
2、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能按一定的顺序,或者先总后分,或按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小动物。
3、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能抓住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来细致地观察。
4、观察动物的习性,能从鸣叫、吃食、睡觉、玩耍、作用、功能等等方面来细致地观察。观察时能抓住具体的事例,能抓住生活中的富有情趣的细节,能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来观察。
5、观察小动物时能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能把动物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来观察,这样得到的写作材料才生动有趣。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课文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3、了解名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不平凡。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2、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热爱求索的品质。
4、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两组乃至后面一两组课文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识字写字、词句训练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在不同年段要求应有所提升。
1、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其次应突出难点,注意简洁;(如:第1、2、3、6、7课生字表)第三,到中年级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例:出示词语表)第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字词的巩固成为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如:《小摄影师》)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在理解词句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外,更要重视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1)抓内容精彩之处,例: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精彩之处边读边想,帮助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2)抓关键性的词语运用之处,例: 《奇怪的大石头》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哪一个字?然后抓住“孤零零”和“严严实实”等关键词语进行品读,理解石头之“奇”、石头之“巨”。(3)抓课文留白之处,富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朗读,会越读越美妙。
3、与“学习伙伴”交朋友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 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和“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 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5、灰雀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和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2、积累一些好词。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勾画描写灰雀的句子。
5、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1)给生字注音:
桦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
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3、勾画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一抄。
4、学习字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达标检测:
A、观察本课生字特点,记住字形,书写。B、辨字组词
郊()
惜()
低()
渣()校()
借()
底()
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阅读、了解有关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
课 题
5、灰雀
课 时
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自主、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觉得灰雀可爱吗?把描写灰雀可爱的句子画下来。
3、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我是从
这些句子体会到的,你发现了吗?我们比赛读一读,看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找出列宁与男孩的对话,与学习伙伴分角色读一读,与同伴交流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5、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儿问灰雀?
我知道是因为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我发现
7、交流收集的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达标检测:
一、听写词语
搜集、郊区、散步、桦树、胸脯、饭渣、遍地、勇敢、可惜、低头
二、近义词
可惜——
肯定——
严寒——
三、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列宁或小男孩儿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我真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灰雀》讲得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灰雀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灰雀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优秀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课 题
6、小摄影师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和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出身贫苦,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了重要影响。登上文坛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反动思潮。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前苏联有以高尔基命名的州和城市。
预习任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积累一些好词。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1)给生字注音:
摄
基
按
摆
弄
准
备
侧
胶
辆
秘
杂
社
媚
鞠
躬
卷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 杂志社、记者、转告、吩咐、阳光明媚 自主、合作、探究:
1、赛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2、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3、组合作交流,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并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达标检测:
1、观察本课生字特点,记住字形,书写
2、多音字选择
卷juàn()
juǎn()
当dàng()
dāng()
3、组词
校()
期()
安()
罢()胶()
基()
按()
摆()
4、近义词
突然-()
吩咐-()
准备-()
转告-()学习收获: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
课 题
6、小摄影师
课 时
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自主、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小男孩会回来吗?(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延伸,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达标检测:
一、听写词语
基本、突然、按照、吩咐、摆弄、准备、胶卷、车辆、杂志、社会
二、给下面句子加标点
1、小男孩儿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2、来吧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说
3、是的 小男孩儿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三、精彩回放: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从这句话我知道高尔基()。在朗读这句话时我应该用()的语气来读。
课题:7奇怪的大石头(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学习课文生字。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生字。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知识链接: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李四光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预习任务:
1、收集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李四光的材料。
2、学习课文生字,积累一些好词。
3、了解课文内容。
4、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 地质学家: 第四纪: 冰川: 秦岭: 突兀:
自主、合作、探究:
1、学习生字新词,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2、反复朗读,读通读顺课文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 我来闯关:
1、练写生字
2、听写词语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因为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人物距离孩子生活的年代较远,高尔基这个伟大的人物对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孩子不了解高尔基,于是,课前,我要求孩子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以此加深对高尔基的认识,课上与同学交流。其次,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我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用老师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等方式引导孩子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孩子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从而在学习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7奇怪的大石头(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重点: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3、思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4、自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
1、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二怪,三怪,四怪,2、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思考:文章体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课文抓住了哪些词体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闯关:
1、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收集其他名人故事。
教学反思: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
8、我不能失信(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知识链接:宋庆龄:(189—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早年求学美国。1913年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就开始了革命生活。1915年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庆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直热情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宋庆龄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50年,宋庆龄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1年,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10万卢布奖金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预习任务:
1、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2、按阅读提示预习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正确”:
1、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按小组自己的方法分工合作朗读全文。
2、其他小组针对个人和小组读文章是否正确的情况给与评价。(对读音、断句、声音洪亮等角度进行评价)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读明白”
1、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例:我们小组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板书重点词语)我们组要向大家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
我们组知道课文写了宋庆龄小时候因为答应朋友而拒绝去伯父家坚守诺言的事,变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思考:从那里可以看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呢?
3、学生在文中上寻找、批画后交流。
4、师生共同发现总结:
(三)“读进去”
1、谁能读出宋庆龄语言的坚决、行动的果断?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五、讨论深化、总结提升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讲诚实重信用的人和事?
2、小结:
俗话说“一诺千金”,重诺言,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还记得“八荣八耻”歌吗?(师生齐唱)
其中有这样一句响亮的话:以诚实守信为荣!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这种可贵的品质。我来闯关:
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你通过这些带点的词语体会到什么?试着完成填空。庆龄多么想(),多么想()。
而最终她却放弃了去伯伯家,这是为什么?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吗?记录下来或者给爸爸妈妈讲讲!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欧阳艳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动物王国 (3000字)
第四单元 动物王国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重点是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通过比较不仅复习巩固了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食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三、单元重点难点:
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四、课时计划:
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4课时完成。
15、蚂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
19、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 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
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四、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
师: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16、它们都是鸟
教学目标: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究.活动一: 观察鸟的特征、学生观察鸟: 教师:你认识那些鸟?它们有什么特征?鸟有什么特征?、布置探究任务: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进行交流:
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学生进行比较归纳.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之处?
5、学生交流:
6、总结:象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7、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
活动二: 保护我们的朋友-----鸟
讨论: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交流.3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
交流: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自由活动:
教师: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爱鸟护鸟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展示作品.拓展活动: 教师: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
17、猫和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观察猫的走、跑、蹿,以及上树时的运动状态。
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猫、小兔各一只(或猫和兔的标本若干个)。猫和兔的挂图、幻灯片。
学生准备:有关猫和兔的图片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
2.讲述: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观察猫的外形
(1)讲述观察目的:我们来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讨论观察方法:
①讨论:根据我们以前观察金鱼、青蛙、蚂蚁和蟋蟀等动物的经验说一说,要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观察?)
②教师小结: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猫的身体分几部分?猫的全身长有什么?
(5)教师小结:
(出示标有猫的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挂图,或者用观察时使用的小猫。)
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6)学生复述:猫身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能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表述)。
(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
①讲解观察重点:我们已经知道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下面就按顺序观察这五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长短大小如何,上面长有什么等等。
②小组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结果。
④教师小结:
(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
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
(1)观察猫的行走
①讲解观察目的和要求: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猫是怎样走路的?(观察活猫走路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图片或幻灯片等)
②学生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汇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口述,也可以让学生边表述,边表演。)④教师小结:
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
(2)观察猫的奔跑
①讲解观察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猫是怎样奔跑的?
②学生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
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猫怎样爬树?
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
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
(1)谈话:猫吃什么?怎么吃?
(让儿童根据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教师根据情况再加以补充。)
(2)讲述:小猫刚生下来时,还不会吃食物,是靠吃猫**的奶长大的。猫长大后能吃鱼和老鼠。猫吃食物时,用爪子帮助,用牙咬肉,用舌头舔骨头。猫捉老鼠时,先用耳朵听,再用眼睛看,然后轻轻走近老鼠,突然一扑,就用爪子把老鼠抓住了。真是个捕鼠能手!
(3)讨论:猫为什么能成为捕鼠能手?它的身体有哪些适于捕鼠的特点?
(4)讲述:老鼠常常晚上出来寻找食物。猫的眼睛到了晚上可以变得又大又圆,能看清出来寻食的老鼠。猫的耳壳能转动,能随时转向声音的来处,可以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猫的牙齿锐利,便于吃肉,舌头上长有倒刺,能把骨头上的肉舔光。猫的爪子很尖锐,可以伸缩,脚掌上有肉垫,猫走路时把爪子缩回,走路没有声音。猫有这些特点,所以能成为捕鼠能手,我们要爱护它。
4.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兔的标本或挂图,也可以看课本第24页插图。)
(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看见过兔吗?
(2)小组讨论:兔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吃食方面有什么特征?
(3)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兔全身长毛。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
5.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
(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
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猫的尾巴长,兔的尾巴短。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
(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
按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时所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
18、多样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记录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1一遍)。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3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的动物、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总结: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