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计算认识圆柱体说课稿、教案
大班计算活动 认识圆柱体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南安市溪美中心幼儿园 执教者:陈丽婷 2006年11月9日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2)已认识过球体。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第二篇:幼儿园说课稿认识圆柱体
幼儿园说课稿:《认识圆柱体》说课设计及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2014-04-23 18:01:34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过程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大班语言说课稿:小雨点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04 21:09:10 [标签:说课稿 教师 活动 小游戏]幼教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导读: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一、说教材
诗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小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诗歌的基础上,能发音准确地朗读诗歌。”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小班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发音准确地朗读诗歌。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地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完整。
三、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教具一套。
四、活动重点
理解掌握故事内容,能积极动脑,参与教师的活动。
五、活动难点
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六、过程与方法
(一)、引入。
1、师:沙沙沙,听,天气怎样啦?(小雨)
2、出示落雨的图片。
(二)、学习诗歌
1、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到哪里去了呢?(请幼儿猜)
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
师:看,花朵开心吗,嘴巴怎么样了?哦,花朵很开心,很快乐,花儿乐得张嘴巴。
说句完整句: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师:这幅图片念得真好听,我们也来说说看。
2、师:小雨点,沙沙沙,又落到哪儿了呢?
出示“小雨点落在池塘里”的图片。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到哪里去了?”
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池塘里。
师:看,鱼儿开心快乐吗?哦,鱼儿很开心,很快乐,鱼儿乐得摇尾巴。
师:这幅图片念得真好听,我们也来说说看。
3、师:小雨点,沙沙沙,还落到哪儿呢?
出示“小雨点落到田野里”的图片。(解释田野)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到哪里去了?”
师: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了
师:看,麦苗怎么样了呢?(往上长)麦苗乐得往上拔。
师:这幅图片念得真好听,我们也来说说看。
说完整句: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菜秧乐得往上长。
(三)、完整欣赏
1、师:刚刚我们念的诗歌好听吗?可是它还没有题目了,小朋友来给他取个题目好吗?
2、师:小雨点太好听了,那再听周老师来讲一遍好吗?
根据课件完整听教师念一遍。
(四)、幼儿念,配上背景音乐
1、师:老师念得好听吗?你们想念吗?那我们看着这些图片宝宝一起来念一遍好吗?
2、现在我们请男孩子来念一遍,女孩子来当评委:再请女孩子来念一遍,男孩子来当评委。比一比。
(五)、仿编
分别出示图片大树、池塘的蝌蚪、田野里的菜秧。
师:小雨点,沙沙沙,还有可能会落到哪里去呢?小朋友用好听的话来说说看!
请幼儿看着图片仿编儿歌。
师:小朋友编得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吧我们编的儿歌也来念一遍好吗?
师:我们把这两首儿歌一起来念一遍好吗?
七、活动延伸
师:你们喜欢小雨点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雨点的游戏好不好?
师:那我们赶紧找一个空的地方吧,下小雨啦。
念着儿歌,做花儿、鱼儿、麦苗的快乐样子。
活动反思:
活动以沙沙沙声引入,请幼儿猜测小雨点会落到哪儿,此时已经在让幼儿开始想象了。接着还是请幼儿带着这个问题根据图片来分段倾听诗歌。幼儿兴趣较高,因此倾听能力比较好。之后的各个环节,幼儿们也都能积极地回答问题,参与进来。在仿编环节中,请幼儿看着图片仿编儿歌,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大部分幼儿能够很好地仿编出来。最后缓解游戏中帮助幼儿巩固诗歌。
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奇妙的声音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03 22:52:01 [标签:说课稿 活动]幼教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导读: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说教材分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自然界,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重在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通过学习,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因此在活动中,我有选择地选取了孩子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如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声音产生的原因,并获得相关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有时,有的幼儿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考虑幼儿对声音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目标1和目标2综合了认知和能力两方面的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重点目标定位在认知和能力两方面。其中,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目标3是社会情感目标,通过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这三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
二是物质准备:
1、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2、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
3、鼓、小珠子
4、录有乐音和噪音声音的磁带
5、录音机
四、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活动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的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发兴趣,感知声音。让幼儿听一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操作体验,探索声音。我提供了多种废旧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操作,从而在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中得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的,更易被幼儿接受。第三部分回归生活,听辨声音。此环节通过让幼儿听听乐音和噪音两种声音,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声音的认识。下面,我具体讲一讲活动的过程。
一、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请孩子们来听一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
二、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老师这里有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
“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废旧材料,着重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让幼儿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首先,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材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们操作兴趣非常高,每位孩子都在认真地探索,并和同伴相互交流、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有意识地鼓励他们进行多种尝试:“除了这种材料,你还能使桌上的其他材料发出声音来吗?”“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吗?”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我提出了在此次活动中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声音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下面教师的实验操作作了铺垫。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小珠子是真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有用大鼓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鼓面上跳动的小珠子,使孩子们感知振动,从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的直观演示,引导幼儿感知鼓棍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才会震动而且会发出鼓声,从而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3、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自主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教师小结。
(本次操作是幼儿运用获得的已有经验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知道只要通过振动就能让物体发出声音,进一步巩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我把声音引申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帮助孩子们了解我们身边的噪音与乐音,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声音的认识。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噪音有害身体健康,从而养成说话轻、走路轻的良好习惯。活动的最后,我请孩子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使孩子们的兴致更是达到了最高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要使一个科学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第三篇: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圆柱体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球体圆柱体组成部分的不同形体特征。
2.发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球体和圆柱体,它们给生活带来哪些方便。3.尝试利用废旧球体、圆柱体材料制作玩具,体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球体(乒乓球)、圆柱体(易拉罐、积木)人手一套
教具一套 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形人手一套
易拉罐每人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玩过球,对球有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球体的形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请你们玩完以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对,这是一个乒乓球,它圆圆的,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我们来给这种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2.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圆柱体的形体特点
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另一种好玩的东西(积木或易拉罐),同样请你玩完后告诉我你的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种操作材料上下一样粗,有两个面是圆的,只能前后滚动。生活中也有好多这样只能前后滚动的物体,我们来给这些共同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柱体。3.语言表征,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请你告诉我,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小结:相同点是两个都可以进行滚动。
不同点是:一个可以像任意方向滚动,另一个只能前后滚动。
二.剖析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发展其观察能力。1.剖析球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球体和圆柱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为什么不同?咱们先来看一下球体,为什么它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 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结:因为它每个面都是圆形的,所以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粘上颜料验证,球体每一个面都是圆的。)2.剖析圆柱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圆柱体只能前后滚动,那为什么它只能前后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剖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面是什么图形?那下边呢?(两个圆形重叠)看着两个圆形怎么样?在上面的这个圆形叫做圆柱体的上底,那下边的就叫做下底。再来看一下这个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师:那侧面只能是正方形么?还可以是什么形状? 幼儿猜想正方形,师剖析侧面是正方形的圆柱体进行验证。
师小结:圆柱体的侧面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底和下底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所以只能前后滚动。
三.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识别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以及了解它们为生活所带来的方便。1.幼儿观察思考,在周围生活中找出像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球体、圆柱体,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物体像球体、圆柱体?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能辨认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了好多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那些是你找到的,还有哪些是你还没有发现的。
师小结:球体、圆柱体就在我们身边,像是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材料、各种管道都运用了球体、圆柱体。(车轮是圆柱体,它能使在汽车装载货物时省时省力。)
四.引导幼儿利用长方形、圆形的纸给易拉罐加包装,自制尝试圆柱体,进一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咱们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小朋友们给一个圆柱体的废旧易拉罐自制包装饮料。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上底和下底呢?它们的大小怎么样?所以它只能怎样滚动?小朋友们真棒!咱们现在开始吧!(从操作袋中取出操作材料进行制作)
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制作的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把它拜倒超市里的展台上吧!
第四篇: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附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或者像圆柱体。生活中有的东西是球体的,有的东西是圆柱体的,不管是球体还是圆柱体都有它的用处。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和圆柱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