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时间:2019-05-15 03: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篇: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答案: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牛。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q三理成熟的基础。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答案:B.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A.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答案:B.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答案:C.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B.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D.“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答案:B.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B.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分组教学。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答案:D.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答案:C.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C.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答案:C.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二)

1、在17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B.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C.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A.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C.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答案:B.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_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B.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答案:A.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C.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1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一定的组织结构

答案:A.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2、“视其所以,观其所南,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答案:C.班级教学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地培养学生。

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答案:A.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A.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殷周时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答案:B.《论语》中最早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语最早由孔子提出。

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答案:A.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B.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A.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第二篇: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制作人:毛燕庆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 2.主观题包括()。A.是非题 B.选择题 C.填空题 D.论文题

3.不属于课堂要素的是()。A.学生 B.学习过程 C.学习情境 D.学习信号

4.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5.教学中“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传承的。A.巴黎大学 B.剑桥大学 C.柏林大学 D.哈佛大学

8.环境决定人的()。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制作人:毛燕庆

A.发展方向 B.生理 C.体重 D.身高

9.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10.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A.量力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启发法 B.鼓励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2.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A.实验 B.依据 C.具体化 D.指导

13.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作用。A.决定 B.主导 C.促进 D.减缓

14.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C.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

15.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6.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制作人:毛燕庆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标

17.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的原则。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8.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因素中,属于教师方面的因素有()。A.厌烦 B.适应不良 C.过度活动 D.要求不当

19.教师的()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A.人格

B.语言表达能力 C.领导风格 D.知识结构

20.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A.班级规模的控制 B.教学时间分配 C.教学过程规划 D.课程表编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__________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

2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__________。23.我国小学德育主要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构成。24.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__________和非组织化观摩。

25.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__________,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了全面安排。

26.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_。27.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8.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是__________。29.反思性教学是指对__________的反思。

30.根据教学的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32.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

33.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课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制作人:毛燕庆

程的学习基础。()

34.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35.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按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从一个阶段很自然地能动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36.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37.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

38.作为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39.小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40.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什么是美育? 42.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43.主题班会的形式有那些? 44.课外活动的内容按性质分为哪几类? 45.要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哪几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6.试述环境对人的作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D4.B5.A6.D7.C8.A9.D10.A11.A 12.C13.B14.C15.A16.B17.D18.D19.C20.A

二、填空题 21.个人活动 22.赫尔巴特 23.思想教育 24.组织化观摩 25.整体规划 26.学校课程 27.儿童 28.本文部分 29.教学经验 30.检查课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5)

制作人:毛燕庆

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42.【答案要点】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需要掌握对话艺术。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43.【答案要点】主题班会的形式有:(1)主题报告会;(2)主题汇报会;(3)主题讨论会;(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5)主题竞赛;(6)主题晚会。44.【答案要点】课外活动的内容按性质可分为: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和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45.【答案要点】要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生俱来的遗传素质能否适时发展,以及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不是由遗传本身决定,而是由环境决定的。遗传提供的可能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变为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均不相同,如原始人与现代人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这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科学文化发展的水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也不同,这取决于社会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教育,人的发展也不同,这取决于社会关系。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必须要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关系,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习惯、作风必然对他本身发生各种影响。

第三篇: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4.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5.()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 B.婴儿 C.小学 D.幼儿园

6.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个人活动包括()。A.体育竞赛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基础垂课程是()。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16.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

22.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_____发展。24.课外小组活动主体可分为学科小组、__________、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2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26.课外辅导是对___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_______。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____。

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_____的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32.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2.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44.简述设计教学法。4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C6.C7.C8.D9.C10.A11.A 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1.培养创新能力 22.修辞 23.心理 24.技术小组 25.辅助 26.课 27.创造性练习28.专业

29.班主任工作总结 30.促进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答案要点】(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4.【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B)。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4.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5.(C)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 B.婴儿 C.小学 D.幼儿园

6.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C)。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个人活动包括(D)。A.体育竞赛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C)。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基础垂课程是(B)。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16.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B)。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培养创新能力_______。

22.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修辞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心理的______发展。24.课外小组活动主体可分为学科小组、______技术小组____、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2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辅助______作用。26.课外辅导是对___课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创造性练习_______。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专业____教育。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班主任工作总结____。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促进_____的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T)

32.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T)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F)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F)

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T)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F)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T)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F)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T)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F)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4.简述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C6.C7.C8.D9.C10.A11.A 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1.培养创新能力 22.修辞 23.心理 24.技术小组 25.辅助 26.课

27.创造性练习28.专业

29.班主任工作总结 30.促进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42.【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43.【答案要点】(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4.【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45.【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第五篇: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一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P22)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P23)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来源:考试大

16、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P24)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P27)

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8、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P28)

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9、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P29)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0、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P30)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P31)

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32)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P32)

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4、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P35)

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5、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P35)

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下载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