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年青蛙音乐会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教学用具:
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1、律动《拍拍手叉叉腰》。
2、猜谜语引出主题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律动。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四、欣赏《青蛙音乐会》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加,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
教学反思:
第二篇:青蛙音乐会说课稿
《青蛙音乐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蛙音乐会》。《青蛙音乐会》选至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三课,是一节欣赏课。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审美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让学生在自由创作(游戏)中体验音乐的美与学习的乐。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这是一首外国管弦乐曲,单二部曲式结构。乐曲情绪对比强烈,既有欢快的引子与尾声,也有抒情、优美的“月夜”主题,再配以青蛙鸣叫的音响,音乐想象鲜明,适合低年级学生欣赏。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
(三)、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通过欣赏音乐、体会音乐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3、根据乐曲展开联想,通过唱、跳、奏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辩出乐曲中青蛙的鸣叫,节奏、情绪的变化;用动作、声音、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表现。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感知、感受和体验,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据此,本堂课我采用了创设意境、游戏、聆听、感受等方法进行教学。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学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好模仿,好动,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表演的特点。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聆听感受,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课前律动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发口令:“叮叮叮,快坐好,小朋友们,你真棒。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全体起立,跟着老师动起来„„”然后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青蛙最伟大》,教师和学生随音乐动起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第二个环节: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开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律动之后,我采用问题意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我的音乐会产生好奇,从而更好的参与欣赏音乐。
师:我想来问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音乐会吗?你看到过音乐会没有?你参加的音乐会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你没有去过音乐会,那么,你心目中的音乐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孩子们设想自己的音乐会,然后引出“我的音乐会”
师:今天我也有个音乐会,它有些调皮的藏进了我的音乐当中去了,我想请孩子们竖着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然后回答老师:“谁在开音乐会?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从而引出课题《青蛙音乐会》
第三环节聆听欣赏
在欣赏这一环节,我将乐曲分为三个乐段进行欣赏。
(一)聆听A段音乐
A段音乐欢快的引子部分,描绘了青蛙的叫声。在这段音乐的欣赏中,我主要设计让孩子们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高的变化,同时向孩子们介绍蛙鸣器并学习如何模仿蛙鸣声。
(二)聆听B段音乐
B段音乐节奏比较缓慢,是乐曲中抒情、优美的“月夜”主题。在这一段的聆听中,我选择让孩子想象感受,由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聆听C段音乐
C段音乐是乐曲的尾声,旋律比较幽默、诙谐。这段的欣赏中,我同样设计了让孩子们用想象感受的方法聆听音乐,这更有利于低段学生体会音乐,参与音乐。第四环节完整聆听,拓展升华
在欣赏完三个音乐段落后,让孩子们完整感受《青蛙音乐会》并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同时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青蛙音乐会》的曲式结构。
最后,进入第二环节总结升华,进行环保教育,结束全课。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青蛙音乐会》教案02
青蛙音乐会
教学内容:
1、欣赏《青蛙音乐会》。
2、音乐的二次创作。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3、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
教学手法:
学科综合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尝试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设计:
一、欣赏美
师在教室里布置好充满夏天气息的场景,播放背景音乐:合唱曲《夏天的阳光》,并展示一幅青蛙图画。师:小朋友们,你现在感受到什么了?
生:夏天来到我们身边,荷花开了,青蛙呱呱叫,天气变热了,知了叫„„
师:对啊,“映日荷花别样红”、“听取蛙声一片”,只要你细细观察,到处都能感受夏天的气息。小溪的泉声,蝴蝶翩翩起舞,荷花微微散发出香气,暖暖的阳光撒在我们身上,啊,夏天多美好啊!师: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 学生描述夏天的种种趣事。
师:夏天的诗和画虽然很美,但我们只能欣赏到静止的画面却听不到夏天的声音,现在老师请大家唱唱学过的有关夏天的歌曲。
学生齐唱歌曲《小青蛙要回家》。
师:这首歌把夏天的热闹和小青蛙活泼可爱的表情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下面这首音乐。
初听《青蛙音乐会》的录音
二、表现美
师:啊!池塘里真热闹啊!原来小青蛙们在举办音乐会,我们也来凑热闹吧!
师带青蛙头饰扮演青蛙主人:“我的同胞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晚的音乐会,为了表示欢迎,我先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
学生跟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表演青蛙演唱。师:我们的青蛙小公主也来为我们献上一段优美的舞姿!
师播放《青蛙音乐会》片段,请班里的舞蹈队员跟着音乐旋律即兴表演,请其他同学表演其它爱跳舞的小蝴蝶、小蜻蜓。
师:音乐会开始有活泼的气氛了,但是我觉得这还不表达青蛙们的欢乐心情,让我们一起来载歌载舞吧,把欢乐释放出来!
播放《青蛙音乐会》,师生即兴表演,教师对大胆表演、动作设计有创意的同学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表现美是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为参与,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通过表现美可以强化对美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演唱、表演动作等活动形式,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动觉感受。同时,学生的节奏、情绪、情感体验、音乐协调性也由此得到强化。
三、感悟美
师:小朋友你们表演得真好,那我们也加入它们的音乐会,先献上一首歌好吗? 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老师准备了几样打击乐器,几只哨子。我想用这些小东西来模仿夏天的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很有趣。大家听一听,它们分别像谁的叫声?
学生讨论回答:哨子——蟋蟀;圆舞板——青蛙;碰铃——金玲子;沙球——纺织娘。师:现在我们来有节奏地演奏这些打击乐器(哨子)。教师指导打击乐练习。(简易节奏型)。
师:如果我们一边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效果会怎样?让我们来试一试。师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现在,在青蛙的音乐会上不仅有了我们愉快的歌声,各种小动物也来加盟这个音乐会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第四篇:小班语言:青蛙音乐会
小班语言:青蛙音乐会
小班语言: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根据画面进行联想的能力。
4.能掌握儿歌,会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儿歌挂图,音乐。
3.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听蛙声,并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由此请幼儿展开联想。
二.请幼儿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幼儿举手发言。
1.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
3.小青蛙用什么做话筒,用什么做舞台。
4.夜晚黑黑的,小青蛙们用什么当灯笼呢?
5.小青蛙们是怎么唱的呢?出示挂图
三.引出儿歌----青蛙音乐会。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请幼儿回答问题: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挂图,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播放音乐)
3,发给幼儿教材用书,让幼儿自己看书并读儿歌。
四.老师请小朋友完整背诵儿歌。
五.在小青蛙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孩子游戏,活动结束。
第五篇:青蛙音乐会 教案
第四课时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
3、随音乐用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夏天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荷塘中有哪些声音?请模仿
2、完整聆听
(1)初次聆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青蛙的叫声)(2)教师揭题
(3)再次聆听,青蛙的教师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5次)
3、分段聆听(1)引子部分
①青蛙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力度渐强)
②随录音轻声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注意力度渐强)
③再次聆听,除了力度越来越强外,还有什么特点?(“强、弱、弱”的节拍特点)
④再次随录音哼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既要注意“强、弱、弱”的节拍特点,还要注意引子部分的力度变化是渐强)
⑤教师选几种打击乐器如响板,三角铁、木鱼、蛙鸣筒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学生随音乐参与表现(2)主题部分
①主题部分的音乐,速度以及音乐情绪与引子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慢:优美、宁静)
②聆听A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缓慢:仿佛月亮初升,青蛙也进入了梦乡)
③聆听B段主题,速度是怎样的?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比前半部分稍快,仿佛青蛙从睡梦中逐渐醒来。)
④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A段与B段主题的音乐情绪。(3)尾声
①聆听乐曲尾声,与前面哪个部分相似?(引子)
②再次聆听尾声,与引子部分的音乐有何不同?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最后力度渐弱,仿佛青蛙离我们越来越远)
③用打击乐器模拟青蛙鸣叫的音响,随音乐参与表现
4、再次完整聆听
播放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要求,感受、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5、表现
(1)师生一起讨论:聆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线条、色彩等)
(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参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