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小班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
浅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
福建省 永春仓满幼儿园
陈依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生活、游戏相结合的实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
一、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数学教育。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要充分利用生活环节渗透对幼儿的数学教育:
1、在晨间接待中学数学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来园,孩子们总喜欢围到我身边说:“老师,今天我第*名到幼儿园。”在人数较少时,我就让孩子数数来到班上的孩子,来了几个,谁是第几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数数,同时,他们甚至也学会了简单的序数。在孩子基本到园之后,一般就进行了点名,平时点名几乎是老师点号数,幼儿起立喊到。我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孩子自己来点名,我让每组的孩子自己观察同组的人是不是都到齐了,然后每组再请一个孩子来简单的汇报,孩子们就会告诉大家说:“我们组全到。”或者“我们组**小朋友没来。”在报数的环节中,最初我是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哪个位置空了,来了解是谁没有来。开始一般是同组的孩子会说是谁没来,后来,全班的孩子谁没来,大家都能很快的找出来。甚至孩子们在入园的几个月后,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号数,大部分幼儿都能记住。
2、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学数学
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他们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针对幼儿这一年龄特点,我经常将数学练习和户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更多的是注重对孩子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我想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与数学练习进行融合。如“拍皮球”是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个体育游戏,平时如果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拍皮球,我发现很多孩子拍了几下就没什么兴趣了,有的 就坐在皮球上看,有的就抱着皮球东晃西晃。于是,我在孩子拍皮球的时候,结合“1和许多”、“数数”、“看数拍球”等的教学,在原来单纯的拍皮球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下”以及看老师的数字卡片拍等。通过这样的环节,孩子们不仅拍球的兴趣增加了,同时在拍球的时候,也学到了简单的数学知识。在学习“兔跳”中,我让幼儿边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又如在“揪尾巴”的游戏中,我就在“尾巴”上做“文章”,制作了长短不同的“尾巴”,孩子们揪到了别人的“尾巴”,还要和自己的“尾巴”比一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幼儿在活动中,既锻炼了闪躲技能,又学会了比较长短及增进口语表达能力„„增进新内容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3、在餐点环节学数学
在分餐点的时候,请能力强的孩子帮着分餐具,这时孩子就学着点数6以内的数,分小勺的孩子就看桌上有几个碗,每个碗放一把小勺,学习一一对应等等。
孩子在吃完时,喜欢玩餐巾,吃完了餐巾随便扔。针对这个情况,我就让他们专心吃,吃完的孩子留段时间给他们玩餐巾,但是不是随便的玩,而是采取了“看样学样”的方法,跟着老师把餐巾折成一种三角形的形状,有时折成正方形,有时折成长方形等等。慢慢的,孩子就不仅养成了叠毛巾的习惯,并乐此不疲地创造折叠的方法。“今天我要折个船形的。”“今天我要折的难一点的形状。”等等。还有几个孩子主动当起小老师要教后面的人怎么样折。当孩子的办法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就把毛巾分成了几小筐,每一小筐是一种折法,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跟在后面。这样有趣的游戏方法不仅美化了使用后的毛巾,更激发起了孩子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
幼儿园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角色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但却更受幼儿的喜爱。如在“娃娃家”里,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引导孩子给数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志的娃娃喂不同的东西,让孩子学着分类;在“乘车”的游戏中,我设计了不同形状的车票,并在“车”的座位上贴上相应的形状标志,幼儿在买完票乘车时,就要拿着票去找相应形状的位置,在乘车的过程中,学会了对应。又如在多多超市游戏中,平时我发现孩子在玩的时候,总是没有目的地买了很多的东西,他们的兴趣似乎就是在把那些东西搬来搬去,于是,我设计了点卡让幼儿来买东西,买的时候,孩子就必须考虑,你想要买几样东西?再用相应的点卡进行购买,“服务员”在结帐的时候,就要验证孩子买的东西与所付的点卡是不是一样。通过这样的改进,孩子们在多多商店就不会盲目的购物,而是更有目的、更会思考了。在角色游戏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把一些数学知识渗透到其中,增加游戏的难度,同时也让幼儿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游戏也因数学而变得生动起来,孩子们玩得愉快,学得轻松。
作为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这样,数学活动的意义就更为突显了。
第二篇:浅谈如何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浅谈如何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大量文章和他的教育思想,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切教育都植根于生活并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元素。陈鹤琴说: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小孩出身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更大,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微风把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一.掌握幼儿以生惧来的音乐特点,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倾听和感受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更应强调幼儿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不仅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更是幼儿大胆自主表现、抒发,自身快乐情感的重要手段。《纲要》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全新的,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发展特点的,从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来看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应该注重他的生活化、日常化、游戏化,它需要教师在学习理论中付诸实践。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和有特点的音乐,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共鸣,培养最简单最直接的音乐直觉,从而感受音乐并喜欢音乐。形象化的音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如:《小鸭子》《两只老虎》等。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快乐的性格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音乐的陪伴。因此在孩子刚入园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让他们尽快适应到新的环境中,消除他们对入园的焦虑,喜欢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通过音乐感受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为幼儿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规律有序的集体生活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利用音乐这一特殊的形式来舒缓幼儿的情绪,提供安全的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小班幼儿一年来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启幼儿今后学习音乐智慧大门的关键奠定期。
三.利用亲子活动时间,通过熟悉的音乐,缩小家园差距
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如果幼儿到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被环境、教师和小朋友吸引,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老师以及同伴的模样、名字等,就能为他们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反之,他们就会选择拒绝并企图逃避。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前教师应主动向家长咨询孩子在家里最喜欢的歌曲或乐曲,以及听了这些音乐后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然后把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做成磁带和光碟。利用幼儿参加亲子活动的时间,放一些轻快熟悉的音乐给他们听,特别是当某个孩子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对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会听音乐,有一部分家长对音乐并不重视,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童谣和歌曲磁带,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在家中,师还可以在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前录一段该幼儿喜欢的话,如“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喜欢的歌《小鸭子》。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每一个孩子在班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师可以轮换着播放。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乐器,许多孩子会安静下来,并跟着音乐表演和歌唱,许多时候还能吸引别的孩子观看。就是这样一段简简单单的一段音乐,拉进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使幼儿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
四.以音乐为指令,寻找音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结合点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音乐把他串连起来,我设置一座音乐童话桥,桥头上站着一个头戴小音符的小朋友,站在桥头迎接小朋友每一天的到来。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带音乐的问候语和歌曲来和幼儿问早问好。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幼儿入园时进班的第一感觉。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一个好的心情也是从早晨开始。尤其是对三岁的小孩子来说,选择舒缓轻松和幼儿熟悉的音乐和童谣来吸引幼儿安静愉快地上幼儿园,使他们有一个依靠和说话的对象,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样幼儿就很乐意来上幼儿园。
1. 在晨间接待时我选择;《是谁在敲门》《我爱我的幼儿《加 沃特舞曲》《蓝精灵之歌》《我们多么幸福》等来安定幼儿的情绪。我就利用《是谁在敲门》这首歌来吸引幼儿。
是 谁 在 敲 门 1=D 4/4 5 5 5-︳56 53 5︳ 砰 砰 砰,是谁在敲门? 你的朋友来看你,请猜猜 5 – 3 5 ︳1 2 3-︳56 53 56 51 ︳3 2 1-︳ 啊,你 是 我的朋友快快进来,快进来
这首歌曲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 ”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这样幼儿就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尽快适应从小家庭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2.吃早餐时就让幼儿听《彩云追月》《牧童短笛》 3.入厕、吃中餐前听;《讲卫生》《香香的米饭》 4.午睡时听《睡吧小宝贝》《摇篮曲》
5.午睡起床时听《生活模仿动作》《看样学样》等
6.课间休息听《拍手点头》《大指歌》《大猫小猫》《小手拍拍》
7.晚上要离开幼儿园时唱教师改编后的《小花狗》《放学歌》等让幼儿带着高兴愉快地心情回家。
小 花 狗 1=2/4
33 23 1-|32 36 5-|66 53
一只 小花 狗
坐在 教室 里
两眼 黑黝 2-|55 23 1-|
| 黝
想要 回家 了
哈 哈
对孩子来说:“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唱”是对音乐的表达,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和歌唱活动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尽快融入到一天的学习活动中。所以我非常重视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分享用音乐表达的快乐。有时我会用唱歌的方式向他们提问,用音乐来指挥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他们也会试着用自编的歌曲回应我或着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听着音乐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四.寻找各领域与音乐的结合点
幼儿教育通过不同内容之间的渗透,不同领域活动的会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纲要》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和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
1. 以体验为基础,在运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充分利用音乐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在游戏时我常用动作提示他们(说悄悄话表示说唱的声音要轻柔些,栓手举高表示说唱的声音要响亮些),让他们感知声音的强烈变化;在做早操准备活动时,我安排了三种节奏型,如用二拍子节奏做向上甩的动作,用1/2拍节奏做急跑步的动作。
2. 以发展语言为纽带,在语言活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音乐学习对于儿童是感知在先,在感知中发展幼儿的音乐直觉。正如奥尔夫所说:“原本性的音乐是与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
节奏是音乐元素之一,儿歌也有一定的节奏。无论音乐还是语言都以一定的节奏组合与变化,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引发听者的共鸣。如故事《拔罗卜》。故事中讲到小兔拔罗卜时一会儿请小弟弟一会儿请小妹妹,幼儿通过举一仿三的例子,可以按照前面的规律自己创编角色,幼儿能够很轻松地跟着音乐节奏讲出自己编的内容,一但发现字多字少,他们就会在念的时候或快或慢。
3.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在美术活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绘画是幼儿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之一,我曾尝试在“快乐的一天”活动中让幼儿聆听音乐,并鼓励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幼儿说:“听起来是小鸟在唱歌,有的幼儿说听起来是小猫咪在叫,有的幼儿说是妈妈在讲话,有的说是小蝴蝶睡着了,有的说是起床的音乐等等”,可见,虽然是小班的幼儿但他们已能听出音乐的形象和内容。然后,我与幼儿共同演唱,让他们在绘画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
4.以多样化的教材提供,在环境创设中渗透音乐活动
我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能发声的东西或可以帮助幼儿宣泄情感的道具,如设立卡拉OK室(碟片、话筒),会唱歌的锅、碗、瓢盆演唱会、小动物演唱会等,让幼儿寻找音乐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刚入园的孩子不适合做安静的活动,因为在安静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想起家人,从而沟起伤心的情绪。而富于生活情趣的歌曲、韵律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大肌肉的大幅度动作能够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
百年来,儿童音乐教育逐渐走上了审美教育的轨道,音乐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等倡到的“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均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得到体现。儿童音乐也为其他学科搭建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只要教师用心去捕捉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并把这些活动融合在每一个日常活动中。在每一个音乐活动中,发展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感受音乐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和谐。为他们今后的幼儿园生活和童年生活打下基础。这也正是音乐活动在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的体现。因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和生活中的伴侣。
第三篇: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摘 要: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和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当前许多孩子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幼儿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将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为此,可以通过举办争做文明生活动,培养儿童的礼仪意识;通过规范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户外和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关键词: 幼儿一日活动 礼仪教育 渗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现在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原因是什么呢?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被家长服侍得好好的,以至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为及必要的礼仪修养。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将礼仪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将礼仪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
一、争做文明礼仪生,培养礼仪教育的意识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幼儿园可以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定礼仪目标,确立指导策略。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宝宝身穿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灿烂的笑脸,不仅给担任礼仪宝宝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舒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
晨间谈话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利途径,还是幼儿和教师心灵的沟通、情感交流的好机会。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是教育。”因此,可以安排当天不主班的老师,站在活动室的门口微笑并蹲下来拥抱每一位入园的孩子。人们常说,微笑是有效的通行证,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给幼儿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令幼儿舒心,让家长放心。通过晨检,幼儿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也在这些不经意的问候和微笑中得以渗透。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地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地向老师行问候礼,此班与彼班的幼儿也能愉快地互致问候。
早操是晨间活动的一部分,幼儿园开展的晨间活动,可以做个性化的安排,即既有不同的活动又有统一的早操,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比如宿迁市金陵名府实验幼儿园将礼仪渗透到早操中,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礼仪儿歌《入园》、《离园》、《礼貌用语》、《接打电话》、《安全常识》、《盥洗》编排到早操中。幼儿对边做操边说礼仪儿歌非常感兴趣,且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每天幼儿做早操时院外都有了许多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围观,甚至有家长把礼仪操音乐复制回家和孩子一起练习。
三、通过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
幼儿的一日活动是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的机会开展礼仪教育是保障幼儿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各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在故事《小熊请客》中,老师引导幼儿,当小熊请好朋友分享食物时,朋友们要对小熊说“谢谢”,小熊要说“不客气”。这样幼儿就在轻松的表演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礼仪知识。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等形式可丰富幼儿的礼仪知识,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起内部情感,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讲礼仪的经典,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
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的“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在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知识。又如,大班开展的“帮助别人真快乐”活动,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很快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形成。
四、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做人的起点,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抓住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文明礼貌知识。例如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头,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他人时说“对不起”、“没关系”;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就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扶起来,等等。在角色游戏中,创设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使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因此,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中重要的活动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学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中的文明礼仪用语,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五、创设丰富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的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代替的。在幼儿园里,要充分利用环境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悄无声息地开展礼仪教育。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大厅的墙面上贴上“七不规范”: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和粗话、不损坏花草树木、不闯红灯、不损坏公共设施,以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和色彩鲜艳的图片。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请讲普通话。可以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设置“每周礼仪小星星”、“每周礼仪小故事”等栏目,营造浓郁的班级日常礼仪小氛围。同时,在班级墙面环境中,开设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内容:故事、儿歌、图画、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作品。另外,还可以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书、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感受角色榜样的引领。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所以要利用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和谐优美和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点发挥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文明礼仪的精髓内涵。
六、培养孩子礼仪必须由家长做起
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典范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相互尊敬,相互谦让。日本人频繁地深度鞠躬,美国人常说“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就是尊敬人和克己谦逊的体现。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此,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要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吃饭要请长辈先就座,要给长辈盛饭,拿碗筷;晚辈上学,放学,外出及回家都应该向长辈打招呼、问好;亲友来访要热情接待,亲友带来礼物应该表示真诚地感谢;礼物要由家长处理,孩子不要当着客人的面迫不及待地开包、分发或分吃;亲友告辞时应该起身相送,对老者要搀扶照顾乘车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礼节、规范,每个成员都遵守这些规范,才能造就和睦温馨的幸福家庭,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家长应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等)。家长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看见奶奶蹲在地上摘菜,有心的妈妈可以提醒孩子:“奶奶为咱们摘菜,蹲在那儿多累啊。”家长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出现礼仪礼貌不当时,家长要及时地告诉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言行错在何处。同时,还要监督孩子改正,教会他怎样做。
播下礼仪的种子,收获“博爱”的果实。家长要“以礼带礼、以小带大、以练导行”,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知规范、懂礼仪的文明人。
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所有的礼仪、道德全都在里面了,每天可以教孩子一两句,让他们背诵,并让他们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时间一长就会见到效果,看到他们的变化。不仅让他们学到做人的道理,还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是一举数得之法。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在日常教育当中,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总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然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地重复和练习中养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复杂艰巨的,其形成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只要幼儿园和家庭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相信礼仪教育定会取得成效.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随阳山学校:周国素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能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而且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 教学 数学 法制 教育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且能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一般地来说,很多人认为数学属于自然科学,法制法律属于社会科学,两者是不搭界的,在数学教学中无法承担法制方面的教育。然而,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事实上,从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方面来说,数学这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题之一。针对这一课题,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加强自身法律意识,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一般来讲学生最听老师的话,要充分调动老师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法制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也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要求教师要摆正文化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筑牢基础。建成法治社会,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己任,用法律法规规范言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通过强化教师法律意识,促进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在不
断增长
法律知识的同时也逐步打下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基础。
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在学校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法制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粗俗的语言
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二、加强对学生的法律学习与法制教育
1.行为规范教育
守纪是守法的最基本的环节。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切入口,通过“规范”和“守则”的学习,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等。
2.宪法、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
要守法必先知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宪法》、《国旗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譬如,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意外事故。
三、法律知识深入课堂知识教学中
1.注意收集含有法制内容的书面资料。书面资料可以是数学教材上的、数学练习中的,甚至是书报杂志上和数学学科有关的都可以。这些书面资料可以直接拿来用,也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凡是课本上有的有关与法律知识有关的学习材料、例题,学习或者讲解的时候可以借此多讲一些与之有关的法律知识。在课本上很多章节都有这样的例题和习题,如函数、数列、概率等。有时我们还可以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2.随时关心时事动态,选择性地利用其中蕴含的法制资源。其实只要细心留意平时的一些新闻报道、时事动态,会发现人们对法律越来越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报导也越来越多,我们国家对法制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为我们开发和利用法制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1)请你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2)你觉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用这个例子对交通法规自然地进行了渗透和了解。
3.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法制资源。主要指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或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是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借此可以学习一些法律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相应的法制教育资源并正确地利用这些资源呢?
(1)法制资源的选择不但要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而且要结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开展数学教学。如法律条文中许多量化的内容可以用作数学教学的素材。
(2)法制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过渡自然,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通过精心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以一个数学问题引出相关的法律条文,也可以用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数学知识为解决法律问题提供帮助。
(3)法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持久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世的事。法制教育也同样如此,如果仅是偶尔为之,还不如不为。
(4)深化法制教育资源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法律条文的制订、执行、应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法律中也蕴含着许多数学方面的内容。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法律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与法律有关的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以及课后以法律为知识背景的研究性学习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数学学科法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我们长时间地进行下去,深入到教学中,勇于探索,优化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第五篇: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刘新寿
当前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很不普及且不平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几乎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也没跟上。为此,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现有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平等地看成是正在发展的、潜能未充分开发的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伙伴”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强调对学生的“信任”、“真诚”和“尊重”,给学生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在课堂中无顾虑、真实直率地表达情感和想法,并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探讨,并能灵活地运用“倾听”、“理解”、“情感反应”和“鼓励”等技巧去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地对学生进行个人评判。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正确树立以下几个观念:(1)人格平等观。教师只有树立这种平等的观念,才会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2)师生主体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活动,教育均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3)教学差异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开展美育
数学的美感很强,其图形美、抽象美、对称美、奇异美、思维方式美、解题过程美……都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美的了解,提高了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渐渐养成欣赏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开展美育。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欣赏、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等栏目开展美育。这些栏目介绍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和数学悠久的历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美育美”、“以美传美”,即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以自己的道德感、事业心、奋斗意志、生活热情以及仪表、教态、语言、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传播美,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活动课的开展
健康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愉快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不再感到孤独、烦躁、自卑,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让不良情绪得到分散并以正确的方式得到宣泄。在数学课中可以利用一些“探究性活动”来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土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奋斗不止、战斗不息的顽强意志。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的成功,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通过探究的失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以锻炼学生的心理。在数学课中还可以开展数学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知识介绍、数学游戏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它不仅使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各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不可能代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