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生物学第五节教案
鸭嘴兽第五节(生物学)
备注:介绍鸭嘴兽
【教学主题】:
鸭嘴兽,神秘的动物,很可爱,也具有一定危险性
【授课对象】:
初中[1课时]
【教学方法】:
① 尽量鼓励举手,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要进行适当鼓励。② 讲课应大胆,声音有力,抑扬顿挫,不能有气无力。③ 挑选较调皮学生做为课堂纪律管理员。
④ 有适当的动作支持讲课,眼睛能尽量与每个学生接触。⑤ 效西方,将课桌围成一至两圈在课台边上,使每个学生和老师距离最近。
⑥ 上课强调笔记,上课,桌上必须有一只笔与一本本子或则纸张,提问回答必须写在纸上 ⑦ 课堂注意事项:控制课堂氛围
1、太high:能控制就控制,控制不了先暂停,等他们安静。
2、太静:没人愿意上台,首先让活跃的学生上,如果不愿意则请姓拼音为L(Y、H、W)的上台。
【教学目标】:
鸭嘴兽,神秘的动物,很可爱,也具有一定危险性
【教学内容】:
引入:鸭嘴兽,神秘的动物,很可爱,也具有一定危险性 ① 开场,取出下图,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动物吗?认识的话写下它们的名字,并且说说他的尾巴和嘴巴的作用):鸭嘴兽,鸭嘴,方便抓鱼,尾巴游泳调整方向【7分钟】
② 你们知道鸭嘴兽是胎生还是卵生的吗?如果卵生,他有没可能是哺乳动物?,小组四人讨论。(13分钟)答:鸭嘴兽为哺乳动物,虽然母体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③ 水獭吃什么?你们知道吗?猜猜他们最喜欢什么食物?写在纸上,随机点名。一个人回答一个答案,你们举得水獭喜欢什么食物(10分钟)
答:鸭嘴兽喜欢吃一些小的水生动物,如昆虫的幼卵、虾米和蠕虫,通常在清晨和黄昏的时候在水边猎食甲壳类、蚯蚓等动物。但是鸭嘴兽没有哺乳动物般尖利的牙齿,每次在水中逮到食物,先藏在腮帮子里,然后浮上水面,用嘴巴里的颌骨上下夹击后才大快朵颐
④ 水獭圆圆的,嘴巴和鸭子那么像,它是不是永远无害的呢?小组讨论(8分钟)
鸭嘴兽是极少数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在雄性鸭嘴兽的膝盖背面有一根空心的刺,在用后肢向敌人猛戳时它会放出毒液。第二个就是在鸭嘴兽腿部后侧有一对15毫米左右的空心骨头。骨头内存有毒性不大的毒素,可以迅速射向敌人、毒液可以杀死小型动物,对人类则不会致命,不过会导致剧痛,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⑤ 鸭嘴兽栖息在河流、湖泊中,平时喜穴居水畔。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包括山涧、死水或污浊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为隐蔽所,洞穴与毗连的水域相通,我们应该怎么保护鸭嘴兽?根据鸭嘴兽栖息环境,说说看(7分钟)最终答案写在纸上。答:划定以河流湖泊为主的保护区,禁止捕猎鸭嘴兽
【教学预算】:
1*1元=1元彩印
【紧急备案】:
① 学生身体轻微不适,使其休息,若恶化,立即寻找校医护室寻求帮助
② 课堂外吵闹,关紧门窗 ③ 地震,摇晃,或有烟雾火情,立即疏散教室学生
第二篇:高中生物学教案
高中生物学教案
作者:吕梁学院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
李娟平授课内容: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授课班级:
5、6班
教师:李娟平
授课日期:2015年5月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代谢的概念;掌握酶的作用和本质;理解酶的特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形成严谨的实验科学态度。
二、二、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三、三、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四、五、四、教学指导
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许多实例都来源于生活甚至我们自身。为了实现以上的学习目标,同学们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并尝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最后掌握本节的学习内容,达到本节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融会贯通。
六、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8上的“问题探讨”,并对提出的三个讨论问题加以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2、新授:
1)酶的作用和本质:
A.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原理: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三价铁离子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___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和_______。
目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酶与普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差别。材料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卫生香,火柴,试管,试管架,滴管,大烧杯,温度计。思考:(1)为什么要用到温度计和卫生香?
(2)能否用火柴或酒精灯替代卫生香?
方法步骤: 试管号
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处理
过氧化氢 分解速度(气泡多少)
点燃的卫生香检测
结果分析 2ml 无 __________ 无助燃性
__________ 2 2ml 90°C水浴加热 __________ 有助燃性 __________ 2ml 滴加3.5%的FeCl3溶液
__________ 助燃性较强
__________ 4 2ml 滴加20%的肝脏研磨液2滴
__________ 助燃性最强
__________ 思考:(1)在细胞内是否也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
(2)3号和4号试管没有经过加热也产生了大量气泡,这说明了什么?
(3)3号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了什么?
C.活化能:分子从__________转变为容易方式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D.酶的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__________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E.酶的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F.酶的本质:有机物(大多数是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_)。
2)酶的特性:
A.酶的特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影响酶的反应速率的因素:
(1)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_______。使酶的活性最强、催化效率最高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___。(2)pH值(酸碱度):不同的酶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是__________。偏酸偏碱会使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酶自身浓度:酶的自身浓度对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
(4)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而_________,但超过该范围后,酶的催化效率将_________________。
六、达标练习(当堂完成)
1、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去除细胞壁?()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
C.盐酸
D.淀粉酶
3、在人体和高等植物体内,pH由4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的催化效率将()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
4、(2011年晋城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
5、酶的本质是__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是_____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初中生物学教案
生物科学杨艳梅 200907010076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内容多,又有一个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经过精心备课,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难点:制作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3.教学用具:
新鲜绿叶[至少12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4.教学过程:
4.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吸收的那么多水都到那里去了?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4.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
4.4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4.5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4.6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4.7指小组回答两个讨论题。
4.8课堂练习:判断正误(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水分,这是一种浪费。(2)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4.9结束语: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作用,希望大家课后进一步探究: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叶片正面的气孔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么?
第四篇:《第五节 巴西》教案2
《第五节 巴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巴西人口构成和分布特点。
(2)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类型、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3)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4)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知道其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的农产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巴西自然地理环境。
2.发展中的工农业。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
教学难点
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图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周游世界快一学期了,发现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有一个国家就有三怪:“酒精当燃料、汽车双开门、炼钢用木材”,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学生猜)
一、种族构成复杂
活动: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认识巴西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媒体展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经济中心,教师简介。并用媒体播放狂欢节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册的相关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的,这和巴西的种族构成有关。那么,巴西的种族构成有什么特点?
2、巴西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3、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巴西政府采取了一项什么重大举措?
二、正在发展的工农业
活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工农业特点及有利的自然条件。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导入 :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阅读课本,自学探究
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2.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 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它最大的两个经济中心——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去逛一逛。活动: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巴西利亚”,媒体播放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图及特色建筑,教师简单介绍。
小结:巴西利亚是巴西的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正像巴西人所说的那样,“巴西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巴西人民”,勤劳而勇敢的巴西人民创造了“巴西经济的奇迹”,正大步向前发展,让我们祝愿他们越来越好。
三、热带雨林的保护
活动:角色扮演,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地球之肺”,然后说说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何被称为“地球之肺”,从而认识它的巨大的环境效益。
②课件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遭到的破坏。学生说说这些开发雨林的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
③把全班同学分组,结合课本讨论以下问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呢?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小结:巴西的热带雨林正面临着严重危机,这种危机不仅给巴西人民,而且给世界人民造
成各种“生态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所以,保护热带雨林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破坏资源,破坏环境。
过渡:巴西政府正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市场,与我国同被列为“金砖五国”。
第五篇: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教学目标 :
1.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两栖动物
1.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即能跳跃也能划水。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裸露的()辅助呼吸。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
二、爬行动物
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么?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
1、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 在水中游泳,也可以 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 关。
投影出示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2、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 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 为什么?(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 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爬行动物
1、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2、常见的爬行动物。(1)青蛙的身体 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没有 颈和 尾部。
(2)不同。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 己的皮肤颜 色而适 应不同的环境。
(3)体表光滑有黏液
(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 有 蹼,既能 跳跃 也能划水。
(5)头部前端有一对 鼻孔,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 舌,没有牙齿。有一 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 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自学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如何生殖的?
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
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爬行动物。
1、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2、呼吸和生殖。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肺和皮肤;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蟾蜍、大鲵、蝾螈。详见P26.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P27
2、呼吸:肺;生殖:体内受精,陆地产卵。
三、课堂诊断: 练习册 小组回答 教师订正 板 书 设 计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其他两栖动物
3、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其他爬行动物
3、主要特征
课 后 反 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重点要求大家掌握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课后希望同学们多留心观察身边的动物,多了解它们,爱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