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模式生物蛙、海胆胚胎发育各阶段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式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受精、桑椹胚、囊胚、原肠时期、神经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香柏油、显微镜 2.实验材料
模式生物切片、装片(蛙、海胆)
四、实验步骤
观察模式生物发育各时期的胚胎形状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形态学变化。
实验二
模式生物鲫鱼、鸡胚胎发育各阶段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式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受精、桑椹胚、囊胚、原肠时期、神经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香柏油、显微镜 2.实验材料
模式生物切片、装片(鲫鱼、鸡)
四、实验步骤
观察模式生物发育各时期的胚胎形状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形态学变化。
实验三
两栖类变态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两栖类动物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一个幼虫期,幼虫具有与成体非常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有一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得到改造,有些新生出来,从而结束幼虫期,建成成体结构,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何尔夫列他溶液(氧化钠0.35g,氯化钾0.005g,二氯化钙0.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2.实验材料
蛙的蝌蚪
四、实验步骤
人工饲养青蛙,观察其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蛙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附] 蛙的饲养方法
卵和蝌蚪的培养最好用洁净的自来水,并加上稀释5-6倍的何尔夫列他液(氧化钠0.35g,氯化钾0.005g,二氯化钙0.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这样可以增加胚胎和蝌蚪发育所必需的钠、钙、钾离子。培养水要多而清洁,否则会因缺氧而致死。
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饲料,如水藻等。煮过的菠菜和莴苣是最适宜的食物,但投喂时不宜煮得太熟,并注意除去纤维。初次投食量要小,以后可不断增加。每天定时定量投喂,不宜过多,以防残渣腐败,造成水体污染。若用缸、盆培养,或水体较小,一般3-5d换一次水较好。当蝌蚪发育成带有短尾的幼体开始用肺呼吸时,若用池塘培养,水中必须放些水草,或小木条,以供其登陆用。若为缸、盆培养,水里可放一些泡沫塑料。
成体主要吃昆虫之类的动物性食物,以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为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脉翅目、半翅目等昆虫。有时也食蛛形动物、蚯蚓,甚至也以谷粒、鱼苗或蝌蚪及小蛙为食。
实验四
鸟类胚胎发育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熟悉鸟类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鸟类胚胎发育是典型的体外发育,利用人工孵化的家禽,可以方便观察其发育过程。鸡胚胎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成蛋阶段和成雏阶段。(1)胚胎在卵形成过程中的发育
即母体内的发育,也即是成蛋阶段的发育。这个阶段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当胚胎发育到原肠期时,已分化形成上胚层和下胚层,从外观上看形如一个圆盘状体即为胚盘,当卵排出体外,因温度下降,胚胎生长发育随即停止。(2)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
卵排出体外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中,胚胎发育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当人孵后,胚胎即开始发育。胚胎在孵化过程中发育的时期称孵化期。鸡的孵化期为21天。
种蛋人孵后,胚胎在原肠期形成的同时,上胚层像个碟状圆盘,在其末端,细胞不断地向中线集中,形成一条细胞带,称原条。原条细胞通过原沟的底部逐渐转人上胚层与下胚层之间,并分别向两侧扩展,这些迁移至上下胚层之间的细胞称为中胚层。原条细胞也逐渐转人上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并分别向前伸展,伸展的结构称为头突,后发育成脊索。脊索是胚胎期的纵轴支持器官,最终为脊柱所代替,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由外、中、内三个胚层逐渐形成各种腺体、器官、骨骼、肌肉、皮肤、羽毛和喙,最后形成新的机体—雏鸡。
三、试剂与材料
鸡的种蛋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比较种蛋(受精)与非种蛋(未受精)内部结构的差异。2.观看教学片,熟悉鸡的胚胎发育过程。2.人工孵化种蛋,记录鸡的孵化进程及特征。
五、实验作业
拍照记录鸡孵化进程中的特征变化。
[附]
1.鸡胚发育进程及特征
1胚龄:蛋黄表面有一颗颜色稍深,四周稍亮的圆点,俗称“鱼眼珠”或白光珠。2胚龄:可看到卵黄囊血管区,其形状很象樱桃形,故俗称为为“樱桃珠”。3胚龄:卵黄囊血管的形状象静止的蚊子,俗称“蚊虫珠”。卵黄颜色稍深的下部似月牙状,俗称“月牙”。
4胚龄:蛋转动时,卵黄不易跟随着转动,俗称为“钉壳”。5胚龄: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谷称“起珠”、“单珠”、“起眼”(若为5天整,还可见到些羊水)。
6胚龄:胚胎形似“电话筒”,一端是头部,另一端为弯增大的躯干部,俗称“双珠”。可以看到羊毛。
7胚龄:白茫茫的羊水增多,胚胎活动尚不强,胚胎在羊水中不易看清,似沉在羊水中,俗称“沉”。正面已布满扩大的卵黄和血管。
8胚龄:胚胎较易看到,象在羊水中浮游一样,俗称“浮”。从背面看,卵黄已扩大到背面,蛋转动时二边卵黄不易晃动,俗称为“边口发硬”。9胚龄:蛋转动时,二边卵黄容易晃动,背面尿囊血管迅速伸展越出卵黄,故俗称为“发边”。10胚龄:尿囊血管继续伸展,在蛋的小头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了血管,俗称为“合拢”、“长足”。
11胚龄:血管开始加粗,血管颜色开始加深,解剖背部出现绒毛,腺胃明显可辨。12胚龄:血管加粗、颜色逐渐加深。解剖身躯覆盖绒毛。
13胚龄:主要观察小头发亮的部分随着胚龄的增长而逐日缩小。头部和身体大部分覆盖绒毛,跖、趾出现角质鳞片原基。
14胚龄:小头发亮的部分随着胚龄增长而逐日缩小,蛋内黑影部分随着胚龄增长而加大,胚胎全身覆盖绒毛,头向气室,胚胎开始改变横着的位置,逐渐与蛋长轴平行。
15胚龄:蛋内黑影部分增大。解剖观察,翅已完全成形,跖、趾的鳞片开始形成,眼脸闭合。体内外的器官大体上部形成了。
16胚龄:黑影继续燕大,解剖冠和肉髯明显,绝大部分蛋自己进入羊膜腔。17胚龄:以小头对准光源,再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封门”。躯干增大,脚、翅、颈变大、眼、头日益显小,两腿紧抢头部。喙向气室。
18胚龄:气室向一方倾斜,这是胚胎转身的缘故,俗称为“斜口”、“转身”。解剖头弯曲在右翼下,眼开始睁开。
19胚龄:喙进气室,开始呼吸,颈、翅突入气室,头埋右翼下,两腿弯曲朝头部,呈抢头姿势,以便于破壳时挣扎。雏胚开始啄壳,可闻雏鸣叫。照蛋时,可见气室有翅膀、喙、颈部的黑影闪动,俗称“闪毛”。
20胚龄:起初是胚胎喙部穿破壳膜,伸入气室内,称为“起嘴”;接着开始啄壳,称“见嘌”、“啄壳”。
20.5-21胚龄:出壳。2.鸡的人工孵化
鸡属鸟类,鸟类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不同,受精卵(种蛋)排出母体后完全依赖外界环境条件继续发育。第1-4天为内部器官发育阶段;5-14天为外部器官形成阶段;15-19天为胚胎生长阶段;20-21天为出壳阶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换气与翻蛋等外界条件将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并使孵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1)温度:
温度是孵化过程的首要条件,发育中的鸡胚对温度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鸡胚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所以正确地掌握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在1-18天中孵化的最适温度是37.5°C-38.6°C;19-21天则应稍低于此温度是36.1°C-37.5°C。如果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迅速,孵化期缩短,胚胎死亡增加。温度过低则会延长种蛋的孵化时间,同时胚胎发育迟缓并带来死亡。(2)湿度:
水是温度的良导体,空气中的湿度对鸡胚胎发育有很大作用。一般要求1-18天相对湿度40%-60%;19-21天相对湿度65%-75%。若湿度过高会妨碍蛋内水分蒸发,使胚胎发育所产生的大量代谢水不能及时排出,严重时可导致胚胎畸形。若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阻碍代谢废物的排出及所需氧气的摄入。易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胚蛋中的胚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热能交换,同时调节机内的温度。
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和水分。孵化初期,胚胎需要少量氧气可通过酶的作用从蛋黄中获得,而后利用气室的空气,再后则利用尿囊循环与蛋壳上的气孔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9天后胚胎开始用肺呼吸。随着胚龄的增加,胚胎的气体交换量也不断增加。因此除胚胎发育初期外,胚胎的气体交换都是由通风换气解决。
通风换气还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通风良好时,空气能充分流通还能与外界不断的进行热能交换。温度、相对湿度都可保证。(4)翻蛋:
翻蛋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防止胚胎、蛋黄、蛋白与蛋壳之间粘连。胚蛋放置位置必须适当,在1-18天进行定时翻蛋,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
种蛋孵化到18天时,将种蛋移到出雏盘上叫落盘。这时胚胎发育完成,在20-21天时开始出壳。出壳时胚胎已经完全长成雏鸡。这时雏鸡的头位于气室中(即鸡蛋的大头部分),健壮的雏鸡先把蛋壳啄开一个小孔,然后慢慢的将小孔向两侧扩大,直至破壳到一半以上时,雏鸡的头便可脱壳而出,而后身体也逐渐自行挣脱出来。
1胚龄
2胚龄
3胚龄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
8胚龄
9胚龄
10胚龄
11胚龄
12胚龄
13胚龄
14胚龄
15胚龄
16胚龄
17胚龄
18胚龄
19胚龄
20胚龄
20.5胚龄
替补实验
实验五
精子形态观察及体外获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哺乳类精子的形态结构。2.了解精子体外获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的精子离开精巢后并没有受精能力,必须要经过成熟和获能才能使卵子受精。精子在附睾中成熟。成熟过程中,在附睾中多种物质的作用下,精子质膜的脂类、糖蛋白、唾液酸、吸收抗原、表面ATP酶等许多成分发生变化,负电荷增加,与凝集素的结合力也发生改变。精子射出后,经阴道和子宫到达输卵管,在壶腹部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张明觉、Austin 1951年发现兔子和大白鼠直接排出的精子不能使卵受精,必须在生殖道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的获能。后来研究发现,精子在体外也能完成获能,卵泡液、输卵管分泌物、血清、房水等多种液体都可使精子获能,pH、Ca2+浓度等环境条件对获能也有影响。精子在获能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呼吸明显加强,运动形态和速度也发生很大变化,由直线前进变为曲线运动。
体外获能一般分为两步:一是精子的洗涤,经1次或多次离心后除去杂质、死精子、低活力精子、冻精保护液及稀释液等;二是精子的获能处理,主要是使用高离子强度液(His)、钙离子载体、肝素等,以促进钙离子进入精子顶体并刺激精子内部pH升高,从而诱发精子获能。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IVF液(NaCl 5.803g/L,KCl 0.201g/L,NaHCO3 2.106g/L,CaCl2·2H2O 0.264g/L,丙酮酸钠0.055g/L,60%乳酸钠3.5mL,葡萄糖1.000g/L,青霉素G钾或钠盐0.063g/L,硫酸链霉素0.050g/L,酚红0.010g/L,Na2HPO4·12H2O 0.056g/L,MgCl2·6H2O 0.102g/L),牛血清白蛋白(BSA)2.实验材料
雄性小鼠
四、实验步骤
1.断颈处死雄性小鼠。
2.打开腹腔,剪取附睾尾(尽可能除去脂肪),将每个附睾尾放入已在37℃、5%CO2培养箱预平衡2h的2ml IVF液(加30mg/ml BSA)中。3.将附睾尾剪成几段,用镊子轻轻挤压之,使精子挤入培养液中,去掉附睾尾。4.吸打均匀后,1800 r/min离心5min,弃上清,以2ml IVF液重悬。5.将精子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5h,使之获能。6.镜检,观察获能精子的运动。
五、实验作业
观察比较精子在获能前后运动形态和速度的变化。
实验六
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MS培养基、无菌水,升汞、酒精、次氯酸 2.实验材料
银杏枝叶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母液配制 母液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四 类。2.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 3.培养基的灭菌
(二)取材、消毒与接种(1)先将剪下的枝条清洗干净,选择新鲜的花柄、嫩梢和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2h,以冲洗掉大的土壤颗粒。
(2)将清洗干净的外植体移入无菌操作台进行消毒,先用75%酒精表面消毒30S,再用0.1%新洁尔灭处理15min。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3)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放入消毒过的培养皿上,在无菌条件下切成0.4~0.5 cm长的小段单芽,用无菌滤纸吸干水,立即接种到加有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三个芽,并用封口膜封好。(三)外植体的培养
接种后的外植体放入用75%酒精消毒后的干净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7℃,光照周期为光照12h/d+黑暗12h/d,培养基的pH值为5.8,进行培养与愈伤组织的诱导。
全部接种工作都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 所以要特别认真、仔细、以防杂菌污染。
(四)两周后观察愈伤组织的诱导并进行生根生芽诱导
五、实验作业
1.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物在培养中的生长情况。
2.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物有无污染,分析原因?
3.以MS为例,试说明MS培养基中各成分各有何作用。
实验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2,4-D、萘乙酸对无籽果实形成的诱导作用。2.了解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二、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萘乙酸(NAA)等,在适当的浓度下能诱导无籽果实形成。适当浓度的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20mg/L2,4-D(用少许1 mmol/L NaOH溶解2,4-D,再用蒸馏水定容),500mg/L NAA(用热水或少量95%乙醇溶解NAA,再用蒸馏水定容),40%乙烯利 2.实验材料
盆栽番茄、辣椒幼苗,香蕉(或大蕉、柿子、芒果等)
四、实验步骤
1.无籽果实的诱导形成(1)2,4-D诱导无籽果实
在番茄开花授粉前用2-3滴20mg/L 2,4-D溶液涂在花上,以水处理作对照。果实成熟时,观察果实内籽粒的有无。(2)NAA诱导无籽果实
在辣椒开花初期,用2-3滴500mg/L NAA溶液滴在花朵上(或喷花),以水处理作对照。果实成熟时,检查是否有籽。2.乙烯利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将采收后的香蕉(或大蕉、柿子、芒果等)用500mg/L乙烯利溶液浸泡5s,以蒸馏水浸泡作对照,取出果实分别放在箩筐或纸箱内,室温保存。5-10d之内,观察结果。比较果皮的颜色和果实的成熟度
五、注意事项
1.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材料的时期一定要把握好。
2.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激素浓度,筛选出激素的最适作用浓度。
六、实验作业
拍照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对照)并进行分析。
第二篇: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生物学教学论文: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发育生物学是融合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及其机理。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同时,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生态模式合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发育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木科专业动物系列必修的专业课,我院从2007年起正式将发育生物学课程列入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木科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效果令人鼓舞.笔者结合自己在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亲身体会,就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1、加强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发育生物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总结还在不断进行,系统性还不够成熟完备,缺乏一个普遍公认的学科框架结构和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各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结合自身的办学层次、教学特色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选用与之相应的所选用的教材,讲述的重点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在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时,教学内容主要以注重基木知识、基木原理及对特定发育过程注重代表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合理配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动物发育生物学和植物发育生物学两部分由于动物发育生物学比植物发育生物学在发展上更为成熟,研究上更加深入,许多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均可作为植物相关研究的借鉴,因此动物发育生物学作为我校发育生物学讲授的主体内容动物个体发育可划分为胚前期、胚胎期和胚后期3个阶段,其基木过程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卵裂、原肠胚形成、神经胚形成、器官形成、出生或孵化、生长、变态、衰老和死亡研究发育机制的模式动物有小鼠、线虫、斑马鱼、果蝇、爪蟾、鸡、等课程既可按照动物发育顺序讲述,又可按照动物生殖方式和胚胎发育类型,从低等到高等逐个叙述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两大发育机制包括:细胞分化的机制以及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图式形成机制发育生物学主要讲授的就是在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基础上,以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核心,以DNA为模板利用一维信息调节控制三维形态结构的构建,细胞和组织自我构建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过程以及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发展学生通过对基木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动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木质一。对于我院生物科学专业的木科生,发育生物学课程安排在人四上半学期讲授,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全面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关键已不再是基础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如何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再去理解发育问题课程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在不偏离发育问题这个主线的前提下,要更侧重新知识,新科技,新技术,尤其是重大理论的新突破的介绍及讨论发育生物学的知识翻新速度非常快,新热点、新信息层出不穷,应该及时将这些新动态有选择的补充到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当代发育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发育生物学的热点内容既包括动物发育的进化机制、性别决定机制,也包括基因组和蛋白组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分子信号转导的研究这些内容都是在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对发育知识的延伸,对发育理论的深化这些内容一方面在更深层次上揭不生命木质问题,一方面将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发育生物学的热点内容,应该按照专业和学生层次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的讲授。
2、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增加有关生产实践的内容,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基础.例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动物性细胞的分离、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发育及调控机理;利用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及转基因动物进行生物制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动物和人类发育的分子机制,阐明发育木质,探讨动物和人类的疾病的治病机理.治病机理的讲授不应拘泥于现有的教材,要在基木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现今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同学们如发育机制的进化、动物发育的环境调控、同源发育途径、皮肤干细胞、器官移植、癌基因机理等等治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等等还可以指导同学们运用植物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发育,传粉和受精作用,胚胎发育的问题,探讨植物生殖的机理和植物生殖器官发育的规律,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一。
3、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发育生物学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传统的发育生物学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主,教师主要通过板书和挂图、模型等教学道具来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整体不够理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调动不起来,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网络中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生动的图片,影片,动Ilq和FLASH等)为学生理解复杂的分子发育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学生对许多复杂的慨念和问题的理解得到了易化,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图片、动画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深奥的发育原理或发育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力求简单明了了。例如:在讲授各类动物各阶段发育之前可以放一段发育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发育的过程;在讲授细胞运动时可以加入一些关于细胞运动的动画和FLASH,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运动的方式.但是,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在短时间内表达的知识量过大,画面切换较快,造成大多数学生消化不了庞大的知识量、对后续的知识理解困难,久而久之就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吸收两者的优点,避免各自的不足,对学生的反应多加注意,一日_发觉学生出现疑虑,要放慢放映速度,增加讲解,适度用板书强调重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要使板!i和多媒体达到“静”和“动”相结合。
4、教学形式和考试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在发育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中的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层次清晰,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提倡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采用启发式教学或者互动式教学在前一节课时留下预习问题;讲授前,提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有关木章节内容的几个问题,使之带着求知欲去听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讲授完成后,还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加深理解的过程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模式把学生随机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设置一个负责人,教师布置与小组数目相对应的英文文献,要求小组进行解读,由负责人组织该组学生进行讨论,指定某成员制作课件,少十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讲解小组的体会和领悟到的知识,而其他的同学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起引导作用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在一个学期内集中在几节课中进行,也可在日常授课中选择适当的时间来进行某一个小组通过这种方法使大家对文献中的新知识点达成共同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加深了对发育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营造了畅所欲言的学习讨论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考试只是一个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手段,所以发育生物学考试应该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我校的发育生物学考试成绩有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各占30%和7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期末考试所考查的内容要多一点开放式的题目,这样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基木知识的程度,又能考察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思考的能力,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总之,发育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相互渗透而形成的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完善,生物技术专业的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除了增加自己的学科知识外,还希望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去考虑构建更为科学的、更为系统化的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体系。
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卫.发育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17.[2]戴忠民.浅谈提高发育生物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39-140.[3]彭勇波,赵霞.生物技术专业发育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23.[4]张根华.发育生物学课程现状与教学内容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12(12):111-112.[5]张文静,顾延生,王红梅,等.“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2):95-98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第三篇: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
题
目
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成 绩
2012年9月12日
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
摘要: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中学教学的一项重大任务。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生物学中的各个实验均关系着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因此,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是当前生物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希望能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善;策略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discussed
XIE Lingku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Southwest China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With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ur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the middle school teaching is a major task.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as a door on the base of experiments teaching course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its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i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the basic method and way.Biology in each experiment are in relation to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y of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student's beginning ability is also a kind of increase.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of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plan, raises student's begin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is the urgent matter of the biological teaching.This paper through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proposed some improving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 hope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change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opinions.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improve;strateg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实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处于不可缺少的地位,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国家义务教育规定,通过生物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由于初中生尚未接触具体的生物学知识。因此,学生的各方面都十分的欠缺,包括经验,实验能力等。而生物学实验作为认识生命运动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生物学教学,通过对学生理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思维能力,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广泛开展生物的实验教学,并改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科学地观察。启动学生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使观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是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实验的前提,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理解越深刻、越透彻,对所学知识就记得越牢,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对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正文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的教学理念、评价手段的滞后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目标单一,大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材料、仪器、试剂,学生没有预习实验便进入实验室。教学流程一般都是遵循: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小结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按实验教材依样画葫芦填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致使学生不注意观察和纪录实验现象,对课本上的结论深信不疑,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态度和质疑精神,实验效果不好。大部分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合作,不知道共同的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出现问题就求助老师。这样的教学也使得学生的实验兴趣不高,认为实验过程中动不动手无所谓,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有效的检验。
除此以外,由于初中生比较活泼,自我约束能力差,实验课堂难以组织。上实验课时,实验室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乱哄哄的,纪律非常不好,难以控制。而且有的学生上生物实验课没有什么想法,他们之所以喜欢生物实验课,只是觉得好玩。所以,上实验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地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
二、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种种不足的现状,改善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上述现状相应的提出几点关于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善提供一点参考。
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做实验的欲望。因此,良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
增加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对未知的探究能力。实验是一个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并且他们预先都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因此,在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是不符合要求的。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将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比例。
注重生物实验过程,结果只是参考。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什么重大的科学秘密,研究重大的科研技术等,而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现状,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因此,应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实验的乐趣。同时,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的重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试验意识,通过对实验整个过程中的深切体会,课堂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重视实验过程,还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关心爱护实验设备,保持实验台整洁干净等。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实验意识。老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保证在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其次,学生在实验中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使科学变成了一项作业;然后要求学生爱护实验教学仪器,并节省实验材料;最后,学生应在实验后做好实验小结,从中获取实验心得和对知识的巩固。至于初中生上实验课纪律难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容易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所以,精心布置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重视。因为第一次实验课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对今后实验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第一次上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学习实验规则,给他们介绍上实验课的目的意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给学生买实验服,让学生觉得做实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只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注意力涣散,破坏课堂秩序。探究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给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提供了释放平台,学生就会投入热情到实验探索中。
三、结语
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实验能培养学生细微、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大胆的探索的实践能力,概括抽象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构成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这种要求,就要致力于解决生物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学的改良,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尽职尽责,努力将生物实验教学做好,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庆红: 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生物学通报,2005(9),23-25 [2] 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147.[3]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2-101 [4] 王晓程:利克特量表在生物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2004 [5] 荆新娜: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主旋律.中学生物教学 2004,3 致谢:
本文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汇总,在老师谢嗣光的督促和指导下完成的。同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实习的队友也提供了帮助。在此对指导、帮助过我写论文的人一并表示感谢!
第四篇:20141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课前预习】
1.什么是液泡系?
2.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活体染料同时观察多种细胞器?
【目的要求】
1.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发育和分布 2.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基本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 B(Janus green 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细胞染色剂,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堆积在线粒体膜上。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的颗粒。
中性红对液泡系的染色具有专一性,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
【实验用品】
1.器材: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剪刀、镊子、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牙签、吸水纸
2.试剂:Ringer 液、1/5000 詹纳斯绿B、1/3000 中性红
3.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小麦(或绿豆)幼根根尖
【方法步骤】
1.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1/5000 詹纳斯绿B1-2 滴,口腔上皮细胞(牙签刮取),载玻片于37℃恒温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1/5000 詹纳斯绿B 溶液1-2 滴,洋葱鳞茎内表皮,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2.小麦(或绿豆)幼根根尖液泡系的中性红染色观察
小麦(或绿豆)幼苗根尖(1-2cm)纵切面切片,1/3000 中性红溶液1 滴染色5-10min,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盖上盖玻片压扁根尖,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 洋葱内表皮细胞线粒体分布 植物根尖液泡的中性红染色
【实验报告】
1.绘出人口腔上皮细胞示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并简要分析。2.绘出绿豆幼根根尖组织液泡系的形态与分布并简要分析。
实验二 人类细胞中巴氏小体的观察
【课前预习】
什么叫巴氏小体? 【目的要求】
1.了解X染色体失活假设及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2.学习人类性染色质的检查方法。
【基本原理】
巴氏小体(Barr小体)又称X小体:M.l.Barr 等首先发现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中有一个深染的小体,而雄猫没有,故称巴氏小体;由于这个小体与性别及X染色体数目有关,故称X小体(X染色质)。正常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在间期一条保持代谢活性,与常染色体一起进行正常活动,另一条DNA复制较晚,呈异固缩状态,没活性,形成X染色质。该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态学上呈异染色体(即DNA螺旋压的很紧),染色深而致密,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1~1.5 µm,数量为x染色体数减一(特例XXY,XXX核型)。
失活的染色体是随机的,失活状态使得雌性个体两个染色质所携带的两份基因的遗传效应与雄性个体一个X染色体所具有的一份基因的遗传效应基本相当,达到一种剂量补偿效应,是维持雌雄两性生物基因表达一致所特有的遗传效应。
【实验用品】
1.材料:口腔粘膜细胞 2.器材和仪器:显微镜;3.试剂: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改良的苯酚品红(或1%硫堇)染液等。
【方法步骤】 1.取材
口腔粘膜细胞:受检者清水漱口数次,用洁净牙签从女性口腔两侧刮取粘膜,原位刮2~3次,第一次舍去,第2,3次分别涂于干净载玻片上,将刮取物在载玻片上涂片,晾干。
2.固定
将制片置于新配置的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1)中20min;往载玻片依次滴加95%,70%,50%乙醇及蒸馏水,每次2-3 min;滴加5mol/l盐酸水解约5s;蒸馏水(缓水流)漂洗2-3次,每次10-15 s。
3.染色、制片
在染色缸中染色10~20min(勿干),细水洗去染液,晾干即可镜检。
4.镜检(油镜观察)观察与计数
(1)形态
(2)计数:选择核较大,核质颗粒少,染色均匀清晰、核膜完整的细胞核进行计数,每份标本至少计数50个细胞中X染色质出现得概率。临床指标:正常值男性为0~3%,女性为20%以上。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漱口要干净,在镜检前要洗净载玻片、盖玻片以及显微镜镜头。
【实验报告】
1.绘制巴氏小体的形态。2.统计巴氏小体出现的概率。
实验三 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分析
【课前预习】
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形态学特点是什么?
【目的要求】 熟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形态学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的认识;2 学习减数分裂制片方法,了解动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基本原理】
(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仅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如配子:雌配子和雄配子,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二)减数分裂的特点: 1 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形成4个核, 每个核只含有单倍体的染色体, 即染色体数目减半;2 前期特别长, 而且变化复杂, 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交换, 分离等.(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离
前期I: 持续时间较长
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的染色线,其上分布很多染色粒,形似念珠;
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 不易与细线期绝对分开
粗线期: 同源染色体完成配对,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双线期: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染色体图像呈现纽花状
终变期: 染色体缩的更短,呈V, O, 8和X形状,均匀分散,利于计数
中期I 各个二阶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
末期I 移动到两极的染色体解旋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体分离
(同有丝分裂)中间期: 时间短,因物种而异 前期II:时间短,同末期I 中期I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II:姐妹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
末期II:移动到两极的染色体解旋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四)植物花粉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中某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2n)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小孢子(单核花粉,n,单倍体)
【实验用品】
1.材料:蚕豆花蕾(2n=12)2.器材和仪器: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量筒、滴瓶、切片架、切片盒、15cm培养皿、小培养皿、广口瓶、吸水纸。
3.试剂:甲醇、冰醋酸、95%乙醇、无水乙醇、树胶、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方法步骤】
(一)取材固定 取材的时间及材料大小必须十分恰当,才能获得更多的花粉母细胞分裂相,以供观察。
蚕豆现蕾后,于上午7~9时摘取茎顶幼小花序,将周围小叶和苞叶去掉,留长约1mm 左右的花苞,放入内装有卡诺氏固定液的广口瓶中,固定3~24小时,转入70%酒精中置冰箱内保存。(二)制片观察。剥开已固定好的花蕾取出花药,放于载玻片上; 在花药上加一滴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10min,边染色边用解剖针剥开花药; 3 加上盖玻片,再把片子放在粗滤纸下,用拇指适力压下,使材料分开,并把周围的染色液吸干; 放在显微镜下油镜观察
调节光亮度→低倍镜(10×10)观察(粗调,细调)→高倍镜(40×10)观察→油镜观察:在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图像(确定视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100×10)镜头浸入到香柏油中,细调至看到清晰图像为止。
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沾取少量的二甲苯镜头上的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复原。
【实验结果】
1.绘制终变期、中期I、中期II、后期I、后期II细胞图像。【注意事项】
1.怎样区分各个时期?如中I、中I I,后I I、后I ?
【实验报告】
1. 绘制终变期、中期I、中期II、后期I、后期II细胞图像。2. 减数分裂的细胞与有丝分裂的细胞有何不同?
第五篇:生物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
小池塘 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1.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 2.“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3.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4)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入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读书P.154~155,讨论:(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
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