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的: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蛙的生殖与发育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请问这是什么动物?
生:青蛙。
师:为什么青蛙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生: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师:两栖动物有哪些特点呢?
生:卵生,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师:除了青蛙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呢? 生:娃娃鱼,大鲵………….(PPT上显示常见两栖动物图片,再展示龟鳖,鳄鱼等照片)师:龟鳖,鳄鱼也是两栖动物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一番回答与讨论)…………… 师:(点人起来回答之后),进行总结两栖动物特点(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龟鳖生下来就用肺呼吸,所以是爬行动物。)
师:好,宋朝诗人有一首诗《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前敲棋子落灯花。你们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季节写下这首诗的吗?
生:夏天
师:一年的什么时候能听到青蛙的鸣叫? 生:春末和夏初
师: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 生:是或不是
师:只有雄蛙才会鸣叫。那鸣叫又意味着什么呢? 生:招引雌蛙。
师:那把雌蛙招引过来之后干嘛呢? 生:交配/抱对/繁殖
师:没错,雄蛙将雌蛙成功召来后会进行抱对(此时PPT上显示抱对图片)。继续问:为什么要抱对?抱对时会干嘛?
生:(逐步点人起来回答,不断引导学生完善回答)因为蛙是体外受精,雌蛙和雄蛙分别将卵子和精子排出,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师:那蛙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为什么? 生:有性生殖,因为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师:好,青蛙交配成功,形成受精卵后那我们总结一下,蛙的生殖过程包括(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体外受精),受精成功形成受精卵后,水中会出现蛙的卵块,(展示卵块图),接下来会怎样呢?
生:会形成蝌蚪,再长成青蛙。师:(PPT上展示蛙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小组为单位比较蝌蚪与成蛙之间的区别,两分钟后每组派代表起来填表。再次重复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师:蛙的发育过程属于什么发育? 生:变态发育。师:为什么?
生: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区别?
师:回顾一下变态发育的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问:什么是完全变态,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哪些动物完全变态?哪些不完全变态?(进行提问,引导)。问:蛙属于完全变态还是不完全变态?
生:(讨论…….)
师: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只针对于昆虫,蛙是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观看视频《两栖动物》《蛙的生殖与发育》 师:既然两栖动物既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陆上生活,是不是对环境的要求很低呢?在哪里都能生活?观看视频《箭毒蛙》《环境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以及观看一些资料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说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素,以及环境破坏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师: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素有:水、温度、食物等。环境变迁破坏了蛙的生殖发育环境,环境变迁影响了蛙的发育和生殖能力。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两栖动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特征(……),蛙的生殖(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体外受精),蛙的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也知道了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以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两栖动物。那现在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第二篇: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说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描述蛙的发育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殖有一定的影响。
复习提问
1、家蚕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类似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
2、家蚕一生要蜕皮()次,蝗虫要蜕皮()次。
3、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_,类似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昆虫在生殖和发育过程,那么两栖动物的,些生殖和发育过程又是怎样呢?它们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 1.能说出两栖动物的常见种类及生殖和发育过程、特点 • 2.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出示自学目标一:常见两栖动物有哪些?
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后、结合日常实际回答: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都是两栖动物。出示两栖动物图片。有些同学回答:还有扬子鳄、龟
教师提出质疑:、扬子鳄、龟也都是两栖动物么? 由此引出同学看一段录相一整体认识两栖动物的特征,再让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出示自学目标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叫有何意义?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3.雌雄蛙抱对有何意义?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没有差别? 5.青蛙的生殖、发育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以上问题的解决通过学生自学、看录相后、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点拨。
出示自学目标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_______进行,幼体要经过__________才能上陆生活。
2、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自学书本
利用资料证明自己观点。
得出结论: 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环境。课堂练习
1、举例两栖动物有哪些?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_______进行,幼体要经过__________才能上陆生活。
3、蝌蚪在水中用_____呼吸,成蛙用_____,同时用_____辅助呼吸。
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___体,体___受精,___中发育。
5、与昆虫的发育相比,青蛙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2.课下条件允许情况下,培育蛙发育过程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不仅要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
水中,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本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各抒己见,争当学习的小主人。以后对于小组讨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第三篇: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
活龙民族中学
许波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描述蛙的发育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殖有一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培养学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家蚕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类似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
2、家蚕一生要蜕皮()次,蝗虫要蜕皮()次。
3、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_,类似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昆虫在生殖和发育过程,那么两栖动物的,些生殖和发育过程又是怎样呢?它们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两栖动物的常见种类及生殖和发育过程、特点 2.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出示自学目标一:常见两栖动物有哪些?
(三)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后、结合日常实际回答: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都是两栖动物。出示两栖动物图片。
有些同学回答:还有扬子鳄、龟
教师提出质疑:、扬子鳄、龟也都是两栖动物么? 由此引出同学看一段录相一整体认识两栖动物的特征,再让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出示自学目标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叫有何意义?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3.雌雄蛙抱对有何意义?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没有差别?
5.青蛙的生殖、发育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以上问题的解决通过学生自学、看录相后、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点拨。出示自学目标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_______进行,幼体要经过__________才能上陆生活。
2、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
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自学书本
利用资料证明自己观点。
得出结论: 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环境。
(四)课堂练习
1、举例两栖动物有哪些?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_______进行,幼体要经过__________才能上陆生活。
3、蝌蚪在水中用_____呼吸,成蛙用_____,同时用_____辅助呼吸。
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___体,体___受精,___中发育。
5、与昆虫的发育相比,青蛙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2.课下条件允许情况下,培育蛙发育过程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不仅要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水中,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本节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各抒己见,争当学习的小主人。以后对于小组讨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通过 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都应是教师主导的。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不讲学习形式不等于不渗透学习方法,只不过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我生成生物学习的策略,这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符合生物教学规律的。
第四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_教案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法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启发 教学过程:
一.赏析诗词,引入新课:
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雨声、蛙声,这是初夏雨夜特有的音响和气氛,而且在闲敲棋子伴着灯花坠落的孤独中,更加衬托出友人因雨阻隔未能践约,“闲敲”句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诗人深夜寂寞和失望的情怀。)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图片、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4.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归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巩固训练: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5.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5.小组讨论教材中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就最感兴趣的问题重点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的教学内容
四.布置练习
布置课外实践与调查: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方式:体外(水中)受精――-有性生殖 发育:幼体在水中发育,幼体发育为成体要经过变态
第五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课题: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中学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自学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再通过观看青蛙发育浸制标本,逐步展开,以此为基础来完成本节的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习惯,养成探究的习惯。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者破坏。
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三十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第九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学重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青蛙发育浸制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八年级普通班
授课日期:2013年3月11日 教学过程:1.导入
先让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问:你们认为蝌蚪能找到妈妈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2.新授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指导学生看课本P13的图 讨论:为什么雄蛙要鸣叫?
为什么雌雄蛙要抱对?
雌雄蛙抱对必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展示“青蛙生殖与发育过程”浸制标本
让学生填写“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 课件展示标准答案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4的资料分析,四人一组选择课本P15讨论中的一个问题重点讨论,5分钟后交流。(对学生进行巡视并参加小组讨论)讨论: 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小组代表发言,给每个小组打分,评出优秀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十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者破坏。
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三十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第九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保护动物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课件播放一些违法行为。
讨论:针对有些地方出现的乱捕乱捞、贩卖青蛙、出售蝌蚪的行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老师点评,小结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所需要的条件。
(3)练习:
你们认为从蛙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其良好发育?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以青蛙为例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大家要重点掌握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深刻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幼体发育离不开水。同时,希望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所有的两栖动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1)生殖离不开水
(2)幼体发育离不开水
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作业:完成课本P15的练习题。教学反思:
学生对已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并不陌生,他们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很感兴趣。由于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尤其是联系青蛙和蝌蚪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方面的不同,使得本课的教学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他们甚至准备了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发
育的资料,综合得出了它们的生殖发育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联系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通过交流、观看环境污染对青蛙生活影响的资料和图片,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节课我让学生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看来,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也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要相信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