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区变整齐了》教学反思
《建筑区变整齐了》教学反思
《建筑区变整齐了》教学反思
建筑区一直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小班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在搭建的过程中,摆摆拼拼,乐此不疲。但由于发展水平的制约,收整环节成了小班孩子难点。在第一学期,在认识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孩子们已能将正方形和三角形区分开来分别摆置玩具柜的上下两层,但由于三角形边不等长的特性,给小班孩子收放积木带来了困难,在每次收放中,孩子们都是根据自己对“收放整齐”的理解放置,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新的学期来到了,活动区活动又开始了,孩子们还照例按自己愿望摆放。我想:用什么方法能让所有幼儿都学会将两个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呢?于是我自己开始摆弄起积木来,在观察摆弄的过程中,我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明显长于两腰边,孩子可以通过目测比较长短,是小班孩子能达到的。只要将两条最长的边对在一起就可以拼成正方形了。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等,用上面的方法就不行了。但我发现三角形其中的一条边明显的短于其它两边,这是个明显的特征,而将两个三角形对成长方形,两条短边正好是对边,可以通过找短边,一个放在上,一个放在下的方法把它对起来的特征,如果还不是就将其中的一个旋转一下就行了。于是在活动区游戏中,我争求了我班刘奕和王宇诺两位小朋友的意见,请他们两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建筑区来玩,并引发他们思考:“咱们建筑区的下边一层,总是放的很乱,要是把三角形变成正方形、长方形就好了,摆起来就整齐了。”孩子们皱起小眉头,想了想,刘奕说:“那让我想一想吧。对了,我会用这个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她拿起了两个等边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于是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拼出来的?”刘奕说:“就这么一拼,就拼出来了。”显然她不会表述,是在玩中领会到的。王宇诺说:“怎么弄得我不会,老师你教我。”我说:“你看看三角形的这三条边哪条最长?”她看了看指着说:“这个长。”“对了,你拿两个三角形把它们最长的这条边对起来,试一试。”王宇诺一拼就拼出来了,高兴地说:“老师,我拼成了,你看看还真是个正方形。”于是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让她俩试直角三角形,通过观察和操作与指导,长方形也拼好了。在这次结束时,她们能将玩具柜下面一层的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整齐的排列起来,我高兴地:“你们可真棒。”
在区域活动评价环节中,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建筑区让她们介绍如何摆放并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们都来自己动手试一试,还拍成照片作为提示放在建筑区,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这一来,建筑区告别了“五花八门”的现象,每当区域活动结束时,总能听到他们自豪说:“老师看!我收拾的整为老师,要做有心人,正确了解和掌握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创设齐吗?”总能看到挂在孩子们脸上开心灿烂的笑容!
从中体验到作发展支持性的环境,运用有效的手段与策略,不断反思教育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迈进。
第二篇:作文……变……了
家乡变美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变了,变得更强大、更美丽了。许多省市都变了。我的家乡--云南罗平也变了。
罗平在云南的最东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同时也是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路都是泥巴路,是坑坑洼洼的。妈妈上高中时,她常骑着自行车去买菜。路很不好走。一次她去买菜时,一不小心跌到在地上,腿都出血了。老师说,他们小时候,从东屏小学到我家是没有路的,只有田埂。可现在不同了,家乡这修了通往四方八达的路,就像蜘蛛网一样。现在,人们在路边修了人行道,人在人行道上走,车在公路上跑,路上像过节一样热闹。人行道上还种了许多树。人和车子像似大海里的鱼一样,在这快乐的生活着。
不光路,房子也变了。从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瓦房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些农村人还在住在里面。姐姐家有一栋瓦房,不过只在里面吃饭。里面只有三个房间,一个吃饭,一个做饭,另一个就没有用处了。奶奶说她小时候就住那里面了。那栋瓦房历史还很“悠久”呢,就算是白天,有两个房间里还要开灯呢。听姐姐说里面还有老鼠。
可现在不同了,一些房子有十几层高呢。当然了,这的商店也有很多,有卖衣服的;卖文具的;卖书的;卖体育用具的等等。这些房子像森林一样座落在这里。
山也变了。原来,树、草、花像兄弟姐妹一样快快乐乐的生活在这里。后来,人们把树砍了,去做很多家具。就这样空气污染越来越差。
过了很长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人们意识到了后果,不在砍树了,而是在山上栽花种树。还有一些人在自己家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在山里野花、野草和树木把整座山装扮成了仙境一般的地方。小鸟、蝴蝶在这里欢快的生活着。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罗平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虽然这里比师宗、大同大,但人们却谈起师宗的美景、大同的牛肉,好像把罗平忘了一样。
现在,罗平成立起了九龙瀑布景区、鲁布格小三峡景区、多依河景区、金鸡蜂丛等。噢,还有这的特产“油菜花”。每年春天是油菜花开放的季节,每当这时候就会举办“菜花节文艺表演”,因为这时候金灿灿的油菜花会开放,所以,每次都能吸引来许多中外游客。
家乡很富绕,我知道它还会改变的,只要人们去建社它,就能使它更富绕、更美丽。我想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第三篇:《毽子变乖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部首‘‘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难点:理解毽子为什么在‘‘我’’的脚下不听话。
【教具准备】
各种体育用品、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事物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体育用品。同学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最喜欢玩什么?
2.揭示课题。师有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玩毽子她是怎样玩的呢?我们这节课一起去瞧一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八个五年计划14课《毽子变乖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往下读。
2.同桌互读,当个小老师,帮助你的伙伴纠正读音。
3.出示拼音卡片:指名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检查字音。
5.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边读边给课文各自然标上序号。
三﹑创设情景,细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注意一句一句地读,读通顺,边读边想:从哪可以看出毽子“真是听话极了”?
3.过渡:老师和毽子成了好朋友,所以毽子在她的脚下真是听话极了。而在我们的脚下呢,还是一样听话吗?
4.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怎样才可以让毽子听我们的话呢?老师是怎样说的?有“——”画出来。用“△”画出这段话的两对反义词。
5.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训练说话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交流:你碰过“毽子变乖了”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3.老师作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已经学习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呢?
二﹑指导朗读
1.自由选段落读,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2.小组读一读:互相学一学,你的伙伴读得好在哪?
3.分小组比赛读。
三﹑句子训练
1.出示句子: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
天气一点儿也不___。
__一点儿也不___。
2.引导学生仿例子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久生先低很话她始
2.自主学习生字:你发现了这些生字有几种结构?哪些字你认为最难认最难写?你是怎样记的?
3.指导学生学习左右结构的字,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再看看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指导书写左右结构中最难记最难写的字。
4.指导学生学习3个独体字,注意看清楚笔画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独立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6.组织学生交流欣赏,看谁写得美。
第四篇: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篇一: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作为一节作文指导课,本节课我力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学生的说为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以学生的想象为指导线索,努力使学生运用“变”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之处:
反思一:让学生说并不等同于让学生随意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绝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与约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活动,而不加以引导和制约,那么课堂则将变得散漫、无序。本节课,我这一点做得较好,对于学生的发言、讨论都能够给予较为及时的评价与引导,使学生说得有层次,有顺序,有条理。
反思二:引导学生的作文写作,要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头脑中是怎样想的,笔下则就是怎样写的。因此,在教学本节作文时,我尽力引导学生按照“想怎么变”、“想变什么”“变化后干什么”、“>故事怎样开展”的顺序进行语言交流,从而使学生把握住了写作顺序,为创作奠定了写作思路。
反思三: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知道自己想变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而变,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变化与故事结合起来,在描写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并不生动具体,缺乏可读性。这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有关,主要是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安排,使得这部分教学内容指导没有及时跟上。这也为今后自己的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个宝贵的经验。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将着重在作文教学指导上下功夫,力求让作文教学上得更加有特点,更有生命力。
篇二: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假如我会变》是人教版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习作要求写的是想象作文。该内容是在学习了本组课文神话和民间故事之后编排的,要求学生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根据编者意图、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特点,我设计 “ 假如我会变 ” 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充分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如果让他们连续一周阅读神话、传说,让那些奇异,怪诞的故事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他们会像海绵似的将那些故事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他们的童心被激活,童趣会自然的萌发出来。习作前的阅读教学,我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还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神话与传说,在口语交际课上,安排了讲故事,评故事,改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想象。在习作指导的开始,以做脑力保健操的方式让学生任意说喜欢的事物。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想说得与众不同,说得新颖独特,就要看思路是否开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 „„ 说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
二 点燃想象之火,激发表达欲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创设情境,点燃每个学生的想象之火,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教师扮演 “ 三年级小学生 ” 这个新角色,来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此时,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样子,也顺理成章,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这时,教师什么也不说,给一定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一个个仿佛还陶醉在想象中。然后让学生去说、去讲,他们的表达欲被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三、对 “ 自由表达 ” 和“写作方法”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 “ 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习作是很容易的,避免造成畏难心理。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他的 “ 口 ” 或 “ 手 ” 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上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如何将作文的写法指导与自由表达统一起来,是习作指导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所以我设计一个“素材整理卡”,让学生把刚刚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并用一篇例文来说明构段方法,这样放低坡度,降低要求,让学生很容易完成任务,他们也乐于接受。
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师语言不够简练,造成重复啰嗦,而且缺乏感染力;评价语言单一,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三年级学生的课堂本该活泼生动,但教师激情引导不够,课堂气氛略显单调。总之,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习作课堂更是如此,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锤炼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努力让习作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篇三: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在这节指导作文课当中,存在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开头时,没有像学生说明写的是作文的开头。另外,在评价作文时,只是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这就不能直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修改作文,借助投影机投影学生的作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修改作
这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在这节课当中,我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充分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使他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变”来实现他们的梦想或者心愿。
回想这节课,有几个地方需要反思:
一、第一环节是以孙悟空的变进行导入,凭着孙悟空在学生脑海中的鲜明形象,孙悟空那出神入化的72变成功地引起了学生想变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愿也来变一变,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
二、对于农村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一篇佳作对他们并不容易。因此,指导他们写好文章的开头尤为重要。我出示例文中的开头,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的开头要说清楚两个方面,一是“想变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变?”也就是说要变的原因。当给学生说明之后,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写,而是先让同学按要求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写开头的方法,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在这节指导作文课当中,存在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开头时,没有像学生说明写的是作文的开头。另外,在评价作文时,只是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这就不能直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修改作文,借助投影机投影学生的作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修改作文了。最后,板书的设计不太完善,应加上变的内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在这节作文课当中,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也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下一节作文课当中,我会更加下更大的功夫,力求让作文课上得更加的生动、有活力。
第五篇:图形变变变,《图形变变变》教学反思
图形变变变,《图形变变变》教学反思
《图形变变变》教学反思 今天终于完成了学校的第二次公开课,总的来说,这一次公开课觉得自己用心准备了,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次公开课中,尽管还有很多不足,然而也正是这些不足让我反思,促我成长。《图形变变变》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画图中对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根据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本课中我将“跟孙悟空学七十二变”的故事情境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孙悟空”这一卡通人物贯穿课堂,总任务分为三个子学习任务:帮助摔倒的小动物(翻转与旋转)、扶正大树(拉伸和扭曲)以及设置整洁的课室(拓展练习)等,表现优秀学生将获得“爱心小使者”“绿色小卫士”“教室小卫士”的奖章,引导学生乐于助人、爱护树木、保持教室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不少的“状况”:
一、教学内容量过大,直接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在教学内容第二部分,即“扶正大树(拉伸和扭曲)”中,学生因为操作的不熟练,以及对教学内容,尤其是扭曲图形中旋转度数的理解存在困难,这一环节用了大量时间。当学生基本掌握以后,第三部分“布置教室”拓展的练习无法展开,就匆匆结束了课堂。
二、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 在备课的时候,我抓住了教材的重难点设置了教学任务,自己也对图形练习了几遍,巧设机关,可是没有考虑到作为教师自己和学生的认知是有差距的。因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旋转与翻转这一知识点中,对水平以及垂直的概念还不理解,可以简单让学生理解为“左右”“上下”;在拉伸与扭曲这一知识点中,学生还没有学习度数的相关知识,对正负方向还很陌生,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活动设置中,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讲解后没有完成,在老师第二次讲解后还是有少部分的学生没有掌握。原因归根在于,我课前备课的“备学生”还不够充分,导致任务设计过难,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例子,如可以将扶正六棵大树的任务简化为两颗大树,简单让学生明白拉伸与扭曲的概念即可。
三、课堂时间把握得不够紧凑 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没有将课堂有效完整地开展起来。因为内容量较大,课堂来不及进行作品欣赏交流评价这一环节,课堂总结也匆匆一笔带过,“急刹车”般结束了本课。
四、小组竞评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我总结第一次公开课的经验,课前增加了“手指操”《Clap your hands》以及利用卡纸制作的“爱心小使者”“绿色小卫士”“教室小卫士”奖章来奖励每关先过关的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金箍棒”贴纸的奖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学习。意愿是美好的,实践是不足的,学生练习遇到困难,我也陷入了被动的教学中,无暇顾及这一设计。
五、小老师的作用没有体现在“扶正大树(拉伸和扭曲)”这一关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操作遇到困难,教师只能围着学生转,在平时的常规中应发现和培养一些电脑操作较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充分发挥“让学生教学生”这一作用。
六、教师机智以及语言表达需多加强 当课堂无法顺利开展下去的时候,我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自己都陷入云里雾里的状况,紧张起来,语言表达也频频出错。这一点还是需要在常规课堂多多练习和提高。总之,有不足就有进步,通过这一次的公开课,我也认识了自己在教学备课上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也非常感谢各位听课老师的批评指正,特别是我的指导老 师戴老师一直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