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探究
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学会探究
陈巧英
(奉化中学 浙江宁波 315500)
本次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改变传统课程教学偏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好学风,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感受知识价值和深入理性思考,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开放探究的教学、学习方式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成为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开放探究的教学、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活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拟结合新课程高一《经济生活》的教学内容,谈谈笔者在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
一、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设疑探究,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在有目的地创设的情境中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涉及教学重点、难点,针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针对目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不理解国家政策、缺乏理财知识等现象,结合教材要求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矛盾吗?既然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还要鼓励贷款消费呢?如果让你当家,你会如何安排家庭消费?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总结,理解经济学有关道理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教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我设置了如下一些问题:物物交换发生困难时该怎么办?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纸币不值钱,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呢?既然纸币成为财富的象征,那么可以通过多发行纸币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吗?如果发行的纸币太多,那会造成什么后果?该采取哪些对策加以解决?引发学生自学、探究,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探究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激昂 的情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的时空,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通过小品引导学生感悟。小品以其贴近生活、富有思考性、趣味浓厚为特色,有效地使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使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过程中获取体验和感悟。如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创设了模拟法庭,让学生模拟扮演法官、企业主、打工者等角色,通过法官解决劳资纠纷的庭审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明辨是非,明确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利以及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的途径。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内容时,也可通过模拟市场交易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遵守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运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促使听众感情自然流露,唤起各种遐想。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创新,上课时可以适当引入音乐,引发其内心共鸣、思维活跃,进而诱发探究意识。如在教学“消费及其类型”时,先播放宋祖英的《越来越好》一曲:“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让学生从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好地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在课的结尾处播放了周杰伦的《蜗牛》一曲:“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用激昂的气氛勉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立自强,增强社会责任感。
借助漫画引发学生探究。形象的漫画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内容时,我通过投影仪投放了漫画——《养鸡••杀鸡•无奈》,让学生自己谈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帮助老农想摆脱无奈困境的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参与的热情随即高涨,有的学生提出老农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在价格低时大批量买进鸡,扩大养鸡的规模,并对鸡进行深加工,开发出适合市民口味的风味烤鸡等;有的学生讲老农可以学习新技术,把鸡销往到国外市场去,赚外国人的钱;还有的学生说老农可以转行生产其他更能赚钱的产品„„。这样的探究真正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学习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学以致用。
根据教学内容,还可以运用演示实物、出示图片、播放录像、演讲故事等方法来渲染情感,创设教学情境。探究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开放性。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在实践活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探究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不仅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与内化经济学原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升华认识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教学“兼顾效率与公平”时,我安排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调查我市的个人收入情况,然后在课堂里组织辩论赛。正方辩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 讲求效率;反方辩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维护公平。通过辩论,学生加深了对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辩证关系的认识,结合调查感受谈了应该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认识。在教学“财政收入与支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内容时,我组织通过查阅资料、采访有关部门等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市的财政收支、税收征收、工农业建设及对外贸易等情况,并鼓励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社会现象,为我市经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我还以消费、投资等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效果也很好。
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所学习的知识内涵,形成全面系统的观点。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良好氛围中不断将求知情绪推向高潮,并在有意无意中使知识转化为智能,使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增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会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注意几点:第一,创设情境要围绕教学内容,为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第二,创设情境时要考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提出的问题、选取的材料和研究的课题要符合时代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第三,创设情境要把握好度,不要只图热闹,随意创设情境。
第二篇: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探究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显然,探究的源头在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们努力去克服,而且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情境。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想到,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渠道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和契机,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解疑,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一、引入新课时,情境设疑,激发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事先准备了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学生很容易猜出结果;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也自然地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来的却不时锐角三角形,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的就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呢?在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紧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水到渠成,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在知识探究中,设置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通过有步骤分层次地设置一系列的阶梯型问题,激发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渐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设计两组数让学生算一算能否被2整除。120、172、294、386、428、和121、173、295、387、419。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观察、思考。(1)为什么前面一组数都能被称2整除,而后面一组数不能呢?(2)两组数不同在哪里?(3)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决定这个数的哪一位呢?通过这一连串的设疑,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处于“愤”和“悱”的状态之中。接着,我再用摆一摆的方法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先让学生用卡片1、2、3摆几个三位数,看一看有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再用4、1、5让学生摆。在学生操作摆弄后,产生(1)为什么前三个数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而后三个数不能呢?(2)前三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各位上数的和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探索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在知识应用中,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候应当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们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因此教师在知识应用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宽、高分别是8、7、6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经审题发现求最大的圆柱体积就意味着考虑应全面,要用数学眼光审视圆柱的高及底面直径,才符合题意。通过学生思考,合理判断,探索到正确的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例如,李老师家准备在长4.8米,宽2.1米的阳台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想使地砖无剩余,地砖的边长可以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真知,丰富体验,并实现了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第三篇:创设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情境
创设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情境
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衔接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一要求的提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大胆猜想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小组交流与讨论问题等教学过程,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到化学科学的本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教学思路;教学观念;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18
目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多数是教师讲授为主,尤其是随着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教师课堂采用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通过做题记住知识点,这样往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加化学趣味实验、多阅读课外书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与教学结果有着紧密的关联,而目前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中,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方式及参与程度严重影响了教学结果,最终也许学生的成绩好了,学校的升学率高了,但是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从长远的眼光看,这种教育方式得不偿失,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打破传统的化学学习障碍,就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提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探究式教学情境模式,希望对同行老师们有所帮助。
一、提出探究式问题教学情境
所谓探究式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等,比如在高中化学原电池这一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一般可以迅速回答出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探究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把铜片和铁片分别插入稀盐酸(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假如用导线把铜片和铁片连接起来之后再插入稀盐酸,现象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铁片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在这一实验中溶液中酸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液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怎么样?用电流表测电流的话,指针有何偏转?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的状态,开始讨论希望尽快找到答案,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就会有目的地观察演示实验,很容易回答出前两个问题。答案是铁片插入酸中溶解,并且有气泡产生,铜片不溶解,但是如果用导线连接起来,铁片的表面有红色的铜,溶液也改变颜色,最后同学们认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方向,判断电子的流向。经过逐一对探究式问题的解答,学生从微观知识到宏观现象,再用微观原理解释,真正掌握了化学原电池的原理。这一教学过程在注重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扩大了知识面。
二、通过化学故事、新闻事件情境,从本质探究问题
比如,在学习高中有机化学苯这一节时,同学们都了解到苯分子有6个H原子和6个C原子,但是苯分子有6个H原子和6个C原子如何化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引入这个故事,1890年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化学家凯库勒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凯库勒住在伦敦,每天都思考着到底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他在黑板、地板、墙壁上画着各种各样的苯的化学结构式,设想过几十种可能的排列方法,冥思苦想几个月始终没有收获。一天,他坐着马车回家,大概那段时间太累了,不知不觉在马车上睡着了,熟睡的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当时他从梦中惊醒,回到家里在梦的启发下,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苯分子结构的问世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同学们在这个比较神秘的故事吸引下,不但记住了这位伟大的化学家,还掌握了苯的结构知识。另外,老师上课也要多引用新闻事件,毕竟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接触新闻比较少,新闻事件涉及化学现象比较真实,体现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比如:最近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雾霾,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了?同学们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哪些方面减少或者杜绝雾霾的形成?同学们顿时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特别有价值,这样的课堂气氛很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化学学习思维障碍,不同的教学情境创造不同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挖掘了知识的本质,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清泉.优化化学教学设计的三个方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4).[2] 付云昌.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0(7).[3] 陈昊萍.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2).[4] 刘旭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 学硕士论文,2009.[5] 陈丹.中学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第四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创新教学设计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汪村中学
黄勇飞
[摘要]: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在考虑教学创新问题。创新教学设计是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激活课堂的关键所在。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教学设计创新的探索与运用,主要有:设计有层次问题、展现“活”的历史、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孕育情感四种教学尝试。[关健词]:历史教学
创新教学设计
【正文】: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在考虑教学创新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创新和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是广大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设计创新阐述和其中包含的理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探讨。
吕叔湘曾云:“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浅谈四点做法和体会。
一、依据历史现象,发掘内涵,设计有层次问题
在进行历史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时,教师必须有一种“用”教材、“用”史实的观念,即依据教材内容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发掘内涵,设计问题。
例如,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
5、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课关于兴办民用工业有这样一段论述:7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能源、资金、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什么时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2、洋务派为什么要从“自强”转向“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3、这样兴办民用工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这样,可以加深教学内涵,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评价洋务运动提供一个方面的依据。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气氛,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精当问题,引发学生的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方法。也只有巧妙地提问,方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创建真正高效的课堂。
二、创新教学设计,运用联系方法,展现“活”的历史
赵亚夫教授认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很容易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死”的,不变的。教师 1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运用联系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展现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是动态的发展;历史展现的是我们先辈的经历,体现人类的创造,与学生个人是有联系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探求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进行历史反思,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生活中的一片瓦当、一块残碑、一座建筑,都蕴含着历史信息。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在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中,勾画对未来的美好情景,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三、精选教学内容,以情取胜,提升对问题的认识
一节课的教学史料很多:文字资料、历史遗址、图画、照片、数字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有“ 以情取胜”的观念,依据所教年级学情,选用效果较理想的史料类型,精选教学内容,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探究程序,依据学生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谈历史启示 , 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例如:学习《
17、英国工业革命》(华师大版九年级)一课选择:
1、材料: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
阅读材料后你能给工业革命下一个定义吗?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重大发明:
a该机器什么时 间谁发明的?
b、它用什么作动力? c、它有什么优点?
d、它的发明有什么影响? 3、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1764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
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的序幕 2 揭开了。
这些素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课程更加需要我们努力改变历史课令人厌烦的呈现和表达方式,用典型生动的材料模拟再现历史,让学习者手、眼、脑真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愉悦情感。这才是历史课堂教学价值之所在。
四、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如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华师大版九年级
14、《美国独立战争》第三目),我先给出一幅奥巴马神情沮丧地抽烟的图片,问道:“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两百多年前奥巴马的前生,为何他如此寂寞沮丧唏嘘地抽烟?”学生大笑回答:“两百多年前的黑人与妇女、印第安人一样没有得到《1787年宪法》保证的政治权力,不能与白人有平等地位。”接着显示一幅奥巴马当总统后风流倜傥的照片,问道:“现在的奥巴马又会如此的风骚有型?难道他只是传说?”学生看到照片后狂笑说:“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学生运用时事热点知识回答历史问题,激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美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要点。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时,应该根据初中学生重形象思维、乐于表现的特点,整合素材,创设情境,孕育情感。依据教材,适当增加相关素材,用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使学生神入历史。注意整合的素材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讨论等活动,从而形成技能、能力、方法、认识的生成,素材可以挖掘出问题,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丰富、完善学生的认识。(字2717个)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聂幼犁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