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教案》。

第一篇: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教案

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俊科 叶铁虎 许幸(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徐建国

一、引 言

吸入麻醉药物的发明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它极大推动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吸入麻醉药除了麻醉用,对人体是否有危害或其程度如何一直是令人关心的问题,为此吸入麻醉经经历了不断的更新。另外,吸入麻醉药历来无例外地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也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已知当今的卤族吸入麻醉药物和笑气均属于温室气体,破坏臭氧层。笑气产生温室气体效应的分子强度是CO2的230倍,贡献了全球升温效应的0.1%,而更糟糕的是其在自然界分解的时间长达120年。

然而,吸入麻醉气体在麻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最终排入大气。不可避免性体现在这些气体在人体内的代谢量很少,患者麻醉后苏醒最终依赖于通过呼吸以原形全部呼出,排向大气。另外,在吸入麻醉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有部分麻醉气体泄漏,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能杜绝此泄漏,这也成为不可避免。麻醉气体泄漏对健康的危害性如何,尤其受到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麻恢复室和ICU医护人员的关注。迄今国内这方面缺少系统、严谨的研究,仅在先进国家的有较完整的研究,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关于处理麻醉气体泄漏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参照目前现有研究成果和公认的做法,并随相关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改进。

由于有些问题迄今仍有争论,不能做出确定性的结论,本指导意见对这类问题不拟采取回避态度,而是列出相关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以求做到客观、全面,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制定本指导意见的目的是澄清既往的模糊认识、制定国内需要遵循的标准和应该的接受的做法,最大程度地保护暴露人群的健康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常用吸入麻醉药物毒性研究结果

(一)致突变性

用吸入麻醉药对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进行了致突变性的检验。这些研究的共同结论是:氧化亚氮、氟烷、安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都没有潜在的致突变性,且绝大多数对DNA损害测试的结果都呈阴性,只有三氯乙烯和三氯乙基乙烯醚是致突变原,但这些药物目前已经被废弃。

(二)致癌性

在啮齿动物中进行了致癌研究,观察了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对机体的影响,在18个月或更长时间内每周多次给予动物麻醉药物。而且还检测了麻醉废气的最大耐受剂量(不会产生临床的和病理上毒性作用的最大剂量)。经口管饲超大剂量药物时发现氯仿和三氯乙烯对啮齿动物有致癌性,但这一给药途径与手术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空气暴露不同。异氟烷、氟烷、安氟烷、甲氧氟烷和笑气吸入给药时,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其致癌性均为阴性。七氟烷和地氟烷都没有在小型啮齿动物进行致癌性实验,但二者都经美国FDA批准可在临床上使用。

(三)器官毒性

以长期的致癌性研究来评估吸入麻醉药的器官毒性。即使有最大耐受剂量,异氟烷、氟烷、安氟烷和笑气都没有显示对肾、肝、生殖和其他器官有显著的病理损害。这下线麻醉药物在长期的动物研究中,均未显示出毒性,故推测,七氟烷和地氟烷也是如此。

(四)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已发表了许多吸入麻醉药对动物繁殖力影响的研究。包括生殖能力、交配行为、胎儿致畸、先天异常和产后存活及行为表现。总体而言,笑气是唯一对实验动物有直接致畸作用的的吸入麻醉药物。在器官形成期,24小时给予怀孕大鼠高浓度(50%~75%)氧化亚氮和在怀孕全程给予低浓度(0.1%)氧化亚氮都会使胎儿内脏、骨骼肌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但相同的暴露条件不太可能在人类中复制。氟烷、安氟烷和异氟烷在大鼠中不会致畸。目前的共识是,这些药物的致畸作用都与给药途径、剂量相关,职业性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和繁衍能力之间无相关性。七氟烷和地氟烷在由制造商赞助的研究中显示无致畸性的生殖毒性。

三、人类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1967年Vaisman报道后,开展了大量的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健康的调查。这些调查的重点在麻醉废气对生殖能力和致癌变的有害影响上,少数也调查了对肝、肾和其他健康方面的危害。

1974年由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ASA)支持的关于微量麻醉气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受试者数量非常大,成为最引人瞩目、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来自不同职业机构的73 000位人员,包括ASA和美国儿科学院成员,接受了大约40 000个调查反应。同未暴露的妇女相比,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妇女的自行流产、肿瘤、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升高。其后代的先天异常风险增高,暴露于麻醉废气的男性医师肝脏疾病风险增高。其子女先天异常的风险也增高。

其后十年中,完成了一些更严谨的研究。同早期的研究相比,结果并不一致:有些支持早期关于麻醉废气职业危害的声明,有些则反对。因研究结果的矛盾或差异,ASA 委派了一个由流行病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组成的小组,对这些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显著性进行了评估。该小组的文章刊载在1985年《Anesthesiology》杂志上。Bering和同事对17篇发表的报道进行了荟萃分析。在排除了对那些包含牙医和牙医助手的、没有观察终点或没有采用对照组比较的研究后,共有6个研究纳入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在手术室中妇女的自然流产风险增加30%,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医师其子女先天异常的风险也增加。另外,男性和女性肝脏疾病的风险增加了大约50%,女性的肾脏疾病风险增加了30%。最后还发现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而患其他类型的肿瘤没有差异。

然而,调查者指出被荟萃分析的研究都存在缺陷,包括回应率低、暴露麻醉药物浓度水平、混杂变量的信息、结果事件缺乏足够的信息。另外,回应者的偏向总是存在,回应者多是出现问题的,而未出现问题者可能不愿意回应调查。这些问题在Axelsson和Rylander的研究中很清晰地显示出来。他们观察到,健康风险增加很小,且可能在偏倚和未对照的混杂变量所造成的范围内。骤使风险存在,也不能肯定就是微量的麻醉废气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诸如:放射、手术室环境中工作的应激压力等)。最近一份来自瑞典的研究显示,应激似乎很有可能成为关键原因。

同时应该考虑,包括放射科和手术室环境中工作的应激压力等,很有可能成为导致上述结果的关键原因。

调查者们相信,现有的数据不足以设置暴露的限值。他们还相信,更多的回顾性研究不太可能带来显著的有用信息,而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来确定危害是否存在,是否与麻醉废气有关。即使有没有麻醉气体暴露的情况下,世界育龄妇女的自行流产率平均达10%,新生儿有缺陷的发生率是3%。

1985年,Buring发表报道的同一年,Tannenbsum和Goldberg发表了独立的对流行病学文献进行的综述,这些文献都是关于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后对生殖能力的影响。他们的结论实质上是相同的,也是建议开展更多详细的前瞻性研究并经常监测暴露水平的结局事件。他们强调,从结局事件得出的数据要仔细验证。几个另外的述述,包括Ebi和Rice的,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四、关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认识

目前我国废弃了动物试验研究证明有害的吸入麻醉药物,其中三氯乙烯和甲氧氟烷已经不在计论范围内。国内仍然使用试验证明有致畸的笑气。但致畸性是在高浓度、长时间接触后显示出来。这与实际工作环境中微量的气体浓度泄漏有很大不同,故结论的适用性有限。国内目前常用的吸入麻醉剂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是安全的。

来自所有流行病学调综述的结论,并不能证明暴露于手术室内的微量麻醉气体会影响健康。许多调查显示一些风险有轻到中度的增高,最引人注意的是自行流产增多,但数据收集中析偏倚和无对照的混杂变量可能是其原因,至少其可能性与手术室环境一样大。即使这些风险的增高被确认是真实的,但手术室内除了微量麻醉气体之外的其他因素也极其可能成为原因。只有专门设计的用来确认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对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才有可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迄今为止,Spench和同事分析了目前仅有的前瞻性研究。他们调查了11 500位英国的≤40岁,的在医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收集了有关职业、工作、生活方式、内科和产科病史以及个人资料的数据,中期结果显示,女性麻醉科医师不育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其他医师。另外,在那些受调查中的自行流产率和后代先天异常发生率,与他们母亲的职业、暴露于手术室环境中的小时数或是否使用废气清除系统无关。而且,肿瘤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职业无关。没有数据进示,微量麻醉废气对那些工作在有清除系统环境中考虑怀孕和已怀孕的女性是威胁。废气清除系统应该用于所有使用吸入麻醉药物的地方。

虽然在无麻醉气体清除系统的手术室工作导致健康损害的证据不可信,但只要在麻醉废气暴露场所使用麻醉废气清除系统并合理操作,这此场合的麻醉气体泄漏浓度可被认为是在管理部门推荐的范围内。而在PACU工作的人员微量麻醉废气暴露水平低于手术室内。

五、各国关于麻醉废气允许浓度和推荐做法

1999年美国职业安全局(OSHA)提出了关于麻醉废气的推荐意见

(一)关于麻醉废气的暴露浓度

按照OSHA的指导说明CPL2-2.20B上提供的对个人和区域的取样办法,任何工作人员暴露于卤化物麻醉药物的废气浓度不得超过2ppm,持续时间不超过1h;当同笑气联合使用时,不得超过0.5ppm。当笑气作为单独使用的麻醉药物时,工作人员在麻醉给药时暴露水平不得超过时间加权均值25ppm(荷兰也遵循此标准)。英国推荐的职业暴露标准(OES)是8小时加权平均值: 笑气:100ppm(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也遵循此标准)安氟烷和异氟烷:50ppm 氟烷:10ppm

(二)关于麻醉废气的管理

设计良好的麻醉废气清除系统由溢出口收集装置、手术室通风系统和限制呼吸回路正压和负压变化的装置组成。麻醉设备应由有资质的人员定期维护以保证漏气最少。每个机构应为职员提供培训,帮助他们确立能降低不必要麻醉废气暴露风险的操作常规。操作常规应该能使气体泄漏减少,包括在回路连接到病人之前不要开启氧化亚氮或挥发罐,不用时关闭笑气或挥发罐,以及在废气清除以前保持氧气的流量。

评估空气中麻醉废气浓度的取样步骤应该在每个麻醉地点每季度针对笑气和卤化复合物开展。监测应该包括设备的漏气测试、职员个人呼吸区域的空气取样,以及采用气囊取样或实时取样的方法监测室内空气。物理空间使用的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该在规定的间期内检查和测试以保证室内空气以到少每小是时15次的速度完全更换(根据美国建筑研究院的指南,新建的医疗机构需要有能够每小时换气15到21次的系统,而且其中3次必须是室外的新鲜空气)中央空调系统要每季度检查和测试一次。

(三)关于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

应该对那些要接受职业所暴露的雇员进行预先的体检。依照1988年OSHA诠释的雇员“知晓权”的要求,雇员应该被告知暴露于麻醉废气中有害影响,包括自然流产、小儿的先天异常和对肝肾的不良影响。每个机构都要有为每个职员报告的工作相关健康问题的机制。

OSHA现在还没有规定笑气和卤化药物的暴露限值。NIOSH准则文件中推荐的水平是研究中发现并能够实现的,但并没有发布。过去,OSHA对麻醉部门进行检查,如果针对工作人员的有关雇员 “知晓权”条款的教育没有执行,这些部门将会被列举出来。

(四)其他国家关于麻醉废气的管理

在1996年,英国政府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出版了建议书,即麻醉药物:在对健康有害物的控制管理条例下对暴露的控制(COSHH)1994版,在其中制定了职业暴露标准(OES)。OES是以8小时作为时间加权平均值的微量麻醉气浓度,如下所示。

100ppm:氧化亚氮 50ppm:安氟烷和异氟烷 10ppm:氟烷 因为这些浓度低于在动物实验内出现副作用的浓度,并且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浓度水平将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六、麻醉废气的清除和防止泄漏的推荐做法

一般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会通过两种主要途径泄漏。一个是涉及到麻醉给药的技术;另一个是涉及麻醉药传输系统和废气清除系统的硬件设备。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导致手术室内空气的严重泄漏污染。(表31-1)。

(一)麻醉技术的问题

吸入性麻醉药发生泄漏常涉及到技术问题。最常见的情况是当患者断开麻醉回路时没有关闭所有流量控制阀(包括氧气、氧化亚氮和空气)或者挥发罐。另外,不匹配的面罩,特别是当病人存在困难气道时,特别容易使麻醉气体泄漏于室内。同样,许多医师为了让病人快速从麻醉中苏醒过来而在手术结束时以大量氧气冲洗回路。如果被冲洗出的气体是进入手术室内而不是进入废气清除系统,也将导致室内污染。最后,当采用吸入麻醉病人脱开回路自主呼吸时,体内残留的麻醉气体也将污染手术室内空气。

麻醉挥发罐内注药也会导致手术室内污染。1ml液体的吸入麻醉药在室温下将挥发成近200ml的气体。麻醉挥发罐配有两套填充系统。“加药器引导”的系统更少发生麻醉药物的溢出泄漏,而漏斗填充式易发生麻醉液体泄漏。地氟烷挥发罐的专利注药系统可确保在注药时没有液体溢出。

麻醉机和清除系统

目前销售的麻醉机都配有清除麻醉废气的清除系统。清除系统收集经可调节压力限制阀(APL)或“瞬间排出”阀或呼吸机压力释放阀等处呼出释放的气体,并将它们送到废气处理系统(附图31-1)。与清除相匹配的接头标准直径是19mm,但新的国际标准是30mm接口,厂家能提供将19mm转换成30mm的适配器(附图31-1)。通常麻醉回路中泄漏的气体都通过废气清除系统防清除。仅当在麻醉气体输送或清除系统中有泄漏、或输送至清除系统的气体超过能被排除的气体量时,麻醉气体将泄漏入房间。使用麻醉机前必须检查废气清除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废气清除系统按紧闭的或开放的存储器分成两种。在紧闭存储系统中,气体将从麻醉回路中的APL阀或呼吸机压力释放阀进入清除系统。两者的接合处安装了一个正压释放(“瞬间排除”)阀用来将系统内过多的气体排入室内而防止压力过度升高,还安装了一个或多个负压释放阀,通过允许室内空气进入系统来防止接合处负压过大。紧闭的存储系统安装有一个存储囊来补偿气体进出清除界面时的急速变化。通过清除系统的连接处,废气进入废气处理系统(附图31-2a,b)。

清除系统的开放存储器系统是无阀门设计,使用一个通向大气的存储罐使正压或负压自由释放。另外,从麻醉回路APL和呼吸机PR阀引出的废气通向开放存储器系统,医院的废气处理系统也与存府器接(附图31-3)。

清除系统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几个潜在问题。如果输送来自麻醉回路的APL或呼呼机PR阀的软管打折或阻塞,患者可能发生呼吸道气压伤。如果连接医院气体处理系统的管路受阻,而麻醉气体将会通过压力释放阀进入大气。但如果这个释放阀门无法正常工作,患者也将产生气压伤。而且,通常连接处的接口数量比用的要多,所以对这些多余接口要装上密闭的盖子,以防止麻醉气体泄漏入房间(附图31-2b)。

当废气通过连接处后,将传送入医院的气体处理系统。这时的清除可由主动的或被动的机制来完成。在主动系统,废气将由真空管没有被正确调节或与连接处脱开,麻醉气体将会隘入房间。在连接处的存储囊同时可作为可视指示器。来判断此系统的真空压的大小是否合适。主动系统的真空管由医院的负压吸引系统来建立。对于废气的清除系统最好有独立的真空系统。

在被动型的气体排除系统中,软管从清除系统的连接处通到手术室的通风排出系统。废气排出到室外。如果使用这种系统,则手术室的通风系统必须是不循环的。麻醉气体趋向于从排气栅格流出,因为手术室的通风系统使室内维持轻度的负压。这种系统的危险是软管被压迫或阻塞时,气体将释放入室内。因此软管不应该放置在地板上,而且应该用不易压缩的材料制成。在被动系统中,如果医院的气体出口处被碎废片或冰块所堵塞,那样清除的气体将不能被排到室外。高风速也会导致气体在此系统中倒流。

无论气体清除系统是主动还是被动,它应该始终通过连接处进行连接。这将大大减少患者气压伤的发生,也为所有管道提供了方便的连的接点。

(二)其他污染源

手术室内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气体输送和清除系统中的气体泄漏。高压氧化亚氮软管和麻醉机上氧化亚氮瓶同样可以导致大量气体泄漏,因为这些系统中的压力常超过50磅/平方英寸(psig)。如果氧化亚氮瓶不能和麻醉机的接头匹配,由将有大量的氧化亚氮泄漏入空气,因为在瓶内的压力超过700psig。麻醉机或回路系统的任何一部分接合不匹配或有漏洞都将导致麻醉气体进入室内。这常发生在那些变形或被坚硬物刺破的塑料软管,或O型环破裂。同时,如果挥发罐的填充盖子没有盖好,也是大量泄漏的原因之一。最后,在两部分用橡胶接口连接处,如橡胶破裂、磨损或接口部分没对准,泄漏也将发生。这种的典型例子是二氧化碳吸收罐。在麻醉机的低压系统的泄漏(流量控制阀的所有下游区域)常能被仔细的泄漏检查所发现。高压系统部分的泄漏可被泄漏监测或的手术室内空气监测所发现。

另外两种不受麻醉医师直接控制的手术室内污染是冷冻手术和体外循环机。许多冷冻手术室用的氧化亚氮在高于90L/min的水平如果不被清除,手术室内严重的污染将发生。另外,强效的吸入挥发性麻醉药物可用于体外循环中。因此,从体外循环回路出来的气体必须清除。因此必须有独立的清除系统。

一旦任何麻醉气体溢入手术室内,气体清除就靠手术室内通风系统。新型的手术室需要有能与外界进行每小时15~21次的气体交换,其中3次是室外的新鲜气体。重要的是维护部门要定期检查每个手术室的换气是否足够。非循环型的通风系统通过每次气体交换给手术室内带来新鲜的空气。这种系统比循环型的通风系统能更快地降低了手术室空气中的麻醉药物浓度。循环系统部分交换手术室内的空气,加入新鲜空气混合。在每个小时内,也有特定数量的新鲜气体交换。循环系统在加热和空调中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七、麻醉废气浓度测定方法

监测手术室内空气中的麻醉气体度可有助于发现泄漏。一些机构发现高压泄漏常发生在麻醉机的使用中。下面的方法能对手术室环境空气中的麻醉废气微量浓度进行取样。

(一)简单取样法

此方法能监测由高压系统(例如,氧化亚氮管道,机器的高压系统)泄漏造成的稳定浓度水平(未使用时)的气体水平。简单取样只能在非工作的时候,例如在没有麻醉手术进行时,从手术室的内提取空气样本。空气将被取样放入惰性气体的存储器内密闭,然后送入实验室分析。因为在麻醉过程中气体泄漏常是间断的,所以对无麻醉时进行的手术室取样也许不能有效地检测使用过程中的手术室内微量气体浓度水平。另一个不足是这些结果都会有延迟。

(二)时间加权平均值取样

用来评估一段时间内平均的暴露程度。这各路方法中,每小时或每8小时,运用一种泵来连续收集手术室内空样本并装入袋内,供分析使用。小型时间加权平均取样泵和囊也常使用,但这用于研究的目的,而针对现实中大量人员的监测并不可行。被动放射测定仪,类似于在放射科工作人员佩戴的照射量测定微章,可用于有效监测氧化亚氮暴露浓度。它们被放置在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的呼吸地带,从1小时到168小时均可使用。放射测定仪在暴露开始时打开盖子,而在暴露结束时则盖上盖子。佩带者将有一个暴露周期的记录,在取样结束时,微章将标记上职员的名字和暴露时间,然后送往外部实给室。通过分析微章里被捕捉的氧化亚氮得到结果,结果以每小时每百万分之一的浓度代表。除了监测个人暴露程度,微章也被用于固定区域的监测。

(三)连续取样

是一种可连续取样的分析挥发性麻醉药物浓度的便携式红外线分析仪,用于监测的手术室内空气的最简便方法。该仪器可连续读出空中麻醉体浓度,也被用来“嗅闻”设备的气体泄漏。如果长时间内连续取样,会显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它能用于发现周围空气中麻醉气体浓度(N2O2:0~100ppm,挥发性麻醉气体:0~10ppm)。八、七氟烷与复合物A

七氟烷已经成为国内吸入麻醉的主流药物。七氟烷与呼吸回路中吸收CO2的钠石灰(成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接触,会产生复合物A[compoumd A,fluoromethyl-2,2-difluoro-1-(trifluoromethyl)vinyl ether],尤其是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下产生得更多,因此在低流量吸入麻醉时明显增加。复合物A在大鼠试验中可导致肾坏死(浓度:25~50ppm)和死亡(浓度:130~340ppm),但在人类并没有发现肾毒性的病理学证据(一般在临床吸入麻醉中,复合物A可以很容易达到25~50ppm),仅发现有剂量相关性的蛋白尿、糖尿和酶尿,从未有过严重肾脏功能损害病例的临床报告。目前不建议在新鲜气流量低于1L/min下,使七氟烷的用量达到2MAC·小时,低流量时应注意每小时定期增大流量行半关闭回路2~3min。世界上只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规定新鲜气流量不得低于2L/min,大于这个流量可以无限制地使用。

为了减少复合物A的产生,除了避免低流量外,还可以使用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钙的新型CO2吸收剂,它不与七氟烷起反应,可使呼吸回路中的复合物A始终扣持在33ppm以下。复合物A泄漏于大气中对周围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尚无研究,但由于极其微量,因而推测应无任何影响。

九、关于减少麻醉废气的推荐意见

(一)建立麻醉废气清除系统

推荐意见:麻醉废气清除系统应该广泛应用于所有麻醉废气暴露场所。每个机构都有现任制定麻醉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程序,包括废气清除系统,并以文档形式证明。

推荐理由:虽然没有证据证实微量的麻醉废气会人危害人体健康,但是通过废气清除系统来减少废气暴露这一保护措施已广泛受到认可。

(二)关注操作常规

推荐意见:使所有相关人员采用有效措施来减少周围空气中麻醉废气的浓度水平推荐理由:关注操作常规的细节对于减少麻醉废气的暴露是有效的。

(三)关于麻醉废气微量浓度的监测

推荐意见:不推荐在废气暴露场所一定要安装监测设备,没有数据证前这是必要的。

推荐理由:使用麻醉废气清除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室内麻醉废气的浓度,使其浓度维持在NIOSH的推荐阈值浓度下。当必要时,例如(麻醉设备仪器损坏),可照上述办法测量麻醉废气浓度。

十、关于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不强制规定对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医护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检查,但是需要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废气相关知识教育:包括以往文献结论的分折,如何改病况操作常规来减少麻醉废气以及麻醉废气清除系统的检查、维护等。并要建立一个麻醉废气危害的报告机制,一旦发现麻醉废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就能上报。

推荐理由:最新的数据不能表明微量的麻醉废气会对相关的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尤其是在有麻醉废气清不除系统的环境中。

十一、推荐做法总结 研究表明,在有废气清除系统的麻醉工作场所中,微量麻醉气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手术室应配备麻醉废气清除系统;

·建立规范的手术室操作常规,使麻醉废气泄漏最小化;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包括:麻醉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通过规范的操作常规来减少废气,麻醉废气清除系统设备维护等。

·目前尚不推荐对手术室或PACU的麻醉气体浓度进行常规监测。·目前尚不推荐对暴露于微量麻醉气体中的工作人员的健康进行常规检查,但是每个存在麻醉废气泄漏的机构都应有相关的应对措施和制度,工作人员可随时报告、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隐患问题。

十二、小结

麻醉气体泄漏对相关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还有争议,需要前瞻性、双盲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麻醉气体泄漏的清除系统应作为常规要求进行建设。

没有证据证明,在有麻醉废气清除系的地方,微量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有不利我影响。在这些地方怀孕和工作是安全的。

无须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常规体检,但主张积累、统计这些人员的相关健康问题。

附 图(略)

参考文献(略)

第二篇:氧气吸入疗法的副作用及预防

氧气吸入疗法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氧中毒,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效果。

2.肺不张,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预防措施:加强吸入氧气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预防措施:氧疗时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5.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给氧,维持PaO2 60㎜Hg即可。

6.肺部组织损伤,预防措施:吸氧前先调节好流量再插鼻导管,停氧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总开关及流量开关。

导尿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1—2次尿护),每天定时更换尿袋,14天更换尿管一次,鼓励病人多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女病人插尿管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尿管重新插管。2.虚脱、血尿,预防措施: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ml。

3.尿道粘膜损伤,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尿管,插管时动作轻柔,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切忌用力过快过猛。

吸痰法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做好口腔护理。2.呼吸道粘膜损伤,预防措施: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插管时不可用负压,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3.缺氧,预防措施:每次吸痰时间﹤15秒,吸痰前后可增加氧气的吸入。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处理措施:(1)反应轻者可减慢滴数或停止输液;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2)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剧、激素治疗。(4)做好记录,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2)病情允许可让病人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减少,从而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体液排除,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给四肢加压,要求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6)做好心理护理。安慰病人,以解除其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静脉内置管时,应该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久。处理措施:(1)停止在局部输液,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并用50%硫酸镁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2)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min。(3)中药治疗:将如意金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可起到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预防:(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器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3)加压输液、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处理措施:(1)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破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3)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4)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发热反应,预防: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和输血用具,去除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处理措施:(1)轻者减慢滴数或暂停输血,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保留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预防:(1)加强对供血者的选择、管理与教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员。(2)在采血前4小时内,供血员不宜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可饮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3)病人如有过敏史,可于输血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措施:(1)轻者减慢滴数,密切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作皮下注射,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并保留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者协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过敏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3、溶血反应,预防:(1)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2)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制度,防止血液变质。(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事故的发生。处理原则:(1)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并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送化验室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2)给予氧气吸入,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3)遵医嘱给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使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避免阻塞肾小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4)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与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5)必要时行换血疗法,除去循环血中不合的红细胞及有害物质与抗原抗体复合物。

4、出血倾向,防治:(1)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处有无渗血。(2)遵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凝血因子,可每输3~5个单位库血,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或依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相关成分。

5、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防治:如无禁忌,每输库血1000ml,可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防止低血钙发生,同时需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6、传播疾病,防治:净化血源,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管理;提高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保证每袋血的质量。外四科绩效考核细则

1、分值 白班:30分,夜班:60分,一级、新入院病人:1分,特护:5分。

2、转送病人 8:00~22:00,昆明40元,曲靖20元,22:00以后,昆明80元,曲靖40元。

3、科室人均的80%+20%量化所得值=绩效工资。

外四科规章制度

1.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2.履行岗位职责及班次职责。

3.遵守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4.遵循疾病护理常规。

5.认真遵循《云南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手册》相关规定。6.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每月由护士长及轮流一名护理人员参加医护质量考核,召开工休座谈会。

7.休息由科室根据当月工作情况安排,有事需休息要提前报告。不得私自换班,由此而导致的纠纷及相应处罚按排班表定责任人。

8.认真履行带教实习生职责,护理文书不可以让实习生代签名(举证时无效),实习生签名后必须由带教老师签名,否则按未做处理。负责实习生的出科考核及评价并完善相关记录。实习生长时间不归要报告科室,实习生无原因旷工不写实习签定。由于实习生导致的相关责任由带教老师负责。

9.由于服务态度导致病人不满意的处罚100元,投诉到医院处罚外科室同样罚100元。提名表扬的奖100元。

10.发现差错及时报告科室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一般护理差错未导致病人不满意罚款10元,严重护理差错未导致病人不满意或未导致严重后果的罚50元。

11.心电监护仪收回时必须清洁、理整齐,如做不到,扣5元。12.清洗袖带时,一定要把内胆取出,如未取出,扣50元。13.洗干净的袖带,请放在指定的盒内。

14.铺床时,必须把床单两端接好,如未做好,扣5元。15.晨间护理必须到位,如发现一床未做好,扣5元。

16.护理文书不得采用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如出现一样,扣5元。

17.按时上下班,迟到一次扣5元。

18.负责转送病人的8.3班必须24小时开机,如联系不到扣30元。19.出现一例褥疮扣20元。

20.扩创包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如有血迹,扣100元。21.电脑收费必须仔细,如漏收,能补收的补收,不能补收的罚10元。

22.创无烟医院,全民参与,首接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必须告知责任护士加强监管,发现病房中有烟头扣责任护士。

23.技术性的操作如备皮等,护士必须做,如发现未做,扣10元。24.处理医嘱必须及时、准确,如未处理一项扣10元。

第三篇: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预防培训教案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预防培训教案

煤矿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粉尘、噪声、有毒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病高发的行业,为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消除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强化宣传教育。

第一节

职业危害的概念及防范

一、职业危害、职业病的概念

1、职业危害及因素

职业危害是对从事职业活动的从业人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1)、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因素(生粉尘和水泥粉尘等),物理因素(风速湿度、温度、噪声、震动等)和生物因素等。

(2)、劳动过程的职业危害因素。它包括劳动时间过长,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个别部位或器管过度紧张,使用工具不符合要求。

2、职业病及其特点

职业病的特点有以下3个方面

(1)、职业病是由职业危害所引起,如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职业病的轻重与职业危害因素的数量和强度不关。

(2)、大多的职业病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还不能彻底清除疾病,恢复人体健康。

(3)、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群体的发病,但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甚至清除职业病。

二、矿山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生产性化学毒物、高湿、不良体位劳动等。、职业病主要有粉尘病、噪声聋、局部振动病、职业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滑束炎等。

1、生产性粉尘

生产粉尘是矿山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井下生产过程中的凿岩、钻眼、放炮、装膏、转载运输等环节均能生产大量粉尘,作业人员长期在岩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矽肺病。

2、有害气体

井下空气中可能存在过量的CO、CO2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加强通风,将其冲淡并带走,就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3、不良气体条件

井下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温差大、温度大、风大,因此,作业人员容易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

4、不良体位

工作面低从事作业人员不能站立劳动,经常跪、蹬在底板上,使局部关节长期受到强烈压迫及摩擦而引起滑束炎,另外,井下从业人员长期弯腰劳动,容易引起腰椎病,井下空间较小,井下从业人员经常磕碰头部,容易引起颈椎病。

5、噪声和振动

生产噪声和振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越来越大,钻机、装载机、破碎机、水泵、局部通风机、放炮等都能产生很大的噪声,可引起噪声聋、听力显著下降,振动可引起局部振动疾病。

三、职业危害的防范

职业危害防范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控制职业危害的源头,即在职业活动中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所谓防治结合就是预防和治疗双管齐下,“防”是职业危害防范的根本途径,目的是不产生职业危害,“治”是职业病发生后保障患者的医疗、康复。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的防范

(1)、指定或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做出评价。(3)、向从业人员告知职业危害因素及应急处理方案。(4)、采取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督促从业人员在劳动中贯彻执行。

(5)、制定职业危害事故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对受到职业危害的人员组织现场抢救,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第二节

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一、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治的要求权

1、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责任的权利

2、要求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权利。

3、要求企业为从业人员保障职业病待遇的权利。

4、具有对矿山企业职业病预防的知情权。

5、具有对矿山企业职业病预防的民主管理参与权。

6、具有获得矿山企业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权。

二、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治的义务

1、履行接受职业病防治的教育培训的义务。

2、履行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义务。

3、履行佩戴使用职业病防治设施的防护用品的义务。

4、履行及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的义务。

第四篇:近视原因,预防及危害

近视的原因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小学生眼睛使用时间过长,强烈的色彩、光亮固定地、长时间地刺激视网膜造成孩子眼睛严重疲劳,使眼睛里调节屈光的睫状体过分紧张,从而产生假性近视,不加以控制,就会逐渐转化为真性近视视

3.看电视、看书时的姿势不对,如趴着、躺着看书.可以导致孩子双眼受到的视觉刺激强度不等,使眼睛视觉发育的程度产生差异。同时还可以造成眼睛外面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运动的不协调,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弱视。

4.孩子学习,玩游戏时的注视距离。距离过远或者过近,都可能导致眼睛的调节焦

距系统产生疲劳,容易造成近视。

近视预防

1、注意环境因素,教室光线要明亮,桌面、黑板不要反光过强,左右两侧都应有窗户,并定期调换座位,在家的书桌应放在外面无遮挡物的窗前,台灯应放在左前方,光线要柔和,位置以不直接照射眼睛为宜,电视距离眼睛最好在3米以上。

2、眼球发育一般在18~20岁前停止,近视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这期间正是学习压力最重,功课最忙,作业最多的时期,使青少年户外活动明显减少,长期处于视近状态。所以要多做做户外活动

4、注意用眼卫生,阅读时注意眼睛与书的距离,姿势要端正,不能躺着看书或边走边看,注意阅读的照明光线要充分,阅读写字连续40分钟应休息,视远,不能过多的沉溺于游戏机,电视之中。

近视危害

可导致学生视物模糊,学习困难、兴趣下情绪不稳、厌倦烦躁等现象,如不及时恢复,可直接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记忆力下降。影响学生的升学、就业、工作。同时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相信绝大部分近视的人们都深有感触。

第五篇:煤矿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

第二节

煤矿职业危害及预防

一、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概况

职业危害是一个隐形杀手,自.2 O世纪5 0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我国迄今已累计发生6 O.7万例尘肺病,除去因此病去世的外,现有尘肺病人4 7万例,居世界之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

(一)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尘肺病患病率高发

1.量大面广,个案突出

由于我国煤矿的生产作业条件普遍较差,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现状仍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行业尘肺病人累计已达2 0多万,占全国工矿企业尘肺病人的4 6.5%,且每年仍以4 0 00~5 0 0 0人的速度递增;加上现有的约2 0万人的可疑尘肺病人数截至2 0 0 5年底,尘肺病累计病例6 0 7 5 7 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 7 0 0 8 9例,煤矿职工占近一半。Eh于我国职业病统计要经过严格的诊断、鉴定程序,未进入这一正规程序的“隐报’’或“未报’’职业病患者大量存在。因此,我国职业病统计总体底数不清,职业危害管 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2.个别煤矿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特别是近年来中小煤矿数量急剧增加,政府部门监管工作不力,导致个别煤矿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繁发生,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

3.劳动者对职业危害认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煤矿工人,由于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职业卫生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即使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上岗工人,明知工种有危害因素也照样上班,为多赚点钱拼命加班;有的职工为了方便提高工效,甚至将其防护设施拆毁,导致生产岗位有害因素超标;更有一些人明知所处之地有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气体,嫌戴防护El罩麻烦,通风设施也只是“摆设“。据监管部门的现场调查,绝大多数企业都给职工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但现场发现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佩戴防护用品,有的佩戴不规范,起不到防护作用。

(二)煤矿职业危害引发的安全卫生事故,造成严重损失

首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队业人员更南疆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职业危害引起的人员伤害,也不容小视。一个企业一旦发生安全卫生事故,最严重的损失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人员损失。以我们煤矿企业为例,从生产角度来说,职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元素,往往一个安全卫生事故就会引起多个职工的伤害甚至死亡。

其次,在煤矿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同时,企业也必须面临生产设备严重受损和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双重损失。特别是发生煤与瓦斯爆炸重大安全事故,井下受灾区域内的设备都会受到破坏性影响。

再者,在处理事故的时间内,企业将停产,产品无法正常供应,名誉、形象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体制不健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1.政府监管工作不到位,投入不足,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当前煤矿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内部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明确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够明确;政府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投人严重不足;监督执法人员中缺少专业人员,且多数无实际经验,监督、监测、管理和执法手段落后,信息不畅通。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企业是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一些煤矿企业对职工安全与健康不重视,没有依法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不健全,职业防护设施投人严重不足,防护设施简陋;安全基础监督管理混乱,在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中,有的防护用品不合规苞,不符合标准,有的企业干脆只发放简单的口罩和手套,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失去应有 的作用。

一些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均未达到法定要求。由于经费不足,全国各级各类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科学研究机构不断萎缩,设备老化,人才流失严重,相对于市场经济进程,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另外,不少煤矿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不落实,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不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有的甚至不惜对劳动者采取轮换的方式来掩盖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更甚者,用人单位不愿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的医疗费用只能由患者自己承担。可见其社会危害性是巨大和 深远的。

二、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因素

(一)生产性粉尘

1.定义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种类

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锰、铅、锌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草、甘蔗、谷物、木、茶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类粉尘,以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

3.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①尘肺,可分5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尘肺、金属尘肺)。

②粉尘沉着症。

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如棉尘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⑤呼吸系统肿瘤。

(2)、局部作用

呼吸道肥大性病变、萎缩性改变、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角膜病、光感性皮炎。

(3)中毒作用

铅、砷、锰的中毒。

(二)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

(1)理化特性、一氧化碳(Co),俗称煤气,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

(2)接触机会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采掘工作可因一氧化碳泄露而造成职业性接触。

(3)吸人途径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被人体迅速吸收。

(4)中毒原理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人后,很快弥散穿透肺泡、毛细血管进人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 0 0-~3 0 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要比氧合蛋白慢3 6 0 0倍,因此就排挤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功能,使人体组织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5)临床表现

①轻度中毒:出现剧烈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呕吐或有轻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 0 G。

②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烦躁、步态不稳、意识障碍以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 O%。

③重度昏迷:意识障碍程度达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并出现脑水肿、肺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部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 O%。

(6)处理原则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对轻度中毒者的处理,可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对中度中毒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可使用能量合剂、细胞色素

C、胞二磷胆碱等以改进细胞代谢,促进细胞恢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愈的患者,出院后应继续观察2个月,如出现迟发性脑症状,要及时处理。

2.二氧化碳

(1)理化特性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接触机会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3)吸人途径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人人体。

(4)临床表现

二氧化碳在0.0 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0.0 7%~O.1%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0.1 0,4~0.1 5%时属于临界空气,空气的其他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0.1 5%~O.2%时属于清度污染,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 9/6~O.4%时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歹E亡。

3.甲烷

(1)理化特性

甲烷俗称沼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一1 6 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混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

(2)接触机会

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乙炔、氢气、合成氨及制备炭黑、硝基甲烷等,生产过程中可引起中毒。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油田气的主要成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且有爆炸危险的废气,通风不良或忽略防护可致中毒,一些煤矿常常因缺乏防护措施发生急性中毒事件。

(3)中毒原理,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其麻醉作用极弱,由呼吸道吸人,大部分以原形呼出。甲烷浓度增加会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机体缺氧,在极高浓度时是一种单纯窒息性气体。因无色、无味,高浓度吸人不易被察觉。

(4)临床表现

主要是缺氧表现。当空气中甲烷达2 5%~3 O%时,可使人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给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5)处理原则

迅速脱离现场,口乎吸新鲜空气或吸氧,注意保暖,间歇给氧,必要时选用高压氧治疗。呼吸、心跳停止时,应及时进行复苏急救。对症处理,注意防治脑水肿。忌用抑制呼吸中枢药物。

4.硫化氢

(1)理化特性

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

(2)接触机会

接触硫化氢的工种有7 O多种,引起急性中毒多因为输送硫化氢的管道和阀门泄露,或含有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在疏通阴沟、污水池、粪池时意外接触所致。一些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也有部分硫化氢气体随煤石开采出来,散逸到空气中。

(3)吸人途径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进人人体。

(4)中毒原理

硫化氢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与呼吸道内水分接触后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与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吸人极高浓度时,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昧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按吸人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罗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黏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人极高浓度(1 000 mg/m。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5)处理原则

尽快将患者抬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衣服、裤带等,注意保暖。吸入氧气,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硫代硫酸钠20~40 mL静注,维生素C加入高渗葡萄糖中静注。美蓝10 mg/kg,加人50%葡萄液中静注。

对躁动不安、高热昏迷者,可采用亚冬眠或冬眠疗法。眼部损

伤者,尽快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人无菌橄榄油,用醋酸考的松滴眼,防止结膜炎的发生。

(三)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1.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噪声可由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或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例如通风机、喷射器汽笛或冲刷等声音,以及其他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嗡嗡声。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动机实验人员、机床操作工等均接触噪声。

(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在80 dB以下职业性噪声暴露时,一般不致引起噪声性耳聋;在85 dB以下可造成轻微的听力损伤;在85~90 dB会造成少数人的噪声性耳聋;在90~100 dB时会造成一定数量人的噪声性耳聋;在100 dB以上会造成相当数量人的噪声性耳聋;在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会发生急性外伤,造成双耳完全丧听。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工人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其患病率随声压级升高而增大。长期接触噪声,在未出现明显的听力损失情况下,工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和视感知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机体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心电图ST段和T波呈缺血型变化,且工龄越长,心电图异常阳性率及ST—T改变阳性率越高。

(4)噪声对女性月经及生育机能的影响

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容易发生妊娠恶阻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噪声可影响胎儿胎动的次数和心率,出现心率加快,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噪声还会对胎儿的听觉发育有影响,使后代听力受损。

(5)噪声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长时间在噪声状态下工作,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及内分泌系统失调。

(6)噪声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噪声对作业工人情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表现为噪声作业工人心理卫生状况不佳,对立、抑郁、躯体不适、敏感倾向增高;幻想倾向者增多,强迫倾向者减少。噪声与某些职业危害的协同作用,如高温、振动及某些有毒物质(Co、铅等)与噪声共同存在时,会加

强噪声的不良作用。

2.生产性噪声的控制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2)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5)定期对接噪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在生产中接触的振动源有: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电钻、电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等电动工具;内燃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类型是局部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1)振动会使人发生运动病。低频振动会引起协调方面的视觉紊乱,甚至于嗅觉系统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2)振动影响人的睡眠。

(3)振动会使视觉功能减退。当振动频率在眼球最大共振振幅时,人的视觉功能减退最为强烈。

(4)振动影响人的语言能力。在振动中说话音调提高,说话的时间也会拖长,气管和支气管的共振会损伤语言能力。

(5)振动会使人的生理受到影响(见表6—3)表6—3

生产性振动对人的生理影响

┏━━━━━━┳━━━━━━━━━━━━━━━━━━━━━━━━━━━┓ ┃

损伤

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

┃ ┣━━━━━━╋━━━━━━━━━━━━━━━━━━━━━━━━━━━┫ ┃

循环系统

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减少等

┃ ┣━━━━━━╋━━━━━━━━━━━━━━━━━━━━━━━━━━━┫ ┃

呼吸系统

呼吸次数增加

┃ ┣━━━━━━╋━━━━━━━━━━━━━━━━━━━━━━━━━━━┫ ┃

代谢

耗氧量增加、能量代谢率增加等

┃ ┣━━━━━━╋━━━━━━━━━━━━━━━━━━━━━━━━━━━┫ ┃

体温

体温升高

┃ ┣━━━━━━╋━━━━━━━━━━━━━━━━━━━━━━━━━━━┫ ┃

消化系统

肠W内压增高、肠胃运动抑制、内脏下垂等

┃ ┣━━━━━━╋━━━━━━━━━━━━━━━━━━━━━━━━━━━┫ ┃

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手指伸缩、颤动值减少、影响睡眠等

┃ ┣━━━━━━╋━━━━━━━━━━━━━━━━━━━━━━━━━━━┫ ┃

感觉系统

眼压升高、眼调节力减弱等

┃ ┣━━━━━━╋━━━━━━━━━━━━━━━━━━━━━━━━━━━┫ ┃

血液系统

红细胞比容值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加,血清钾、钙等增加

┃ ┗━━━━━━┻━━━━━━━━━━━━━━━━━━━━━━━━━━━┛ 4.生产性振动的控制

(1)改革工艺,使用先进的减振设备,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用,用液压、焊接、黏接代替铆接;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

(2)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

(3)对接触振动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四)不良气象条件(高温)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有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预防高温的措施有:

(1)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3)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4)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五)放射性物质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放射性污染来源于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包括水和空气。如果我们对某些放射性较强的物质缺乏了解,就可能伤害自己的健康。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 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 9/6死亡;若照射650 rad,则人100 9/6死亡。照射剂量在150 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生活中的核辐射主要有地基及建材、深部地下水、天然气和煤、医疗设备等,还有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都会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产生辐射性危害。所以,对放射性物质必须严加防范,妥善处理。

(六)其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1)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适应。

(2)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休息制度不合理。

(3)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长时间重复某一单调动作。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作业场所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6)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方法不当或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三、煤矿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职业病——尘肺病

尘肺病是现今我国职业病中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2/3。

1.尘肺病概念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尘肺病发病因素

当粉尘被吸人人体的呼吸道之后,人体可通过咳嗽反射等自身防御清除功能排出97%--~99%的粉尘,只有1%~3 9/6的尘粒沉积在体内,进入肺组织中的尘粒多数在直径5 um以下,其中进人肺泡的主要是2um以下的尘粒。但是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粉尘在呼吸道内过量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

3.尘肺病预防措施

控制尘肺病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减少吸人肺中的粉尘。生产经营者、组织者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国家有关防尘的法规和办法,积极进行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实施湿式作业,减少粉尘产生,如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要对尘源

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定期做好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对职业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力口强个人防护,减少粉尘的吸人;认真做好防尘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充分认识防尘的重要性,督促职工加强营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配合企业搞好防尘工作。

(三)工作相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

1.职业性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职业病之一。常见的职业中毒有常见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害气体中毒、常见有机溶剂中毒等。

在有职业性中毒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要有通风排毒设施;职工上岗前须穿工作服,戴防毒面具,下岗时清洗淋浴;工作期间不宜吸烟进食;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2.职业性皮肤病

由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皮肤及其附属器(毛发、指甲、趾甲)的疾病,称为职业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皮炎、湿疹、痤疮、毛囊炎、灼伤、溃疡、角化过度、皴裂、色素改变、疣状赘生物、肉芽肿等,以及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发生后,应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致病物,在治疗期间酌情避免或减少接触致病因素,并根据临床类型及病情对症处理。职业性皮肤病一般不会使人丧失劳动能力,在加强防护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皮炎急性期、溃疡及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等在治疗期间应酌情休息或暂时调换工种。如有严重变应性反应或反复发病长期不愈者,应调换工种,安排不接触致敏物的工作。职业性黑变病、职业性白斑和职业性皮肤癌确诊后应调换工种,脱离发病环境。聚合型或合并多发性毛囊炎、囊肿的职业性痤疮,长期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调换工种。

3.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可分为职业中毒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喉病、职业性口腔疾病等几类,如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

预防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工作场所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有毒物排放,增加减噪设备,职工上岗前要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按照规定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4.职业性眼病

在工农业生产中,因接触化学性物质与辐射线引起化学性与辐射性眼损伤,称为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眼病的种类有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视网膜损伤、化学因素所致眼损害、化学性眼灼伤等。服,戴防护眼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一)职业健康的检查

《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百四十四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有关法法规的规定,对新人矿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接尘二I二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必须拍照胸大片。“"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接触粉尘、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等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以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并做好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报告工作。”“查体时间间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对在岗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一次;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二)对离岗工人必须进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三)对接触毒物、放射线的人员每年检查1次。”“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治疗应由取得相应资格的职业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性体检与一般临床疾病的检查有很大的差别,是技术性、特异性、政策性较强的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临床工作,因此职业性体检、诊断、治疗机构由取得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医疗机构担任。职业性健康体检可分为进入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岗位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健康检查。

通过就业前健康检查,可以预先发现职业禁忌症,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定期体检的连续动态观察提供最基础资料,就业后的在岗工人要按一定的间隔时限进行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亚健康群体,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处理。

煤矿在岗职工职业性健康体检周期是根据员工所接触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毒性对身体损害的大小及劳动强度拟将在该作业场所能够引起工人身体健康出现病理改变的最低时限,2002年国家《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

接触矽尘、石棉尘作业的工人,每年体检1次;

接触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滑石尘、云母尘、水泥尘、陶土尘、铸尘、铝尘、电焊尘作业的工人每2年体检1次;

接触其他粉尘作业的工人,每3年体检1次。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评价

健康监护是以医学检查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了解某一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护方法和过程。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是通过一个由组织、人员、指标、制度、质量控制和反馈等组成的评价体系,以对从事存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人群职业医学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环境监测的结果为对象,结合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境监测、接触评定的结果来系统评价健康监护的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一种评价方法和过程。

1.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组织由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这些职能部门包括安全监察、卫生行政部门、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评价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品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3.评价指标

(1)医学评价指标医学评价指标包括体检机构评价指标和健康检查项目评价指标。体检机构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体检是否有健康监护资质、是否提供符合开展健康监护诊断资质的人员、是否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检查结果偏差率是否符合标准。健康检查项目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率、定期健康检查率、离岗或转岗时体检检查率、职业病健康筛检率。

(2)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评价指标

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评价指标包括是否有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工作组织、是否有健康监护信息管理人员、是否建立职工健康监护卡、监护卡内容是否完整等。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指标还包括监护档案管理指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管理情况、产生职业危害的场所管理情况、职业培训管理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等。

4.评价方法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方法主要有:

(1)按人群评价,分为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2)按项目内容分类,分为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

(3)评价程序由用人单位对健康监护开展工作资料的收集准备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的实施阶段及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建议的完成阶段三个阶段组成。

(三)职业健康监护的档案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对本企业职工从事本职业建立的一份个人职业健康监护登记卡片(健康卡片)。它是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记录,也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更是法院审理健康权益案件的物证。因此,要求用人单位保持职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的完整真实。

目前,我国整个职业健康监护的制度还未完善,远落要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监督体制和机构不尽合理,有些企业对职业卫生意识淡薄,对职业性健康监护不够重视,加上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所以,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流动性比较大的煤矿基建单位,管理应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职工健康监护的资料要及时整理、分析、评价并反馈,使之成为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依据。

职业性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个人职业史和疾病史、家族病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及健康分析等几个方面。

五、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一)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对从业人员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并督促教育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在职业病确诊后,用人单位要承担职业病患者诊疗、康复、护理等费用,直至患者痊愈或者死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劳动者在上岗前要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白这些危害因素对人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尤其是职业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劳动者应做好有针对性的个人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要根据职工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改善劳动环境,改变不良的作业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工作超负荷、作业管理不善、“三违"现象严重等,职工有权利提出批评,向上级管理层检举和控告,力求保证自己工作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职工有权拒绝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指挥和指令,同时也限制了管理者的权利,防止滥用职权强令指挥的现象发生。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积极参与企业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职业卫生方面的民主管理,因为这涉及自身健康利一益,要及时提出工作过程中职业卫生管理的漏洞,对职业病防治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二)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义务

(1)遵守单位有关安全、卫生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为了避免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各个行业或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作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必须有遵章守I纪的意识,工作要服从管理,不出现违章违纪的行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企业履行

为职工提供各种劳动保护用品义务的同时,职工要有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积极正确佩戴。

(3)接受安全、卫生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安全、卫生生产技能。企业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作为职工,要积极配合和接受。

(4)发现安全、卫生生产隐患,及时报告。如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职工有义务及时向上级管理层汇报,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六、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组织措施

1.规范管理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煤矿企业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充分完善管理机构,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设备,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危害防治规划措施和方案;组织全员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宣传;定期做好作业场所环境检测,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保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的规定,督促和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特别是职工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做到力求完整。

2.加强监察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履行职能,将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工作作为重点,落实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察。积极监督煤矿企业设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和装备、制订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督促煤矿企业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尤其是生产性粉尘的日常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综合防尘、防毒等措施,加强个体防护,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转变。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督促煤矿企业依法搞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首先,煤矿企业必须对新人井工人进行职业性安全技能培训和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上岗前体检,技能鉴定合格和身体适合作业才能上岗;对接触粉尘等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和离职职工按规定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档案;对被诊断为职业病的职工,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对职业危害防治和职业病发病情况,煤矿企业应当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报告办法》的规定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由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成。要督促煤矿企业开展岗前和工作中的定期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教育,教育职工自觉遵守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治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法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违法行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未有效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煤矿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

煤矿企业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必须及时报告。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职责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督促发生事故企业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生产设备、防护设施、规章制度、岗位培训、管理等情况,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搞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重视培训

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重视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首先,对一线工人做好煤矿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其次,提高培训师资素养,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和教学方法,使职工全面掌握个人防护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再者,企业要做好日常的培训教育工作,组织职工现场体验,现场学习,培养职工发现和解决为作现场安全隐患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知法守法、知防会防,进而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也保障了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

(二)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

1.革新工艺

煤矿企业积极进行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职业危害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本质安全型设备和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也同时有效地改善了职工的作业环境,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生产一线的职工健康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湿式作业

煤矿企业在井下作业中主要采用湿式碾磨石英及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湿式作业措施。采用湿式作业,降低了生产性粉尘的浓度,净化空气,降低温度,有效地改善了作业环境,也就降低了工作环境对身体的有害影响。

3.密闭通风

在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对生产性粉尘或有毒有害物质采用密闭通风的办法,能够有效防止粉尘飞扬和有毒有害物质四散对人体的伤害。

(三)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保健措施

1.健康检查

煤矿企业要依法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上岗前要掌握职工的身体情况,发现职业禁忌症者要告知其不适合从事此项工作。在岗期间对作业职工的检查内容要有针对性,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对检查的结果要进行总结评价,确诊的职业病要及时治疗。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离岗职工,要进行离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国家规定安置职业病人。

2.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整个职业危害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职工本人要积极配合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的管理工作,及时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正确掌握使用防护用品的知识和方法,使个人防护真正起到防护作用,以保证职工在作业环境中不受伤害。

【复习思考题】

1.煤矿瓦斯有哪些危害?

2.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煤与瓦斯突出有哪些预兆?

4.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5.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6.什么叫煤的自燃倾向性?

7.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有哪些?

8.简述预防煤炭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9.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几大类?

10.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11.什么是工伤?哪些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

12.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13.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三节应急救援中班组长的职责

班组长身处安全生产第一线,直接领导职工,他既是搞好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在重大事故发生初期又是现场抢险救灾的全权指挥者,所以其责任十分重大。班组长在防灾救灾中的职责主要有下列四项。

一、班组防灾救灾安全教育与训练演习

班组长对职工进行强制性的防灾救灾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班组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每一个职工都能认识到矿井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危险性,以及防灾救灾教育对矿井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后,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自觉遵章守纪,避免“三违”。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职工对灾害发生时的应变能力,要抓好训练演习。但灾害事故发生时,要使每个职工做好自主保安,正确进行自救互救和安全脱险,就要靠平时加强救灾方面的技能训练和演习。通过训练和培训,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自救器,懂得防御窒息、火焰烧伤、一氧化碳中毒等临时性防护措施,熟悉各种灾害发生时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等应变措施。

二、班组长在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临场应急措施

临场指挥与抢救遇难人员。在灾害发生初期班组长是临时抢救遇难人员的先驱指挥者。尤其是在灾害刚刚发生时,人心惶惶,环境险恶,情况瞬息万变,急需有人出来领导指挥,稳定遇险尚存人员的情绪,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协助受伤受惊吓人员脱离危险区,遇险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千方百计设法营救,保住职工生命安全。所以班组长只要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就必须全力以赴、妥善指挥、拼命抢救遇险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同时也要教育骨干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扬“~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抢险救灾。

查点现场人数,组织职工抗灾抢救。作为班组长首要的是关心管辖范围内全体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尤其在危难之时,更要想到灾区范围内哪些地方还有人进行生产活动,有无遇险的可能。所以班组长达到事故现场后首先要清点灾区内外的人数,做到无遗漏,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其躲避灾难。

在灾害事故发生的初期阶段,灾害所波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危害一般是比较小的。这时,既是阻止和控制事故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井下人员安全的关键时刻。大量的事故案例证明,在危难的情况下,依靠现场干部的正确指挥以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避灾措施,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正确进行事故抢救。首先要正确判断灾情,其次是要正确进行抢救。正确判断灾情,一是靠灾区附近和出事地点人员的直观感觉和可能利用的手段,仔细观察事故造成的各种异常变化和迹象(如烟雾、温度、风流状态、空气成分、巷道支护、涌水等),认真分析判断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二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对灾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出判断。三是根据事故性质和发生地点,结合井下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情况,迅速判断有无诱发和伴生其他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四是分析判断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为抢险救灾或安全避灾提供依据,做好准备。

在查明灾情确实可抢救后,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要求和办法,积极地投人到扑灭灾害的工作中。现场班组长要统一指挥和严密组织,严禁盲目蛮干和各行其是的不良做法。同时还要根据灾情和客观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将灾害彻底扑灭。如因灾情严重或条件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事故时,则应尽最大努力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程度,阻止灾情的扩大。在救灾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切实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水、顶板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班组长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

为了迅速、干净、彻底地扑灭灾害事故,只靠灾区人员的抢救能力是很有限的,必须将灾害事故的确切情况,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以便得到矿山救护队和灾区以外人员的营救和更有效地扑灭灾害。

怎样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呢?一是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及其附近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时间、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报告;井下其他区域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汇报。二是根据事故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三是在抢救事故期间,现场指挥人员应随时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状况和抢救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以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听候指挥部命令,组织完成安全撤离任务

当灾情发展迅猛,已无法进行现场抢救,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要立即请求救灾指挥部决策,在接到救灾指挥部下达的撤退命令后,现场班组长应立即有组织地带领灾区职工撤离灾区,并应遵守以下行动准则:

①沉着冷静。在撤离灾区时,要保持头脑清晰,做到临危不乱。所有人员都要坚定安全撤出灾区的信心,谨慎稳妥地行动。

②认真组织。在场的班组长和老工人要充分发挥核心骨干作用,组织带领其他职工统一行动。所有遇险人员都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各行其是,独立行动。

③团结互助。所有遇险人员都应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l司心协力地达到安全地点。

④加强安全防护。撤退前,应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和灾变后的具体情况,确定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行动路线;在选择撤退路线时,既不可图省事、存侥幸心理而冒险行动.也不能犹豫不决而贻误战机。

抢险救灾实践证明,事故现场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矿山干部,也包括有经验的老工人、瓦斯检查员等)若能发挥高度政治责任心,勇于承担事故现场救灾职责,正确组织遇险人员救灾与避灾,对减少灾害损失,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1984年2月24日,平顶山矿务局大庄矿在4时30分左右发生一起明火火灾。被火烟包围的22231综采面的21人中,除了12名身体好的人员冲出危险区脱险外,还有9人被围困在火烟内,其中有驻矿监察处副处长张××和矿检查科郑××。张副处长在做好政治鼓动和稳定思想情绪后,统一组织指挥遇险人员,根据火烟来自采面入风和火烟速度及通风情况,缓缓撤向采面的回风巷。为了增加采面风量,在该采面回风巷中设有一台28 kW局部通风机和两道风门。遇险人员撤到回风巷内,穿过风门并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然后立即用衣服等物品将风门严密封闭,以防止火烟向采面急速流动,保存回风巷中有限的新风。为了减少氧气消耗,张副处长要求遇险人员静卧待救,节约电源,并商讨脱险策略。当大家要求由回风流强撤时,张提出不能冒险盲目集体撤出,应先由两人侦察后再行议事。经两人侦察,发现烟浓温高不能撤退,遇险人员便撤返风门处待救。当他们发现烟雾又从回风巷口向他们逆退过来时,他们又将回风侧的三道消尘水幕打开,以降温、隔绝烟雾逆流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6时30分,救护队还没有进入灾区,遇险人员心急难待,于是重新打开风门侦察,发现无烟,人员便进入采煤工作面,边行进边侦察。到机头处时,与调度室进行通话联系,要求火速派救护队抢救9人。经救护队奋力救灾,终于在8时30分将9名被困人员救出。

又如,1998年6月12日,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新庄孜矿毕家岗井六号运煤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的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岩量650 t,瓦斯量12 600 m。当日12时18分,专职瓦斯检查工王××在六号运煤石门口以北5 m钻窝处,突然听到六号运煤石门掘进迎头人员尖声喊叫、风筒剧烈抖动声,以及从六号运煤石门内传来“噗噗”声,于是想到迎头去看看情况,但刚站起便感到腿发软,有被熏感觉,同时有一股强气流从里面向外推动,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事故。王随即向外撤退,并将五号运煤石门以北的3名钻工及在六号运煤石门外的8名矿工全部撤离事故现场,后又跑到附近的变电所打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矿领导立即布置停电撤人,组织抢救。经矿山救护队3昼夜的奋力抢救消除了事故。这次事故中只有2人遇难,1名被堵在灾区内人员被救护队救出。在这次事故中,专职瓦斯检查工在危险时刻能冷静地组织突出区域附近人员及时撤离事故现场,挽救了11个人的生命,减少了灾变损失。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2.简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3.简述矿井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4.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什么?

5.简述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6.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7.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8.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9.现场创伤急救技术有哪些? 10.应急救援过程中班组长的职责有哪些?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必须定期更新陈旧设备,对设备进行良好 的保养和维修;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安全防护,穿防护

下载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吸入麻醉气体泄漏的危害及预防(2014)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视眼的原因及危害预防

    近视眼的原因及危害预防 莱西姜山泰光中学 张佳斌 指导教师张利近视眼的原因及危害预防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物像只有落在视网膜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预防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预防 尽管各高校在考前教育中都一再强调考试纪律,并对学生考试作弊制定有严厉的惩治措施,但学生考试作弊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我们教育工作者回避......

    街区商铺可燃气体泄漏及灭火和疏散演练方案范文合集

    街区商铺可燃气体泄漏及灭火和疏散演练方案 目的: 通过开展街区商铺可燃气体泄漏及消防灭火和疏散实战演练,增强全公司员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公司员工......

    水利工程运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

    水利工程运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一、噪声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可引起人头疼、头......

    中学生上网的危害及预防对策[五篇]

    中学生上网的危害及预防对策 据调查,很多学生很喜欢上网或迷恋上网,达到了严重影响学习的地步,网络对许多的中学生造成了较大的身心影响。现对网络的危害和预防对此谈一下自己......

    浅谈电气火灾危害及预防(最终定稿)

    浅 谈 电 气 火 灾 危 害 及 预 防 丁三六 (安徽海圣电气有限公司 研发部 安徽﹒合肥市 邮编:230041)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电气火灾严重危害性,对我国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

    《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谈农用车违法载人的危害及预防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极大提高,各类农用车普遍进入农村家庭,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也是农民朋友代步出行的工具,使农民出行已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