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第一篇: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怎样学习语文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总结,在提出解决的方法,要大家一起遵守)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美好语言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同学们在上学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讨论解决大家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一)工具性:听、说、读、写(属于基本任务)

(二)思想性:(重要任务)认识价值

(三)文学性人文价值、情感价值

(四)审美性(应有任务)审美价值,柏拉图:“语文的美,(五)知识性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

(六)智慧性,思辨价值

1、听:①听人讲话,谈判,外交、商业谈判;②听课;③听报告(吸取新信息);④听广播(大事);⑤听辩论(判断倾向);⑥听诉讼(政法);⑦听主诉(医疗)a、捕捉新信息和主要信息。

b、听出对方的意向(语境,语调,旧知识,原有印象)。c、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话。(均是点晴,总结性的话语)

2、说:①有主有次、有物有序、有伦有脊;②突出要点、有详有略;③话题集中,主语不变;④水到渠成,衔接自然;⑤节奏合理,语中带情;⑥与形态语言结合

三、如何学语文

1、钻透课本。语文复习倘若漫无边际,走马观花,那将事倍功半,徒劳无益。复习前要领会考纲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对复习的主流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各种类型的考试命题来看,包括诸多基础知识、课内阅读题、古诗文言知识,它们都来自于课本中,虽然重点考查了课外阅读,也是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也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只有钻透课本,对课本中各类知识理解并会运用,临场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读”“思”“问”相结合。学语文“读”是根本,复习语文“读”还是根本。当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有选择不可少的环节。因为通过精练,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

3、注重作文复习。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接触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复习中可进行梳理,把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临场时依照题目的要求选用;还可选择各种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读一读,仔细分析它们的拟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优点,以便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资料:

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由于牛顿的这个问题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第二篇:语文学习方法谈

《语文学习方法谈》初中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目标训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摸索了一些方法和经验,现列与大家商讨。1.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改革那些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精挑细选向学生输送的语文信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七年级新教本中设置了丰富的趣味性浓的综合性学习训练,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以扩大视野。如“感受自然”这一项,可让学生先在网上、图书馆中收集有关四季景色的图片和文章,大家交流阅读,然后班级组织一次秋游。预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景物,拍摄图片,回来后配上文字,加上音乐,制成音图文并茂的文件、邮件,在互联网中交流欣赏,再选几篇好的文章让学生在班上有表情地朗读。经过活动训练,学生们就获得了采访和编辑的能力,俨然成了一名小记者。

“人类起源、太空探索、神秘的大自然、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些都是学生们喜爱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介绍学生们去读这些方面的书籍,上课时让学生上讲台推介,概述其主要内容;或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加上评论,制成一本本个人专集,做成一个个卡片,编成一份份小报。写好文章后,各组再举行小型阅读笔会,互相修改评价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2.应有利于向课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达到上述目标,课内显然是做不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而要让学生愿意在课外多花时间读书刊,关键是要激起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语文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爱语文。

如“举隅”这一项,我叫学生们用一星期时间到社会上收集错别字,整理好上交,并将其编成集,互相交流。以后,谁发现新的错别字可在黑板上添加,发现一字算积一分,持续一个月,最后算谁的积分多谁就是优胜者。

在“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一单元里,我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季节画一幅画,并配上不少于二百字的解说文字。另外在古诗词或文章里按“春夏秋冬”四季各抄一首诗词或一段文章,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然后小组挑选几份好的在班上朗读并展示。

每星期让学生推荐一首好诗词、一本好小说、一句好格言,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供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

每星期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读书。读书的种类,按学期顺序为:英雄故事——科学家、艺术家故事——童话、神话故事——自然知识——科学知识——浅显的文学作品。每人带好笔记本,读一篇作一篇笔记,简括内容,并附上短小的个人感想,日久丰厚后编成集,互相交流传阅。教师则给他们传授浏览和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摘抄和做卡片的技巧。3.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与学生商量准备实施的语文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要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新课程注重各学科的互

相渗透,主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下苦功,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科知识,学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教化设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我跟学生商量,怎么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学生们经过讨论,向我提出了几个建议。现简录如下:猜谜语比赛。全班分成四个组,由两个同学做主持人,大家抢答字谜,以答对多的组为优胜;手抄报比赛。全班同学都出一份手抄报,由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评比,奖励前五名;诗歌朗诵比赛。每人选一首课本没有的诗,到讲台演讲,由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评比;利用竞赛心理,引进激励机制;教师与学生互相沟通,双方一起备课、讨论、改作业„„这些都是师生互动的好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4.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对教材的筛选,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从给予学生一种独立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上去考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自我学习本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动手找资料去写,在讲台上大胆说,互相之间细心听;学会到图书馆找资料,摘录报纸,编辑文章,制作电脑小报;增加独立学语文的能力。

第三篇:登高(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教学时数一课时 新课导入:(投影画面)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

(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谁能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分析鉴赏: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诵读此诗。指名背诵。

学以致用:

律诗,我们从小至今也学了很多首了,从理论上我们对诗歌的写法也做了分析指导,那么下面我们就该牛刀小试一下了吧!

自行创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内容不限。要力求符合律诗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要求格调清新向上,不做无病呻吟。

布置作业:

1、背诵《登高》

2、修改自行创作的律诗。

第四篇:高二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1、2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1、精心备课,让学生学有所得

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学习好新课标,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做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备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做到分层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加强自身业务理论学习,多研究精品教学设计,吃透教参,精心设计知识点,进一步促进课件制作的精良化。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其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强化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周记和作文为平台,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侧重思维品质训练,积累语言和作文素材。

2、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强化语文积累。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 课外,还建立了《语文学习积累本》,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

4、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现在的在校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每一节的培优辅差课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讲授占用的时间多,学生自主探究和巩固训练的时间少,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处在较差水平,限于学生的能力,老师也不敢轻易把课堂交给学生。

2、巩固练习的方式和质量需要变革。学生课下主动学习语文的不多,作业预留也限于练习册或周记、作文,针对性和系统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贴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下功夫,多印发、收集一些习题作业,即贴近课堂,又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3、检查力度需要加强。我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落实抓得不够,作业面批的数量少,惩戒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弄虚作假,学习不踏实。

4、作文和语言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对考察文采和创造性的题目解答不够好,暴露出学生在语文的深层次能力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三、下期工作的思路和改进方向:

1、基础字词和课文背诵强调指导有余,督促检查不足,下期将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

2、平时练笔相对较自由,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够,要借鉴同组其他老师经验,探索作文高效系列训练的方法,同时拓展信息阅读量。

3、加强高考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瞄准高考,根据教学实际,掺入高考的相关要求和题型,让学生在平时就熟悉高考,不畏惧高考,一方面在训练中把握解题规律,一方面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4、强化检查,抓落实,抓优生,尽心辅导,尤其是在语文方面“瘸腿’的学生,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宽严相济,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5、针对二班和一班末尾学生,强化基础训练,着力作文教学,提升整体语文学习水平,确保平均分和及格率。篇二: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

本学期,我承担的是高二(9、10)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欣赏》和《现代诗歌和散文欣赏》,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现在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把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材处理和教法

选修教材的处理和教法应与必修教材区分开,这是一个常识,但我们一直处理不好。只有教过了才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安照以前的老路往前走,但走着走着,发现这样不行,一是讲的慢,二是讲得大面全。这学期我们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做讲古代诗歌散文教学了,但结果并不理想。老师讲的不得法,学生学得不扎实。走过来后,现在想想,教材的处理可以交替进行,一个单元诗歌,一个单元散文。一定要有主题意识,人教选修每一个单元是有主题的,围绕主题而教,不要围绕内容而教。突出重点。适当做一些练习,练习一定要有。另外,一定要抓住这一阶段的早读课,有所准备,要有检测。

二、阅读教学的突破

本学期通过教学实践和阅读,我对阅读课找到了一点感觉。这一点要得益于一本书的学习,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我几乎是第一讲都读了好几遍。这本书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多年的关于阅读教学的若干问题,使我豁然开朗。我把学到的一些东西,广泛地运用平时的工作中,探索形成了一些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我与理想中的课堂更进了一步。在教学设计上,力求简化头绪,优化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课堂活动充分,让语文课堂积累丰富。以此为前提,设计课堂学习卷,努力推行板块式教学思路,力求做到课堂提问精粹,品读细腻,使学生学有所得。一学年来,这种教学方式和处理教材的思路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许多学生说在我的课堂上学得轻松,有所收获,这是对我的最好的评价。我会更加努力地进行这主面的探索的。

三、作文教学的突破

本学期作文教学进行的较少,这指得是大面积的作文教学,但在局部我们做了一引起有益的探索,我们训练的主要是议论文,重点是结构的教学,讲了并列式,其中包括论据和论点并列式,进行了两次作文训练;讲了对照式结构,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讲了递进式结构,进行了两次作文训练。办进行了四次大的作文训练。由于时间的关系,后两次没有进行点评,这是一大遗憾,一是时间紧,二是批改量大。但现在想来,这一切都不能构成作文不点评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自己的责任心,以后我决不允许在发生这样的事情,要对自己从严要求,高标准要求。作文的突破之处在于,我在局部的小范围内进行了几次作文试写活动,把高一高二的作文试写了一遍。通过不断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思路,努力创新教学设计,探索完成了高一高二的作文创新教学设计序列,为学生学和教师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本。由此形成了两部书稿,将近二十五万字的文字材料,下学期可能做为校本教材出版,这是近些年我不断探索的结晶。

四、关于考试和学生的成绩

语文学科是一个强调积累的学科,成效很慢,有时你下了很大功夫,但学生并不一定取得你 所要的成绩,这是一个事实。但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学,如果你不追求成绩,各方面都说不过去。我认为课要讲得扎实,另外学生练得也要扎实,这样有助于成绩的提高。还有就是应关注梯队内的学生,这是成绩提高的有效手段。篇三:2012-2013学年高二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高二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年 黄惠玲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年(3)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的教学任务是选修《古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先秦诸子散文》及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等三部分内容。学期初就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不断学习,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活动,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本组同事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

二、遵守备课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有:选修《古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先秦诸子散文》及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等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常用字词、句式的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学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引领学生进行系统全面而有所侧重的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会学习。与此同时,我还进行了高考作文序列训练,包括命题作文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的语言结构等内容。除此之外,还指导学生完成《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的阅读,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三.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了“四备一写”,特别是备学生这一环节格外用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设计教学内容。不但要把课讲好,还要时时刻刻组织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听课,学到知识,还要时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保证学生有个良好的状态上课。另一方面结合高考考点,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总结答题模式、方法、步骤及答题技巧。讲练结合,巩固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通过听各位同事的公开课及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学校每一次布置的教学任务都积极认真的完成,比如教师论坛的体会、教育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学质量分析以及岗位练兵手册等。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活跃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于诗歌和散文,我多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六、以阅读、积累促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 课外,还建立了随笔本,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写作热情。

总之,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人指导的郑嘉君同学参加龙海市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获三等奖,林巧玲同学参加龙海市中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获高中组三等奖。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不断学习和完善。2013.6.25篇四:高二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2 高二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高二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任高二(17)(18)班语文教师,两个班都是政史组合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但水平参差不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家成绩都稳步提高。为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进行下学期的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3、在课外辅导方面,自己能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给学生解难答疑时耐心细致、循循诱导、清晰透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二、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合订《读者》《青年文摘》《考试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

2、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三、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学习任务相当繁重,老师心力憔悴,学生压力重重。我要摆脱以前枯燥的教学模式,放弃满堂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在语文课上快乐学习,所以我在分层教学的同时,引入了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自由你、平等的课堂氛围、试图让学生在竞争与快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但有时我却高估了我的学生,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实现她的太多价值。

四、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

从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教学还是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表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基本掌握一般的知识和能力,除去一两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同学。对学生的人文、人格素养和语言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成绩比较理想,但是考试成绩优秀的不多,这与平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缺少训练,作业量达少。其次是课堂上过于强调自主思考有关,由于教师深奥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不相适应,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的传授知识,提倡自主思考实际上是流于自由、散漫甚至是懒惰,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存在问题和不足

1、最大的失误是在现代文的教学中,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主观地设计教法。盲目使用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法: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而极少是详细地讲授,具体的分析。

2、其次是课后没有进行知识的检查和巩固,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给他们一定的学习压力。

3、对传授的知识和知识点的分析特别是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不是很准确,有故意拔高的现象,缺少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合理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否定之否定,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课程标准改革也应是循序渐进的。这些经验和失误,成功和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得到改进和完善。

宋正斗 /7/5 2007篇五: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第二学期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理(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

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

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 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 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第五篇:石钟山记(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5.了解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 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7.学习以事明理的写法.

二、教时安排:二教时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 一 教 时

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蠡(lǐ)枹(fú)铿(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镗鞳(tāngtà)识(zhì)无射(wúyì)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

(一)补充注释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语气助词,不翻译 2.微风鼓浪鼓:振动 3.水石相搏搏:拍击

4.南声函胡函胡:重浊而模糊 5.北音清越越:高扬

6.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腾:传播;歇:消失

(二)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 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三)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2.今以钟磬置水中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扣而聆之 5.自以为得之矣

(四)朗读第一段,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第二段

(一)补充注释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往

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赴任,就职 3.余固笑而不信也固:姑且

4.森然欲搏人森然:阴森森的样子 5.微波入焉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洞和缝里面 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涵淡:水波动荡 7.因笑谓迈曰因:于是

(二)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2.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3.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4.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三)辨析写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而大声发于水上 2.空中而多窍

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四)朗读第二段,并通译全段

六、分析理解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而臆断其有无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总 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敲 5.自以为得其实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6.盖叹郦元之简盖:表原因、目的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事不目见耳闻 2.而言之不详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自以为得其实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余固笑而不信也 3.至莫夜月明 4.汝识之乎?

5.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6.及雠仇已灭,天下已定 7.长乐王回深父 8.暴秦之欲无厌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请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断句正确.

二、分析课文结构

请生齐读课文,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质疑--提出对两位古代名人观点的疑问; 第二部分(2.3):察疑--通过实地观察,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4):释疑

三、分析赏读

1.《水经》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 答:《水经》也叫《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2.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 答: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3.李渤认为石中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答: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像钟声而命名。

答: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这是驳论据。

5、郦道元、李渤、苏轼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陈说有何不同?

答: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

6、本段在评说中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议论? 答:类比和对比的方法。

7、“此世所以不传也”和“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此”和“陋者”具体指什么? 答:“此”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陋者”指李渤一类人。答: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实地考察。

五.将本文跟(游褒禅山记)作比较。

说明:先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然后做具体分析,不是简单地列出异同之点,而是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用列表的形式来进行比较。下面是供参考的表的模式: 课文

项目《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内容记游。

从游未尽兴生发感受,谈人生哲理和治学态度。形式是记游,实际是记考察所得。用事实破千古疑案,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结构先记游,后议论。议论——记游——议论。

写法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重在“立”。叙与议紧密结合,议论统率叙事;议论有“破”有“立”。

作业:

1、学案中的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翻译背诵全文。附板书

下载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īūǖ(小学拼音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1、抽读字母卡片。 2、听写aoe。 3、说说这三个字母叫什么。 二、引出新授内容 1、指导看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语文篇)

    来自360E网通 1、作文稳中求新法 ——黑龙江理科状元 刘诗泽 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影响着我的语文成绩。我尝试过很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但效果还是不大。想了很......

    登泰山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教案

    邱龙涛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

    幼时记趣(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姚鼐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二、快速、准确地筛选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信息。 重 点:目标二 难 点:对时间旅行的把握 课 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