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案---《物质的密度》
www.xiexiebang.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案---《物质的密度》
作者:邹荣
一、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及通过学生的活动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大组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只测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小组的学生可以对相同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结论。但在对不同物质的密度要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到结论的话,就必须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通过激发学生对“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能够较自然地进入“猜想与假设”之中,并使学生在对识别物质方法比较,判断其适用范围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如何才能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识别方法的思考中,具有过渡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否识别各物质的猜想中,从而想到制定探究计划通过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认识自然、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深入思考物质世界中更具有普遍意义,深刻的内在联系及常用研究方法“比值”的运用,使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等探究能力得到练习和巩固。
3、在学生各小组实验活动及大组合作探究物质过程中,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及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及时,对大组的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大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交流、讨论中应持的正确态度,同时也是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的过程。
4、学生得到结论中,应有“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近的”这个结论,则由“相近”到“恒定”之间有一个思维的飞跃过程,此处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即对实验的测量、物质的纯净程度进行理想化的假设,从而推理得到“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这一科学结论。学生的结论还有“不同物质,其体积与质量的比值是不同的”。利用这个结论说明其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时建立密度的概念,说明其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5、探究活动结束后,通过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科学思维的方式等进行反思和再评估。
二、演示器材
烧杯、1杯水、1杯硫酸铜溶液、1杯煤油、1杯酒精、若干铜片、不锈钢片和银制品。
www.xiexiebang.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16组)、量筒(100ML4个、200ML12个)、烧杯16只、细线若干。
三只不同体积的铜块为一组,共四组 三只不同体积的铁块为一组,共四组 三只不同体积的铝块为一组,共四组
四、教学过程:
1、识别物质的方法
取不同物质请学生说出其识别的方法。
请学生比较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各方法的缺点,促使学生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识别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这两个任何物质都具有的因素来考虑,进而进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实验活动,以验证这种猜想是否正确的活动中,并学会运用“比值”的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2、小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大组合作探究物质的性质。
全班交流各自的探究结论。利用学生得到的“不同物质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一结论,假设测量中的误差为零,而物质的纯净和均匀程度达到理想,推理出“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是相同的”这一科学结论。
3、建立密度概念,说明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得到一个全新的物理量,例: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说明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也可得到一个全新的物质量,我们称之为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即ρ=m/v,其单位可以是千克/立方米(kg/m3),也可以是克/立方厘米(g/cm3)。
4、作业
(1)在识别物质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到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进行研究的?
(目的:让学生对识别物质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比值”的方法进行反思。)(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之比的数值通常是相近的,你是怎样分析、推理得到“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这一结论的?
www.xiexiebang.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目的:让学生对科学的思辩法有所领悟。)
(3)某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 m3,你采用什么方法才可以肯定它是何种液体?
(目的:使学生对各种物质的方法的优、缺点有所了解,认识到任何一种识别物质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而是各有优点和缺陷,同时对物质的识别往往也不是一种方法就能确定,而要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方面进行识别,最后才能加以确定。)
第二篇: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
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4、进一步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5、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6、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7、会设计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
8、会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
9、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0、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过程中,合作交流,体验测量存在误差,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认识科学实验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设计精确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
2、活动3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3检测目标3的达成。4.通过活动
3、检测目标4的达成。5.通过问题4、5、6检测目标5的达成。6.通过问题7检测目标6的达成。7.通过活动1作业2检测目标7的达成。8.通过活动2作业1检测目标8的达成。9.通过活动
3、测试1检测目标9的达成。10.通过活动3、4测试2检测目标10的达成。【学习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问题1.同学们,我有一个邻居他在路边摊贩那里买了条金项链,非常便宜,但是他总是怀疑这个项链是假的,不是纯金的,你有办法帮他鉴别一下吗?(学生回答可以测出项链的密度,和密度表对照一下就知真假后,引出课题——四
测量物质的密度)
问题2.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密度的一些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能说出密度的哪些知识?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有关系吗?
(第二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因此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问题3.我们要测定物质的密度,理论依据是什么?需要测出那些物理量?
[板块二]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入: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么怎么测量体积呢?我们知道正方体、长方体这样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测出边长再计算出体积,那么液体、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呢?)问题4.观察量筒,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和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后展示。问题5.将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观察液面的形状,读数时应当以哪个地方为准?小组内交流。
(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以下面的清晰的液面为准,引导学生分析仰视和俯视测量不准确,)
问题6.如果液面在相邻的两个刻度线之间应当怎么读数才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试着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问题7.你能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吗?小组交流,说出你的方法。(为什么要用细线?一是便于放进去,取出来,二是误差小。注意:物体一定要全部浸没。)[板块三]制定测量塑料块密度和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活动1.引导全班同学设计测量塑料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实验表格。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可让学生思考:①需要用什么测量哪一些物理量;②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③在表格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活动2.引导全班同学设计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实验表格。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大多数学生会设计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内测量盐水的体积,要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由于没把盐水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会使密度偏大,为了减小
误差可以先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这一点要让学生观察烧杯,弄明白。)[板块四]测量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活动3.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小组测量塑料块密度,剩下的小组测量盐水的密度。全体同学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将实验数据记录在黑板上设计好的表格里,并计算出密度大小。活动4.小组间交流实验结论,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
(各小组最后测出的密度值不同,说明测量存在误差,引导学生可以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测量体积的误差较大,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仔细读数。)
【知识拓展】(1)如果物块不下沉怎么办?(2)如果物块太大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1)可用压入法或沉坠法;(2)切割法或溢水法。)【课堂小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试】
1、(2012•湖北武汉)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观察到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向_______旋动平衡螺母。
(2)把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后,观察到横梁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调节,直到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游码的位置和右盘中的砝码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 g。
(3)把金属块浸没在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这时量筒中的水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2、(2012鸡西)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测出密度偏。(选填“大”、或“小”)【布置作业】
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设计实验方案。
2、设计测量土豆密度的实验方案,器材自选,看谁能想出更多的方法?
第三篇:初中物理 密度 教案
初中物理 密度 教案
第三节 密度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时,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何来鉴别一瓶自来水和一瓶矿泉水呢?这时这种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不可以用它们来鉴别物质呢。
思考:单纯地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行吗?
1、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2、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那质量相等吗?
3、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如图,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
4、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
二、实验探究
1、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实验: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
3、提出问题: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具体关系是什么呢?
4、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枝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
①.请你把粉笔的质量和体积绘制成图。(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②.用体积大小相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义
2、一些物质的密度值
对于同一种物质,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也是不同的,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
33关;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kg/m;还有
33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kg/m;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水的密度是1.0×10kg/m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3、练习
1、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4、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 /2,剩下的一半是原来的质量的,剩下的一半体积是原来的,剩下的一半密度与原来的。
335、铝的密度是2.7×10kg/m,读作。它表示的意思是。
6、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体积是100mL 的液体,总质量是13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7、下面是调节天平和使用天平的步骤,请把正确的排列序号写在横线上。
A、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线处
C、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D、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E、整理器材,把物体放回原处
338、一只瓶子能装2kg酒精(ρ=0.8×10kg/m),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A、小于2kg B、大于2kg C、等于2kg D、无法判断
9、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10、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 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A、124g B、122g C、118g D、116g 能力提高
311、一辆油罐车装了30m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30mL石油,测得它
的质量是24.6g。求:
(1)石油的密度。
(2)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1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实验器材:一盒粉笔,天平,量筒,细沙,水油。
实验步骤:
画图:
以横坐标表示体积V,纵坐标表示质量m。作图。
分析论证:
13、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求油的密度。
14、小兮和同学一起参观烈士陵园。他们观察到一块花岗石纪念碑,经测量得知,高4m,宽
3380cm,厚50 cm,计算它的质量是多少(ρ= 2.6×10kg/m)有机会的话参观调查你见到的纪
念碑并实地测量,计算这个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315、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
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体积是多大?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学
案物
态例
变
字)
化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
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第四篇:初中物理 物质的密度 观课报告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过程中观看了赵老师的授课视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我的一点感想:
1.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物质的密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掌握密度的相关内容。
2.经历发现过程,理解密度概念
教师从“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两个层次来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环环相扣,突破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抽象和定义,再到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在选择一个学生熟悉、与形成概念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故事之后,开始对一组水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透过数据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水来讲,不管质量怎么变,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定值”。再接着去分析其它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否依然如此,一层渐进一层,由对个体物质的分析向普遍物质的特性过渡,密度的本质和内涵由表及里、由片面进而普遍化。接着来分析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从两个层次的探讨,逐渐在认识上清晰化了对于同种物质是这样,不同种物质也是这样,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始终是固定的。
3.重视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能力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与剖析。同时从本节内容来看,无论是密度公式还是计算其实都不困难,真正的难点是建立质量/体积的比例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同样的物质,不管质量和体积如何变化,可能质量很小、或者体积很大,但其比值是一定的,而且是区别与其它物质的,因此密度独立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测量数据。”
赵老师在这节课的处理中,非常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从对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分析,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分析,都意在让学生去从数字本身去洞察数字反映的物质的本质,这在物理研究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通过本次研修收货颇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借鉴学习。
第五篇:物质的密度教案
6.3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密度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值。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水,细线,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置情景:(1)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空气是有质量的,如果想知道教室里空气的质量,你能想出一个办法吗?
(2)当你买回一只贵重的金戒指后,怀疑戒指的含金量时,你能鉴别出来是否是纯金的吗?
师:这两个问题,现在对大家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物质的密度-(板书)
二、新课教学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提问:(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块)这两个铁块哪个铁块的质量较大?(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较大)
(出示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这两个物体哪个的质量较大呢?(铁块的质量较大,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
师:经验告诉我们,同一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课本中的表格中。
(2)分析总结,校对数据后提问:两个铁块的质量、体积是否相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3)铁块和木块,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启发: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些比值都是用物体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得到的是什么?(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概念。(板书密度概念)怎样计算密度
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如果用字母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用符号可表示为:ρ=m/v。仿照确定速度单位的方法,可以确定密度的单位。
提问: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或kg.m-3,)
师:我们还有一种常用的密度单位是克/厘米3,符号g/cm3或g.cm3 思考: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读作什么?表示什么意义? 2.1g/cm3=
kg/m3 练习:“练习册”12页例
1、例4,13页第6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物理量。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所以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有属性。颜色、味道、软硬等都是物质的特性。
三、课堂练习
1.课堂小结
2.提问:为什么说密度是物体的特有属性?怎样求物质的密度?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