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巩固练习
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上庸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国辉
课
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
型 实验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 态度
在测量固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的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细线,铁丝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问题导学:
1、一杯清水,盐水让怎样区分?
2、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 围绕导学题进行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入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
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
互动探究1: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阅读课本第118页第一段,口头描述如何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实验探究,用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各实验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评估,学生口头描述测量方法。
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设计实验:用天平、量筒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盐水的密度
1、在学生掌握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什么器材、怎样去测量这两个关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组织学生讨论各小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分组讨论测量小石块质量和体积的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按操作步骤的顺序整理出来,以便交流、评价。小组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描述讲解实验步骤,小组之间就实验操作是否简便、方案是否可行等问题相互交流与评估,改进实验方案,确定测量步骤。
学生自主设计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对实验能力较差的小组进行指导,点拨思路。教师巡视,纠正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错误。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记录于自主设计的表格中。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和尊重实验数据的态度。
交流展示:
将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测量结果的表格,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师生共同纠正测量、记录过程中的错误,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公式
计算,间接得出盐水的密度值。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探究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讨论、交流、总结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法步骤。
分组讨论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互相补充,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对实验能力较差的小组进行指导,点拨思路。教师巡视,纠正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错误。
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记录于自主设计的表格中。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和尊重实验数据的态度。
交流展示:
将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测量结果的表格,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师生共同纠正测量、记录过程中的错误,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公式
计算,间接得出小石块的密度值。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两种测量盐水质量方法好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探究3:
学生利用手中仪器测量蜡块密度
根据计算间接得出蜡块的密度值。学生测量蜡块体积,利用
细铁丝,小石块是它全部没入水中
交流展示:
学生进行实验,提交实验数据
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记录于自主设计的表格中。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和尊重实验数据的态度。
达标检测:
1八(1)班学生捡到上庸美玉,决定测出它的密度,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材料。现在把这个任务交给你,请你选用实验室常用的器材或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有一点需说明的是,这枚印章放不进常用的量筒。(1)你需要什么资料以备在实验时参考?
(2)实验室只有常见的量筒,你是否选用?
(3)请简单说明实验方案。
2.给你一架天平、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
溢水法:1.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
2.体积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所以用溢水杯借助于排水法测
等体积法:
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牛奶。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密度测量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讨论总结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步骤。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课外小实验 不规则软木塞(吸水)、糖块各一个,任选一种测出它的密度,应该怎样设计实验?
板书 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密度的原理
2、量筒的使用
3、测量液体的密度
4、测量固体的密度
教学 反思
成功之处:按实验探究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实验中没有具体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的活动。再教设计:增加学生测量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活动。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密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五、教学过程
第四篇: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参赛课题:科学探究参赛选手:参赛时间:参赛地点:望龙学校
物质的密度 张勇
2016年10月27号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对于学生认识物质本身有重要的意义,与后面的压强和浮力关系十分密切,同时测量密度又考察了学生对于基本工具托盘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辨别物质的一些简单方法,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这个时候让学生学习用密度去辨别物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六、教具准备
1.演示实验:四杯液体:白醋、白开水、雪碧、可乐。金属铜条,大小不同的铁块。
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七、课时安排 :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两杯液体可乐和雪碧,提问:如何区分它们? 请学生回答,学生立马答出答案。
再出示两杯液体白醋和白开水,提问:如何区分它们? 请学生闻一闻或者尝一下。学生很快答出答案
出示黄铜金属块,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暗示学生在用质量比较,用质量进行区分。
此时展示大小铁块,质量不一样,可见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数量关系。到底什么关系?会不会从中帮我们找到鉴别刚才金属的办法?
需要用实验来测量,二、利用器材,自助实验
和学生一起回顾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讲解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助测量提供的实验器材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和巡视,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师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引导学生将质量与体积相比。进而发现规律 总结为:
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
四、发现规律,引入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由此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10g/cm)
阅读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讲出起物理意义. 现在你知道老师的戒指可以用什么办法鉴别了吗?
3-3
3九、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知识,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十、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单位:㎏/m3
(1g/m
3
3
=1000kg/m)
3
33.水的密度:1.0×10㎏/m
3
物理意义:每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是1.0×10千克.
4.公式:ρ=m/v
十一、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
(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
(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
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
(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分组实验(一):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1.测量出小石块的体积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即为:ρ=m/v2
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石块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石块的体积V2/cm3
密度ρ/g/cm3。
4.学生分组实验(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同样如果先测杯子质量,再将盐水倒入杯子测出盐水和杯总质量,然后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杯中,使盐水体积测不准,偏小。)
(2)为了计算方便,倒入量筒的盐水体积取什么样的数值最好?
实际操作,自行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整理实验仪器,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2.《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范文
4.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5.《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6.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
7.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学反思
8.密度的测量评课稿范文
9.关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