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谈数学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试谈数学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晋江市新侨中学 唐水英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捕开。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以其心理素质为基础和中介,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也都要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他们的品德和心理产生问题。因此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大难题,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攻心为上,把数学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数学课堂渗透,培养快乐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起着潜移默化且深长久远的作用。
关健词
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教学工作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少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33.2%的学生有强迫现象,24.8%的学生偏执多疑,23.1%有敌对情绪,32.6%心理抑郁,28.6%的学生感到焦虑,34.6%存在适应不良问题,35.7%情绪不稳定,31.4%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占36.6%,33.4%的学生心理不平衡。其实全国各地也都如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他们的品德和心理产生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地后果。病态的少年又如何能成为“四有青年”、合格公民呢?教育教学必须抓住好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最近几年,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一文调查表明:师资队伍方面,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8.2%的教师属于兼职人员,只有27.4%的教师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l0.8%的学校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在课程开设方面,大部分的学校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学校教学计划中,有开课的学校也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在部分年级或部分班级中开课,仅有31.9%的学校能够坚持每周开课。在教材的使用上也不尽人意。只有23.5%的学校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教材的使用和普及率不高。许多学校已经在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有些是就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青春期教育以及考试心理等问题进行辅导;有近60%的学校从没有请过专家来开讲座。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方面,学校受到师资力量较弱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影响。有46.9%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面积普遍较小,相当多的学校还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制度;还有73.2%的学校没有配备电脑。心理辅导室每天或每周定时开放,但开放的时间普遍不长。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并没有向学生开放,实际上名存实亡。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挖掘课程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生活动的认知、情境和行为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结合引趣导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妙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会使数学教学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以古引新。如用毕达歌拉斯及其弟子杀牛庆贺毕达哥拉斯定量的热烈场面引出勾股定理。如可以从祖冲之的成就的故事引导讲解圆周率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可以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巧妙设问创造情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巧妙设问使学生产生悬念,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康的心理。如: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始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便快速回答到:“圆形!”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老师又问:“那做成这样的形状就可以了,就可以滚动了。(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讨论起来,回答道:“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会一下高一下低。”最后老师进一步问道:“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了呢?”同学们又议论开了,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得到圆的定义。这样,既让同学们觉得自已生活在数学“几何”世界中,“几何”并没有什么神秘难度,又使同学们产生“悬念”,从而培养同学们乐学和好学的健康心理。
三、在课堂评价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人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学生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良好的内心体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使他们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从而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如在一次数学课中,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说的非常好,我正想表扬这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但是为了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我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评价,他哪些地方说的好?一个学生指出:他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思路也很清晰。这个学生听了过后,整堂课一直坐得非常端正,而且听得也很认真。因此,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尤其不要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如果学生考的不好,就受到老师的一味批评,同学的嘲笑,就会感到一切不如别人。也会因此对考试形成恐惧,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并且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是很重要的。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就对他说“继续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学习的热情。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索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使学生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叶一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2007年3月 第8--11页
[2]叶一舵,余香莲,李想等 《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10月。[3] 叶一舵等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80例》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2007年3月 第4页
第二篇: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概述
1、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意志)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适应现实社会良好。
4、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和环境的同一性)
(2)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内部人格的稳定性、外部行为的稳定性)
5、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三标准)
(1)体验标准: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
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
(2)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
能。
(3)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6、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
(1)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
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2)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3)—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
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
8、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
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自我意识
1、类型
(1)从内容上分: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的认识和评价)
社会自我(2)从心理构成和表现形式上分: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即表现为认识的自我。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所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表现为情绪的自我。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语言等的控制,即表现为意志的自我。
2、发展
(1)对自我的确认(生理自我):8个月——3岁,是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
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
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受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有人称之为客观化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改婴幼儿以自我为
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具有较强的“他律性”的特点;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此时,由于青年生理方面的迅速成熟,人际关系的不断扩大以及认识能力的日益发展,使得青年把大部分注意力转投到自己内部世界中去,转投到发展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研究自我,努力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行为等的意识。
3、自我意识的偏差与矛盾(解释见PPT)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2)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方面,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
(4)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与逆反心理。
4、自我意识的调试
(1)把握适当的尺度
a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行动的结果来认识自己;从以往成败的经验来认识自
己;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
b客观更需积极
c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个体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认识自我,不要受以前的习惯、经历所束缚而形成思维定势,同时还要看到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需
要放眼未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力。
(2)以人为镜,反观自己
a借助他人来认识自我:重视关系亲密者对自己的评价、重视大多数人异口
同声的评价、重视逆耳但有理的评价、重视他人言语、态度前后发生很大
变化的情况
b参考更需主见
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要善于分析他人的评价信
息,从信息获取的条件、对方的特点和与自己的关系等分析他人对自己评
价的客观准确性。
(3)多方比较,全面认识
三、求职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
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抉择→拟定目标→策略实施→反馈修正
(1)自我评估:个性、兴趣、价值观、能力
(2)环境评估:理智地评估这个环境对你的能力成长、资源积累、人际发展、目标
实现等重要方面是否有利
选择环境、改造环境
(3)拟定目标(核心)
(4)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 1)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
• 2)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 3)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 4)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
环境分析;
• 5)组织分析结果。包括行业分析、对组织制度、组织文化、领导人、组织运行机制、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 6)角色及其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 7)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
8)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 9)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四、压力管理
1、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呼吸急促、冒汗、坐立难安、颤抖;对压力的心理反应:认知功能:
1、适度压力会提高思考效率,过度压力会使思考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目光短浅,决定草率。情绪反应:引起不良情绪。抑郁症、焦虑症、适应困难等应激性心理障碍。工作成就感降低。重者诱发精神病。对压力的行为反应。
2、心力衰竭的特征表现:情绪衰竭:感到虚弱、紧张、麻木,生理上的不适感,感到自己“蜡烛燃尽”,对工作抱“抵制”态度;自我感觉丧失:对周围人冷漠,人际疏离,不关心,麻木不仁;职业能力下降:常感到无助、绝望、愤怒。工作表现差,常出差错。易跳槽或改变职业。
3、压力管理技巧:改变(C):改变想法:改变行为方式、改变工作形态、改变工作环境、改变人际互动的状态、学会拒绝、请求协助、消除來源。接受(A):接受无法改变的情景和事实、着手改善处境和减少损失。放手(L):看开、放心、放手。管理生活(M):管理思想、管理情绪、管理身体、管理一切可以管理的状态。
五、抑郁症与自杀
1、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2、抑郁症状的归纳:“三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减退
“三无”: 无用,无助,无望,“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
“五特征”:懒、呆、变、忧、虑
隐形抑郁:微笑型抑郁、激越型抑郁。
3、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因素:遗传因素、儿童期的经历、人格因素(自卑、自责、多愁善感的人和过于追求完美的人)、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内分泌变化。
六、自杀与干预
1、自杀征兆:境遇特征: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意动特征: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断意识;情感特征:绝望无助,“进退维谷”;认知特征:知觉状态是“缩窄”;人际关系特征:谈论自杀,寻求出路;连续性特征:长期被动的应对方式。
2、自杀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3、自杀预防具体措施:(1)宏观的社会水平预防:提高公众对自杀的认识水平、加强
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预防工作、培养专业人才、重视预防研究。(2)微观的应激事件的处理:
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实行紧急救助、启动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参与救助、重视对自杀未遂者的干预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药物及其他医疗手段。(3)当临床心理专业人员第一次与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时,应注意以下的干预程序:倾听、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
4、悲伤辅导是针对近期丧失亲人的人,协助他们完成哀悼的任务;悲伤治疗是针对那些悲伤反应欠缺、延缓、过度或过久的人,协助他们辨认和解决障碍完成哀悼的分离冲突。
5、哀悼的四项任务:接受丧失的事实、经验悲伤的痛苦、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到其他关系上。
七、积极心理学
1、主张:(1)反对病理式的心理问题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有三大使命: 治疗
精神或心理疾患;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
(2)主张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3)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2、积极心理学的功能:积极增进、积极预防、积极治疗。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了我的心。《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是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在这学期里,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在课余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从检测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到喜欢解决问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做题目的依据,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做题中很清晰地反映出来。要培养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研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体会和个人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体会和个人计划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显现无遗。
我本人2000年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们的接触,我发现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他们不会交往,不能正确看待异性交往,不会调节情绪,易怒,易沮丧,考前易焦虑,不能正确认知自我,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生活,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没有人生规划,不知道人生方向……我深切的认识到这种种问题光凭传授课本知识是无法帮助学生解决的。这就是我决定在校内聘任是应聘心理教师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另外我认为人生不是也不应该是个常态,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应该多接触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领域才能开阔眼界进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如果自己真能让学生解开心结全力以赴的追逐梦想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事。特别是十一月十三号聆听了曲连坤教授的讲座以后我越发感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将是一个合格的甚至也可以说是优秀的社会人。
林南仓中学地处农村,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境一般,学习也不算很优秀,所以学校领导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了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室,学生会,团委会并举行家长会,盘山军训,远足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学校良好的德育氛围下我感觉开展心理工作快乐且充实。
我知道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很不足,所以我每上一节课都精心备课,每节活动课也是认真准备。因为心理课没有别人的东西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努力,多学多记。在此我特别感谢县教育局领导对心理工作的支持,特别是教育科的孙老师和陈老师以及二中的陈老师在咨询室建设和具体理论操作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这次教育局组织的专业培训使我收获很多。
我以后的具体打算如下:争取自己能上一节高质量的心理辅导课,学习定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著作,做好专业的考前心理辅导。
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为玉田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五篇:数学教学工作
瓮安县特殊教育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启智二(2)班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陈廷艳
本学期我担任培智二(班)的数学课。由于本班障碍学生的类型多样,他们对现有的知识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由于班上不仅有轻度智障的学生,还有典型的自闭症学生,他们不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课堂上不停的课堂上不断地提醒“上课做好,认真看黑板,听老师讲课”没提醒一次就能坚持几分钟认真听讲。上练习课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习题,用实物建立完成做得快并且对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题目的习惯。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由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不一,所以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备好教材内容,还要备好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情况。
该班的学生都好动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轻松学习,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课前都精心准备,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中总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开展活动等,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还不怕麻烦,制作各种教具,辅助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能更好地立足课堂搞好教学,平时利用空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教研,开展探讨性的交流和反思。
三、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1)让孩子快乐理解加减的含义
理解加减含义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如教同学们理解加法的含义时,告诉他们,把两堆数量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问一共有几个时,就用加法来计算。同时也让学生们自己亲自摆一摆,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课后让同学们也体验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加法,(如做活动时,要求在我们班搬椅子,一个同学搬6张椅子,另一个同学搬5张椅子,我们班一共搬了几张椅子?怎样计算?)。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增加了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积极肯定起思维结果,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我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机会坦陈自己的想法,例如:计算10+3=13,班上有个学生不会用“十加几等于十几”来计算,只会习惯性的用数手指头的方法来计算。我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扎实。
四、与家长交流,获取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探讨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增强了我的信心,相信下学期我们还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