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授课教学流程
新授课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说明: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力求简明得体、富有情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学习。
二、预习检测
1、利用全体小测、教师抽测、组内互测等方式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主要内容是文学常识或者生字词的音、形、义。
2、初步感知
学生以随笔的方式写出自己读完文章之后的认识。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感受等方面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起始年级可以设计成问题,例“课文哪里打动了你?”、“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等。
说明:为保证预习效果,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的剩余时间或自习、早读等时间安排课上预习,待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再留预习作业。
三、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
出示读文要求,学生阅读、思考(根据文章长短安排阅读任务)。
说明:读文要求包括阅读方式的选择和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问题。例如,记叙文中把握线索、概括事件、梳理情节等,说明文中的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理清说明顺序等,议论文中的论题、论点、论据等,根据文体特点灵活设计。主要目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
2、交流展示
说明: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决定交流展示方式。
四、精读细品
1、自主阅读 ① 出示思考题。
说明:思考题要少而精,必须针对本课的重难点,且不贪多,每篇课文抓住一两点即可。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几个提纲挈领的“主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层层
深入的“小问题”。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写法、主旨等,即“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② 学生自读。
学生细读文本,独立完成思考问题。
说明:此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2、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在组内进行交流。
说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交流,切忌把“合作”变成组长的“独角戏”。
3、展示交流
教师具体明确各组展示任务,小组代表按照任务要求展示本组探究结果。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互动:问难、纠错、补充。
说明: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标准的设定、交流方向的把握,促进各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4、精讲点拨
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学习中的疑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更高层次的点拨,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
说明:以谈话法、讲授法为主,并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读”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在读中感悟、品析,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把学生个体自学、合作学习中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归纳总结
以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归纳、整理文章主旨以及在内容或写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把握学习重点。
说明:小结主要针对本课学习重难点,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尚不明确的疑难问题,师生互助解决疑难。
说明: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确立“堂堂清”的学习意识,避免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一知半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七、巩固运用
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有层次、有梯度,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同时要注意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阅读练习与写作训练的结合。
说明:巩固练习根据每节课的课时容量而定,可在当堂以检测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留作课外练习作业。
要点提示:
1、此流程的使用:此教学流程为阅读课流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灵活的增删。
2、教学目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首先做到心中有目标,并选择精要的教学目标。
3、小组学习: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做“老师”。小组学习策略即人为地把大班授课制变成“小班”化教学,小组长即“小班”的老师,要让小组长在学习小组内行使教师职责。
4、多媒体的作用:要把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5、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可以随文进行“小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要完善作文教学流程,抓好指导、写作、评改各个环节,做到“小作文训练经常化”、“大作文训练完整化”,变“重写轻改”为“重评重改”。
第二篇:高中化学新授课教学流程
二、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流程
“213高效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的思想,重视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于此,复习课教学在充分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历年高考试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基础上,努力创设复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设计典型例题、习题,学生展示,增强自信,锻炼能力。现就复习课的导学案设计、教学设计、课堂流程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一)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一、复习目标:
基本要求:
1、复习目标与新课教学目标有所区别,应根据学情针对课题中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复习目标。
2、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确定复习目标。
二、复习重、难点:
要求:复习课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复习方法指导与知识链接
结合该部分内容实际,联系相关知识,对学生指导复习,比如:实例法、对比法、联想法、归纳法等
四、复习与探究学案:
1、知识梳理
基本要求:要把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先把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块,再把知识块联结成知识网,学生对照学案自主复习,切不可是简单知识点的罗列。
2、典型例题
基本要求:典型例题一定要选择的有代表性,不可过多。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备课时做到组内统一。
3、拓展延伸
基本要求:
(1)不宜过多,1-2个即可;
(2)选择带有一定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习题。
4、不懂问题统计
说明:学生把自己不会的问题,不理解的知识点写在这儿,教师在批阅导学案时应对这部分内容给予解答。
五、复习反思小结
(二)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要与导学案复习目标一致,以“通过„„”的格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写。
示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电解池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要与导学案复习重难点一致。
三、学情分析:
1、认真批改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错误;
2、统计哪些是个性化问题,哪些是主干问题;
3、统计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
3、分析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知识基础不过关还是教学策略设计不当,是问题设计质量不高还是学法指导问题;
4、根据导学案做的情况,预设和解决教学流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知识梳理、问题展示
各小组在学科组长组织下,针对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剖析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整理,并将组内交流成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在改过的导学案发下去之后利用课下时间就可以开展);教师在下面跟踪辅导,答疑解惑;
要求:
1、提前布置,尽可能在课前完成,有个别不理解的知识点留在课上完成;
2、老师尽可能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二)例题解析,精讲点拨;
要求:
1、在学生展示的同时,老师要认真聆听过程,抓捕讲与听的学生反应瞬间的脸部表情和情感变化;
2、一定要让学生讲完,切不可感觉讲的不对就停止让他讲,这样下次学生就不
愿意说了;
3、学生能完成的就让学生完成,对每组学生分析做总结点评,点评时要具有启发性,探究性。
(三)拓展延伸,学生展示
要求:
1、对于部分习题应努力创设适宜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2、这块可以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上台展示;
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对知识的遗漏或困惑,再进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作业布置应该分层次、分类型布置;
2、对于创新班,学习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可以选择一些创新型习题;实验班,可以选择一些基础题和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常规班基础相对薄弱,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可以布置适量的中等难度的习题。
3、分类型,主要是将同种类型的习题布置在一起,让学生整体感知、认知。
五、教学反思
(三)高中化学复习课课堂流程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并统计分析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个性化问题,哪些是主干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以便讲解时层次分明,而且学生易于把握。
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然后教师及时批改,及时发给学生。这样有助于了解学生问题所在,找出学生易错点和难点,同时学生又能及时订正反思总结,为下节复习课打下伏笔。
二、课堂探讨环节:
(1)合作、交流、探究
首先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自身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在改过的导学案发下去
之后利用课下时间就可以开展);教师在下面跟踪辅导,答疑解惑。然后分配任务,每组细分析一定量的题目,小组内交流讨论,为第二步展示服务。
(2)学生展示
① 教师要在展示过程中对学生的展示要适时进行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② 对于展示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老师要清醒地知道“问题”何在,然后留给某些表现欲强烈的学生去帮助“纠错”,并让出错的学生把正确答案写在自己的“纠错本”上。
(3)总结评价
对学生做出的分析进行评价,在主干问题和个性问题上再做强调、延深和拓展,加强学生记忆。
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复习课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旧知是为了获取新知,同时,要尽可能兼顾每一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三、课后环节:
(1)学生总结
做过的复习课习题课下一定要认真总结,反思,并记录在导学案上。
(2)学生训练
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要做针对性的训练,及时巩固。
第三篇:高二地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
高二地理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步骤
学生
老师
第一步 课堂导入
进入角色
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第二步 展示目标
认清目标
出示并解读目标
第三步 学案反馈
听、看、改学案问题
总结学案预习情况,讲解存在问题 第四步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点拨、解惑、调控
第五步 反馈达成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和检测 布置练习或检测题,当堂检查反馈 第六步 课堂小结
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第七步 布置作业
听、记 布置适量的作业或练习,课后巩固
二、课堂教学基本程序的操作
第一步 课堂导入(约2分钟)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要精练、简洁、生动、自然。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能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
1、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导入。
2、由课题导入。
3、图片或者是动画导入。
4、复习提问导入等。第二步 出示教学目标(约2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目标、知识框架、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探究过程有的放矢,老师要重视对能力目标的提示和解读。(注意:老师尽可能将导学目标问题化、题目化)第三步 学案反馈(约6钟)
提前印发学案,学生在自习课上结合学案阅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收缴学案批改后总结归纳预习学案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学案预习情况,讲解存在问题。第四步 合作探究(课堂重点)(约20分钟)
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形式达成学习目标。对重点、难点、易错点各小组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要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通过问答方式,启发、点拨、解惑学生中的问题。
②多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能适度地调节气氛,激发兴趣,培养情感。③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案例与练习,拓展、论证相关知识或提高学生运用能力。④多走近优生差生,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提优补差。第五步 学习反馈 达成目标。(约10分钟)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练习题要讲究适量、适度、适时。量不求多,求精,杜绝题海战术;练习多穿插于教学中,边讲边练。留有少部分习题用于课堂小测试。第六步 收获交流与总结(约4分钟)
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对学生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对照课标,逐一核对,明确过关情况;完善知识框架。第七步 布置作业(约1分钟)
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或练习,以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巩固。作业和练习题要提前准备好,要注意紧扣课标要求,难度适当,教师要及时收缴批改后和反馈。
第四篇:新授课
“新授课”研究报告
“新授课”研究团队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以冉少杰老师为组长的带领下组成的研究团队,旨在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新授课主要目标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由于我校班级人数较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主要弊端为: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机会,这些都降低了课堂效果。
为改善这一状况,通过借鉴他校课改模式,“新课型”研究团队以《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理念,提出“新课型”五要素:新课导入、博学新知、审问慎思、明辨解疑、目标达成。
下面就五要素做主要汇报:
一、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又称“开场白”或“导课”,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前奏,它是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
1、直接导入法:最简单的导入方式,特点“短、频、快”。
2、温故导入法:
温故导入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知识的连接点,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创设情景法: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4、兴趣导入法:是教师在授课开始之前通过多种方式(观看与本节有关科普知识、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渴求新知识方法。
5、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物理、化学、生物课等让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教师操作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
课堂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把心理调整到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博学新知:
“博学新知”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根本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1、查阅资料法: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增加对新知识的了解的方法。学生可查阅的资料有字典、学习报、参考书等。
2、小组讨论法:即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各自的想法、信息、知识的方法。小组讨论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知识共享的效果。
3、师生互动法:教师可以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4、借助互联网: 借助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
三、审问慎思:
好的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为了保证一节课的质量,为了让课堂更加精准、实效,初步设计“审问慎思”环节由教师作为这一环节的主导,作为问题的设计者。
1、层递式提问: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2、列举式提问: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3、对比式提问: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4、引发争论式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5、类比式提问: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明辨解疑的策略:
1、要注意组员之间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教师要注意组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
2、注意问题难易程度,优生带领,中下学生优先,因“生”设问: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带领者,除了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还要组织组内的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其他成员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使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3、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教师要把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及每个人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
4、时间要充足:任课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
5、养成良好习惯。
五、目标达成:
1、概括总结式:在一节课要结束时,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主旨,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性知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条理,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2、分析比较式: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将新学知识的各个部分以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或找出它们各自相同或不同的特点,以起到更准确、深刻理解知识的作用。
3、回顾反思式: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以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
4、交流评价式: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的体验评价、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
第五篇:英语新授课教学流程及解读
英语新授课教学流程及解读
一、教学流程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利用课前时间,各小组成员交流昨晚预习本单时遇到的问题.由小组代表在课前把他们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板书的原则是:生词表上必须掌握的单词一定板书,不会的疑难词汇要板书,并注名由哪一小组书写,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听录音,把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为保证学生学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先带领学生听一遍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并画出生词.用磁带播放课文,确保学生边听边看自己的课本.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黑板上的生词,包括会读,会翻译,能联想相关词汇,运用技巧初步记忆.讨论解决黑板上的生词及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先在自己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集体讲解.3、精讲点拨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老师讲解疑点,难点,重点问题.(2)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并回答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读课文.组织学生组内自主互助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将本课所学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加深记忆。
4、巩固检测
(1)组织学生以不同形式展示课文.(2)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补充一些拓展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查漏补缺。(3)课堂小结,综合评价
(三)课后提升
1、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
2、学生完成作业,总结自己本节课学所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