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高窟教学案例设计
《 莫 高 窟 》 教 学 案 例
永定小学 丁建芳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伟大的创造力。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抛出问题,引起思考。
师:我觉得第1小自然段中,用错了一个字。“她”用错了,应该用它。(板书:她 它)。同意用她的举手,同意用它的举手。想一想为什么用她?
生:因为课文中说莫高窟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明珠我想到了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是形容女儿的,所以用她。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莫高窟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用它,就显得对莫高窟不尊敬。
师:你们的思维真活跃,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同意用它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生:我们都知道莫高窟是一处建筑物,所以我觉得用它比较好。
师:(小结引起下文)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呢?(生:读书)对,读书。等我们学完第二~四自然段,你一定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师: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莫高窟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课文的语言也同样令人回味。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师:假如你站在这佛像前,你会说些什么?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3、师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神态安详。齐读。
读后教师评价:读得正确了,流利了,但还没有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想读好吗?
4、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
菩萨——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地慈善了。天王——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的。力士——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卧佛——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5、师:自由练习读,争取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6、指名读,师:读得正确了,流利了,更重要的是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了。高兴吗?
7、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8、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生: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9、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10、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生: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11、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12、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13、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4、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和大家品位了描写彩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品位味写壁画的词句。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2、师:(板书飞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中描写飞天的句字,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生读,师巡视。
4、师组织交流:
生1:我读懂了飞天多——“成百上千”,“有的……有的……”
师点拨:作者连用了几个“有的……有的……”表现飞天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可以用“有的……有的……”来表现,比如沸腾的校园,热闹的大街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生2:我读懂了飞天很美——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读后评价—— 听起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确实挺美的;你动情的样子也很美;虽然我们才刚刚认识,但老师感觉你的读书有进步了。
师:文章写得这样优美,同学们又读得那样动情,连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了。师在音乐声中示范读文章。鼓励学生自由读,齐读感受飞天的美。
5、引导积累。师:壁画真美,看着这幅壁画,边读边把图画的内容印在脑海中,慢慢地你就能背下来了。
6、指名背。出示课件欣赏飞天。
师:对文章的语言进行积累,文章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成了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所以,同学们在课后,要进行大量的积累,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提高的。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点评:默读有利于学生不受外界干扰,静思默想,与文本充分对话。咬文嚼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长此以往,何愁语文能力不提高。)
师: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评: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导训练,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生2:我从第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生3:第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生4: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
生5:我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评: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生6:我有一个问题,就是陈列在故宫等处的部分经卷现在会不会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你们认为会不会呢?
(评:巧妙地将问题“踢”给学生。)
生1:我认为不会,因为以前那些文物被掠走,是因为清王朝腐败无能,现在我们国家有能力保护这些文物。
生2: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他们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
师:大家说得很对,现在的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保护我国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件物品,要是谁敢侵犯我们,我们将和他们斗争到底。
三、总结
师: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完了这一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生1:通过学课文,我知道了莫高窟里有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它们显得很神圣,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飞天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很多仙女,她们在空中漫天遨游,翩翩起舞,漂亮极了,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3:我还要补充,从图上看飞天仙女们裙带飘扬,显得那样轻盈,飘逸,真是美极了。生4:课文最后一小节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可见她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用她比用它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一致认为用她好。从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将莫高窟当成什么来写了? 生:当成人来写了。
师:说的对极了,从这儿你可以看出作者对莫高窟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喜爱之情。
师:你们通过学习课文后,喜欢莫高窟吗?(生:喜欢)老师想看一看谁最喜欢莫高窟,我们通过争当小导游活动来评定。生:争当小导游介绍莫高窟。课后反思:
1、文章描写十分具体,十分精彩,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感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我首先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先读,然后请同学们进行评析,真正把朗读指导做到实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很好地对文章进行了感悟与体会,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文章描写精彩,就有必要借此进行说话联系。我借助课文对飞天的描写,请学生进行充分合理地想象,然后对其余的飞天进行补充描写。学生们在思考之后,纷纷说出了一些很好的答案,并且还和课文相联系,用上了“有的”的句式,使文章得到了很自然的延续。
3、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扮演了小导游,在参观了莫高窟之后,为游人介绍莫高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篇:《莫高窟》教学案例
重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莫高窟》教学案例
荆林学校 茅伟群
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降低教学难度,景老师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介绍了莫高窟有些什么?”这样教师的一点一拨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文中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一目了然,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不言而喻。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
看起来这有悖于教学常理,有违于教学的常规逻辑。但这一案例的教学结果却显示,这两道简单的算式犹如两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让整个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
师: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
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
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师:(赞赏地点头)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
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师,有同学嘀咕:语文课上怎么做数学题?)
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生:(想了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说)150个教室那么大。
生:不对,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
生:哇!
(这时,学生的情绪普遍激动起来)
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纸笔计算的,有用手指在台上比划的,不一会儿,都说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师:哦,现在想说什么?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造出这样宏伟的壁画,真是了不起!
生:我真想亲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让人听出宏伟。
生:(纷纷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一齐来读!
(师与生大声地朗读)
这是两道简单的一步除法算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连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同学也很容易便做了出来,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带给他们心灵的愉悦,消除了课堂中的紧张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情感。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
经过这样一算,抽象的数字就与文中的语言、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使学生有了更为真实深切的感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与“150多个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哪一个更易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呢?很显然是后者。由此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这已不是书本中的语言,而是学生由衷发出的感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距离,真正地感觉出壁画的宏伟。有了深切的感受,再来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读中。
语文课上做数学题,显示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牢牢抓住的还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独具匠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实在,更精彩纷呈!
第三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文内容,凭借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学会本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文,了解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指名读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提问: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文分段。
提问: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文画出中心句——读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理解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习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第四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课题:18莫高窟(第2课时)
学校:设计:郑苏芹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习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主问题1: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主问题2:文章的写作方法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呈现目标
1、听写生字词
2、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莫高窟“是什么”。(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二、学习探究,互学展评
(一)探究主问题1 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1、自学要求
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2、互学要求
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展学要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二)探究主问题2 文章的写作方法是?
1、自学要求
浏览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
2、互学要求
3、展学要求
三、课外拓展,练习写话
写一段导游词
莫高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现在你学完了整篇课文,写一段导游词,为莫高窟做个介绍吧。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一颗明珠 总
彩塑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分
藏经洞 :六万多件 掠走
艺术宝库 总
第五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 高 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哈尔滨市宾县民和乡中心小学校 李丽娜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莫高窟》一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写法独特。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2、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4、认识课后9个字,会写“绝、价、值”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
3、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明。本文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到这里,发现校园内非常整洁、幽雅。但是老师觉得校园里一定还有我没发现的美,谁愿意向我介绍一下呢?(生介绍)啊。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美我没有看到。那如果老师让你写一写自己的校园,你会写吗?有的同学很自信,有的同学却摇摇头。没关系,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怎样写了。
一、创设情境,审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光旖旎,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莫高窟。(板书课题)你对莫高窟还有哪些了解?
生: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
生:在断崖绝壁之上,492个洞窟蜂窝似的排列着。生: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预习得很好,真是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莫高窟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来,莫高窟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游览。现在就让我们备足水源,准备出发吧!(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水囊上的词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就问问老师或同学。(生读词语)
这些水囊我们都能带走吗?(能)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2名学生读。)
大家都会读吗?(会)我们齐读一遍好不好?(好)(学生齐读)
2、,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带上水囊踏上漫漫黄沙之路,去揭开莫高窟神秘的面纱!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学们,我们到莫高窟匆匆游览了一番,你都看到了什么,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生答:彩塑、壁画、藏经洞)(教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莫高窟里不仅有彩塑、壁画,还有藏经洞。洋洋洒洒的《莫高窟》,同学们一分享,就变成了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这就是浓缩、这就是概括,这就是高效的读书方法。
三、扶放结合、品读文本。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莫高窟,领略彩塑的风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 师:好了,同学们,你从本段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将你的读书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①生:“莫高窟保存着三千多尊彩塑。”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彩塑很多。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三千多尊。
师:此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谁再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你能概况地说一说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彩塑吗?
生: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师:详写了什么? 生:卧佛
师:请同学们看:(出示彩塑的图片)
这是哪尊彩塑?(一名学生答:慈眉善目的菩萨)这尊是——?(一名学生答:威风凛凛的天王)这尊是——?(一名学生答:强壮勇猛的卫士)
这尊是——?(学生齐答:长达16米,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的卧佛。)
师: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惊动他们啊!同学们,如果像老师这样描写彩塑的神态特点,你觉得行不行?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不行,因为这样写不能突出彩塑各自的特点。
师:对,如果将这些词语调换了顺序,就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彩塑各自的神态特点了。看来,写作之前先观察,再抓事物特点来描写,才能使描写活灵活现、独具特色。
作者的文笔之妙令人赞叹,但彩塑之美更令人称绝,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吧!(出示这段话)谁愿意读读?(生读、评价)每尊彩塑各具神韵,那所有彩塑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生答不上)引导:谁找到本段中描写彩塑总体特点的两个四字词语了?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 本段先概括了彩塑的总体特点,然后又介绍了几种有典型特点的彩塑,这种方法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概括和具体描写的句子,体会一下。(课件出示句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作者在描写壁画时,也才用了这种写法,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宏伟瑰丽的壁画。
(1)师: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来学习第3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
1、画出文中概括描写壁画的语句。
2、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的壁画,重点介绍了哪种壁画?(2)汇报:
①生:“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概括了壁画的总体特点? 生:宏伟瑰丽。
师:谁来汇报第二个问题? ②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图片)
这是——,(一学生答:记录佛教故事的)这是——,(一学生答:描绘神佛形象的)这是——,(一学生答: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一学生答:描摹自然风光的)师:壁画的内容的确丰富多彩,谁愿意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③师:课文重点介绍了哪种壁画呢?(飞天)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飞天吗?(生答)
师:飞天原来是佛教中地位低下的神灵,专门负责佛教中的音乐、礼拜。最初的飞天都为男性,到了盛唐的时候就是女性了。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飞天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瞧,这幅的飞天,——(一生接读: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种感受多悠闲啊!我想请女同学边做动作边读。(女生齐读)这幅的飞天,(一生答:怀抱琵琶,轻拨银弦)肯定有优美的曲调谈出来.这幅的飞天,(一生答:倒悬身子,自天而降)多像我们印象中的仙女呀!
这幅的飞天,(一生答: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这幅的飞天,(一生答: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这些飞天真让人陶醉啊!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式整齐的飞天美文吧。(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可以吗?(引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画面。
生: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体验。
生:有的臂挎花篮,_____;有的怀抱琵琶,_____;有的倒悬身子,_____;有的彩带飘拂,_____;有的舒展双臂,_____„„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 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生: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师:同学们能够边读书边记忆,真值得表扬!但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在句子后面有个省略号,知道为什么用省略号吗?
生: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飞天。
师:想不想欣赏更多的飞天?(想)请看:(课件出示飞天图片)这些飞天美吗?(美)它们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无曲能伴、无语可诉的神圣境界。那就请同学们也当一次小作家,也像作者那样根据图片,描述一下飞天的姿态吧?(课件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_。)(生写,汇报)
(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宏伟瑰丽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彩塑、壁画真美、古代劳动人民太有智慧了)
3、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和我一样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自豪。但是当我们走进藏经洞,你们一定会别有感受。
(1)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感受。(生汇报)(2)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外国侵略者掠走了,你有什么感受?(生答)
(3)就让我们将所有的情感融入课文之中,通过朗读来表现吧!谁愿意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全文、点拨写法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又游览了藏进洞,仿佛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同时,作者有章有法的文笔也令我们受益匪浅。那本文作者是以怎样的结构来布局谋篇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生:本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写文章时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不仅可以使文章形式新颖,简炼清新,而且更能深刻地表现主题。
师:2至4自然段又是怎样连接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生: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生: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师:这两句话叫做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生: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文章用上过渡句不仅可以很自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而且可以使文章连贯得体。
师:同学们,本文作者先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布局谋篇,然后用“先概况,后具体”的方法进行分述,而且详略结合、过渡自然,此乃写作的典范。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让我们离开莫高窟,回到我们的校园,如果再让你写写自己的校园,你会写了吗?打算怎样写?(生答)请同学们课后仿照本文的结构和写法也写一写自己的校园,好吗?
板书设计:
彩 塑 莫高窟 壁 画
藏经洞 [自评]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学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结合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构建了开放式的课堂,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朗读、阅读理解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