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生物的分类》教案1[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3: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 生物的分类》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 生物的分类》教案1》。

第一篇:《4 生物的分类》教案1

《4 生物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分类的单位。

2、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3、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检索表。

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方法;制作简单的检索表。

教学过程

开场白: 生活中有哪些进行分类的例子呢?

图书馆的书籍是分类摆放的、分类编号的,如古代文学类、外国文学类、科技资料类等。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一些什么样的分类活动?请大家结合这些身边常见的分类现象来分析,科学家在进行分类时分类事物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分类是否需要一定的依据?

一、生物的分类

那么,生物的种类(播放教学片:“生物的多样性”)比商品更繁多,更加有必要对它进行分类。怎样分呢?

1、生物分类的功臣

(1)林奈(瑞典):双名命名制。(2)李时珍:《本草纲目》。

(3)亚里士多德 :动物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2、生物的分类实质:将生物物种进行归类。

二、生物分类的方法 思考:

(1)在进行分类前,作为生物学家应做什么准备?(2)在实施分类时,作为生物学家应如何操作?

小结:在进行分类前,要充分了解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对确定分类的目的与标准有帮助。

1、生物的分类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生物行为的不同、生活习性的不同、生殖方式的不同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

2、生物学家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为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三、生物分类的等级

1、生物学家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2、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品种”不是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思考:

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见到不认识的生物,但往往很想知道:它是属于哪一类的?叫什么名称?我们可以怎么办?

四、检索表

1、检索表是采用特征对比的方法鉴定生物的工具。

2、特征对比举例。

(1)有无种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2)种子有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3)有无脊柱: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检索表制作

五、课后小结

1、生物学家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2、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品种”不是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

3、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多。

第二篇:1生物教案

第七单元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

课件

小黑板

挂图等

1、教师准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8—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三)合作探究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

注:打开多媒体课件(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

蝶、菜青虫、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小纸片颜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2、3、4题。

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接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

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

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设想与改进)

第三篇:高一生物细胞器教案4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教学目标

1.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C:理解)。

2.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D:应用)。

3.细胞结构的统一性(C:理解)。教学重点

1.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

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教学用具

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投影仪、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等。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观察相结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问细胞膜包裹的是细胞的哪一部分?

(回答: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范围包括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初中阶段,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过细胞,看到的细胞质是均匀透明的胳状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放大几十万倍甚至几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质中不仅有液态的基质,还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细胞器。它们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基质是除去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呈液态,含有水、无机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酶等多种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教师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并讲解。)

提问:从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看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的形态有何不同?

(回答:基质为液态,没有固定形状。而细胞器有特定的形态结构。)

讲述:细胞器是由原生质所分化的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细胞器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出示线粒体投影片)

讲述: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外膜将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隔开形成界面,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峙。在线粒体内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有人把它毗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结合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①线粒体壁的膜结构,有何功能?(学生结合前面知识回答:能选择吸收物质,对线粒体功能有利。)

②内膜向内突起成嵴,有何意义?

(回答:增大内膜的面积、增加酶的分布。)

③线粒体内酶的功能是什么?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

(回答:酶的功能:与有氧呼吸有关。线粒体的功能:有氧呼吸的场所。)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师出示叶绿体的投影片。)

讲述: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由双层膜构成,叶绿体的膜将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隔开。叶绿体内有数十个圆柱形的基粒,每个基粒又是由许多个囊状结构垛叠而成的。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这些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所以叶绿体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有人把叶绿体比喻为“养料制造工厂”。

(通过讲解,再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①叶绿体的膜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何关系?

(回答:双层膜能选择吸收物质,使光合作用能正常进行。)

②它是如何增加色素和酶的分布的?

(回答:叶绿体的内部有数十个圆柱形的基粒,每个基粒又是由许多个囊状结构堆叠而成,从而增大叶绿体内部的表面积,增加色素和酶的分布。)

③叶绿体的功能是由什么决定的?

(回答:由叶绿体内的色素和酶的种类决定。)

(在讲述完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后强调:在它们的基质中,除了有多种物质和酶外,都还有少量DNA,DNA与遗传有关。)

提问:①所有的动、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吗?

(回答:线粒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而动物细胞则没有叶绿体。)

②心肌细胞和表皮细胞谁的线粒体多,为什么?

(回答;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多,因为心肌细胞的代谢活动比表皮细胞旺盛。)

(③引导学生分析33页旁栏思考题:为什么线粒体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并解释。解释从略。)

(教师出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投影片。)

讲述:内质网是由膜结构围成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网状物,在细胞质中分布广,有的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接细胞核膜。内质网有粗面和滑面之分,粗面内质网上有颗粒状的核糖体,滑面内质网表面光滑。内质网上还有酶分布。它的功能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运输的通道。因此,有人把内质网比喻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

(在讲述中教师应强调以下两点:①膜结构和分布广与物质运输有关;②膜上的酶与物质合成有关。)

(教师出示核糖体的投影片。)

讲述:核糖体呈颗粒状,存在于粗面内质网上和细胞质基质中,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有人把核糖体比喻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教师出示高尔基体的投影片。)

讲述: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由排列比较整齐的扁平囊和小泡组成。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它可以加工和转运蛋白质,有人把高尔基体比喻为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提问: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态上如何区别?

(回答:虽然都是膜结构,但高尔基体周围有高尔基小泡存在,内质网则无。)

(教师出示中心体的投影片。)

讲述: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讲述:液泡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成熟的植物细胞液泡很大。液泡内含有有机酸、生物碱、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成分,例如,未成熟的果实酸涩,就是由于液泡中的有机酸和生物碱较多所致,而成熟果实较甜是由于它们转变成糠类的结果。由于液泡具有一定的浓度,所以还可以调节渗透压。

讲述:溶酶体也是单层膜的囊状结构,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分解很多种物质。

提问:与消化酶(成分是蛋白质)的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回答:与下列四种细胞器有关:

核糖体:合成消化酶的场所。

线粒体:为合成提供能量。

内质网:运输作用。

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讲述:由此可见:细胞质中的基质和各种细胞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并且细胞质的功能受细胞膜的影响,还受细胞核的控制。

小结:1.[教师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一半为动物细胞,另一半为植物细胞),引导学生识别各种细胞器之后提问〕这个模型是否为一个完整的细胞?

(回答:不是,是两种细胞。)

这两个细胞分别属于什么细胞?判断依据是什么?

(回答:分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依据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则无上述结构,但有中心体。)

2.通过对细胞质各种成分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大部分,虽然细胞质基质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不同,但都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密切相关,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而细胞质基质又是主要场所,这与基质中原料丰富和酶的种类多有关。

课堂作业:复习题第一题。

第四篇:《2. 分类》教案1

《2.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第二种:多极两分法)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4.填写分类依据。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第五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执教人 中岭小学 杜育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3.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能力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理解分类的基本技能。

2.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3.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影片,使同学们认识到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陶冶了情操,增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2.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豪放情怀。●教学难重点

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探究并基本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教学方法

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自学+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装有书及各种文具的盒子。

(2)玉米种子、向日葵种子、松籽、菜豆种子。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第 1 页

(3)书上P81页所示的六种图片、透明胶带纸。(4)教学课件:CAI课件。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第 2 页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第 3 页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植物和动物的类群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在设计本节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对分类活动中涉及到的有关分类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

A B(植物图片)

单子叶植物

C D E F 生

双子叶植物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哺乳类

动物 真菌

细菌

附:“三表一图”教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二、学习水平描述表:

三、媒体选用情况表: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四、教学流程图: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4 页 5 页 6 页 第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精选范文)荐生物的分类教案(精选范文)荐荐高初中二

生生

物物

全下

套册

教教

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下载《4 生物的分类》教案1[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4 生物的分类》教案1[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案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2、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调查、观察思考、讨论分......

    初一生物教案1

    初一生物 1.2.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1课时) 课型 课时 时间 使用人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概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识字4教案1

    《识字4》教案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6个生字“田、虫、蚂、蚁、天、牛”,认识只识不写的3个字“集、昆、野”。 ⒉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⒊了解一些昆......

    4、1消防教案

    樱桃沟小学四年级1班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一、教学活动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5篇材料]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习生物分类学的兴趣。] ②培养热爱生物世界的情感。 ③通过做分类活......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 (5000字)

    摘要 第十四章第一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一、生物的命名 1753年,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双名法”。 教师总结: 双名法使每一种物种只有一个全世界通用的科学名即学名,......

    《物质的分类》教案1

    《物质的分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