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媒体艺术 摄影构图教案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的一节教学案例
(2011-07-20 09:00:12)转载▼ 标签:
教育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的一节教学案例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姜凤君 2011年7月19日 15:53 胡有智于11-7-19 16:11推荐姜老师的摄影构图教学案例值得一看,对如何构图作了详细的说明,图文并茂,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于娟于11-7-19 16:19推荐姜老师对摄影构图知识分析的面面俱到,比较有实用价值,值得学习。肖钢于11-7-20 01:27推荐我们常常讲到创意,其实就是一个思想、一个视角和一个出发点。同样是摄影,一个拿着卡片机,到处是题材,到处是美景;一个拿着价格不菲的单反机,人家照,他也跟着跑,满眼找不着属于他的景色。问题就出在物质条件很容易达到,但艺术修养需要学习,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此。姜老师教案的立意对老师们来说意义很大。肖钢于11-7-20 01:30推荐为资源“构图”把摄影课程教学领进了快速通道,这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图的基本要求和如何构图。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提高学生的摄影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构图形式,并加以应用。教具准备:PPT演示文稿、数码相机或带拍摄功能的手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欣赏法等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当今科技高度时代,数码化是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使得摄影操作更方便快捷,数码摄影成为老百姓们喜好的一种形式。然而,面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构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摄影构图。
比较:两幅作品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二、构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要求
构图在西方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也就是说,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三、如何构图
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画幅、虚实、色调与影调
1、拍摄距离:
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2、拍摄方向
特写
正面——主体正面形象、对称美、庄重威严、缺乏透视感 斜侧——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突出主体、要主次分明 正侧——刻画轮廓、表现人物的神态面目 背面——含蓄、引起联想
正面 斜侧 正侧 背面
3、拍摄角度
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平拍 仰拍 俯拍
4、画幅
横幅——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竖幅——强化高大向上,增添活力与吸引力 方幅——工整、淳朴、轻松,强化不足
横幅 竖幅 方幅
5、虚实
6色调
7、影调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画面撑得太足或太空、画面失衡、顾景不顾人、画面分裂画面无主次等。
小结
拓展延伸: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椭圆形构图、X形构图、十字形构图、水平线构图、斜线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向心式构图、放射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九宫格构图、L形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
第二篇:《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教学设计教案》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想:
现代媒体艺术,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从“新媒体艺术”所使用的介质来看,它本身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不断被创造翻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由于摄影和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掌握照相机的基本功能,领略摄影构图的特征和方法,解决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怎样拍好题材以及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等问题。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引导学生能将课堂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会美、创造美、捕捉美,最终起到丰富生活、美化心灵的作用
教学重点:
摄影构图,即怎样安排拍摄对象在相机视野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怎样安排画面中的主体事物。
教学准备:
数码照相机、录像机、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声音“喀嚓、喀嚓„„”,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是火车声?乒乓声?是照相机的快门声。
引出这节课的主角——照相机。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媒体艺术的概念:
1、“现代媒体艺术”是高中美术新课程中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它的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现代媒体艺术的特点是运用影像设备以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等表达观点,思想和感情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进行有关的摄影、摄像,编辑加工处理以及选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电脑绘画制作、电脑设计。
2、介绍数码相机: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庭都拥有了DC,数码相机的外型越来越炫,机身越来越薄,使用也越来越方便。
(二)摄影基础知识:
1、选材。有了相机,有的同学就会问了“我们该拍些什么呢?”其实,在你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拍的东西,人物、动物、风景、静物,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素材。(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图片。)
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在选择了拍摄的题材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了解所要拍摄的物体,这样才能在拍摄时捕捉到精彩传神的瞬间。
2、构图。选好了“拍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拍”,要拍出好照片,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如何安排画面”,也就是“构图”。
(1)选择合适角度,确定画幅形式,合理取舍画面。
仰视、俯视、平视。
横构图,竖构图。
(2)画面的布局。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不是画面中的元素越多越好,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取舍画面,并要使对象在画面中的大小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作品欣赏:谢海龙的《我要读书》。虽然画面上只有一个小姑娘,但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画面简洁,主体突出。
(提出问题)如何突出主体?
(1)“中心法”,突出画面主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主体位于画面的中心。
(2)“黄金分割法”,我们知道黄金比是0.618,主体位于黄金分割点,画面生动、有趣,更好的突出主体中心。
(3)“三分法”,也叫“九宫格法”,它是将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从而使画面分割成九个相等的方块,四条分割线上出现四个交叉点,通常摄影师会在这四个点上选择一处作为主体的中心位置,当然在交叉点附近也可以。(作品欣赏)
让学生进行作品分析:以上几副作品分别运用了哪几种方法?
(三)作品的拍摄:
相机可以留住我们生活中精彩的瞬间,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其他同学眼中的精彩生活。让学生理解拍摄时该怎样利用光线,该如何掌握快门的速度,以及手的稳定。
课堂作业:根据某一题材(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活动。
三、课堂小结:
具体的教学设计首先从课堂的情景出发,也就是说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目的。只有抓住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获得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如果缺乏兴趣,学生就会缺乏探索与合作的兴趣,更不用说合作与探索的精神了。从兴趣出发,围绕着激起和强化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使得兴趣成为深入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动力。
第三篇: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媒体包括的范围很广泛,高中美术选修确定的范围包括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本课从画面形象元素和构图常识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前提条件。运用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对美感的领悟是搞好本课教学要领的所在。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但是对于从生活中在直接捕捉形象来说还是缺少实际的理论指导,完全凭感觉拍摄有时候会把握不住要点。但学生们都爱好摄影,特别是现代摄影机械的逐渐走到生活中来,让学生能从理论上对好的作品进行评述,对于学生以后的摄影拍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课试图通过营造问题情境,通过启发讨论,让学生初步掌握画面形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图的基本要求和如何构图。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提高学生的摄影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构图形式,并加以应用。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数码相机或带拍摄功能的手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欣赏法等等。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老师:张映红 教学过程:(播放演示文稿)
一、导入课题: 比较:两幅作品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二、构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要求
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也就是说,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三、如何构图
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画幅、虚实、色调与影调
1、拍摄距离:
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2、拍摄方向
正面——主体正面形象、对称美、庄重威严、缺乏透视感
斜侧——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突出主体、要主次分明
正侧——刻画轮廓、表现人物的神态面目
背面——含蓄、引起联想
3、拍摄角度 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4、画幅
横幅——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竖幅——强化高大向上,增添活力与吸引力
方幅——工整、淳朴、轻松,强化不足
5、虚实
6、色调
7、影调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画面撑得太足或太空、画面失衡、顾景不顾人、画面分裂画面无主次等。
四、小结:
拓展延伸: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椭圆形构图、X形构图、十字形构图、水平线构图、斜线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向心式构图、放射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九宫格构图、L形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结束播放演示文稿)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鼓励着、质疑者和掌舵者,多方的交流营造了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学环节的转换符合认识规律,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思辨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相机不齐备,练习的少,有茫然神态,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其他同学合作,树立起信心。
谢谢 再见
张映红
第四篇:《艺术摄影》教案
《艺术摄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艺术摄影的概念和常见类型,学会从拍摄技巧赏析写意性风光和小品摄影。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题材摄影作品,能够运用摄影术语从景物选择、镜头、快门速度等多方面拍摄技巧赏析,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走进艺术,更加热爱摄影,懂得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写意性风光和小品摄影的含义,学会多维度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写意型风光和小品摄影作品的辨析。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摄影作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绘画,情感导入
教师展示徐渭的《墨葡萄图》,并放大画上题跋的诗句,设问:
同学们,这幅作品属于国画的哪种表现形式?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作品情感,提出问题:
写意国画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那么,摄影作品是否具备这样的特性?今天,一起探索艺术摄影的独特魅力。教师揭示课题:艺术摄影。活动二:赏析作品,体验感悟
1.教师展示三幅不同题材的摄影作品,提问:
这些摄影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它们属于哪类摄影? 学生回答,教师纠错顺势引出艺术摄影的概念,小结:分别属于社会文献摄影、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
2.教师展示朱恩光的《落日》、罗卡奇的《河畔》和丁云天《东海》等摄影作品,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给你的第一感受如何?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小结:都是通过对一景一物的表现,把平凡的题材拍摄的不平凡,不以客观真实地还原被摄对象为出发点,而以动用一切摄影创作手法来实现摄影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表达自己的主观情趣。这些作品统称为写意性风光和小品摄影。
3.教师设置疑问:万千世界一草一木,都可能成为我们镜头下的主角,但要如何选择拍摄对象? 教师继续展示丁云天《东海》和另一幅同一题材的摄影作品,提问: 更欣赏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一件优秀的艺术摄影作品要选择能打动你内心的对象,关注其形态、色彩、质感、光线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拍摄主角和场景已选好,还缺少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播放罗卡奇拍摄《河畔》的纪录短片,设问: 摄影师在拍摄时,取景、快门速度、光圈调节等方面运用了哪些技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根据所拍摄景物的意境,巧用长焦或广角镜头;活用快门速度表现“凝固”或动态;精选光圈控制景深和进光量;根据题材可以在一幅胶片上对同一物体多次拍摄,进行多次曝光。活动三:布置任务,拓展提高
1.教师布置任务:展示多幅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中选出写意性风光和小品摄影,并对其中一幅进行赏析。2.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从拍摄技巧多维度赏析作品。3.以演讲赛的形式展开,学生上台积极分享自己关于作品的见解。
4.同学之间交流评议,从拍摄技巧等方面补充、评价。5.教师从摄影术语的运用、思考角度等方面总结评议。活动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启发学生注重感受、观察生活中的寸草寸木,热爱生活。
布置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拍摄一组(5张)写意性风光和小品摄影作品。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以上为艺术摄影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关推荐】说课稿频道
试讲频道 答辩技巧
结构化面试 面试技巧
扫描二维码关注(qgjsks)微信,了解全国教师考试动态
中公讲师解析
第五篇:构图教案
构图
教案;授课人;
;2010年上学期;《绘画学》;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构图的含义、理论渊源[教学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讨论法;了解构图的基本含义、目的、任务,构图与构思的关系;构图与构思的关系如何,如何处理好构思与构图的这种;请在以三角形为底座的杠杆
构 图
教 案
授课人
蒋 娜
2010年上学期
《绘 画 学》
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构图的含义、理论渊源 [教学课时]2课时
[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讨论法、传统教学法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了解构图的基本含义、目的、任务,构图与构思的关系,以及构图的画幅形态与材质机理。[教学重点难点]
构图与构思的关系如何,如何处理好构思与构图的这种关系,并且运用到艺术实践当中去。[教学步骤] 导入:思考题:
请在以三角形为底座的杠杆上,以圆圈为要素画出
第一节、构图的含义、理论渊源
一、构图的含义:
根据作画者的意图,对画面的各种形式语言即布局、形态、比例、空间、色块、体积、线条等在有限的平面上进行结构经营的技巧。包含范围、位置、骨架三大要素。
1、构成与构图的区别
二、构图理论的渊源 六法
一、气韵生动——内在的
二、骨法用笔——技巧的{以气韵为主,属于精神方面
1、呆板的构图
2、形状变化而均衡的构图
3、面积变化而均衡的构图
4、数量变化而均衡的构图
5、位置变化而均衡的构图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以形体为主——外在的——属于形体方面
五、经营位置——画之总要——构图
六、传移模写——家家末事——学习(属于实践方面)
2、构图的目的
是用特定的手段,充分表达、阐述和提示作品的主题。
3、构图的任务
是以恰当的形式语言,表达画家的构思,既要挖掘出作品的鲜明思想,又要寻找到完美的画面形式,在边框限定的画幅中,对视觉形象进行最能体现主题、最能表达画家情感的形式结构的组合,分布好骨架气势,决定形、色位置,构建出一个人为的视觉空间,并运用形态和形式因素使之具有多样性又有条理性,有变化又有和谐,体现形式美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形成画面表现中心,生动集中地突出主要形象,进而表达出画家的思想和境界。
第二节 构思与构图的关系
构思是立意为象的思维过程
挖掘主题思想,找出情节和细节,推敲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各种关系
构图是随着构思的开始而开始的,而构思随着构图的进行而不断变化。构图过程是探索、体现创作构思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过程。
第三节 构图的画幅形态与材质机理
一、画幅形态
各种画幅的边框形状和画面自身的存在状态:独立存在或依附于某种载体。最常用的构图形状是黄金律画幅:1:1.1618的相似比例构成的矩形画幅,也就是“大边比小边等于大小两边之和比大边”。“古希腊实验美学派”毕达哥拉斯,符合变化、优美、和谐的原则。6:4或3:5的矩形都可以归结为黄金比。方形画面
1、经典格式
竖的长方形构图——人物绘画的典型——朴素、安定、自由 短边:长边=1:1.236 简称f型画面
横的长方形——风景画——稳定、和谐、舒适——短边:长边=1:1414——常用的纸张——简称p型画面
横的狭长方形——海景画——延伸、力量、深沉——短边:长边=1:1.618
——称为最美的长方形,M型画面 其他规则几何画面 “T”形画面形
正“T”形画面形和倒“T”形画面形,受题材(宗教题材)和场地(祭坛画、教堂壁画)限制 圆形画面型 方圆结合画面型 半圆形和扇形画面型 画幅的面积
超大面积:具有震撼力,易于被人们发现,具有被优先知觉的特征,给人雄伟、磅礴的感觉,适合放在大型建筑内。
超小面积:精致、灵巧之感,也能受到欣赏者的注意,适合静距离观看。正常面积:画面大小适中,具有自然感、亲切感。中国画的画幅形态
立轴:竖幅画面。高耸、雄伟、挺拔、庄重之感 横批:气势宏大、平稳开阔、舒展稳定。
长卷:大多数从序曲开始,逐渐进入高潮,段落分明而又互相紧密相连。扇画: 屏风: 油画、壁画、联画几个画面同时并置在一起,表达同一主题。作品的构图必须适应画面的格式 画家有自己的构图习惯 选择格式
死去的基督
曼泰尼亚这是以典型的古典技法绘制的作品。盛行的蛋彩画法细致却未免有些僵化地刻划了死去的基督。显然,基督刚刚被他的信徒们从十字架上卸下来,安放在床上,左侧两信徒悲痛之极。冷灰的色调、死去基督“十字架”式的姿态,简洁方正,舍去细节,使主题鲜明。画家以情绪刻划来渲染这个惨烈的场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正面透视的画法,无疑增加了处理的难度,画家却执意选择这个角度,以造成现场感。
在15世纪的北部意大利画家中,帕多瓦画家曼特尼亚是一位钻研绘画表现技巧的大师。他不象安布利亚画派那样比较注重形象的情感表现,他喜欢从各种不
同角度去再现对象。透视比例缩短,引起他很大的好奇心,但要精确展现人物的平面透视关系,最难的莫过于将人物处于象这一幅《死去的基督》那样的正面纵向透视了。这幅画的构思意图就在于此。
画家决不是想表达基督死后的哀恸气氛,乃是在寻求透视角度的难度。在绘画上,一般避免作这种不美的构图处理,它会使人产生错觉。曼特尼亚借此画在计算人体的头、手比例,与近距离的脚掌的关系。这是一种求实精神,是把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精神。在那个时代,有些画家的个人努力不是在如何表现人的尊严,而是表现人在画面上实际存在的样子。不能说他这种努力毫无意义,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这幅画约作于1506年,尺寸约为67×79厘米,现藏米兰市勃列拉博物馆内。
画面的数量
一、独幅画:一幅画面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内容,包括静物画、图案、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艺术特点:视觉集中性强,容易突出表达内容的重点,而舍去大量次要的干扰因素。
二、创作草图:
三、变体画:画家对同一题材采用几种不同的构图和画面组织形式,表现方法也相应加以处理,使主题思想更充分得以体现。在这种形式里,除了其中一幅外,其余各幅画都叫变体画。
四、组画:用一组(几幅)以上的画面,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或不同阶段的绘画形式称为组画。组画数量不限,大小一般相同。每幅画各自具有独立性,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连续关系,但又共同成为某一主题的组成部分,每幅画又可分开使用。
四、连环画: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有很强的逻辑性。
五、通景画:一幅完整的巨幅绘画,根据需要划分为几幅,又不失整体面貌的绘画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用条、线隔开,大型壁画、中国画、油画都有这种形式的作品。
六、多格画:在一个大画面中,按照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小画面,有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称为多格画面。各个画面适合表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景、物。被广泛用于壁画、年画、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插画等。
二格划分(双联画)基本对称
三格划分(三联画)中间画幅较大,旁边两幅较小。既能突出中心,又能丰富画面。
四格划分(四联画)四幅成套,一般四幅等大,但也有大小不同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