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一、活动题目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幼儿探究活动一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听?试一试。(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记一记的观察记录。说一说的发现。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幼儿探究活动二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听?试一试。(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记一记的观察记录。说一说的发现。(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活动点评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声音变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第三篇:幼儿园生活常识教案: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一、活动题目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幼儿探究活动一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试一试。(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说一说我的发现。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幼儿探究活动二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试一试。(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说一说我的发现。(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
第四篇:教案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4、知道人耳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材分析】
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音叉、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一)人耳的构造
1、人耳的主要构造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组织;
2、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3、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4、双耳效应(实验验证双耳效应)
三、巩固练习
做本节的“基础训练”
四、反思
第五篇: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2.骨导的原理.●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生]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生]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生]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师]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生]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师]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科学世界]
[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生]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生]结果表明“能”.[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五、板书设计
空气传导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骨传导基础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