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科学

3、课时:1课时

4、教学准备:百度ppt课件下载,http://wenku.baidu.com/view/730d140dba1aa8114431d9dc.html 科学作为一门艺术,要体现科学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我们的科学教材只是提供依据,知识可以通过多层面,多渠道获得。

教学中努力把探究转化为学生心理的需求,学会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探究的习惯。以逐渐解决大千世界的矛盾,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中第3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案。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声音的接收和感知问题。通过认识耳朵的结构,以及对耳朵听声音过程的假设和验证,来学习耳朵听声音的原理和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对耳朵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耳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解释。

2、能够利用模拟研究做出假设并验证。

3、探究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关注科学,并从中体验乐趣。

4、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5、认识到噪声的危害,积极应对噪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

百度视频http:// 【设计意图】声波比较抽象,而水波学生比较熟悉,通过百度图片,使学生进一步在类比中了解声波。

师:水波和声波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交流: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师: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活动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我们知道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那么,我们又是怎样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呢?那我们需要从耳朵的构造说起。

师:请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形状,注意礼貌。

生相互观察。

生汇报交流:耳朵软软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条弯弯的洞。师: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学耳朵的构造。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B6%FA%B6%E4%B5%C4%B9%B9%D4%EC&s=0 出示课件幻灯片4,根据图示说出耳朵的结构名称,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听觉产生的过程。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在实验中推想一下。

(2)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用一个圆筒当作外耳道,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当作鼓膜,用一根小木棒作为听小骨和橡皮膜相连。然后对着圆筒的另一端说话,观察实验现象。

(3)小组汇报。生:橡皮膜和小木棒都产生了振动。

(4)师: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声波引发的振动。请推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进一步了解耳朵听声音的原理。继续播放百度ppt课件幻灯片5。声音的传递路径,验证学生猜想。

(6)学生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7)学生汇报交流。播放百度ppt课件,展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8)师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出示的百度图片自主学习耳朵结构,再以检查的方式出示百度课件,让学生说出耳朵各部分名称,为猜想验证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做好铺垫。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猜想实验。

师: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流发现:将纸筒的大端靠近耳廓后,会感觉声音明显增大,反之减小。

4.思考交流。

师: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生:听力进一步增强。

5.师生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同时还有保护耳朵内部构造的作用。耳朵真神奇,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啊!

【设计意图】通过对耳廓模拟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耳廓的作用,激发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1.百度搜索挖掘机工作声音:http:// 了解节目“千手观音”中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她们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学生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3270396.html?fr=qrl&cid=102&index=2&fr2=query 训练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学生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531734.html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等手段解决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究乐趣。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过渡。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首先以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再以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声波。

活动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识耳的构造,用模拟实验及课件展示、猜想、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思维。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围绕“助听器”开展的体验活动,采用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相似研究法,将耳廓与“助听器”的相似点突出出来。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声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解释问题,学以致用。

本课如果分成两课时来教学,把“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单独列为一课时,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会更合理一些,实验探究会更深入一些,学生在动手实践也能更得心应手一些。

七、教案中涉及资源:

教师:纸屏、泡沫小球、小鼓、鼓槌。学生:圆筒、橡皮膜、小木棒、一张大纸。与本课相关的资料。ppt课件。

八、个人信息: 姓名:徐苏花

授课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五井镇五井小学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五井镇五井小学 邮编:262603 电话:***

第二篇: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环城小学 杨曙明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科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中第3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案。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声音的接收和感知问题。通过认识耳朵的结构,以及对耳朵听声音过程的假设和验证,来学习耳朵听声音的原理和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对耳朵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耳的方法。

七、教案中涉及资源:

教师:纸屏、泡沫小球、小鼓、鼓槌。学生:圆筒、橡皮膜、小木棒、一张大纸。与本课相关的资料。ppt课件。

教学目标:

1、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解释。

2、能够利用模拟研究做出假设并验证。

3、探究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关注科学,并从中体验乐趣。

4、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5、认识到噪声的危害,积极应对噪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一听,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是凭借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

生:耳朵。

师: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课件出示百度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引出耳朵的功能,以问题的形式唤起对耳朵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互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

师:为了理解我们感知声音的原理,需要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吧!

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师: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纸屏上的小球在不断地跳动。

师:是什么使小球振动呢?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生:是鼓声使小球振动。

师: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的波纹一样,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设计意图】声波比较抽象,而水波学生比较熟悉,通过图片,使学生进一步在类比中了解声波。

师:水波和声波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交流: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师: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

活动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我们知道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那么,我们又是怎样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呢?那我们需要从耳朵的构造说起。

师:请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形状,注意礼貌。生相互观察。生汇报交流:耳朵软软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条弯弯的洞。师: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学耳朵的构造。

出示课件幻灯片4,根据图示说出耳朵的结构名称,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听觉产生的过程。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在实验中推想一下。

(2)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用一个圆筒当作外耳道,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当作鼓膜,用一根小木棒作为听小骨和橡皮膜相连。然后对着圆筒的另一端说话,观察实验现象。

(3)小组汇报。

生:橡皮膜和小木棒都产生了振动。

(4)师: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声波引发的振动。请推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进一步了解耳朵听声音的原理。继续播放百度ppt课件幻灯片5。声音的传递路径,验证学生猜想。

(6)学生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7)学生汇报交流。播放百度ppt课件,展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8)师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出示的百度图片自主学习耳朵结构,再以检查的方式出示百度课件,让学生说出耳朵各部分名称,为猜想验证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做好铺垫。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猜想实验。师: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流发现:将纸筒的大端靠近耳廓后,会感觉声音明显增大,反之减小。

4.思考交流。

师: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生:听力进一步增强。

5.师生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同时还有保护耳朵内部构造的作用。耳朵真神奇,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啊!

【设计意图】通过对耳廓模拟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耳廓的作用,激发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1.播放挖掘机工作声音: 师:这种声音听起来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阅读课本35页。说说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读后交流。

师:长时间地用耳塞听音乐也会损伤听力。2.课下查阅资料了解课本中以下问题:

(1)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2)为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三)科学素养训练

训练1.观看春晚千手观音舞蹈:了解节目“千手观音”中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她们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

训练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搜集资料等手段解决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究乐趣。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过渡。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首先以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再以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声波。

活动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识耳的构造,用模拟实验及课件展示、猜想、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思维。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围绕“助听器”开展的体验活动,采用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相似研究法,将耳廓与“助听器”的相似点突出出来。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声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解释问题,学以致用。

本课如果分成两课时来教学,把“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单独列为一课时,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会更合理一些,实验探究会更深入一些,学生在动手实践也能更得心应手一些。

第三篇: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1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科学

3、课时:1课时

4、教学准备:百度ppt课件下载,科学作为一门艺术,要体现科学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我们的科学教材只是提供依据,知识可以通过多层面,多渠道获得。

教学中努力把探究转化为学生心理的需求,学会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探究的习惯。以逐渐解决大千世界的矛盾,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

二、教学课题: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案。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声音的接收和感知问题。通过认识耳朵的结构,以及对耳朵听声音过程的假设和验证,来学习耳朵听声音的原理和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对耳朵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耳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解释。

2、能够利用模拟研究做出假设并验证。

3、探究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关注科学,并从中体验乐趣。

4、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5、认识到噪声的危害,积极应对噪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听一听,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是凭借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

生:耳朵。

师: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课件出示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互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

师:为了理解我们感知声音的原理,需要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吧!

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师: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纸屏上的小球在不断地跳动。

师:是什么使小球振动呢?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生:是鼓声使小球振动。

师: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的波纹一样,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水波图片

图片声波

生思考并交流: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师: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

活动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我们知道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那么,我们又是怎样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呢?那我们需要从耳朵的构造说起。

师:请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形状,注意礼貌。

生相互观察。

生汇报交流:耳朵软软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条弯弯的洞。师: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学耳朵的构造。百度搜索:

出示课件幻灯片4,根据图示说出耳朵的结构名称,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活动

二、模拟听觉产生的过程。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在实验中推想一下。

(2)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用一个圆筒当作外耳道,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当作鼓膜,用一根小木棒作为听小骨和橡皮膜相连。然后对着圆筒的另一端说话,观察实验现象。

(3)小组汇报。

生:橡皮膜和小木棒都产生了振动。

(4)师: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声波引发的振动。请推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进一步了解耳朵听声音的原理。继续播放百度ppt课件幻灯片5。声音的传递路径,验证学生猜想。

(6)学生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7)学生汇报交流。播放课件,展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8)师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猜想实验。

师: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交流发现:将纸筒的大端靠近耳廓后,会感觉声音明显增大,反之减小。

4.思考交流。

师: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生:听力进一步增强。

5.师生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同时还有保护耳朵内部构造的作用。耳朵真神奇,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啊!

【设计意图】通过对耳廓模拟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耳廓的作用,激发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1.挖掘机工作声音:

2.师:这种声音听起来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阅读课本35页。说说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读后交流。

师:长时间地用耳塞听音乐也会损伤听力。

2.课下查阅资料了解课本中以下问题:

(1)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2)为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三)科学素养训练

训练1.观看春晚千手观音舞蹈:了解节目“千手观音”中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她们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训练

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过渡。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首先以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再以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声波。

活动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识耳的构造,用模拟实验及课件展示、猜想、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思维。

活动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围绕“助听器”开展的体验活动,采用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相似研究法,将耳廓与“助听器”的相似点突出出来。

活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

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声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解释问题,学以致用。

本课如果分成两课时来教学,把“认识噪声,了解减少噪声的方

法”单独列为一课时,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会更合理一些,实验探究会更深入一些,学生在动手实践也能更得心应手一些。

第四篇:苏科四上《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3

苏科四上《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3 教学资源开发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我们有耳朵。耳朵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我们用它来听声音,这是孩子们已有的知识。但具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使我们听到的,他们恐怕说不清楚。所以,课本首先安排的内容是认识耳的构造,由此入手,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有非常复杂的构造。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耳朵是一个奇妙的声音接收器”就是由此而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显性化处理。

课文最后安排的活动要让学生体会耳朵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意识到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另一方面要体会听力有障碍人的困难,使学生意识到要关爱他人。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知识与技能

●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 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准备: 耳的模型,制作“人工耳”的用品,课件《耳的构造》,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听后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

【说明】这里的录音带教师可自制,录一些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3.学生回答。

4.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提问: 你们是用什么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

5.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的吗?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

【评析】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一节课的开头如果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使学生更投入地进行学习与探究。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

1.课件演示: 耳朵的构造。(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耳朵,是你们的好朋友。今天我来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各部分名称。最外面我们通常称为耳朵的部分在科学上叫耳廓,里面有一层薄薄的膜叫鼓膜。耳廓和鼓膜间的这条通道叫外耳道。连着鼓膜的这根弯弯的骨头叫听小骨,再往里去,有点像蜗牛的外壳的这部分叫耳蜗,耳蜗后面这根和大脑相连的叫听神经。好了,我的各部分名称都介绍给大家了,你们能猜出声音是通过怎样的顺序传到耳朵里让我们听见的吗?

2.教师出示耳朵的结构标本,指着各部分让学生再复习一遍它们的名称。3.活动: 分组贴一贴耳的各部分应该在什么位置。4.到前面展示各组贴的耳的结构图,评出最好的一幅图。

【评析】机械地让学生记耳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学生是记不住的,用课件来演示,可以让学生在声音、画面的多种感官刺激下,对要掌握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而“贴一贴”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

三、研究怎样听到声音

1.刚才我们认识了耳的构造,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传进耳朵里,传给大脑的呢?我们先像科学家那样来猜一猜好吗?

2.分组研究耳朵的内部构造和声音传播的关系,试着画一画声音传播的路径。3.学生分组活动。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

5.教师小结: 声音传递的路径: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6.出示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提问: 你们能用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根据耳朵内部的结构,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是否正确吗?

【说明】教师提供器材有: 硬纸板,弯曲吸管,乒乓球,锡箔碟(底部有洞),保鲜薄膜,胶水,粘性胶带,水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用硬纸板为人工耳制作一个底座,要足以撑得起锡箔碟。(2)展开保鲜膜蒙在锡箔碟的底部。

(3)剪开弯曲吸管的一端,把管子撕成几瓣。

(4)剪开靠近弯曲部位的末端,使其展开放到乒乓球上。用胶水把展开部位粘到乒乓球上。

(5)用胶带把吸管的另一端贴到保鲜膜的中央。

(6)把锡箔碟放在底座上,把水槽放好,让乒乓球正好浮在水面上,然后对着锡箔碟的底座说话,观察吸管和球上下跳动时在水面上形成的一道道波纹。

7.学生分组讨论。

8.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9.成功的小组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他们的实验。10.教师小结。

【评析】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认识耳的构造之后,很容易推断出声音在耳朵里面是怎样传播的,但要设计实验证明有一定的难度。我为了减低难度,便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这样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研究实验,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不能让学生感觉难度太大而产生放弃的想法,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耳朵重要性的认识 1

游戏: 猜口型。

游戏规则: 每组选一个同学塞住耳朵,到前面去,老师轻轻地说一个词,要求选出来的同学看口型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

2

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3

塞住耳朵的同学说说感受。

4 提问: 如果我们的耳朵有一天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想像一下会怎样?

5 学生交流。

6 提问: 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身边那些听不到声音或者听力不好的人呢?

7 学生交流。8 教师小结。【评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爱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对残疾人的歧视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身边的弱势群体。

教学片断赏析

如何对待听觉障碍的人教学环节 师: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想像一下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沉思中,过了一会儿手一只只举起来)

生: 如果有一天我的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了,那我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别人跟我说话我都不知道。

生: 那样我就不能到学校来读书了,因为听不到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

师: 现在有专门为聋哑人开设的学校,让听不到声音、不能说话的孩子也能上学读书。生: 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不敢出门了,万一后面有车子开过来,喇叭声音都听不见,会很危险的。

生: 那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们家的亲戚都会很伤心的。

生: 如果我的耳朵听不到声音了,那我就不能看电视、电影,也不能听音乐了,我想像不出那样的生活怎么过得下去。

师: 但是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无声的世界中。有的人曾经听到过声音,却因为意外再也听不到声音了;有的人从一出生就没有听到过声音。对于这样的人,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你看到过别人怎样对待他们的吗?

生: 我有一个邻居耳朵不好,我们村上的小朋友利用他这个缺点跟他开玩笑,我现在觉得他们这样做很不应该。

师: 应该称为缺陷。

生: 我觉得我们应该帮助那些听不到声音的人,不应该看不起他们,也不应该嘲笑他们。

生: 我的爷爷年纪大了,耳朵不怎么好,跟他说话要很大声他才能听得到,我有时会觉得他很烦,一句话要说好多遍,但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以后我会很耐心地对他。

师: 是啊,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也会变得听力不好,到那个时候,如果我们身边的人嫌我们碍事,那时我们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老师相信,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片断评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却很容易受身边人所作所为的影响,变得不再纯洁。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那个人是我,我会怎么想,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对学生心灵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教学手记

在教学本课内容之前,我对耳的构造也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在教学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对耳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去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推测、去学习、去自己动手找答案,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学习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方面的,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学生,我觉得我该做的是正确地引导他们,保护好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好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声音在耳朵中是怎样传导”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直接导入突出耳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

(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评析】学生对于耳的现有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知道它是一个重要人体的器官等知识上。而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学生们了解甚少,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累积资料,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为了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进行后面的教学找好起点。

(4)带领学生选择本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2、假设耳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总结一个耳的结构。

(4)教师发耳的结构的贴纸。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试着根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形状。

【评析】教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分形状贴纸,让学生根据贴纸的形状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交流想法,并修改自己最初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的活动中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学生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当各部分很好地衔接时才会呈现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3、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谈话:现在,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你们组组装的耳朵到前面来展示。

(2)教师找两三个小组说说他们小组在刚开始时认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成功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耳,如果没有成功又是如何修改自己的假设再进行验证的。

(3)全班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弄清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4、研究声音的传导途径

(1)谈话:根据耳的构造和搜集到的资料你能画出声音的传导途径吗?

【评析】有了前一部分的学习再加之学生的资料积累,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依据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画出声音传导的途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这个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们整和信息的能力。

【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对各种声音都可共振。鼓膜的振动引起了3块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传导给耳蜗卵圆窗,使卵圆窗产生了同样的振动。卵圆窗的振动使螺旋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由位听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使人感知声音。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与教学反思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震动。我们耳朵中的鼓膜就是接收声音振动的“探测器”。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的组织,即使很轻的声音都可以让它产生振动。

在这节课学生要用一块很薄的气球膜,包住一个玻璃杯制作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气球膜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因为气球膜的不易观察,可以在气球膜上放上一些纸屑或沙子、盐,借助纸屑、沙子或盐来观察气球膜的振动。课前我先选择的纸屑,(觉得用纸屑比较干净)可是实验几次效果很不明显——纸屑几乎不动,我又换沙子实验结果也不好,又找来了很细的盐粒,实验现象超好,我很满意,看来还是比较轻小的物体效果才明显。每次实验前对材料的选择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实验成功与否。

下载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课题:第二节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难点: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课型:新授执笔......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的: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技能 1. 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范文合集

    利用身边器材,增强物理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实验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那样的器材,或者做了效果也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

    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学目标】 第六课时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优秀教案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1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