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第一单元《方程》练习题(共10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每空2分,共22分)
(1)草地上有母鸡x只,公鸡的只数比母鸡的2倍多5只。公鸡有()只。(2)草地上有公鸡x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3倍少5只。母鸡有()只。(3)草地上有母鸡x只,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3倍。公鸡有()只。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多()只。母鸡比公鸡少()只。公鸡和母鸡共有()只。(4)一支圆珠笔y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3.5倍,张老师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张老师一共花了()元。
(5)面粉有x袋,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3倍。大米有()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袋,大米比面粉多()袋。面粉比大米少()袋。2、解方程:(每题3分,共18分)
2x+17=35
3x-64=11
12+8x=52
0.8x-4.2=2.2
14x-x=169
1.7x+0.5x=4.4
3.先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再列方程解答。(每题6分,共24分)
(1)校园里有75棵松树,比柏树棵数的3倍少15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柏树?()×3-()=柏树的棵数
(2)图书角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4倍多40本。文艺书有32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4+()=文艺书的本数
(3)一个自然保护区里有天鹅和丹顶鹤共960只,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天鹅的只数+丹顶鹤的只数=总只数 也就是:()×2.2+丹顶鹤的只数=总只数
(4)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小红年龄的4倍,爸爸比小红大30岁,爸爸和小红今年各多少岁?
爸爸今年的年龄-小红年龄=30岁
也就是:
()×4-()=30岁
4、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比一列火车速度的2倍多200千米。一列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分)
5、甲乙两地相距274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行驶95千米,一段时间后,离乙地还有84千米。这辆客车已经行驶了几小时?(6分)
6、同学们参加“远离毒品”展览。
四、五年级一共去了26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两个年级各去了多少人?(6分)
7、草地上灰兔比白兔少42只,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4倍。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6分)
8、一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是80平方米,高是40米。这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多少米?(6分)
9、一种演出服装,一件上衣68元,一条裤子52元,学校购置服装时共用去960元。学校一共选购了多少套演出服装?(6分)
第二篇: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2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3
教导主任签字: ___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
龙文教育课堂检测
完成周末作业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4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比例》[最终版]
《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石鼓镇中学六年级数学 汪宗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 下册)教材P59―60内容。【教学目标】
1.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教材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者积)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 列比例解答.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判断的过程就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
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里有怎样的的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既分散了难点,又教给了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78页例2和79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类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难点:能正确解答类似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 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想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要靠大家去自学。请齐读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细读78页的例2,解决下面问题:
1、例2中是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2、“男运动员占”表示什么意义?
3、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
4、如果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六年级参加运动会的45个同学?其中男运动员占又该如何表示?问题该如何表示?试着画出线段图。四 先学。
师:下面自学开始,5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做一做
师: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959
出示检测题:
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算出后让学生用男运动员人数加女运动员人数是否等于45人进行检验。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演板,纠正错误。
生教生
2、讨论。
提问:到底谁对、谁错呢? 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师教生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引导讲解。
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要先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并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解答并检验。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
六、练一练
谈话: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
1、完成79页第1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提问: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要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检验。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怎样检验的?
2、完成79页第2题。
指生演板,其他学生独立练习,并找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3、完成79页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其中是第一天用的”这一条件的意思。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再组织反馈和交流。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第1、2题。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检测题
一、根据题意填空。
李明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求()的页数,再用总页数-()的页数=还剩的页数。
2、本题是把()看作单位“1”,“全书的”是指()的页数占()的页数的。
3、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是()。
二、解决问题。
1、水果店一共运来300千克的苹果,卖出了总数的,还剩多少千克没有卖?
2、六年级一班有50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其中获奖的占,没有获奖的有多少人?
3、一桶油漆重21千克,用去,还剩多少千克?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全长2000米的路,已经修了修?
5为了举行校庆,六(6)班要做180面小旗,已经做了,还要做多少面才能完成任务?
563,还有多少米没有10252525561557 5
第五篇:第一课时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用“替换” 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
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同时出示几幅曹冲称象的主要图片)曹冲有没有直接去称大象的重量?他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简单地说不是称大象的重量而是称?)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大象的重量。)他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书:一堆石头 替 换 一头大象
重量相等
8岁的曹冲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大象的重量,从而称出大象的重量,解决了许多大臣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真了不起。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铺垫练习。
(1)把720毫升的水倒入8个同样的小杯,正好倒满,每个小杯倒多少毫升?(2)如果把720毫升的水倒入4个同样的大杯,也是正好倒满,每个大杯倒多少毫升?
生口答算式及结果,说说依据的数量关系式
2、引入新课: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提问:刚才这两题都是只用了一种杯子,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求出每个杯子倒多少毫升?现在老师把题目改成用两种杯子,你能马上知道每种杯子各倒了多少毫升吗?可以用720除以(6+1)吗?为什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必须知道大杯和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关系?(板书: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3、例题教学,感知替换方法。在上题中增加一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变成例题,指生读题。
3(1)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与上面的两道准备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怎么办呢?
学生各抒已见。出现:替换法,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小杯替换成大杯。师追问:怎么换?你是怎么想的? 多指几生说说,重点说说思考的过程与依据,强调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3就是“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3个小杯的容量”。
(2)知道了一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后,你会进行替换了吗? 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初步地地整理好信息。班际交流,多指两生说说,老师利用媒体展示替换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哪句话进行替换的,并明确这样替换总数是不变的。(3)根据两种替换结果,任选一种策略算出每个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
指生口答。
(4)这个结果正确吗?怎么办呢?
师指导检验方法:答案要满足所有的已知信息: 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是不是一共720毫升。1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
3师生共同检验。
(5)回顾解题过程,凸显替换价值
师: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同时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即:①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是不是一共720毫升;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
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 生:运用了替换的策略。
师:刚才解决问题时,大杯和小杯为什么要替换?使用替换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替换前后数量关系有何变化?
(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替换的目的就是把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数量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师:我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进行替换的?
生: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进行替换的。
4、练习巩固,体验替换方法
小明用8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1本硬面抄。硬面抄的单价是练习本的4倍,练习本和硬面抄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交流中检查学生替换是否正确,找出关键的句子。并明确替换后总数没有发生变化。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替换作为一种策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实物操作,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推想和计算。如果把题中的条件②改成“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现在还可以替换吗?(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认为不好替换。因为不是正好装720毫升果汁。
生:我们认为似乎可以替换,就是替换之后有可能720毫升果汁装不下。
生:我们也认为可以替换,不过替换之后也有可能不止装720毫升果汁。
师:是啊!表面上看好像不好替换,但是如果把替换的结果一同考虑,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呢。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画图试一试,看能否解决问题。不过要特别注意,在替换时,果汁的总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在画图尝试、列式计算、检验交流后明确: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果汁总量就变为720-20=700毫升;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果汁总量就变为720+6× 师:这个题目与刚才的例题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替换的依据不同。例题中,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改变后的题中,两个数量是相差关系。
生:替换后的总量不同。例题中,替换后总量还是720毫升;改变后的题中,替换之后的总量发生了变化。
师:是啊!由于替换的依据不同,替换后的总量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观察替换前后杯子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倍数关系的替换,替换之后杯子的总个数变化了。
生:相差关系的替换,替换之后杯子的总个数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五、迁移延伸,应用替换策略 1.六(1)班50名同学和杨老师、杜老师一起去参观机器人科普展,买门票一共用去270元。已知每张成人票的价格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多少元?每张成人票多少元? 想:把它们都看成()票,可以把()张()票换成()张()票。那么270元相当于买了()张()票。
(生独立审题,填写替换的方法,不必列式计算)
2.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球,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想:如果把()个()盒换成()个()盒,装球的总个数比原来()(填“多”或“少”)()个。(生先独立审题,再填空,并列式解答。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明确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出示图5)你能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小结全课。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新本领?为什么要替换?替换的关键是什么?倍数关系之间的替换和相差关系之间的替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比较两种替换方法的相同之处。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七第2题。
2、课后拓展,提升策略。
小明买了3种水果共重7.2千克,香蕉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是葡萄的4倍,小明买的香蕉、苹果、葡萄各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