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萧伯纳和小姑娘教学反思
萧伯纳和小姑娘教学反思
篇一:一年级语文下册 萧伯纳和小姑娘1教案 冀教版
萧伯纳和小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拼读、组词、书写中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小女孩那纯真的心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小女孩稚气的话语中透露的自尊自信。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用心
爱心专心 1 第二课时
用心
爱心专心用心
爱心专心 3 篇二:教学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执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质疑、探究、感悟。
一、设疑导学探究:
这节课我选择了三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课题很吸引人,我问一句:大作家只谁?小老师指谁呢??不但可以简洁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而且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接着,通过插图、文字、课外资料等途径解决学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师?的问题,这是一次较为深入的与文本对话。此外,我的第二次设疑:?可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的一句话却让萧伯纳‘为之一怔’。根据‘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提问,从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萧伯纳性格特点的难点。学完全文后,我又通过第二个问题?文中的萧伯纳和小姑娘,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观地评价文中人物,从他的身上获得启示。三个大问题的设计牵动了全文的脉络。根据课题,关键词提问,本节课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关显成效
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会‘为之一怔’?及从‘为之一怔’中体会到什么?是难点,小组集体的智慧此时便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小组成员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人物的品质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带读助感悟:
三年级的课堂上,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上,我在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读好这段话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头饰,配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读这段话,也在体验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读好这段话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萧伯纳的优秀品质,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总之,这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完成了教学任务。篇三:《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了一节《大作家的小老师》,这节课应该在上周的时候讲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今天在没有投影辅助的条件下,讲解了这一课。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很枯燥无味的,即使在之前就对这课已经熟记于心,可是今天的条件的不允许只能枯燥地讲授。
整节课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了,如果是在平时的课堂当中,我想要比今天讲的不同些,可是,今天又老师听课,顿时心中就感到了非常紧张,当时自己的脑海中的思路都断了,不知道如何讲起,幸亏有备课稿在一旁,但是也不能经常看备课稿,还是要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
在上课之间,把重要的问题写在了小黑板上,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即使没有PPT出示问题,学生也能够明白在读课文的时候将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讲课的时候也节省了很多时间。把重点的字词写在了黑板的一侧,因为是第一课时,我习惯性地先讲解生词,之后再步入对文本的理解。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按照备课时所设计的那样进行的,但是在讲完大作家和小老师时,发现题目中少了一个“的”,借机问学生:“对照书上的标题,老师写的题目缺少了哪个字?”学生观察的很仔细,异口同声地说:“的”,这时莫名的紧张感油然而,在这时候,让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提问,是否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同样也很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有我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提问—大作家和小老师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姑娘为老师?让学生自由朗
第二篇:萧伯纳和小姑娘教学设计
萧伯纳和小姑娘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课文记述了萧伯纳与一位苏联小姑娘玩耍并交谈的故事。这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与小姑娘一同玩耍、合影,共同分享彼此心中故事的情景,闪烁着人性平等的光芒。分别时小姑娘回敬给大作家的话更是发人深省:人与人之间在人格的天平上永远都是平等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萧伯纳和小姑娘的人格特点,从中受到启迪。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小姑娘和萧伯纳的人格特点。3.结合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化理解,感受课文所表现的人文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不迷信名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名人的可贵精神,感受课文蕴含的人文思想。
重难点分析:
1、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较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和运用。
/
2、文末小姑娘说的话含义深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前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萧伯纳的生平,在对人物有了必要的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人物的对话,感受小姑娘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名人的可贵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引入新课。
(一)出示课题,指名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萧伯纳的资料。
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资料,介绍萧伯纳生平。
(二)教师谈话,激发读书兴趣:萧伯纳接受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到苏联去度假。有一天,他在公园里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和一位小姑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组内互读课文,相互评价,纠正错处。2.小组成员合作,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3.组长抽读生字卡片,其他同学抢读。
(三)指导学习生字。
1.指名读文,师生评价,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小组竞赛读。3.课件出示生词、生字,多种方法认读。可以采取与熟字对比记忆的字:出示相关课件 受---爱 梳---流 名---各 合---哈 即---却 幼---动 可用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的字: 苹---平+ 艹 协---办 + 十
“英、雄、塑、喷、幼、即”等字可以结合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帮助识记。4.课件出示识字游戏,读字、说词,巩固识字效果。
(四)汇报初读收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品读文句,感受人物个性特点。
(一)学生再次读文,教师提问:萧伯纳和小姑娘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课文中画出句子。
学生读文,思考。
(二)教师引导交流读书收获。预设:
1.娜塔莎非常可爱。
课件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课文是怎么介绍小姑娘的?学生读相关语句。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她吗?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萧伯纳很喜欢小姑娘。
读第三自然段,回答:萧伯纳和娜塔莎在公园里一起玩儿什么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讲故事、喂鸽子、合影”。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3.体会萧伯纳的不谦虚和娜塔莎的不迷信名人。(1)课件出示句子:
你回去后,可以告诉你妈妈,就说跟你玩儿的是世界上有名的作家萧伯纳。理解“有名”的意思,说一说你还知道谁是世界上有名的人。
从萧伯纳的话语中,你感觉他是个怎样的人?想象他当时的语气、神态,引导学生体会萧伯纳有些骄傲,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句子,体会萧伯纳说话时的心情。(2)课件出示句子:
小姑娘立即说:“你也可以跟你妈妈讲,跟你玩儿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一边想象小姑娘当时的语气和神态,一边读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发思考,娜塔莎和萧伯纳的身份、地位、学识无法可比,可是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对萧伯纳说?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不迷信名人、不小瞧自己的可贵精神。(3)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对读两个人的对话,再次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认读生字。
(二)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展开辩论,深化理解。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读了课文,你喜欢萧伯纳,还是喜欢小姑娘?
先在小组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二)在班里展开小小辩论会,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师生评价。
三、补充故事,拓展延伸。
(一)学生谈一谈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引导学生从不迷信名人、人和人之间应该平等、要谦虚等方面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二)引发思考,想一想,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会怎么想?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三)教师补充故事。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占格位置;想一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二)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岁:上下结构,上面 “山”的中间一竖和下面“夕”的第一笔撇都是在竖中线上起笔,横撇收笔要缓一些,这个字才能稳住。
名:上下结构,注意上面“夕”的写法,可与“岁”字对比。
作、师: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师”字第二笔竖撇的写法,要过了横中线以后再向左撇。
圆:全包围结构,注意最后一笔横封住方框。
(三)学生描红,练写。
第三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今天按照相救——关心——送归——感谢四个内容进行学习。
八路军战士救出了两个日本孤女。作为聂将军,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战斗中被残忍地杀害,对日本不由得怒从心生,可是面对那么小的孤女,他那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闪现出炙人光芒。四十年后当美穗子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时,日本人民得知此事不由称赞聂老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自学“关心——送归”两个内容,找出语句仔细分析并联系课外资料谈谈对聂老的认识。最后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
交流汇报时,一个小组提出了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前面聂老对战士们说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后面为何又说决不与日本人了及士兵为敌呢?”“聂老为何要写为封信呢?”
没有对课文的深入探索,我想学生是提不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由此想到平时如果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走马观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都是停留在表面内容的理解上了。
因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不举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习惯,因而学生马上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课文的难点突破,主要在于学生对全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又对当时的背景资料了解甚多,因而水到渠成。而我在其中没有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完全在于学生的自问自答,真正让老师的角色退入了幕后的指导。
另外有一小组在质问时谈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四十年后美穗子与聂老是如何联系上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中日建交的有关知识,于是我又顺水推舟推舟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中日友谊建交的情况,尤其是1980——2004年的情况。”
现在,课堂上我充分尝到了课堂顺水推舟的乐趣。
莲湖小学
张 敏 2012年2月25日
第四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课文的导入,我请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日本侵略军对我们中国如此残忍,野心勃勃地想侵占我们祖国,大家都对日本帝国主义很憎恨,那么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日本人民?”这个问题一说,同学们都很起劲,有的说:“日本人都是坏人,我们要和日本为敌……”有的说:“虽然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中国一直是侵略的态度,但是老白姓是无辜的……”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
然后我就导入了课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看看聂将军是怎么样对待日本人民的?在第一课时和孩子们通读课文以后,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第二课时我重点通过和孩子的朗读让孩子去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这一中心的时候,我让学生去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聂将军这一高尚品质的,通过5分钟的阅读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内容,并在文中作了不少批注。“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决不能伤害日本的人民和他们的后代。”“聂将军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聂将军拿梨给美穗子吃,给美穗子喂饭。”“为了孩子的安全,把孩子送回到日本指挥部。”“和孩子合影留念,并送了很多梨给两个孩子吃。”课文结束,我送给孩子们一幅对联——心肠慈爱,仁爱可比活菩萨,襟怀宽厚,浓情催开友谊花。
第五篇:赶海的小姑娘教学反思
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赶海”为主题,通过学生“说大海,听海浪的声音,学唱歌曲,表现赶海”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的走进欢乐的音乐世界。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回头细想,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音乐课堂要关注音乐本位,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来丰富教学内容。发声练习中我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声音升华为音乐,有节奏有强弱的表现这些声音,将自然的声音提升到音乐,并注重音乐的美感,这样音乐的课堂将更丰富、更美。
其次,音乐课堂要注重声音美感训练和表现,从音乐要素出发,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感训练,就如上面所述声音模仿环节,再如学生表演环节,学生动作的美感教师要进行相应有效的指导;还有在念歌词中也要体现歌词美(有强弱、节奏的变化)。
第三,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且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这点正是我欠缺的。教师评价可以从音乐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学生行使自评、互评的权利,尤其是在学生表演环节,针对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