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1

时间:2019-05-15 03: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1》。

第一篇: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1

2015届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012

编制:吴英贤

审定:张艳花

《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丧之七日(sàng)

不省所怙(hù)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斗斛之禄(hú)

万乘之公相(shèng)

辍汝而就(chuò)

窆不临穴(biǎn)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意思

(1)时羞之奠 “羞”同“馐”,美食。(2)皆不幸早世 “世”同“逝”,去世。(3)敛不凭其棺 “敛”同“殓”,给死人穿衣,装入棺内。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乃能衔哀致诚

心中怀着。表达

(2)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准备。精美的食物 ....(3)及长不省所怙

知道。依靠

(4)请归取其孥

妻子儿女 ...(5)以求斗斛之禄

古代量具,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6)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忧伤 .(7)毛血日益衰

指体质

(8)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没有多少时间,不久 ....(9)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墓地

(10)窆不临其穴

下葬,将棺木放入墓穴。..(11)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

(12)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近来。常常 ....【课后巩固】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D)A.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这样,指示代词

②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音节助词 ..B.①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表修饰或顺承,连词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如果,连词 ..C.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在,介词

②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表修饰关系,连词 ..D.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虽然,连词 ..

二、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其然乎,其不然乎?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与后一分句中的“其”构成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连词。A.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难道,表反问语气的副词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及邪?

意义、用法同例句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可,千万,一定。表祈使语气的副词

.D.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副词:将,表未来时;或曰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E.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F.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吾其还也。”表祈使语气(或曰表希望语气)的副词,译为.“还是”

G.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表反问语气的副词 .H.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 如果,.连词

三、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类型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在远方,形作名后再作状语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使„„早死,使„„短命;动词活用作使动词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继承,名作动 2015届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012

编制:吴英贤

审定:张艳花

4.毛血日益衰

一天天地,名作状

5.长吾女与汝女

使„„成长,抚养;动词的使动用法 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有力量,名作动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1.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第二年

2.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安好家

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精神

4.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长大自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句

2.中年兄殁南方。省略句,“殁”后省“于”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省略句,“就食”后省“于”4.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句 5.何为而在吾侧也?

介词宾语前置

6.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状语后置句 7.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状语后置句

8.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宾语前置句 六、一词多义的归纳整理 既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不久(2)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完,终了(3)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太史公自序》)全,都(4)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原列传》)全,都(5)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已经,„„以后(6)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屈原列传》)已经,„„以后(7)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列传》)既然(8)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与“并”、“又”、“且”等呼应,组成并列关系。惟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想到(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想,想到(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谏太宗十思疏》)

(4)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听从,随从(5)惟庚寅吾以降。

句首语气词(6)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只有(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句首语气词,表希望(8)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因为,正因为(9)惟兄嫂是依。与“是”构成“惟„„是„„”,释为句首语气助词或副词“只,只有”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翻译:我从小就是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翻译: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

(3)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翻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让他的儿子早死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吗?

(4)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翻译:那苍天啊,我的悲痛何时才有尽头呢?

2015届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012

编制:吴英贤

审定:张艳花

(5)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翻译:唉!难道你竟然因为这种病而丧失了生命吗?还是因为有别的疾病而弄到这种地步的呢?

八、下面是对有关文字语言特点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第5段写作者得到十二郎死讯无比惶惑时,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情感跌宕起伏。

B.前人评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有“韩潮苏海”之说,意为韩文在语言上气势很盛,如同大潮汹涌,这一特点在本文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如第6节写自己病弱之状,就以排比句出之,很有气势。(无排比)

C.文中写得知十二郎死讯时的将信将疑,以“信邪”“梦邪”“非真邪”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倘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D.文章同样写自己衰病之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后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九、问答题

1、本文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表现形式来抒发情感,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好像同亡者拉家常一样,读来真切感人,便于感情抒发,从而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2、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融抒情于叙事之中的。答:《祭十二郎文》融叙事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感染力。比如叙写和十二郎的交往,看似絮絮叨叨,琐琐屑屑,实则寄深情于淡语之中,写得哀楚动人。再如写吊慰中的深自咎怨,较之直诉深情更见凄婉,并已由开始的絮语、呜咽发展到了痛哭长号、呼天抢地,悲痛之情达到了极点。

3、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说说这一特点在文中的表现。

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实情同手足。今老成先逝,引起韩愈的深切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这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4、作者在文中痛呼:“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试分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十二郎之死是无法挽回的悔恨,给作者的刺激和打击太深太重了,以致痛呼“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这种悔恨和自责,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的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

5、古人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语的理解。答:(1)三篇文章之所以催人泪下,无不因为作品的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即《出师表》中至诚恳切的忠情,《陈情表》中委婉表达的孝情和《祭十二郎文》中真挚动人的亲情。(2)忠义孝悌一类字眼,离我们已经很远,愚忠不值得肯定,但孝情、亲情、友情始终是人类美好而高贵的情操。

第二篇:《祭十二郎文》学案

海口二中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学案编制定稿审核使用时间编号《祭十二郎文》学案班级姓名座号评价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学习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学习过程】

一、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二、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韩愈这篇祭文,突破了以称颂死者为主要目的的惯例,也摒弃了四言骈文的老套,采用散文笔法,自由抒写。文章不再受祭文篇幅短小的束缚,叙事简备,抒情尽致,洋洋千言,完全脱去前人写祭文的窠臼。

三、研习课文,完成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读音

闻汝丧()及长()不省()

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

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

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尚飨()

(二)通假字(写出所通字及其意思)

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皆不幸早世:()敛不凭其棺:()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属于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的特点)

①名词作动词

汝又不果来

业其家

东亦客也

②名词作状语

莫如西归

中年兄殁南方

毛血日益衰

③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

惟其所愿

④使动用法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长吾女及汝女

⑤形容词作名词

乃能衔哀致诚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⑥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四)古今异义:

(1)吾去汴州古义:。今义:

(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

(3)将成家而致汝古义:。今义:

(4)明年,丞相薨古义:(5)未可以为信也古义:。今义:

(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①惟兄嫂是依(应为:“")

②其又何尤(应为:”“)

③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应为:”)

吾又罢去(译为:)

(六)一词多义(解释该词词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诚知其如此()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2、幸:

①皆不幸早世()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省:

①不自所怙()

②汝来省吾()

5、孤:

①吾少孤()

②零丁孤苦()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③长吾女与汝女()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11、世:

①皆不幸早世。()

②两世一身。()

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七)文本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

3、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4、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5、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âng)之公相丞相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闻汝丧(sà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学后记】

第三篇:《祭十二郎文》学案

《祭十二郎文》学案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教学设计

一、导语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周国平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多么残酷。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的她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对于作者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而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也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前人读罢此文的评价: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 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文体介绍: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正因为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而本文不落窠臼,一改过去惯例,没有一句赞颂的话(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 抒发悲伤情感 , 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五、分析课文:

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3):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二部分(4-9):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 第三部分(10-12): 第十自然段 第十一自然段 第十二自然段 全文十二段环环相扣,以 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时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续写自己的惶恐、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难怪东坡先生会有“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的说法。

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2、那为什么要写到自己的身世?

3、韩愈和十二郎之间的感情深厚到怎样的程度?

4、第二段中有一个动人的细节,你认为是什么是?

5、第三段作者叙述了两人的三别三会。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6、第四段韩愈写到诸兄之死,他们都是“康强而早世”的,作者写这些有何作用?

7、第五段中,用到了很多文言虚词,大家找一找并说说他们在传情达意上有怎样的作用?

8、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

9、最后三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10、文章结尾“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结合全文来看韩愈究竟有哪些感情?

11、作者抒发的以上这些情感是蕴含在文中的,大家不妨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12、十二郎远殁它乡,文章却以“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4、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

(2)

(3)

(4)

15、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愤的?

16、提问: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

(2)

六、总结、扩展 本文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作者贴切、生动地切情、切“境”。作者在人的情感活动中,情至笔随,表达的情感世界微妙深奥。从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本文的语汇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我们应将诵读、理解与识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文言语汇,形成迁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的特色:(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示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扩展] 与袁石浦(明)陶望龄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一大睡者,二大醒者。惟梦魇未觉人,谓睡着则已欲醒,谓醒则正在梦境,如号谵呓,纯是苦趣。仆,梦魇者也。足下虽振其手,摇其足,来肯霍然寤也,欲自在得耶?忆侍雅论时,觉身心时时有益。自远胜友,转复茫然。虽自鞭策,较往日已加紧切,而愈求愈远,不自知其入于支配艰僻之内。此古人所以愿亲近善知识,以为甚于衣食父母也。长安如弈棋,世路艰难矣,叹叹。

[赏析提示] 在这个小文段中作者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理解他吗?(四)布置作业

第四篇:《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范文)

《祭十二郎文》教师学案

三、研习课文,完成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读音

闻汝丧(sàng)

及长(zhǎng)

不省(xǐng)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汝遽(jù)去

万乘(shèng)之公

相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

(二)通假字(写出所通字及其意思)

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品。

零丁孤苦:

()通“伶仃” 孤独无靠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

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属于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的特点)①名词作动词

汝又不果来 果:实现

业其家 业:继承……的事业

东亦客也 客:做客

②名词作状语

莫如西归 西:向西

中年兄殁南方 中年:在中年

毛血日益衰 日:一天天地

③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 视:视力

惟其所愿:愿望

④使动用法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夭:使......夭折

成家以致汝 成家:使家成 致:使......来

长吾女及汝女 长:养育,使……成长,⑤形容词作名词

乃能衔哀致诚诚:诚意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白:白发

⑥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保全

(四)古今异义:

(1)吾去汴州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去

(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开始存在或有根据。

(3)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4)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未可以为信也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⒈宾语前置

①惟兄嫂是依(应为:“惟依兄嫂是”)

②其又何尤(应为:“其又尤何”)

③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

⒉状语后置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应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⒊被动句

吾又罢去(译为:我又被罢免)

(六)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世:①皆不幸早世。(通“逝”)②两世一身。(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天下,名词)

(七)文本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

a少年孤苦:吾少孤

惟兄嫂是依

零丁孤苦

两世一身,形只影单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b为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c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牙齿动摇

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d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

明确:本文的抒情段落是2、5、10、11自然段,以“呜呼”作为标志。

3、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a 悲叹家族人丁不兴。b 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4、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明确:作者写此文不是在赞颂死者,而是在倾吐自己的悲痛心情。作者紧紧围绕叔侄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的生活琐事来写,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但是作者又不是在纯粹的叙事,而是在叙事中,侧重书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5、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流出.【巩固练习】

1、D(“丧”应读sāng)

2、A(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3、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4、A(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5、A(“愈”指韩愈自称,并非“超过”。)

第五篇:《祭十二郎文》学案(师)

《祭十二郎文》学案

一、基础训练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A.汴州(biàn)

殒(yǔn)

怙(ɡū)

遽(jù)....B.万乘(chénɡ)嗣(sì)曷(hé)窆(biǎn)....C.辍汝(chuò)孥(nú)尚飨(sūn)殁(mò)....D.奴婢(bì)薨(hōnɡ)省亲(xǐnɡ)强者(qiánɡ)....解析:A.怙—hù;B.乘—shènɡ;C.飨—xiǎnɡ。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解析:A.比—近来,就——就职上任,凭—临;B.应—应付;D.止—住,既—不久,后来。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解析:(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 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A.汝殁以六月二日 B.惟兄嫂是依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D.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解析: B项是宾语前置;A、C、D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B、E)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解析:B、E(B项中“独”与“孤”应互换,E项中的“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7、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应该是“长为少祭”)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8、翻译下面句子。(10分)(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文:如果知道像这样,即使(享受)高官厚禄,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而就职上任。

(2)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译文: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译文:我的哥哥品德美好,却使他的后代夭折,你纯正清明应该继承他的家业的,却不能蒙受先人的恩泽。

二、文本研读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分别写了哪些事?

明确:基本上是以时间为顺序,现回顾了自己与老成的身世和往日的聚散情况;有写了自己听到老成死时的痛苦心情,最后交代老成后事的安排。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线索是情,先后写了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等感情。

下载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文档

    《祭十二郎文》 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

    《祭十二郎文》教案

    章节课题 《祭十二郎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 养 性 目 标 基础 知识 1.基本的诗词虚词。 2.基本的文言句式。学科 能力 1.学习祭文的基本格式; 2.学习韩愈的散文特点; 3.复习古典散......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典型文言句式。 2.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 2、了解祭文的......

    《祭十二郎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了解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体会语助词在表现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的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 2、了解祭文......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陈情叙事的手法,感知本文所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了解本篇祭文破骈为散的语言形式。 2、通过整体把握......

    《祭十二郎文》教案

    评论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