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考查试卷大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考查试卷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我会选。(20分)1.《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⑴ 唐朝 ⑵ 秦朝 ⑶ 汉朝 2.《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⑴ 苏州 ⑵ 杭州 ⑶ 南京 3.农历十一月被称为()⑴ 正月 ⑵ 腊月 ⑶ 冬月
4.《题菊花》的作者是()⑴ 黄巢 ⑵ 王维 ⑶ 白居易 5.《夏日绝句》写的是()的事。⑴ 刘邦 ⑵ 项羽 ⑶ 李清照
6.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传统武术()⑴ 武当剑 ⑵ 少林拳 ⑶ 太极拳
7.2004年,国际足联宣布足球起源于我国的()。⑴ 大连 ⑵ 淄博 ⑶ 北京 8.“琴棋书画”的棋指的是()。⑴围棋 ⑵象棋 ⑶ 军旗
9.《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⑴百家姓 ⑵三字经 ⑶ 千字文 10.《百家姓》的作者是()朝人。⑴秦 ⑵宋 ⑶ 唐
二、我会连。(10分)
昔孟母,择邻处 人不学,不如物 头悬梁,锥刺股 子不学,断机杼 蚕吐丝,蜂酿蜜 彼不教,自勤苦 飒飒西风满院栽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蕊寒香冷蝶难来
三、我会填。(30分)
一、填空
1、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
2、我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单姓、()个复姓,共()个姓氏。
3、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
4、他年我若为青帝()。
5、白蛇传中的和尚叫()。
6、正月是指(),冬月是指(),腊月是指农历()月。
7、“生当做人杰”的下一句是()。
8、古代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是:孟()、仲、叔、季。
9、孟姜女的姓氏是(),实际意思是()。
11、“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12.人之(),性本()。性相近,()相远。13.“养不教,父之过。”选自《 》。14.子不学,()。幼不学,()? 15.玉不琢,();(),不知义。16.融四岁,(),(),宜先知。17.“融四岁”中“融”指的是()。
18.“昔仲尼,师项橐。”中“仲尼”指的是()。
19.头悬(),锥刺()。家虽(),()不辍。20.孟母三迁指的是()。凿壁偷光指的是汉代的()。
21.《百家姓》相传是()初年浙江钱塘江的一位教书先生编写的。因为《百家姓》的作者是宋朝人,宋朝的皇帝姓赵,赵自然成了天下第一姓。22.《百家姓》中的复姓有()、()、()。23.“乞巧节”又叫(),是指农历的七月初七。
24.()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年5月20日,“梁祝”传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6.“生当做人杰”的下一句是()。
第二篇:三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三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域城中心小学 刘志明
大部分学生经过一二年级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在一二年级传统文学知识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很高的兴趣。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了。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域城中心小学
2013/8/24
第三篇:三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2013——2014学第一学期三年级传统文化试卷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我会选。(20分)1.《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⑴ 唐朝
⑵
秦朝
⑶
汉朝 2.《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⑴ 苏州 ⑵ 杭州 ⑶ 南京 3.农历十一月被称为()⑴ 正月
⑵
腊月
⑶
冬月 4.《题菊花》的作者是()⑴
黄巢
⑵
王维 ⑶
白居易 5.《夏日绝句》写的是()的事。⑴ 刘邦
⑵ 项羽
⑶ 李清照
6.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传统武术()⑴ 武当剑 ⑵ 少林拳
⑶ 太极拳
7.2004年,国际足联宣布足球起源于我国的()。⑴ 大连 ⑵ 淄博
⑶ 北京
8.“琴棋书画”的棋指的是()。⑴围棋 ⑵象棋
⑶ 军旗 9.《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⑴百家姓 ⑵三字经 ⑶ 千字文 10.《百家姓》的作者是()朝人。⑴秦
⑵宋
⑶ 唐
二、我会连。(10分)
昔孟母,择邻处 人不学,不如物
头悬梁,锥刺股 子不学,断机杼 蚕吐丝,蜂酿蜜 彼不教,自勤苦
飒飒西风满院栽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蕊寒香冷蝶难来
三、我会填。(30分)
1、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2、我知道百家姓中的复姓有()、()、(3、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
4、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指的是(5、白蛇传中的和尚叫()。
6、腊月是指农历()月。)。)。)、。)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考查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答案
试题总共为五道论述题,任选两道作答,满分100分,每小题50分。
一、谈谈当代中国人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10分)
2、陈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生活、思想中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15分)
3、陈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个人修养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15分)
4、陈述传统文化对未来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10分)
二、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宗教和信仰?
1、贫乏性(5分)宗教在中国从未占统治地位。中国大众看待宗教没有特别的热情,只停留在实用的层次。没有为宗教献身的事情。(5分)
2、兼容性(5分)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多种宗教的并存,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中国公民信仰的四大宗教。(5分)
3、民族性(5分)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5分)
4、实用性(5分)为现实和今生求福免灾。具有功利性。(5分)
5、简要叙述出自己对宗教和信仰的看法。(10分)
三、简要叙述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
1、例举出中国法定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5分)
2、分别详细叙述这几个节日由来、历史等。(20分)
3、分别详细叙述这个节日中饮食特点,并简要叙述饮食所包含意义等。(20分)
4、总体归纳总结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特点等。(5分)
四、简要归纳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1、风味多样(5分)详细叙述(5分)
2、四季有别。(5分)详细叙述。(5分)
3、讲究美感。(5分)详细叙述。(5分)
4、注重情趣。(5分)详细叙述。(5分)
5、食医结合。(5分)详细叙述。(5分)
五、什么是文化?什么又是传统文化?
1、叙述文化的含义(15分):广义文化(5分),狭义文化(5分),总结文化的含义(5分)。
2、叙述文化的结构和分类。(5分)
3、叙述传统文化的含义(15分)
4、叙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和联系。(15分)
第五篇:四年级传统文化考查报告
四年级传统文化考查报告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
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