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11.1功》教案
《11.1功》 教案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程
标
准
第十一章第1节——功
第一课时:功
课 型:
新授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5、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验并能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验并能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教学 重点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 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订栏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有何特点?
用扫帚扫地省力吗?省距离吗?
2、师:那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斜面
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放在斜面下,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滑动,通过一定的距离。让学生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填入P14的表格。
改变斜面的角度,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引导学生分析P14表格中的数据。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板书﹕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2、认识功
学生自学功的定义。提问﹕什么叫做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1物体要受力的作用; 板书﹕○2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 ○离。
教师引导
独立思考
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自学
学生活动
3、探究物体做功了吗?
让学生观察P15的图片,思考﹕ 谁做功了?为什么? 谁没有做功?为什么?
1、学习功的计算公式
W=FS
强调﹕S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四、自学例题
指名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完成。板书﹕解﹕W=FS
=Gh
=mgh
=10kg×9.8N/kg×3m =294J 答﹕陈杰对水桶做的功为294J.集体订正。
三、练习﹕
1、下列哪种情况做了功()
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 B、人用力推石头没推动,人对石头的推力。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雪运动员
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F、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G、用力推着小车前进
2、重100kg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10m后撤去拉力,小车滑行了5m停下来。已知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J。
相互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思考
说说为什么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课堂 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
报
作业 设计
练习册第3、5、7、8题
独立完成 教学 反思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课题第一节 功执教 教学
目标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具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四.例题(p167)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二节 功的原理执教 教学
目标1 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 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知道功的原理。
难点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演示杠杆、动滑轮、滑轮组、斜面、木块、钩码、刻度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 二.引入新课
通过课文第一段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1)杠杆(图14-4)。
(2)动滑轮(图14-5),省力但没有省功。(3)学生把数据填入表格(p209)。2.师生共同分析、结论: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功的原理(p210)黑字体,学生朗读2遍。4.介绍斜面。
(1)依功的原理:fl=g h f=gh/l(2)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3)利用斜面知识解释盘山路。5.想想议议。四.小结及练习。五.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三节 机械效率执教 教学
目标1 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3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具演示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 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二.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图14-6)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1.960.050.0981.20.10.12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计算本实验η。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9.例题(略)关于η的计算。三.小结及测试。四.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四节 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执教 教学
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重点会测滑轮组的η。难点理解s与h的关系。教具演示
学生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二.启发实验 1.阅读教材
3.教师示范演示测η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p213的表格)。实验步骤:
1.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称,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称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称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3.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4.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 四.教师巡查指导。五.想想议议。六.小结及测试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五节 功率执教 教学
目标1 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具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从下列问题引入新课: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四 小结及测试。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功的教案
功
邢志清
教材分析 :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初步学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直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三、授课思路
1.由学生动手做简易实验,通过学生对现学的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功的概念。2.通过简易实验的分析得到功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 约码1盒,幻灯片。教案实例
五、学习目标
1.从实验和实例中,能概括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大小是由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所决定的。
2.写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是什么力做功,谁对谁做功。
4.初步学会用公式W二尼及变形式计算。
六、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学生实验 3j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设问: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用幻灯片打出课本70页图4-2人推小车,图4-3起重机吊重物。)问: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这两幅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如图,人的推力对小车做了功。是因为小车移动的距离是在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方向移动的。同样,因推力是人施加的,也可以说人对小车做了功。请同学们观察图4-3,什么力(或什么物体)对何物做功? 答:起重机的拉力(或起重机)对重物做功。问:由此物理学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对物体做功? 答:物体必须受到力,而且还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板书2〕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答:没有功,因为虽有拉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答:没做功,因为拉力在竖直方向,钩码的移动是水平方向的,不是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所以拉力没做功。〔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答:拉力做了功,因为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问: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做功的实例。并分析。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合写而何。也常生活如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人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答:功。问:在上课起始的三个实验中,拉力对物体是否都做了功?哪种情况下做功多?如何进行比较?我们已经知道做功需具备两个必要因素,那么功的大小和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先想一想,请同学们说看法。(鼓励学生讨论猜测,发表不同意见)。问:到底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有何关系?让我们一起用实验验证。演示:人匀速提钩码,把提起一个钩码的力作为1份力,0.5米的高度作为1份距离,那么匀速提起一个钩码上升1米高度所做的功就为2份功。问:分析表格数据,谁能总结出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距离一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边一,或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讲述:力学中规定。(板书3)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公式:功=力X距离 W=F·S(注意合指 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知道了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用它来计算功的大小,要计算功的大小,要先确定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距离的单位决定的。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那么功的单位就是牛·米。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的杰出贡献,把功的单位牛顿·米就称为焦耳,简称焦。〔板书4)功的单位:焦耳(焦)l焦耳二l牛顿·米 〔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op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答: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 2.85 X 107焦的功。[例题2]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 3 X 105焦耳的功。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S公式求得。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学生阅读课本月页最后一段至72页本节结束,老师简单小结。
(三)巩固检测:打幻灯片。[例题 31 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 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说结果。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打幻灯片:(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A.1000焦 B.l焦 C.0焦 D.无法确定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四)小结:幻灯打出学习目标,结合板书小结,并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一l牛·米,在应用中注意各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课本72页练习l、2、3。习题解析 1.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________的力;一是物体________通过的距离。参考答案: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2.某人用50牛力把重20牛物体竖直向上移动了2米,该人做功()A.40焦 B.60焦C.100焦 D.140焦 参考答案:C 简要分析:本题目问的是人做功多少,而人对物体的作用力是SO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2米,所以做功W=F·S= 50牛 X 2米=l00焦,强调各量的对应关系。3.用东方红一54型拖拉机耕田,如果牵引力是28500牛,共运动了3石千米,那么它共做了多少功?参考答案:解:W=F·s= 28500牛 X 3600米 =l.026 X 108焦
第四篇:功教案
11.3 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2.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公式解题.4.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二、课前复习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2.杠杆的分类及作用?
三、引入新课
由生活中的“功”这个词,在汉语里可以有多个组合词。物理学上的功就是一个字,它的含义更接近于成效。通俗说就是既做工作,也要有成绩。
四、课堂教学
㈠什么是功 1.情境分析: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N的石头提到2m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00N的瓦片提到6m高的房檐上.请帮助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
2.自主学习:功的概念、公式、单位等,完成学案。3.学以致用:一道简单的功的计算题。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根据已学知识,让学生尝试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情境分析:判断下列几种情景中,人是否做功了? 为什么?
3.巩固拓展:⑴当奥运举重冠军占旭刚举着杠铃的时候,他对杠铃做功了吗?
⑵那他在做什么时,对杠铃做了功?
⑶若他在挺举起207.5 Kg的杠铃,则估测一下在举起杠铃过程中,占旭刚对杠铃做了多少功?
㈢活动11.3: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 1.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所需的实验器材: 3.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4.分析实验数据,看看使用斜面是否可以省力、是否可以省功?
五、课堂巩固
五道例题
六、链接中考
一道中考题
七、课堂小结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功和能
复习单元八 功与能 总第 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3.知道功的原理。
4.理解有用功和总功。5.理解机械效率。6.理解功率的概念。
7.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8.知道弹性势能。
9.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1.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和功率。
2.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初步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难点: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机械效率的测量。
2.能量概念和动能、势能的决定因素
教学类型:复习课 课时:总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1.知识点复习:
2.要点点拨:
1).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作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没有力也无所谓作功;虽有力的作用,但在力的作用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也没有作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作了功。
2).功的原理是机械的基本原理。它告诉我们,使用机械并不能省功。虽然不能省功,使用机械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少移动距离,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做功方便。
3).摩擦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使用简单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简单机械本身有重量,在提起重物时又不可避免地要同时提起机械的一部分部件,克服这部分无用阻力要做功。所以,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功),除了包含有用功之外,还包括上述的额外功。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百分比,叫做机械效率。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提高效率的方法:减小无用功便可提高机械效率。减少摩擦,减轻机械的重量这些都是减小无用功的办法。
4).功和功率是意义不同的两个物理量,因为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物体做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大。同样,功率大的物体也不一定做功多,因为做功多少不仅跟功率的大小有关,还跟做功的时间长短有关,功和功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W =Pt
5).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它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果没有摩擦和其他阻力,也没有外力作功,则在动能和势能的转换过程中,物体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6).功和能是密切联系的物理量,能量是表示物体状态的物理量,或者说能量是状态函数。能量的改变可以通过功定量地反映出来,功是从量的方面去看运动状态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做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及传递,但不做功,不能说物体没有能量。
7).由互相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决定的能量叫做势能,根据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的不同,力学中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3.典例分析:
总第 教案
【例1】 某人用50牛的力,将重30牛的铅球抛到7米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 [ ]
A.350焦 B.210焦 C.0 D.无法计算
【例2】 如图4所示,功率为10千瓦的起重机在1分钟内,将重9×104牛的物体升高2米,水平移动4米,起重机对物体所做的 [ ]
5A.总功为1.8×10焦
5B.有用功为1.8×10焦
C.总功为6×10焦
D.有用功为5.4×105焦
【例3】如图5所示,某人用122.5牛顿的力提起重物,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
(l)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2)物体在2秒内提高5米时,拉力功率是多大?
【例4】 使用如图6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C提高。若拉力F=10牛,每秒钟匀速拉下1米,重物质量1.8千克。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输出功率。
【例5】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0牛的物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625牛,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0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重物上升的速度
(2)如果使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3500牛的物体,那么,每段绳子承担的力是多少? 【例6】 某人站在岸上,利用滑轮组通过拉绳使停泊在水中的船匀速靠岸。已知滑轮组是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自重忽略不计),船重1.02×105牛,船移动时受到水的阻力是船重的0.01倍。船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始终沿水平方向。此人水平拉绳的力为240牛,船靠岸的速度是0.72千米/小时。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人拉绳的功率。
【例7】甲、乙两个机械,功率P甲>P乙、效率η甲<η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机械做的功多
B.做相同的有用功,甲机械用的时间少
C.甲机械中的摩擦比较大
D.甲机械的输出功率ρ出与输入功率ρ入之比小于乙机械的ρ出/ρ入。【例8】 下列哪种情况下机械能没有变化? [ ]
A.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B.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的飞机
C.从车站开出在平直铁道上行驶的列车
D.汽车匀速驶上一个斜坡 【例9】 如图8所示,用力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二物分别沿斜面AB、DC推至平台B上。将甲物体推上平台做的功W甲比将乙物体推上平台做的功W乙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B.乙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C.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一样大
D.无法判断哪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例10】 一个小球在圆弧形槽中来回滚动(如图9,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最后静止在槽底: [ ]
A.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加。
B.在最高点B处,势能最大,第一次小球滚到槽底时,动能最大。
C.动能、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增加时势能减小,势能增加时动能增加,但机械能总量不变。
4.中考回顾:(长沙市近两年中考题)2002:
4.下列过程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推开弹簧门的过程
B.用力拉长弹弓橡皮条的过程 C.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的过程 D.跳水运动员将跳板踏弯的过程
38.甲、乙二人均用lOO牛水平向左的推力分别去推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两张不同的办公桌A、B。甲在1分钟内将办公桌A匀速移动了12米,乙没有推动。问:
(2)甲、乙二人做的功分别为多大?(3)甲、乙二人在1分钟内做功的功率分别为多大? 2001:
14.在下列物理过程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冰雹从天而降
B.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
C.物体沿斜面滑下
D.人在水平冰面上滑动 35.用60牛的水平推力推着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4秒内通过的路程是8米,则在这段时间内:(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2)推力做了多少功?(3)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5.学生课堂练习:学生课堂练习《单元助学训练〃第8单元》(第2课时)6.课堂讲评:
讲评:《单元助学训练〃第8单元》(第3课时)
讲评:《王中王〃中考总复习〃功和机械能》(第4课时)7.学生课后练习:《王中王〃中考总复习〃功和机械能》 8.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