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公开课材料:
《致女儿的信》一文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爱情)
有证据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什么是爱情?
有谁问过自己的爸爸妈妈?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最伟大、最崇高的一种情感,这么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敢问一问呢?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的14岁的女儿问他:什么是爱情?他是怎么回答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致女儿的信》。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2、再读课文,领悟爱情真谛。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4、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二、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指导:
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 发现了什么共同的东西?
三次
美和力量
3、掌握生字词:
(二)、积累字词:
1、给下列括号中的字注音:
(忐)(忑)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繁(衍)
一(幢)
(忐)(忑)(tǎn tè)(伫)立(zhù)一(抔)黄土(póu)
怒不可(遏)(è)繁(衍)(yǎn)一(幢)(zhuàng)
2、你能根据下面的意思说出成语吗? 心神不定。(忐忑)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谛)一向怀有的愿望。(宿愿)愤怒得抑制不住。(怒不可遏)长时间站着。(伫立)指希望、愿望落空。(化为乌有)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无与伦比)
三、合作学习:
(一)、上帝来到人间三次都看到了美,每一次看到的美分别指什么? 相亲相爱
忠诚(历经50年风雨的摧残,爱情的花朵永不凋谢。)心灵的追念(余光中的《乡愁》诗中写道: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爱情像亲情一样,当一方撒手人寰,另一方会说:爱情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情人在里头,我在外头。)
(二)、上帝三次看到人的爱情时,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是“勃然大怒”,然后“怒不可遏”,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三)、上帝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说明了什么?
1、爱情征服了上帝,爱情力量巨大。
2、人的精神和幸福是由人主宰的,上帝管不了。
3、爱情高于上帝,真正的上帝是人。
(四)、作者用讲故事回答女儿的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故事揭示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四、拓展提升:
爱情具有永恒的美和力量,那么我们初中学生可以早恋吗?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对我们来说,爱情是一个青苹果,现在吃起来是酸涩的,成熟后才能是甜的。我们没有智慧,正处于人生的春天,需要学知识,长才干,需要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更需要人生的历练,将来才能有智慧。
2、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用人的方式去爱的人,远远高于一切植物和动物,人的爱情绝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包含着“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这样爱的方式才是人的方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下面我把自己最喜欢的爱情名言送给同学们:
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曾让我感动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不知看了多少遍,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人们初次的爱情,由于年轻,阅历短浅,太富于幻想,不切实际,所以往往成功的绝少。
• 真正的爱情表现为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亲昵。----马克思
• 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莎士比亚 • 《上邪》
上邪
天啊!
我欲与君相知,我愿与你相爱,长命无绝衰。
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山无陵,江水为竭,除非高山变成平地,除非江河干得
不见一滴水
冬雷震震,夏雨雪,除非冬天打雷,夏天下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和地重合到一起——到那时才敢对
你说出一个“绝”字。
五、达标自测:
1、给括号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忐)(忑)
一(抔)黄土
一(幢)zhù()立
繁yǎn()怒不可è()
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请给作者写封信。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他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爱情教育课。什么是爱情?爱情不仅包含着年轻时的相亲相爱,更包含着永不背叛的忠诚,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爱情的颜色永不退色,即使一方撒手人寰,另一方也在从心灵深处追念着:爱情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情人在里头,我在外头。
爱情具有永恒的美和力量,但青春花季不是爱情的季节,我们还没有智慧,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爱,需要责任,爱,需要付出。我们稚嫩的肩膀还不能承担爱情的重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将来以人的方式去对待爱情!
五、作业:
•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致女儿的信》是人教课标版九上语文第8课。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学习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认识和了解爱情的本质,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曙光
怒不可遏
伫立凝视
刹那间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
1、提问:许多同学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并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第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第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板书: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板书: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1、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学生交流: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2、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柳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这就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真正的爱情 = 爱情 + 忠诚 + 心灵的追念 爱情,它高于上帝
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第三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
用心
爱心
专心
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
用心
爱心
专心
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
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
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
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
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
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
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
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
用心
爱心
专心
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
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_2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完成词语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2、体会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这就是爱情,说起爱情,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但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这个父亲就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板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文,学生思考: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2、请同学说说听了文后的感受。
3、苏霍姆林斯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寓言)
三、品读探究
学生领读寓言部分,思考:上帝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态度如何?(三次,美和力量。)
1、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或者说三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无与伦比的美;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
2、第一次上帝所见的东西,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男女相爱的真挚情感。)
⑴那么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
⑵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师明确:对呀,在上帝的眼里,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
3、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见的变了没有?(还是美。)
⑴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呀?
⑵解释“无与伦比”,思考: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么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诚。)
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
4、那么,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有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还是美。)
⑴美在何处呢?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见到的“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呢?
(心灵的追念。)
⑵为什么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这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早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⑶面对这一现象,上帝象上两次一样发怒了吗?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组讨论: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让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假如你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看完故事后,是否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情?请你结合内容来谈一谈。
四、拓展延伸
1、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那么名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的呢?教师出示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得到快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英]狄更斯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莎士比亚
2、听《最浪漫的事》,然后结束本。
结束语:“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五、布置作业
外阅读关于爱情的,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板书】
美和力量
真正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第五篇:《致女儿的信》习题设计
《致女儿的信》习题设计
课内阅读
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从人的眼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2.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到“思索着离去”,上帝态度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3.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子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7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呢?这说明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从从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说起,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0上帝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文中的“我”对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答案
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
3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连统治宇宙的上帝对此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这才“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4.突出了爱情的美和力量是无与伦比的5.爱情在人们中间依然存在。它高于上帝,爱情的美与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大意正确即可)6.一位真正的人,应该学会去爱人,学会善待,并尊重别人的爱。也只有像这样拥有人的精神情操和尊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7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8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9“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女儿关于“爱情”的话题,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10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这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11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12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的需求,爱情饱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
课外阅读(一)
儿子的旋律
徐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
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予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的心紧成一团。
“行吗?”父亲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
“一夜之间你衰老了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1.这篇小小说中,父亲失去了__________,继而儿子又失去了___________。
2.(1)第1l自然段中父亲为什么“彻夜来回踱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儿子为什么“辗转反侧”?(两题答案是开放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第11自然段说“父亲老了”,这个“老”字里包含着哪些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你认为这篇小说的哪个场面最感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第26自然段里,儿子说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句话一语双关,你认为包含哪两种意思?(提示: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父亲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小说中父子两人面对着生活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一样吗?最终谁影响了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职务
爱情
2.(1)父亲在想着怎样面对被免职的事实,儿子究竟怎样看待自己被免职这件事。
(2)儿子在想着怎样理解和安慰爸爸、怎样面对失去女友的现实。
3.(1)父亲年纪大了;(2)父亲的思想与时代也有了距离;(3)父亲曾有的辉煌也已逝去。
4.儿子在父亲上班前给父亲打领带。这个场面极富人情味儿,表现了父子间真正的理解与沟通。
5.我结束了一种生活(指爱情),但我还会有新的生活;你结束了一种生活(指干部工作),您也应该有新的生活。
6.不一样。父亲面对挫折表现出不安、心理失衡、渴望援助,而儿子则坦然、坚强。最终儿子的坦然感染并影响了父亲。
叶落心底
风,在湖面滑过,在叶间穿过,引起湖面的一阵涟漪,引起叶子的一阵哆嗦。一片叶子飞旋着,最终落在石椅上。我拿起它一看,是片憔悴的心形树叶,上面有很多很多大小不等的洞孔,宛如天空里的星月。“现在不是落叶的季节,你过早凋零了。”我喃喃自语,分明有一丝莫名的感伤从心头掠过。
“在看什么,这么专注?”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扭过头一看,是位精神矍铄、爽朗的老者,蛮有仙风道骨的味道,极像那种练太极拳的老翁。
“能让我看看吗?”老人笑着问。我没有理由拒绝,把树叶递过去。
“噢,是片叶子。看得那么专注,看到什么了?”老人打趣地问我。可对于他的友好态度,我却无动于衷。
“一颗心,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刺影万劫三破”处在“心灵冬季”的我脱口而出。
老人不笑了,怔怔地问:“你几岁了?”
“17岁!”我说。
又让我惊讶了。老人默默注视了我一会儿,用浑厚而舒缓的声音问我:“想听听我在这片叶子看到了什么吗?”他并不等我表态,又接着说:“它们在春风中发芽,在阳光下成长。从冰雪消融到现在的春意盎然经受了虫咬和风雪侵袭,导致你所看到的千疮百孔。你再抬头看看,这棵树上比这片树叶更沧桑的有的是,但为什么惟独这片树叶落下,其他的树叶却仍坚强地挂在枝上?”他用善意的目光询问着我。
但我却答不出一个所以然。
“我告诉你,树上的那些叶子完全是对阳光、对泥土、对雨露充满了热爱!”他顿了顿,又说,“对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这片树叶已对生命失去了热望,也就过早凋零了!”
我整个人一颤,这片树叶,难道就是我吗?它在不该有落叶的日子里凋零了,而我也不该在应绽放的季节枯萎。是否我太冷漠了?太悲观了?是否我该像树上的那些叶子,坚强地承受一切磨难,克服自己的脆弱,热爱人生惟一的一次生命?
我忽然转过头问:“你在点化我,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我记得。”
“点化?”老人又开始笑了,“算是吧!”他话锋一转,又说,“热爱生活,生命才真正的辉煌。在人生的搏击中,谁都无权过早地退场!”
“没有谁会永远幸运,也没有谁会永远不幸,在人生这条路上,机会均等。”尔后,我又问,“对不对?”老人笑了,笑出了声,然后又说:“看来你还挺容易‘通’的嘛!”
是啊,只有胸中有朝阳,才能孕育出五彩的人生。人可以活得平凡、默默无闻,但是不能活得平庸,活得沉沦,活得虚伪……
“17岁的男孩就该有个17岁的太阳,莫让年华虚度,也不要让冷漠锁住你的心!”老人最后说,“这片树叶就当做一个纪念吧。很晚了,该回家了!”
望了望手心中的那片树叶,我笑了笑……
一种生活的勇气涌上心头。
7.“我”和老人对落叶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8.题目“叶落心底”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别致。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文中写道:“我整个人一颤。”请问:“我”为什么会“一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望了望手心中的那片树叶,我笑了笑……”其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内容?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有不少富有哲理的话语,请你选择一处摘录下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