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7: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

第一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

第八课《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附板书1)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第二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致女儿的信》是人教课标版九上语文第8课。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学习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认识和了解爱情的本质,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曙光

怒不可遏

伫立凝视

刹那间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

1、提问:许多同学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并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第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第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板书: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板书: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1、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学生交流: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2、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柳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这就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真正的爱情 = 爱情 + 忠诚 + 心灵的追念 爱情,它高于上帝

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第三篇:《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公开课材料:

《致女儿的信》一文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爱情)

有证据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什么是爱情?

有谁问过自己的爸爸妈妈?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最伟大、最崇高的一种情感,这么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敢问一问呢?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的14岁的女儿问他:什么是爱情?他是怎么回答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致女儿的信》。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2、再读课文,领悟爱情真谛。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4、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二、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指导:

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 发现了什么共同的东西?

三次

美和力量

3、掌握生字词:

(二)、积累字词:

1、给下列括号中的字注音:

(忐)(忑)

(伫)立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繁(衍)

一(幢)

(忐)(忑)(tǎn tè)(伫)立(zhù)一(抔)黄土(póu)

怒不可(遏)(è)繁(衍)(yǎn)一(幢)(zhuàng)

2、你能根据下面的意思说出成语吗? 心神不定。(忐忑)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谛)一向怀有的愿望。(宿愿)愤怒得抑制不住。(怒不可遏)长时间站着。(伫立)指希望、愿望落空。(化为乌有)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无与伦比)

三、合作学习:

(一)、上帝来到人间三次都看到了美,每一次看到的美分别指什么? 相亲相爱

忠诚(历经50年风雨的摧残,爱情的花朵永不凋谢。)心灵的追念(余光中的《乡愁》诗中写道: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爱情像亲情一样,当一方撒手人寰,另一方会说:爱情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情人在里头,我在外头。)

(二)、上帝三次看到人的爱情时,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是“勃然大怒”,然后“怒不可遏”,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三)、上帝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说明了什么?

1、爱情征服了上帝,爱情力量巨大。

2、人的精神和幸福是由人主宰的,上帝管不了。

3、爱情高于上帝,真正的上帝是人。

(四)、作者用讲故事回答女儿的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故事揭示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四、拓展提升:

爱情具有永恒的美和力量,那么我们初中学生可以早恋吗?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对我们来说,爱情是一个青苹果,现在吃起来是酸涩的,成熟后才能是甜的。我们没有智慧,正处于人生的春天,需要学知识,长才干,需要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更需要人生的历练,将来才能有智慧。

2、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用人的方式去爱的人,远远高于一切植物和动物,人的爱情绝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包含着“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这样爱的方式才是人的方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下面我把自己最喜欢的爱情名言送给同学们:

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曾让我感动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不知看了多少遍,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人们初次的爱情,由于年轻,阅历短浅,太富于幻想,不切实际,所以往往成功的绝少。

• 真正的爱情表现为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亲昵。----马克思

• 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莎士比亚 • 《上邪》

上邪

天啊!

我欲与君相知,我愿与你相爱,长命无绝衰。

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山无陵,江水为竭,除非高山变成平地,除非江河干得

不见一滴水

冬雷震震,夏雨雪,除非冬天打雷,夏天下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和地重合到一起——到那时才敢对

你说出一个“绝”字。

五、达标自测:

1、给括号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忐)(忑)

一(抔)黄土

一(幢)zhù()立

繁yǎn()怒不可è()

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请给作者写封信。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他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爱情教育课。什么是爱情?爱情不仅包含着年轻时的相亲相爱,更包含着永不背叛的忠诚,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爱情的颜色永不退色,即使一方撒手人寰,另一方也在从心灵深处追念着:爱情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情人在里头,我在外头。

爱情具有永恒的美和力量,但青春花季不是爱情的季节,我们还没有智慧,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爱,需要责任,爱,需要付出。我们稚嫩的肩膀还不能承担爱情的重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将来以人的方式去对待爱情!

五、作业:

•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第四篇:《致女儿的信》教案-教学教案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第五篇:8*.致女儿的信.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2.速读课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走好青春第一步。

2.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雨果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2.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还有,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肯定有很多的感情问题让你迷茫,令你困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聆听杰出人物的谆谆教诲吧。

(老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2.识记并积累生字词。

3.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走好青春第一步。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快速浏览资料链接,两篇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序号,标出文章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资料链接】

1.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2.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记住下列生字新词的音、形、义。)ruì)留之际 狙(jū)击 陨落(yǔn)灵柩(jiù(睿)智 弥(mízǔ(诅)咒 诉讼(sòng)深suìi)上欺下 怜悯(mǐn)(邃)媚(mèkèng(凌)驾 shǔ(曙)光(恪)尽职守 孟德斯鸠(jiū)lí)伫立(zhù)贮(zhù)藏 chǎn(阐)释 tǎntè(忐忑)不安 宿愿(sù)一抔黄土(póu)繁衍(yǎn)刹住了一宿(xiǔ)星宿(xiù)怒不可遏(è那间(chà)曙光(shǔ)麦穗(suì)

4.理解记忆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登峰造极:登上高峰,达到顶点。比喻达到了最高境界。②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地履行职责。③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④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相信我能行!自主完成后,小组对桌交换,互相批阅。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陨落(yǔn)灵柩(jiù)ruì)留之际 狙(jū)击(睿)智 弥(mízǔ(诅)咒 诉讼(sòng)深suìi)上欺下 怜悯(mǐn)(邃)媚(mèkèng(凌)驾 shǔ(曙)光(恪)尽职守 孟德斯鸠(jiū)lí)伫立(zhù)贮(zhù)藏 chǎn(阐)释 tǎntè(忐忑)不安 宿愿(sù)一抔黄土(póu)繁衍(yǎn)刹住了一宿(xiǔ)星宿(xiù)怒不可遏(è那间(chà)曙光(shǔ)麦穗(suì)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表现出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点拨语: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择一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

学习要求: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做好修改,准备全班交流。示例: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他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点拨:

(1)“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势力势不两立,以及他对世人的启蒙功绩。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的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提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

1.本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本文第14节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集体朗读这段。

2.大声朗读关于爱情的名言,从中获取正能量。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得到快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英)狄更斯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莎士比亚

3.做配套练习册27页1、2、3题和35页1、2、3、4题。

课堂小结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保护自己。那就让我们学会用平静坦然的态度对待异性朋友,因为花季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象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让我们在青春的旅途中珍藏这份粉红色的记忆,在学业有成的明天收获一份成熟的甜美的人生之果。

板书

聆听大师的教诲 高度评价 贡献非凡

斗士 智者 伟人 呼唤正义 精神非凡

下载《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_2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完成词语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2、体会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

    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5篇材料)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爱情启蒙教育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在讲授此课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从文本素材来看,教材选用大师的优......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研训中心 张 琼上课地点:县实验中学904班 上课时间:2006.9.29上午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教研员的教学研究一定要亲自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扎进去......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一: 9月26号上午,伍校长和九语组的老师们听了我执教的一节课内比教学的课,内容是《致女儿的信》。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