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标准和无效教学表现
有效教学标准和无效教学表现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有效”二字。从经济学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和产出比。投入了哪些东西与产出有最直接的关联,其中可能有些是快变量,有些是慢变量。视角不同,人们对“产出”也有不同的解释,从教学的角度看,可能有考试、考核、分数、升学的产出,也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和终身幸福的角度来考虑的产出,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得出认识。如果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的问题,应该重点关注两个要素。
一是时间投入问题,即投入多少教学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国际研究表明,投入的时间和学生取得的学业成就不成正相关。从教学和学习投入时间看,中国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比大部分国家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学生的学习效果最明显。另外,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对学习的时间投入量也是不一样的,基础好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可能短些,基础差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些。因此,应如何分配投入的时间,用多少教学时间的投入可以达到预期的产出目标?这是“有效教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二是投入的资源配置问题。首先是生均供应经费的资源投入,比如,美国生均供应经费投入很高,但与高经费投入相比,它的学业成就普遍不高,不过它尖端型的人才却高于我国。另外,与美国生均供应经费的高投入相比,其资源的配置并不合理,教育的公平性并不突出。除了生均供应经费的资源配置问题,还有作为快变量的教育设施、设备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些资源的费用投入非常大,但它和教育最后的产出基本是零相关的。另外,师资、生源等至关重要的资源配置,它们的投入与教育效益的相关性如何,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有效教学标准”具体标准:(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3)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让学生获得对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标准对课堂教学有诊断、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等作用。因为“有效教学标准”讨论的主体是教师,使教师变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参与制定评价标准,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无效教学行为的表现,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本来,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二是三维目标的问题。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然而在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第一,“ 游离 ” 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第二,“ 贴标签 ”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第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是教学活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让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 “ 参与 ” 和 “ 活动 ” 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 “ 自主 ” 变成 “ 自流 ”,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 “ 讨论 ”,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 “ 空壳 ”。课堂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四是教学层次的问题。按照专家的理论,同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即 “ 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 ”。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或潜力。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 “ 力量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
五是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学生课堂的实用时间多少不均。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六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属于教学合理运用的时间不仅包括学习新材料所用时间,而且包括了组织教学、复习旧知等其他环节所用的时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在所难免地存在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罗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谓动作等现象。或者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减少。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教师的工作时间大量过剩,对教育教学没有时间观念,就好比溜冰,溜到哪里算哪里,造成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
七是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独讲学生被动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 “ 有教无学 ”、“ 教多学少 ”,知识缺乏迁移性。理解性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住讲授内容,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常常是 “ 教多少学多少 ”、“ 学等于教 ”,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理解,而且更强调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始终处于 “ 跳一跳摘桃子 ” 的状态中,常常表现为 “ 学大于教 ”。毋庸置疑,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课堂教学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极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八是学校管理的无效性导致了教育教学的无效。如果学校管理模式僵化,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试想,上课多的和少的,完全一样,怎么让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的教师想,我能多上课总比少上课好吧,还要求我的有效吗,那我还不如少上!
九是学校间师资的极不平衡。越是好的学校,进来的好教师越多,成绩越好,同里超编也就越严重,有的学校的教师工作量是根本不满的,而有的学校本身就是农村学校,优秀的师资越来越流失,教师越来越少,即使不少,但能胜任的越来越少,承担的课务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同是财政拔款,凭什么他校教师担一个班,而我们每人要担两个班,况且,担班少的学校并没有吃亏,因为,教师超编也不需学校支付工资,工作量少自然成绩容易提高,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校际的不平衡状态不打破,就很难使教师心理平衡,就很难谈的上教育教学的有效了。
摘自八桂特级教师工作坊(杨逊工作坊)
第二篇:我看有效教学的标准和无效教学的表现
我看有效教学的标准和无效教学的表现 发布者:周旭 发布时间: 2011-9-20 9:49:17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具有实效的教学。“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习次数、时限的控制,哪些教材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这些教者都要考虑周到,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施教,应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不过,学不厌。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校条件及学生等情况,科学、实切、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切忌“一刀切”、“大锅煮”,只注重理论调子,不考虑当前实际。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贴切,才能让学生有趣、有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一节优质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应有“拓展思考”。教学各环节,教者应善于洞察学生而“事机展开,深挖细掘,见好就收”,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学而不厌”、“乐而不纵”。
六、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
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都应预计。一般来说,主教材、教学重难点、学生练习占用的时间较多。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七、全体学生有效——都有收获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对优生的教育,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指导。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第三篇:课堂中教学无效、低效的表现
我教书几十年了,在这里我来谈谈在我的课堂中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课堂中教学无效、低效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目标含糊不清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达成的基本构想。当教师踏进课堂教学之前,该构想就应该已经成型,并且很清楚。作为教师,制定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莲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都没有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很可能会变得杂乱无章。
二、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
对于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应该坚持实用的原则。如果运用的合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若果运用过了头,这样不但起不到我们想要的作用,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所以我们要加入学生,把精力花在设计教学上。
三、因材施教
我们常常说我们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这一点我们是做不到的,因为时间不允许。当我们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能够举手回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当我们带着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又有多少学生参与呢?短短的45分钟里,面对几十个孩子,我们要让优等生有所发展,让中差等生有所进步。所以我们要寻思着因材施教。
四、教学节奏有张有弛
在课堂中,我们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张弛有度,当然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特别是对我们这类学校的孩子来说。要难易交替,劳逸结合。课堂中教学有效、高效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激励性的评价
作为教师,我们要对课堂活动进行适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他们从老师反馈的信息中获取信息,并且在课下反思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热情。
二、教学活动趣味化
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相对都比较活泼。我们应该把教学活动设计的趣味化一点,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而不是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多样化。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四、课堂活动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
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而且还要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样的两个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一样。
我的设想:
一、我们要给每一节课都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的加以描述。让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清晰地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要根据我们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突出该学科的特色,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所上的每一节课中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要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四篇: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有效教学行为标准
(1)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2)所谓“有效”指教师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3)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包括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4)促进有效教学的5种关键行为: A、清晰授课
◆ 讲授要点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清晰的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教师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B、多样化教学
◆教师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巧
◆教师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 ◆教师经常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能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的手段
◆教师能把学生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使用学生的意见来教学教学
◆教师经常变化提问类型 C、任务导向性强
◆教师有单元和课时计划,明确单元与课时目标
◆教师能有效处理各种干扰,能提前预见干扰,并巧妙排除 ◆教师能以最小代价,制止或阻止不当行为 ◆教师能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D、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能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 ◆教师能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 ◆教师常使用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方式
◆教师使用有益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 ◆教师监察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E、确保学生成功率
◆教师所教内容反映先前学习内容
4范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如何获得正确答案
◆教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小块,使学习者在当前水平上较易消化 ◆教师使每一节课看起来都像是先前课时的延伸 5)几种无效教学行为
A、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管理 B、教师当众训斥学生 C、教师为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以消磨时间,防止学生闹事
D、教师随便发表意见或声明,而如果实施这些意见或声明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荒谬可笑的
E、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表现自己
有效教学有五个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4.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教育永远是个公众性的话题,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负”口号深入人心,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不仅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研究的课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方方面面所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称之为有效教学呢?它的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又是什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追本溯源,先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作一番界定: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
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 或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3.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教学有效性的三重意蕴及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传统的“有效性”理解 教学效率
教学投入——教学产出——教学目标——教学需求
把传统的界定与现代的界定相比,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不要小看这多走的一步,这一步是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二、有效教学的标准
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有人曾用最简便的一句话加以概括:“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达到这样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课堂输出 70%以上的信息量。”当然,以这句话的科学性,我们没有经过考证,而且除了量的规定外我们也看不到任何质的说明,但它至少也体现出了有效教学某些特点,即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应该是有效率的。
应该说,目前有关有疚教学标准的研究国内外都是很多的,其中也不乏善陈,但总的说来,除了基本准则相似外,国内外研究是有区别的。国内典型的研究如下表所示: 基础性
发展性 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1.是否能灵活运用和编制教学计划
2.是否注意个别差异。(课堂里有没有符合 2.是否运用启发式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个别需要的分组教学,看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等)
3.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语言概念式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 3.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表述、案例领悟式的表述和图式结构式的表述 4.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4.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从上可以看出,它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至教学方法各呈列了四项标准,显得简洁明了。但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国内研究的一种通病,它首先表现在研究的视点上,即把有效教学的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的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我们从中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以上的标准既可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更可用于教师业绩等第考评。其次,标准仍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鉴于上述原因,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项有效教学的国际研究。作为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反映了国际教学研究方面一种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第一线的教师而言都是很有参照与借鉴价值的。研究最终提炼了五条标准:
标准1: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
当师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时,学习是最有效的。它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提供帮助”,是教学的一般定义,然而,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JPA)能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因为师生一起工作能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相互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
此类“指导”与“做中学”,在父母育儿、幼儿教育、大学教育、成人学习、职业学习、岗位培训是很常见的,但在传统的一般中小学教学中却不多见。很少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发展知识与理解。运用“正式的”、“学校的”、“科学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把学校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
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标准,尤其当师生不处于同一背景时更显得重要。根据这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若干的教学指导: 1.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2.要让创造性的活动与可用时间相匹配;
3.妥善安排班级座次,以便学生可根据个别与小组的不同需要相互交流、协同工作; 4.积极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5.学生的小组分配宜采用多样化方式,如根据学牛间的友谊、不同的学习能力、语言、项目或兴趣,以提高生生间的互动;
6.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工作方案,从一个活动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活动,如从全班介绍到小组活动等; 7.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与技术,促进共同活动; 8.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标准2:语 言发展一一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不论是单语教学还是双语教学,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总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思维都不能离开语言。日常的交际语、正式的学术语言与学科的专业术语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成功都很关键。
不论是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学术的),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应该通过应用与师主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未加以培养,而不是通过机械的、无背景的训练来完成。读和写既要设立专门的课程也要把它们综合到每个内容领域中去。
语言的发展在各门学科中都能实现,不论是科学、数学,历史、艺术,还是文学,如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不同的课程均有赖于对其教学语言的掌握,听、说、读、写在各门学科中都可教。标准1师生共同活动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机。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倾听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家庭与社区; 2.对学生的谈论与问题有所反应,尽可能地不要伤害学生;
3.在有目的的交流与写作中,充分运用示范。引用、复述、澄清、提问、表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与学生交往时,要尊重学生与教师有所不同的交谈与互动方式,如谈话的停顿时间、眼神的交流、话题转换与所喜爱的话题;
5.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把学生的日常语言与教学相联系; 6.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词汇表达他们的理解;
7.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多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8.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第一与第二吾言。
标准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作为学校的日常教学目标是很有益的。既能提高个人的自信,也能提高学校的自信。
“理解”意味着新的学习与先前的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联系能巩固学生新习得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教育理论家、认知科学家、行为主义者、人类学家一致认为,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要把学校抽象的知识真真切切地下放到现实生活中去,与家长、社区多多合作,找到学习与参与的合适方式。教学指导中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尽可能地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校经验为基点; 2.根据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对学生有意义的教学;
3.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交流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当地的用语与知识; 4.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 5.师生合作设计以社区为本的学习活动; 6.向家长提供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 8.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
标准4:挑战性的活动一一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
对于那些面临教育失败的学生,我们通常认为是他们能力有限。各类评价对他们而言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其实当前的评价工具还不够完善,学习标准也是有所欠缺,这对于真正的学习都是障碍。它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不同学生基本的进步需求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告诉我们——高学习标准与有意义的评价是多么重要。
为了防止学生的教育失败,需要提供有认知挑战的教学,教会学生思维与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背诵。课程应该尽可能地挖掘那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材料。把复杂的认知技能教给学生是有多种方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给学生超负荷的挑战,至于如何把握挑战的合宜性则是需要教师深思熟虑的。为此,教师应:
l.确保学生对每个教学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对学生的学习确立挑战性的行为标准;
3.设计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4.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5.时刻与挑战性的标准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标准5:教学对话一——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思维以及形成、表达与交流观点最好是通过对话、提问分享观点来教。在教学对话中,教师仔细倾听、揣摩,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调整,——就像大学里的“苏明纳”讨沦会、母亲与螨删学步的孩童。在此,教师把正规的学校知识与学生个别、家庭与社区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也向教师提供了发展教学语言与学科语言的机会。作为教学个别化的一个途径,教学对话最好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中加以渗透。
这个概念可能有点似是而非,因为教学意味着权威与计划,而交谈意味着平等与反应。但教学对话是建立在某个假设之上,即它是与传统的课程截然下同的。运用教学对话的教师,就像父母在户自然教学,此类交谈能够挖掘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让教师的背景化教学切合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有关的教学指导如下: 1.安排定期的频繁的师生交流;
2.有个清晰的学术目标,以此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 3.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4.教学对话要能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与理性推断,可以用一定的讨论材料; 5.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交谈; 6.仔细倾听、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7.通过提问、复述、表扬、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学习; 8.指导学生准备一个产品,体现已实现的教学对话目标。
为了进一步实证以上的标准,研究还列举了5个著名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上五个教学标准: 1.认知指导教学
这是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2.认知复杂性教学
它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特征。此类活动一般分小组,需要多种认知能力,而且活动的程式也多种多样。极力推荐的“社会组织与活动设计”尤为著名,强调了除标准5外的其他4个标准。3.真实性教学
在该模式中,教师通过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的教学材料联系起来),此外,也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与教学主题。4.交互教学模式
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但运用了一定的策略。如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5.一致性教学
该模式综合了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但它更突出了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以及挑战性教学。
以上的教学模式作为有效教学的显例,是不同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结果。
从上述的国际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中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在教与学的理论中正日益受到重视。换言之。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根据这些理论,学习其实就是以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一个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决不是泾渭分明、自成一体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
第五篇:从无效的教学反思到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从无效的教学反思到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威海一中
贾志业
“教学反思”是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既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师立足岗位提升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其中,从这一研修活动中获益良多。教学不仅要进行有效教学反思,而且还要进行无效教学反思。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师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注重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否则就是导致课堂的无效。本文就是针对无效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的反思,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实践。
一、教学不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依据情感原理,缺乏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依据学生身心素质、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历史学习经验,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正是因为我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了解和信任,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才使学生主动悟出了方法。而后面安排的几道练习也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有了继续探究的动机的情况下安排的。学生的潜能就像沉睡的火山,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唤醒、去激活!只要我们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我们就能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资源,拓展其历史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的情境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创设情境前,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学习历史服务;是否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不能出现脱离教学内容又远离教学目标的无效情境;不能追求情境的“新、异”而忽略了情境的真实性,出现那些编造的谎言式的情境。教学后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创设的情境是否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情境素材的选取是否合理?是否有更为合适有效的情境?
三、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而学生参与活动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认识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实施教学时我们也要不时地反问自己:我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是否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够吗?
如何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首先要设计好学生参与的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环节,教师应科学地安排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其次要变换参与的形式,如:安排讨论、操作、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动耳,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2、让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即扩大参与的广度。要提倡全体学生都参与。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例外。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有“疑”才有“问”,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从而促进学生参与的深入。时下的一些历史课堂,多数老师虽也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却屡次出现操作方法不当或运用“不充分”的教学缺憾。例如,教师仅满足出示问题后学生迅速提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新想法教师并不非常关心。其实,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新想法,往往充溢着很多有价值且能衍生精彩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不断地反问自己:学生有新想法吗?我让学生质疑问难了吗?
四、不能够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要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门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要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度耗费学生时间、精力的做法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垃圾语言”和无效的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知识背景、认知结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积累过程。教学后要反思:我是否利用了最佳时间进行新知的教学?我是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尽量多地获得信息、得到发展?是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追求的是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面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承担着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责任,需要在教学的全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将其转化成显性的有效的教学行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深刻、走向有效!
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提高质量,我们不断的从实践着手,抓住课堂课堂教学,进行教后反思,从而使教育教学达到更加有效。
一、夯实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前准备
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必须全面充分。
第一、仔细的分析课标要求,并根据课标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分析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设立合理的教学对策。
第二、分析教材,首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对比教学目标,从新整合教材的知识点的顺序,做到更科学更合理。其次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材处理方案和教学方法。
第三、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因素和个体差异,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课前预习,传统观点认为历史无需课前预习,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在课堂完成。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来看教师只利用课堂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原来的每周3节变成现在的每周2节,所以课堂教学就显得明显的紧张了。如果学生课前预习这样和减少课堂教学的压力,同时在课堂教学时很容易做到课堂的互动,而其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不只是预习教材,还包括收集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当然教师的布置的预习题要讲究“艺术”,既要起到预习的目的能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期中来。
二、精造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上交流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不管教师讲的多么的精彩,学生学不会,一切都是枉然。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更新观念。在科学观念的指导下我们过去的一言堂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被淘汰了,代之以师生互动,课上交流为主,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在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复习导入部分是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简单提问导入式,采用材料问题式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学习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书
材料中指出了北宋的哪些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给学生指明方法,由学生得出答案这样不但能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进行学法指导。采用这种方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能提高学生的适应高考能力。
导入的时候尽可能的简洁明了,节省时间,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节中,我采用现实导入法,引导学生回答他们希望的班集体管理的形式,学生回答民主的形式。教师进一步展示国家政治中的民主图片,并指出:小到班级,大到现代国家政治制度都在采用民主制度,下列各图体现公民在民主政体下行使自己的权利,追溯这些公民权利的起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古希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文明的摇篮,去寻访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希腊。这样的导入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创设民主的教学情景。
在新课的讲授中,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完成学习目标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不过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课标要求,对于课标没有要求的内容不讲或少讲,最好能够用这部分内容作为材料导入重点知识。依据教学任务展开既能增强学习的线索性,又能紧扣课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中,依据课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3、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4、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再依据学习目标逐渐完成,这样就给教材“减肥”了,减少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的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较多的运用 视频图片,加大课堂的材料,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分析方法,培养探究能力。设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教材中没有任何的提及,但是这部分又是必须学生理解的,直接告知学生所起到的效果一定不好。所以我选择了运用材料: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
材料二
五百人议事会是由各部落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特点?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不是伯利克里说得那样呢? 先由学生自己分析,然后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解决。并用第二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对雅典民主政治本质认识的兴趣,很自然的就导入乐下一个问题。这样就很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小结部分,为了能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列提纲式。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比起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并且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本节课的板书,减少教学的时间。
在现代的课堂改革中,明显的课时减少,对于习题课上很难抽出单独的时间讲解,所以习题要精选,基本上在课堂上将习题以问题导学式进行,对于题目以材料为主。当然课堂效率离不开和谐民主的氛围,所以采用谈话式教学,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落实课堂教学的成果——课下巩固 不管实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课下知识的巩固是必要的,但是新课改时期的教学改革应该改变原来的简单背诵知识的方式,采用问题探究式,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中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题是:要求写一份关于“如何加强班级民主管理”的主题班会的策划书。这样既能学以致用,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需要在实践中反思,并用来指导教学行为,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反思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认真教学认真反思,为早日实现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