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

时间:2019-05-13 01:1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

第一篇: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

三: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道德角色,是要承担道德责任的,是一个需要用道德良知来支撑的职业,家长、社会、学生都在关注这我们,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善思善行,慎思慎行,兹事体大,不可不察。而这个“察”,就是去审视,去反思。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和生成的冲突对立

1、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专制的无效教学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教学的双边活动也会积极、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建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人际关系,首要条件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剔除“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尊重、关心、信任的师生关系,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热情!

2、观点强加给学生——不会倾听的无效教学

对于学生的述说,老师应多一份亲切平和认真耐心。在课堂讨论交流中,要注重倾听学生哪怕是错误的声音。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在静静的倾听中,春风化雨般悄悄进入学生心灵深处去了解他们的呼喊和需求。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能武断、粗暴地制止学生,不能取笑学生,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要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捕捉到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知识能力的“瓶颈”,鼓励学生“再想一想,再说一说”,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多想多说,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加以引导,给予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树立信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挤占学生时间——忽视效率的无效教学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作为学生,谁都不希望老师拖堂,哪怕这位老师教得再好。而有的老师会提前2-3分钟进教室,要求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下课了老师再拖堂2-3分钟,实际上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已经缩短到4-6分钟,严重的情况下,学生可能要上连堂课。如此强挤硬占看似抓紧了时间,实际上是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为代价的“赶课”,大大削弱了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实在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需要休息,老师也需要休息。但是,比休息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说白了就是升学率。挤占学生时间更多也是评价制度和成绩考核逼出来的。”他们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倍受应试教育的煎熬。但实际上现在的高考与过去的高考相比,在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次考试不仅是考学生的文化成绩,更是思想品德、心理意志的综合考查。从这一点看,高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应试教育以目的为导向,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完成目的,而素质教育则是尽可能的复杂化其过程方式,最终达到目的。虽然最直接的方式是最有效的,但后者无疑是最为丰富的。对于金字塔形的知识积累过程来讲,塔基越大,上升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所以,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尽可能地拓宽受教育者的知识面,增加其知识储备。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基础的掌握和精确,相对比较忽视对于外延知识、迁延性知识的掌握,而素质教育则是在强调基础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以丰富受教育者的外延知识储备。

4、“讲授、观看”代替“讨论、实践”——不求方法的低效教学

素质教育虽大力推行,但很多老师仍占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在常规课上基本上还是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方式主要是向学生“灌”知识,只在教学中偶尔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效果精彩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在“公开课”、“优质课”中看到。课程改革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而老师在实际授课时,把实验课变成了课堂讲授课,重在讲解,学生多数时间在听,有时学生连动手操作的机会都没有,只是看了一下老师的集体演示而已。教学中缺乏一种动态的合作,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支配、控制甚至取代“学”,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思考的品格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师,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只能邯郸学步,所以,这也是无效的教学。

老师应该彻底转变观念:把以往“教师教得如何”这一重点,转变道“学生学得如何”上去,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老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

(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

(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

(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5、贫乏的言语表情——无效的教学艺术

教师的课堂言语表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表情,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经常反思,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设计,为什么课堂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我认为主要就是教学艺术的不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常用“阿婆”语言,总是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反复复,罗罗嗦嗦,学生听得味同嚼蜡;有的老师常用“流水帐语言”,整堂课表情呆板,语调平淡,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谈起?公开课上“抑扬顿挫”的语调,略显夸张的表情动作,虽然有那么点“作秀”的味道,但比起这种“白开水”般、毫无激情的课堂言语不知要强多少倍。

如果说公开课上的无效教学行为是一些教学形式上的问题,那么平时课堂的无效教学行为则是教学本质上的问题。一个教师平时的教学习惯的无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怕的,这样的教学风格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平时的每一次课堂教学不可能都像公开课一样的去精心设计、完美组织,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允许,而每一个教师个体的能力也有限,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1).发挥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减少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失误。(2).加强自我素质,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减少教学组织上的失误。(3).注重资源积累,不断地在原来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改进教学环节上的问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只有做到以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才会离优秀课越来越近,而我们也会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6、缺乏基本功和良好的授课习惯——不能以身作则的低效教学

听了 王 老师的一节课,让我心情舒畅,眼前一亮。她的板书板画让我感受到了物理课中的别样的美丽和艺术。

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并对今后乃至一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上,对作图、列方程、清晰书写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自己在课堂上的板书板画及语言表述却很随意,我想这样的教学应该是很低效的,时必须改正的。

众所周知,教师基本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更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树立威信,赢得学生尊敬的必要手段。试想,一个说话结结巴巴且满口方言,板书常出现错别字且不规范,化学教师不会背元素周期表,数学教师记不住圆周率的前六位,物理老师连个小收音机也不会摆弄…。这样的老师能上出一堂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课来吗?所以老师们要勤于学习、广于阅读、善于反思、躬于实践,力求使自己达到能够把知识、技能、审美集于一身的“全无敌”超级学者。

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程序操作,而是复杂的精神工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力争使每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设计,用一个简单的形式表达就是:“我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们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而不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那种做法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这就是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减少教育过程中的无效环节。

有志于在素质教育中让自己脱胎换骨,快速成长的朋友们,请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个蹒跚前行的脚印,都将成为奏响灿烂未来的音符,勤奋者必能完成人生的辉煌交响曲!

第二篇:反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

反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

我在上课时有时候在问到学生问题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回答,但是声音小之又小,剩下的那些同学只是在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没有作声;甚至有些时候很多学生只会望着老师,等着老师给出答案。所以我认为课堂上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的课是低效的。而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是无效的。

我认为 在课堂上会出现这种无效和低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作为老师自己方面的原因:(1)教学引入不够精彩,语言不够幽默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2)在课堂上教师很“威严”,导致学生不想说、不敢说,怕说错了以后,会受老师的批评或体罚。(3)教师让学生产生了依赖、懒惰的心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于动脑动手、不认真的坏习惯。(4)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或操作的时间很有限,导致他们还没有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方面的原因:(1)学生上课不够认真,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2)学生自信心的缺乏,相信别人说的、想的都是对的,而怕自己说的、想的都是错的。(3)学生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很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不会进行独立思考,即使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也无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教师方面:(1)结合生活实际加入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不一定要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多提问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就会与学生产生互动。(3)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对学生要多表扬、多肯定和多鼓励,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发表具有创造性的见解。(4)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教师有时也要学会“偷懒”,学生自己可以做的,老师坚决不做。(5)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创设思考的氛围,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方面:(1)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鼓励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性化的意见,也敢于对课文和老师的话提出疑问。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从“课”的基本要素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即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施,师生状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教学要素的意义、作用、性质和实施条件,并在教学实际中有效地加以综合,而别无他法。而优质教学要求比较高,我认为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关键在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更吸引学生,怎样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教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加入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这时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所要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老师要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三、加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

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想亲近你的老师, 这样自己的教学也会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

第三篇: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行为

教学中的低效无效行为

1、备课缺乏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分析考虑,忽视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导致同一节课在平行班教学过程一个样,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差异大,还怪班级学生有问题。

2、教学设计“游离”于三维目标之外,为活动而活动,未先学思考就摆出问题讨论,片面地夸大了学生主体地位,不切合实际的分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生机勃勃”,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差。

3、教案中对问题设计单一,尤其是创设情景后的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可能是多元的,结果没按心里来,手足失措,缺乏应对。

4、先教后学,忽视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探究体验,多数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虽然学生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5、过度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知识容量,机械的按教案教学,强调教案上课的一致性,淡化了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和处理,导致课堂生成性问题抓不住或讲不透,出现越俎代庖,或者害怕破坏课前设计好的程序,对学生提出问题视而不见,忘记了课堂是以研究学生存在问题为中心的。

6、一味追求知识强化训练,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生成——演变——运用”的探究体验。

模式、方法单一,不能灵活变更,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疲劳心态,思维受到抑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8、教学过程中随机性提问过于频繁,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或过于简单,或是不科学的低层次的重复,或者对学生的问题肯定不够,尤其回答错误,鼓励不足,一味的驳斥学生的错误,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9、不能高效的利用时间,课前无休止的唱歌,下课铃响了课还没上完,可用课件、小黑板一次发现的问题,却一个一个抄,学生会说的教师再说,学生会做的黑板上再练。

10、不能有效地利用眼神、语言高低停顿、提问等手段组织教学导致一个人的问题影响整个班级,或一个小问题耽误了教学时间,或者是埋头只顾讲,不看学生的反应,导致教师学生思维脱节,上面滔滔不绝,下面昏昏沉沉。

11、多媒体使用不当或过于频繁,导致教师跟着课件讲,学生盯着课件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降低了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参与度。

12、作业布置随机性大,为了省事直接用课后练习,或重复抄写课练中册习题,不能根据学生当堂掌握情况布置精选预设好的作业。

13、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心境,学生做作业时不停的讲,学生想问题时不停的唠叨。

14、课堂检测、周练题、作业、课练讲评纠错不及时,不能趁热打铁,导致反馈不及时、失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或者一味的就题论题,不能透过习题看出问题症结,题没有重复问题却重复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15、考练讲评无重点,针对性不强,一概的演讲,一套题讲完了,只知答案讲完了,自己也不知哪些重点是否突破,还发现了学生有哪些问题。

16、教师缺乏对“课前、课中、课后”正确的同步归因反思,只局限于看个人教学设计的使用效果,学生配合的怎么样,上完一节后的自我感受如何。将个人主观强加于学生,严重忽略了问题的预设、生成及处理,反过来又将“无效”归因在学生身上或班级管理

17、忘记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看人家班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就怪自己班级学生差,没有看到自己与人家教学上的差异,也不善于向他人学习,固执的一个道走到黑,误了学生也误了自己。

第四篇: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

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你认为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我觉得我的教学中有过很多无效或低效的行为,1,作文的的教学和批改。以前是过多的强调写作的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兴趣的激发和素材的积累。批改上只一味地精批细改,强调老师改,忽略了学生自批自改能力的培养。经过学习之后我的感悟是: 一,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1,细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细心地体味生活,观察生活中细微之处,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日久必会有所得。2,常读书。常读文质兼美的文章,既可以积累词汇,提高修辞技能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语感,又能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积累写作的素材。3,勤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记笔记,做读书卡片的习惯。二,注意作文技巧的指导。作文是一种能力,凡能力没有不是经过后天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习得的。因此,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文章中或语言或谋篇布局的特点,时讲时练,边讲边练。多进行一些片段的练习,因它学生参与度高,讲解及时,便于精批细改,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

三,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以前我对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不说,收效却甚微。后来我效仿了另外一位老师的做法,自己轻松了,效果却很明显。她的做法是:1,写文章之前,先让学生回顾相类似的课文,重温结构要点。这一环节时间虽短却很重要。2,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当堂完成作文。3,放置三到四天。选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精讲,从语言到布局都讲到讲透,然后让学生参照自批自改。4,老师再收上来打分登记。这样虽然多占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但效果较之前显著多了,学生不仅爱写作文了,注意提高语言的质量了,而且养成了当堂作文和自批自改的习惯,事半功倍。四,提供佳作展示的平台。多提供一些佳作展示的机会,如:向校刊投稿,制作佳作栏,写成书法作品等,让同学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作文的快乐。

第五篇: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

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和原因

新旧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是截然不同的,旧课程强调以“课堂、学生和书本”为中心,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特别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为了与中学数学同步,做了大量的调整,新增了“统计与概率”,和“空间与图形”等知识点,将应用题教学融入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宗旨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对教学的生成性、教学的无效和低效及成因有了新的理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的低效甚至无效行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天反思起来,真是令人痛心。其主要体现在:

一、没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认识不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四维目标,从过去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转变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四基能力,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感受和基本体验。而我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或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去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教的年级是属于哪个教学段,它的整体要求是什么,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何种程度,心中漠然不清,有时讲得过多过深,学生听不懂,做不来作业题,教学低效情况便不时出现。如在教”统计与概率”时,新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分层编排,一直到六年级,各教学段的要求不同,培养目标有别,然而我在教六年级的扇形统计图时,从学生统计几届奥运会各国金牌数后,先出示了统计表,学生容易接受,但对后面的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探究中,各国所占金牌总数的比例,要求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我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认识扇形统计图和画扇形统计图,并且讲了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及怎么表示,一堂课用去了大部分时间,结果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还是不清楚,课后听评课的老师,指出此点,原来问题出现在对 1 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不清楚,本节课其实只要求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就够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结果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又没有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事倍功半,当然不可避免出现教学低效和无效的行为。

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阶段性不能得到合理体现。

数学课程的内容呈现首先是按照学段目标来划分的,如对“数的认识”教学,教材上先教整数,然后呈现小数,最后是分数及百分数。这种分层递进的法则有很强的科学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可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去整体衡量,只管完成教学内容,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就没有学好,就盲目教学生学亿以内的数的认识,整数的计数单位还没弄明白,就去教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分数单位,不符合阶段性认知原则,如教学生学小数的乘法时,我直接教给学生小学乘法的法则,如何乘,最后如何确定小学点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结果花了很多节课的时间,学生还是做不来,举个简单例子:算3.26×4.5中,教学生先按整数算326×45=14670,最后教学生在积的末尾从右往左数三位点上小学点得到3.26×4.5=14.670=14.67,结果我再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学生不知道,原来先教两个数学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因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积怎么变化,即因数的变化和积的变化关系,没搞清楚,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阶段性不明确,造成了我在教学中教学行为低效和无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起来相当困难。

三、教学准备不充分,学生学无方向。

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特别是备课,要求要充分了解学生,熟透教材,把握教材标准的整体目标要求,选用合理的教学资源及生成有用的教学资源。可是,在我的实际教学准备环节中,往往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情况,不进行学情分析,对课本,练习册和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做好充分准备,有时根本就没有考虑用,2 走进课堂还不明白我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特别严重。如教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时,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布置,上课时,学生按书上方法做,不现实,学起来很困难,教师和学生都应准备如方格纸和平移类物体作为依托,具体来移一移,旋转一下,从中感悟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点和奥妙,由具休形象思维自然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学生对一节课将学到什么不清楚,下一节课学什么也没有数。这样下来,一节课或者一学段盲然,教学行为又出现低效和无效现象。

四、注重教师个人讲授,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但有形式上差别,还有质的不同。教师教学中的绝对主体地位被打破,学生在其中扮演了主休作用的角色,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是一个合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可是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在作祟,只管个人讲授,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接受水平。特别是在教“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只注重教给学生解题的常用方法,没有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过多探究。动手操作,对一些问题的变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缺乏灵合多变的方法指导。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就很明显,效果差。

五、过于注重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形式教条,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合理组织和掌控。

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还是过于强调形式主义,忽视教学“质”的提升。教学中我和诸多教师一样,有点追求“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立马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可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学生真的讨论了吗,讨论的是不是这个问题呢,讨论场面很热烈,对于实质性问题有时不着边际,问题讨论不彻底、不充分,教师对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没有合理的作答。要么过于放手,缺乏掌控,要么过于牵着学生走,束缚学生思维,没有做到讨论问题有的放矢,一堂课时间完了,内容还没有进行多少,往往不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构关系,不能融解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错”,教学结构不严谨,出现行为低效和无效现象。

六、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即时性。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行为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我可能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过程的评价。教学过程之中,我和别的老师一样,偏重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特别是选择性题,学生只回答对或错,不需回答理由,没有去深挖“为什么”,作业题一是练习册,二主要是课本习题,批改时,只注重了结果,三是看考试成绩,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面临的问题,我在教学之中,特别是作业题的批改,平常忽视及时性原则,有时几天还没给学生批改,后面即或是讲评了,还是低效。有时还出现无效性行为。

当然,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造成低效和无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作法,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大胆摈弃传统的不适时宜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多学教学理论,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全面探索出一条最适合学生学的教学行为。克服教学行为中的低效和无效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下载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行为和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