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近原则
1. 童年期的主要活动是(B)。A.游戏B.学习C.运动D.劳动
2.心理学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式呈(B)。A.“U”型曲线B.倒“U”形曲线C.正比D.反比
3.学生学习知识不是靠教师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建构。这是(D)的观点。
A.联结学习理论B.认知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理论D.建构学习理论 4.一个人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案越多,表明其思维(B)越高。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 5.品德心理结构最具动力色彩的是(B)。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6.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础方法是(A)。A.倾听B.鼓励C.询问D.会谈
7.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教育目标(C)。A.不一致B.反对C.一致D.相同
8.学生座位的安排对课堂整个教学活动(A)。A.有影啊B.有实质性影响C.无影响D.影响不大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B)。A.市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D.直辖市人民政府 10.教师除了享有教学研究指导学习的权利之外,还有(B)。
A.教学管理权利B.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C.行政管理权利D.行政监督权利 11.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C)。
A.维护教师及其他职工合法权益B.对教师实行行政处罚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D.实行教学督导
1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B)。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13.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是(B)。A.命题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上位学习
1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5.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16.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1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1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D)。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9.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D)。
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D.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20.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
21.我国于(B)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0B.1985C.1995 D.1998 22.(B)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
2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贝尔
24.(A)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
25.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待遇(B)公务员待遇。A.不低于B.不低于或者高于C.高于D.低于 27.教师资格是依据(B)制定的。
A.教育法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
28.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A)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5B.3C.2 D.1 29.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开展的是(B,)。A.教育活动B.教育教学活动C.教学活动D.课外活动 30.操作性条件反射是(D)提出的。A.华生B.桑代克C.班杜拉D.斯金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C 1.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分为(ABCD)环节。A.审题B.联想C.知识理解D.课题类化 2.国家实行(ABCD)的学校教育制度。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3.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ABCD)。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ABC)。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失用律 5.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有(ABC)。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他律阶段 6.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括(ABC)。A.认知B.情感C.动作技能D.态度
7.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ACD)阶段。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8.奥苏伯尔按学习的发生方式将学习的发生分为(AC)。A.发现学习B.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D.有意义学习9.“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BCD)。A.禀赋B.家庭环境C.社会环境D.教育环境 1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ABCD)。
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班集体的设计者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D.班级的教育者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1.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潜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是不能把握的。()2.20世纪70年代,埃德加富尔首次提出了“教育先行”的概念,用以概括教育先于经济而发展的倾向。这表明教育的发展可以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在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学校起主导作用。()4.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是多种学制改革的发展趋势。()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6.全面发展排斥个性发展,因为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7.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策略实施,而不是脱离全面发展教育另搞一套。()8.“一目十行”属于注意的分配。()9.手遇火后迅速缩回,该行为属于意志行动。()10.黏液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的性格特征。()
11.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12.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13.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早。()14.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15.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16.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17.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
18.冯特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19.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7、18岁的阶段。()20.教师的素质在于他的个人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教师如何采取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2.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超过40度。她没有人可以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她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是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原来难以忍受的处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问题: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塞尔玛的故事中给了哪些启示? 3.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对其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们窃窃私语。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三、判断题
1.×[解析]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但教育规律是可以被把握的。题干说法错误。2.×[解析]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题干说法错误。3.√[解析]略4.×[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不是成人教育。题干说法错误。5.√[解析]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
6.×[解析]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个性发展是在“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基础上又经自由充分发展之后所获得的个性,即全面发展水平之上的个性。故全面发展并不排斥个性发展。题干说法错误。7.√[解析]略8.×[解析]“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题干说法错误。
9.×[解析]人的意志是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和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手遇火后迅速缩回属于无意识的行动。题干说法错误。
10.√[解析]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故黏液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的性格特征。题干说法正确。11.×[解析]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12.√[解析]略13.×[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14.×[解析]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15.√[解析]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其中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16.×[解析]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17.×[解析]抑郁症属于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应是心理健康状况。18.×[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9.×[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青年期是指14、15岁到17、18岁的阶段。20.B[解析]教师的素质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个人能力,而是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2.[参考答案]气质和人格的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五、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按照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参与,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参考答案]案例中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想法都改变了,心态也改变了。一念之差,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当事人怎么看。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文不受食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实乃至理名言。生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只要你学会生活、学会选择,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随手可得。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全由你自己决定。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人处世间,理应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境界。人人都应学会怎么快乐怎么想,怎么快乐怎么看,怎么快乐怎么做。学会快乐,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快乐就会永伴终生。
在同一个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学生采取积极措施,因材施教,真正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3.[参考答案]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有何差异,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他们,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2.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3.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
4.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
5.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定
6.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 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
8.下列属于教学信息输入技能的是()。A.口语表达技能 B.书面表达技能C.体态表达技能D.研究学生技能 9.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A.皮格马利翁B.勒温C.罗森塔尔D.夸美纽斯 10.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1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2.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
1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
14.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
1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1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 1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18.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D.行为障碍
19.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
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C.逻辑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
20.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B.道德教育C.社区教育D.学校教育E.体育教育 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4.教育法的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E.强制作用 5.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6.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7.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A.恐惧B.抑郁C.紧张D.情感冲动E.失眠 8.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E.识记过程 9.正强化包括()。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0.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E.澄清和评估问题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1995年3月1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3.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5.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了学生。()6.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8.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9.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10.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3.简述我国小学德育原则。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否同意这句话:高明的教师最大的本事是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为每个学生创造尽可能适合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和发展。试举例说明并进行阐述。2.结合实际,论述当前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的意义,并阐述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10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辩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审议通过,2006年最新修订的。
3.【答案】×。解析: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4.【答案】×。解析: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5.【答案】×。解析:将“班主任了解学生”改为“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6.【答案】×。解析:我国小学德育的内涵不仅指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7.【答案】×。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8.【答案】√。解析:考查群体极化的定义。
9.【答案】×。解析:天才指拥有一定的天赋,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然的资质的人。具有非凡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但不能因此说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10.【答案】×。解析: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少年时期。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它们各自的作用是:(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象;(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2.【答案要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答案要点】
我国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答案要点】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诱因是指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动机有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二是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三是强化功能。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同意上述观点。这是主体教育思想的体现,主要是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协同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模式。实际教学中要做到:(1)要帮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2)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要越位;(3)要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4)要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2.【答案要点】
(1)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2)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对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序和社会性接纳程序,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往往会走向歧路、邪路,贻误终身,害人害己。
(3)德育工作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①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②德育工作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③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王老师的课没人听讲,说明他的课缺乏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没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对此,王老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2)李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首先,张老师错误的认为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途径,片面地放大了考试的功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借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其次,张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创造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D)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A.完全制度化教育B.非正式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
3.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C)。A.因材施教B.遵循自然C.教学做合一D.官能训练 4.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
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6.(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7.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试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指(B)。
A.试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D)。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10.“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C)中首先提出的。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
11.“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A)。A.华生B.洛克C.柯尔伯格D.皮亚杰
12.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13.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C)。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14.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内容和手段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A)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16.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C)。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 17.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B)。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8.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A)。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20.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在情绪三因素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认知因素________。2.教师的劳动价值具有_______滞后性__和_隐含性________。3.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_______。4.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情景教学________。
5.社会本位论_________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6.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家庭_______和_学校__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7.教育与生产劳动___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__教育再生产劳动力___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9.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_________和___阻碍______两种。10.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是: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_________以及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11.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启发式________和_注入式___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2.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3.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5.中小学的教育任务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6.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7.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8.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复杂而多样的关系中,对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偶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9.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10.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简述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换? 3.简述班主任的作用。4.技能的特征都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2.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于是,有些学校就出现教师站在教室后面,完全由学生来组织、决定教学的现象。请根据所学习的教学规律分析该种现象。
六、案例分析(15分)
王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试分析上述案例,教师该如何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班集体已经形成。2.【答案】×。解析: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答案】×。解析: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4.【答案】×。解析: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5.【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学校的教育任务除了让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更多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因此题中的说法是片面的。6.【答案】√。解析: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7.【答案】×。解析: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8.【答案】×。解析:将“教育观察力”改为“教育机智”。9.【答案】×。解析:将“效度”改为“信度”。10.【答案】×。解析:教学设计应综合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要素。最先要考虑的是设计教学目标。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2.【答案要点】 www.xiexiebang.com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3.【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科任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作为领导者,他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去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行为围绕教育目标有效地展开。作为教育者,他不仅以自身的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还要创建班集体,创建一个能对其成员产生教育影响的集体。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
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导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班主任只有正确贯彻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围绕学校的育人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班级任务的完成,进而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从横向来说,班级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班主任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率领本班走在前面。
4.【答案要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4)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习惯。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2.【答案要点】
这种现象违背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教育者。
(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时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不能因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主体作用,同样,也不能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而否定教师主导作用。而本题中所说的现象就是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而否定教师主导作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的缺点,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口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第1题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
第2题(B)年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免费师范生招生试点。A.2006B.2007C.2008D.2009 第3题(A)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 第4题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B)。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第5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识结构
第6题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第7题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B)更为重要。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第8题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B)。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第9题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第10题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第11题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B)。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第12题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B)。
A.对象相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第13题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B)。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第14题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第15题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第16题(B)年,科举制被废除。A.1904B.1905C.1911D.1912 第17题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
第18题在学生中流传的俏皮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效应是(A)。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B.皮格马利翁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晕轮效应
第19题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D)。
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第20题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A)。
A.信度B.效度C.常模D.标准分数
第21题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B)。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导向作用D.激励作用
第22题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C)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第23题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第24题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D)。A.自我认识B.自信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
第25题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C)。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第26题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B)。
A.位置记忆法B.死记硬背C.缩简和编歌诀D.语义联想法
第27题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 第28题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A.中学教育目的B.中学教育目标C.中学教育原则D.中学教育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第29题 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D)。A.认知者的经验B.认知者的性格C.认知者的品质D.认知者的需要 第30题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BCD)。A.禀赋B.家庭环境C社会环境D.教育环境 第31题学生评价的功能有(ABCD)。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发展功能D.管理功能
第32题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ABCD)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 第33题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模式为(ACD)。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课堂中心D.书本中心
三、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第35题;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第36题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等级制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
第37题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第38题 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
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喜怒哀乐等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其次,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能提升有机体活动的效能,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并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则降低有机体活动的效能,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成为产生精神疾病的诱因。最后,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察言观色”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别人的思想和态度。第39题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第40题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学习上。(2)促进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主要是指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逐步走向成熟。第41题简述老师的观察力特征。
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2)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五、论述题(10分)第42题 试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和教学实际结合,加涅在八类学习层次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1)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等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3)言语信息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的学习,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的学习,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这五类以结果分类的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到达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六、材料分析题第43题 新课改来了,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对新课改一时难以适应,他们在教学岗位上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了几十年,突然说要课改,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扭转不过来。针对以上材料,请给这些教师完成角色转变提出建议。
不同的课程对教师有不同的角色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生变化——由使学生适应学校要求变为适应学生发展;教师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合作;课程资源也不限于学校内部,扩大至社区;确立了新的三维目标。由于背景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教学过程中更多履行多样化职责,更多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改进师生关系;教师间合作广泛;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密切与家长和社区合作,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教师要实现这些角色变化,可尝试制订角色发展规划。制订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认识自我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
第44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纰漏。
校园暴力是学生的一种极端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除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具有暴力倾向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1)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的任务交给社会,或把德育作为软任务,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弃了应尽的义务。(2)个别教师素质差。教师缺乏教育技巧和沟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学校缺乏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障碍。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结果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解决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第2题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下列(C)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A.能力高低B.运气好坏C.外界环境D.任务难度
第3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B)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A.相当B.不低于C.略高于D.略低于
第4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 第5题(B)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第6题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第7题 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研究对象的。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第8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第9题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 第10题 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C)。
A.社会教育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基础教育制度 第11题 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B)。A.记忆术B.做笔记C.复述D.编码和组织
第12题 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C)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第13题 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B)。A.分支型学制B.双轨制C.六三三制D.单轨制
二、填空题(每空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第14题《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____财政拨款 _______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第15题 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可以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第16题 合格的测验必须有较高的_______和_________。信度 效度 第17题 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中学教学要遵循___________原则。启发性
第18题 从自我意识结构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第19题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_____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________教育机构的具体化。质量 各级各类
第20题 班级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同伴群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21题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每一门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的具体要求。
第22题 接受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第23题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授课的教学制度。
第24题 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第25题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26题 简述遗传素质及其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第2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第28题 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个性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可以说,既没有不带个性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个性。第29题 请简要回答优秀班集体的特点。
优秀班集体主要有以下特点:(1)目标的一致性;(2)行动的协调性;(3)师生的和谐性;(4)全员的进取性。
第30题 简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具体性。这是指这一阶段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困难。
(2)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一阶段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念和解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五、辨析题(每小题5分)第31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
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重要性;其次,“灵魂”的工程师体现教师工作关注学生心灵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命题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暗示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外在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易流于机械施教。第32题 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首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科学的教育理论追求的是真理,反映的是规律,它以客观的身份对实践说话,使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实践内容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效果更理想,从而增强其科学性和应用的普遍性。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其次,教育理论能指导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状况,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遗产,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后,教育理论推动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理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如上所述,那种认为教师“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33题 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现代教育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促进能力发展。教学的目的和中心应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命题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意义,活动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并不能代替教学目的。
六、论述题第34题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七、教育写作题(每题16分)第35题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1)基本知识的传授;(2)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3)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第2题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D)。A.记忆容量大B.动机强烈C.智力水平高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第3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C)A.观察力B.注意力C.表达能力D.思维能力
第4题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C)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第5题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认知结构说
第6题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第7题(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第8题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D)。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单向交往D.双向交往
第9题学生在记忆数列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C)的影响。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的指导 第10题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赫尔巴特
第11题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第12题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3题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ABC)。A.教师的道德素质B.教师的知识素质C.教师的能力素质D.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14题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CD)。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特征差异D.类型差异 第15题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学手段
第16题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ABD)A.孟子B.弗洛伊德C.洛克D.格塞尔
第17题下列(AD)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C.知觉的情境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第18题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朱熹 第19题皮肤觉主要包括(ABCD)。A.触觉B.压觉C.温度觉D.痛觉
第20题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ABCD)。
A.每次时间不宜过长B.有明确的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21题 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错 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第22题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错: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第23题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对
第24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错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25题 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第26题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第27题负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第28题道德信:道德信念就是人们通过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在自身强烈的道德情感驱动下,对履行某种社会道德义务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第29题班集体: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30题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四种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据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第31题简述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以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第32题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整合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使课程实施过程更加生动、合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调整课程评价方式。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33题简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评价要求。
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评价要求有:(1)要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并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2)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3)实施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全体参与。(4)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第34题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六、论述题第35题 如何理解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开展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第36题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以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1分)第37题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问题: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没有把学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发现了王林的这种错误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指明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A)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A.波斯纳B.特韦尔克C.布鲁巴奇D.布鲁纳 第2题演奏钢琴属于(B)。
A.识记技能B.操作技能C.心智技能D.认知技能 第3题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韦纳
第4题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定是(B)。A.诊断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终结性评定D.发展性评定 第5题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C)。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 第6题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A)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D.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第7题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第8题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A)。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D.《我的教育信条》 第9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C.教育政府规章D.教育单行条例
第10题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
第11题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第12题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B)。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D.教育
第13题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A)。A.感觉阈限B.感受性C.统觉团D.最近发展区
第14题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A.行动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
第15题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D)。A.加涅B.桑代克C.苛勒D.我国心理学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6题 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标准主要有发散思维的(ABD)。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 第17题(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第18题如果一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说:“假如这次期中考试全班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那么这个周末我们就一起去郊游。”这位教师使用的管理方法是(AC)。
A.团体行为矫正技术B.个体行为矫正技术C.团体相倚管理D.代币制经济 第19题属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ABCD)。
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图画型教科书B.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C.粉笔、黑板、模型、标本 D.福禄贝尔的“恩物”
第20题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B.情境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 第21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BD)为主。
A.直接经验B.书本知识C.实际技能D.间接经验E.人际交往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22题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错 这两种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第23题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错 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24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错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第斯多惠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第25题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的阶段。()错: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青年期是指14、15岁到17、18岁的阶段。第26题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是学生观的一种典型代表。()对
第27题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错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第28题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早。()错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第29题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错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第30题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对 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31题 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的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及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
第32题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第33题社会抑制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第34题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第35题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36题 简述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
(1)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①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道德思维的水平上;二是表现在道德观念的程度上。
②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道德情感的形式上,二是表现在道德情感的社会性上。
③中学生道德意识行为的发展。中学生道德意识行为的发展,表现在意志行动的水平和言行关系两个方面。
(2)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①中学生品德培养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理论和实际的统一;遵循全面性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身教胜于言教。
②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的途径:丰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增强抗诱惑力;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训练。
第37题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第38题什么是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将学习迁移分成哪几种? 在心理学上,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所谓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例如,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有助于按音序检字法来查汉字;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阅读技能的掌握可以促进写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写作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促进阅读技能的发展;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在教育工作中所说的“为迁移而教”,就是指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的发音最初常常受到干扰;汉字学习中在一字多音、多义的情况下互相混淆,不能区分一字多音、多义的读法和用法。在教育工作中要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第39题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气质和人格的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生特质焦虑等);(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六、论述题第40题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好,迁移的效果差,教师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第41题论述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知识传授者角色。知识传授者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学生的促进者角色。教师的促进者角色是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作为促进者,关键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教师促进者角色的特点有:积极的旁观而不直接参与到所观察事件中;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行动研究者角色。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因此,教师应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6分)第42题
某经济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
该案例反映了教育中的困境。社会的价值取向、传统观念、教育体制、家长行为等,对教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教育,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领导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屈服、下跪。教育中的困境使教师丧失了真诚,丧失了尊严,丧失了品格和追求。
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但其做法堪疑。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思想,便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教师有理想和尊严,才能培养出有理想和有尊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会适得其反。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这一跪,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再尊重,教育的危机就更严重了。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生推得离教育更远。但这种危机不只是教师本身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环境的问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
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内涵,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应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而丧失个人的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程序教学的基础是(C)心理学。A.构造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实用主义
第2题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D)。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
第3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第4题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D)。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道德信念的形成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第5题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C)A.高智能型B.高创造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第6题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D)。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第7题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第8题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B)。A.阅读B.驾驶C.运算D.写作
第9题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现象的是(D)。
A.吃了酸的东西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第10题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B)。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
第11题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B)。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
第12题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A.知B.情C.意D.行
第13题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第14题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C)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15题知识直观的类型中,(C)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 第16题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B.递进的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D.互补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7题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ABCD)。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第18题尝试-错误学说的学习定律包括(ACD)。A.效果律B.学习律C.练习律D.准备律 第19题智力群体差异包括(ABC)。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
第20题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典型反思方法包括(ABCD)。A.对话反思法B.观摩反思法C.理论反思法D.课题反思法 第21题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的指导 第22题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
三、填空题(每空1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第23题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特朗普制
第24题 _________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冯特
第25题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_______在________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 个体活动 第26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第27题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的关系。民主平等 相互促进 第28题所保持的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是_________。逻辑记忆 第29题反射的概念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________提出的。笛卡儿
第30题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凯洛夫 第31题下位学习又称_________,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第32题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第33题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指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性格的特征 性格的类型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34题 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错 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提出的。第35题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错 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第36题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错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第37题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错
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第38题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错
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第39题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错 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干说法错误。
第40题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患者及其他病人相比,他选择的个人交往距离较小,这是由于个性差异的影响。()错
抑郁症属于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应是心理健康状况。第41题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错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42题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题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43题遗忘 遗忘是指当知识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第44题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第45题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46题 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第47题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第48题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例如: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感觉对温度的适应。第49题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菲茨和波斯纳把一般动作技能获得的心理过程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也叫动作定向阶段。学生首先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对动作系统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用表象调节动作,掌握分解动作。有了动作定向,学生就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2)联结阶段。这是由动作定向阶段向动作协调阶段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学生尝试把分解动作联结成程序动作,通过不断练习,逐渐熟练,动作定向阶段的表象的调节和有意识控制也减少了。(3)自动化阶段。肌肉骨骼动作实现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意识的参与减少,只在出现动作偏差时才起作用。第50题简述人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人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功能。人际交往有利于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2)心理保健功能。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交往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3)心理发展动力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为个体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性刺激,从而保证了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1分)第51题
课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课问题:请分析老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她使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小杨在自己的努力下,同样可以取得不菲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子中的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例子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52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销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C)。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
第2题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第3题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第4题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力求成功者会(),避免失败者会(A)。
A.可能选择,回避任务B.回避任务,犹豫不决C.坚决选择,可能选择D.可能选择,犹豫不决
第5题《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6题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C)。A.华生B.加C.科尔伯格D.皮亚杰
第7题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 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第8题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A)。
A.促进全面发展B.保持协调发展C.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行统筹兼顾 第9题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C)。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第10题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B)。A.有好有坏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的
第11题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第12题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3题(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第14题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
第15题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ACD)。A.文化地位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C.经济地位D.政治地位 第16题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BCD)的影响。A.禀赋B.家庭环境C.社会环境D.教育环境
第17题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包括对(ABC)的评价。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教科书
第18题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包括(ABD)。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第19题以下各项活动中,属于教学的宏观设计的是(CD)。A.确定教学目标B.选择教学模式C.编选教材D.制订教学计划
三、填空题(每空1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第20题 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_________、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策略。教学目标
第21题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_周岁。:六 七 第22题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和真谛。本质 第23题知识学习的类型有___________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
第24题当我们十分悲伤的时候,痛快地哭一场,把心里的悲痛宣泄出来,这种情绪调控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释放法
第25题 _________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自己去发现或转换复杂的问题。建构主义 第26题根据记忆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第27题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_________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__________的识记。预定 意志努力
第28题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________。维果斯基
第29题情绪中既包含有____________成分,也包含有___________成分,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认知 生理
第30题 ____________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31题 中国古代的庄子是内发论的代表。()错 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第32题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对
第33题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错
“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第34题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错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第35题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中,自我认识是基础,自我体验是核心,自我调控是关键。()对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36题 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
第37题性格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第38题注意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第39题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40题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第41题顺化 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42题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2)社会环境因素: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②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第43题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的是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规律。其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奥苏伯尔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的内容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他认为学校中的学习最主要的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第44题观察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观察法的优点有:第一,搜集非语言行为的资料方面优于其他的方法;第二,观察法的伸缩性较大,有较充裕的时间与被观察对象接触;第三,如果观察是在非人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那么被观察者不易因访问者的出现而在行为上失常;第四,观察者还有利于进行纵向研究,发现一些社会现象的倾向性。它的局限性包括:第一,大多数观察、研究者对于环境因素难以控制;第二,只有较少指标可用数量表示,而大量的观察资料难以数量化;第三,观察研究的样本比较小;第四,观察者难以进入观察环境,接近观察对象。第45题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第46题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七、论述题
第47题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布鲁纳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练,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48题谈谈教学过程的含义及其本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遵循这样的过程,通过传授、接受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其次,由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教学的个体认识往往是不同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水平,因此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认识宏观世界,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学过程是一条认识的便捷通道。
最后,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练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儿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 第2题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C)。A.教学手段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第3题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样例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样例与第一个肯定样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D)A.同时性扫描策略B.继时性扫描策略C.保守性聚焦策略D.博弈性聚焦策略 第4题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第5题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A)。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6题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B)。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
第7题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第8题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成功律D.成功-成功律 第9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第10题 “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B)A.夸美纽斯B.卢梭C.康德D.洛克
第11题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这是(C)。A.预期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第12题 “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D)。
A.归因理论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强化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3题 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BCD)。A.生存性B.娱乐性C.教育性D.技能性
第14题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主要表现在(ABCD)。A.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B.教育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 C.教育促进了人的力量的发挥D.教育促进了人类个性的发展 第15题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CD)。A.展开性B.物质性C.内隐性D.观念性
第16题以下哪些属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 第17题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ABCD)A.教学内容B.学生特点C.教师特点D.教学环境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18题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错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第19题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对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其中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第20题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错 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第21题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对
第22题冯特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错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第23题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对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第二篇:四就近制度
“四就近”制度 1.就近学习。
学习是保持离退休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是生活之必需。离退休干部的学习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时事为主,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2.就近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广大离退休干部热情参与,对促进健康,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十分有益。3.就近得到关心照顾。
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色老干局和社区都把做好老干部工作,为老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重要工作。在政策范围内,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惠老服务,力求做到人性化、个性化、经常化。
4.就近发挥作用。
离退休干部具有较高的素质,有发挥余热的政治觉悟和热情,也做了不少工作,对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第三篇:就近就读申请
就近入学申请报告
尊敬的实验小学领导、老师:
您们好!
首先感谢您们多年以来为实验小学教育的悉心奉献,同时感谢您们在百忙中审阅我的申请报告!
我小孩名叫黄炜杰,出生于2012年5月11日,已满6周岁。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父母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由于我丈夫常年在广东经营生意,而我就职位于桂平市西山镇桂南中路第二农贸市场小区的桂平市名豪家具商场(桂平市金世纪家具广场批发店)。因我与家具商场法人为舅甥关系,除担任销售主管职务外,我与小孩也居住在家具商场。家具商场与贵校仅几十米之遥,本着就近入学、便于家长监管、方便接送的原则,恳请学校领导予以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同意让黄炜杰在贵校就读,这样有利于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上。良好的教育决定着人的一生,好学校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我们一直对实验小学的教育充满憧憬与希望。
恳请学校领导、老师准予接纳,谢谢!
此致 敬礼
孩子家长(监护人):
****年**月**日
第四篇:就近免试入学制度
小学生免试入学制度
1、严禁入学时进行考试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保证年满6周岁的儿童按时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不招收未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入学,特殊情况的须报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的招生对象,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暂缓入学手续,并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严禁小学在招收适龄儿童入学时进行面试和考试,学校只登记适龄儿童的学区、年龄等自然情况。
2、保障农民子女正常入学
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正常入学。
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子女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对已经在本市购房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据其居住证和房屋产权证,安排到所在学区就学;对于租房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据其居住证和房屋租赁合同,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后负责安排相对就近的学校入学。
3、不得将竞赛证书作为入学条件
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的规定。各学校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积极为新入学的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为从根本上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任何小学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笔试、面试等测试形式选拔学生入学,不得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的程度分班,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任何初中(含民办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择优选拔性考试招生,不得委托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为其举行选拔考试,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考试成绩和推荐的名单为依据招收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社会各类考试成绩和证书或者捐助作为入学的条件。各小学也不得为任何初中的招生提供动员、组织学生等服务,不得向学生及其家长作招生考试宣传。
4、学区划分要保持稳定
学区划分应保持稳定,确需调整的要充分照顾学生入学方便,并尽早发布调整方案。各小学、初中要按照划定的学区招生,不得擅自跨学区招生。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任何初中不得以开办特长班(含双外语班)等名义跨学区招收学生。跨行政区招生,必须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向市教育局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按计划招生。除小学一年级新生外,学校不得擅自接受无学籍档案的学生。
5、学校不得设重点班
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及《河南省义务教育条例》中关于“不得设置重点班、快慢(好差)班、实验班、特长班”的规定。任何小学、初中不得举办招收音乐、美术、体育的特长班,不得按学生学习成绩编排快慢班和重点班,也不得以分层次教学的名义变相分快慢班和重点班
第五篇:就近原则 感叹句习题
①他们两人都不喝咖啡。______ of them drinks coffee.②他不在家就在学校。He is ______ at home ______ in the school.③不是Lucy就是:Lily会游泳。______ Lucy ______ Lily can swim.④我爸爸和我妈妈都不在家。______ my dad ______ my mum is at home.⑤Tom既不高也不矮。Tom is ______ tall______ short.⑦这两 张书桌都不是新的。______ of the two books is new.⑧他既不会打篮球,也不会踢足球。
He can______ play basketball______ play football.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①Neither nor Sam ________(have)the ticket for the film.②Both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________(play)the piano well.③Either he or we ______(be)right.④Neither the students nor the teacher ______(be)wrong.一、填入适当的词完成下列感叹句。
1)._______ difficult homework we had yesterday!2)._______ cute dog it is!3).________ interesting the story is!4)._____ bad the weather in England is!
5)._______ honest boy Tom is!6)._______ tasty smell the cake gave off!7)_______ good time we had on the beach yesterday!8).________ exciting news you've brought us!9)._______cool your new car is!10).______ scary these tigers are!11)_______ fast the boy ran!12).Abraham Lincoln was ______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A.16 B.the 16 C.16th D.the 16th 1.It’s ten o’clock.My mother _________(lie)in bed.2.What _______ he ________(mend)now? 3.We ___________(play)games now.4.________he ________(clean)the classroom? Yes, he is.5.What are you _________(do)now? I ___________(eat)bread.6.It’s nine o’clock.My father_______________(work)in the office.7.Look, the boy____________(put)the rubbish into the bin.8.Where is Mark? He___________(run)on the grass.9.Listen, who____________(sing)in the music room?
10.My father always __________(come)back from work very 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