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时间:2019-05-15 03: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第一篇: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2017重庆教师招聘——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在教师招聘美术学科面试中,不乏有考取高中美术的考生,而对于试讲中比比皆是的鉴赏课程,也是考生通常比较头痛的内容。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来上好这样一门课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一)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美术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的能力。例如:我们在上《民族文化的瑰宝》时,谈到中国古陶瓷的欣赏时,教师可出示器皿,先让学生眼观,手摸,亲自体会陶瓷的机理,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而完整地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了欣赏的乐趣,增强了作品的感悟能力。

(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注意创设情境。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加深对文化,历史以机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中,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的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主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如我们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作品里的人物,再加以说明。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体验画面中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各种感受,使自身的情感融人画面。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再能用激昂的语调说:画面上是一个凸显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形象,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镌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的清晰了。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 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鉴赏教学。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并进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毫无疑问,美术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象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例如:我在上高一美术鉴赏《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时,首先提出问题:(1)现代建筑在艺术处理方面有哪几个特点?(2)美国建筑设计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体现了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什么精神?(3)法国郎香教堂等现代建筑所主张的是什么样的建筑思想?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代精神?然后再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1)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网址,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网页(2)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并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试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小论文。

(四)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要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 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在教学中学生的转变和进步。

总之,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向重要措施。实行高中美术新课程无疑要面对种种复杂的局面,但是如果美术教师对高中美术教育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情况就会逐渐好转。事实上也证明了许多美术教师都是多面手,艺术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规范,变则通。教师对相关美术专业的钻研,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艺术休养,使得我们美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重庆教师招聘网

第二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 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1.什么是“美”?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可亲的对象。尤其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从“美”字我们可以看出,美与经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由此可见:(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2、初步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放一段的外国流行歌曲(学生不熟悉的)。

设问:你觉得这段歌曲美吗(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由于学生不熟悉,对外文歌曲表现的内容一般不能描述)? 教师以此继续发问:你不知道歌曲表现的内容,那它美在哪里呢(学生一般都能问答出它美在旋律、节奏、音色、音质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就是歌曲内容的存在方式,它所产生的美感,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式美。我们说,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中有形式美,美术也有形式美„„那么美术中的形式美又是什么呢?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

到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A、请4位学生在黑板上写“永”字,其他同学在下面写。写好之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位同学写的最好?为什么?

(幻灯出示写歪的“永”和正规的“永”)总结: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极为重要的法则。人们写字时以米字格作为辅助,就是为了使初学者遵循这种美的法则。B、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师:什么是美术作品?(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3、形式美的来源:

许多我们现在认为的美术作品,在其产生之初其实是实用品,只是到后来才被当做“美术作品”看待的。但是在这些物品中同样包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因而,它们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术作品,但并不妨碍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观看它们。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古时候是盛水,吃饭的普通器皿,现在却成了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的价值连城的古文物;又如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器具,而在明代的《竹院品古》图里,青铜器已经被当作了供人欣赏把玩的美术作品,它的器形、装饰、色泽成为了关注的因素。今天,老师也请大家来简单鉴赏一下彩陶和青铜器。

请说出在过去学过的语文、历史知识中你所了解的彩陶或青铜器的精品1-2件?

A、幻灯展示:彩陶中的纹饰。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他们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那些原则?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图案画在这些器皿上?你知道这些图案都表示什么吗?(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师: 有一些很特殊的图形,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是在盆的内壁描绘图案,用装饰的手法画出一个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用两根短线画出眼睛,似乎闭目在默默地祈祷什么,双耳和嘴的部位都画着鱼,盆的其它部位也画着鱼。这种图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彩陶中的动植物形一般都用几何形把它概话出来形神兼备,显示了彩陶艺术写心写意的高超水平。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多样,最基本的主题是生殖主题。有大量的鱼、蛙、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左图)。半坡时代人的寿命平均二三十岁,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所以鱼蛙这些多产的动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尤其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对生育能力的赞美就是对女性的赞美。生育繁衍的主题在民间艺术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B、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先秦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造型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堂皇的地位,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视频展示:商代和周的青铜器 提问:商代和周的青铜器有什么不同? 幻灯展示:青铜器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哪些原则?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图案画在这些器皿上?你知道这些图案都表示什么吗? 它们的灵感来自哪里?

师:青铜器的纹饰有多种纹饰这些怪兽图案,大都是氏族图腾崇拜的残余,在维护社会习俗,沟通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与文字一起扮演着政治、宗教和艺术传统等各方面的特殊职能。

总结:古时候人能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无疑是神奇的创造。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

4.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A、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

教师:绘画和雕塑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例如教材中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云南纳西族民居院落等,但是,他们最初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但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会逐步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

B、这些手提袋、手套、门票都是美术作品吗?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的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师:一方面,这些日常物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形式,因而也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例如,物品的长宽比例、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运用,这些都是为了使物品更加美观,是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运用。其次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关系。好的物品往往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手提袋要求轻巧灵便,简洁大方,色彩鲜艳而富有装饰性,既方便提东西,又具有醒目的审美效果。又如手套,不仅色彩使人感到温暖,而且图案的方向变化既可以交代各部位的不同功能,同时也可以打破形式上的单调。

5、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师提问: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总结: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

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揭题

第二课

图象与眼睛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

鸟有鸟语”

海军通信兵(旗语)

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① 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 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 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

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 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 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 ;

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

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

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

(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 生活用品的应用)中国的书法作品 实战演习:

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备用资料

图象与眼睛

“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眼睛——心灵的窗户

“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

古人云:“神在双目

情在口眉”

“仰视心恭,俯视心慈,平视心直,侧视心快。”

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原型是否有区别 照片“长城”与吴冠中的创作“长城”对比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传神、气势、气韵、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种境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艺术加工 创造艺术典型

教皇英诺森十世

面包(柯勒惠支)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典型? 创作方法:

① 再现性

偏重于写实

才乌克西斯

巴尔哈西乌斯

特点:文学性内容、典型化靠拢、情感藏于形象背后 《筛谷的妇女》

② 表现性

主观世界的真实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实描写

特点:趋于抽象,抛开解剖、比例、结构、空间平面化、突出形式味

蒙克 《呐喊》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故事导入:马远和夏圭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史称“马一角”和“夏半边”,在中国山水画占有重要位置。可是,特别喜欢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这么看。有一次,有人称赞了几句马远和夏圭的作品,朱棣听了十分生气,遂斥之曰:“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同样的作品,为什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要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就要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及地域性。

·时代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个时代。

·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可能在这个地区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都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案例一:问: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哪个国家?(罗中立的《父亲》)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案例二: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哪个国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案例三:问:两幅画的构图形式上有哪些差异?两画的创作相距100年,达?芬奇等大师们在文艺复兴盛期追求平衡、和谐的审美趋向。而丁托列托时代追求激烈交错的“动”感,这也是当时正在流行的“风格主义”样式美术形式也受到时代性、地域性的影响。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先分析一个案例:根据《圣经》故事,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少年英雄,因战胜巨人哥利亚的入侵成为以色列国王,因而被作为民族英雄成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争相表现的重要题材。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二座不同时代、不同雕塑家所创作的《大卫》像

两座《大卫》塑像对比给予我们的启示

·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意义和价值。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小。

·多纳太罗的《大卫》在当时有价值,但到米开朗基罗时代就相形见绌。可见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有许多角度,和许多方法,同时也可以做出许多解释。

美术鉴赏的方法

分小组一、二、三、四组讨论并回答。

1、感悟式鉴赏

欣赏《富春山居图》、齐白石的作品。问:作品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使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小结。

2、形式鉴赏

问:形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结合图片赏析存在的特点。

3、社会学式鉴赏

画面有哪些不同?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学生回答。

4、比较式鉴赏

两幅作品有哪些异同?请简短叙述。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是不是任意的?

·由于评价的角度、方法、角色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件美术作品的评价都会各异。这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美术作品本身也是多义的,批评者的不同观点的相冲撞,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足。

·但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不是任意的,他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集体讨论:用两种鉴赏方法来对该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吗?

课后延伸

活动建议一:尝试选择课文中所述的一种鉴赏方式,用15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活动建议二:通过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用多种鉴赏方式对<<蒙娜丽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版本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鉴赏一幅美术作品。

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难点:结合实例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两个层面:

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A、感悟式鉴赏;B、形式鉴赏;C、社会学式鉴赏;D、比较式鉴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渗透。

四、设计思路:主要解决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法.。最好用视频、画面分割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利用各种绘画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利用学生对“形式美法则”和中国画“诗情画意”结合比较了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感悟式鉴赏”与“形式鉴赏”。

五、课时:二课时

六、新课教学

导入(视频“蒙娜丽莎”)

(一)、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蒙娜丽莎” ① 从形式形象入手 ② 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③ 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二、)四种鉴赏的基本方法

1感悟式鉴赏(感悟)现代齐白石的《千里蛙声出山来》

美术作品.的印象

美术作品.展开的联想.2形式鉴赏(观察)法国莫奈的《莲池》等

美术作品的形象、构图、空间、形体、色彩、明暗、线条、笔墨。3社会学式鉴赏

(探究)荷兰伦勃朗的《夜巡》、南宋陈容的《墨龙》等 美术作品的画家生平、委托或赞助人、文化背景、社会基本价值观。4比较式鉴赏(比较)(宋文同的《竹子》与清郑板桥的《竹子》

美术作品的 横向:相同点、不同点。

纵向:相同点、不同点。个人或分组欣赏

可用“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方式

“春”(意大利波提切利)“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思(罗丹)簪花仕女图 唐(周肪)华严寺菩萨(辽)拾穗(米勒)

课后作业:分发四种不同欣赏美术作品的资料(图片不要太多)。要求学生对某一作品查找相关资料,用四种方式中取某一种方式(也可几种方式渗透)进行短文描述。准备在第二教时发言。

第 二 教 时

第二教时分两部分组成:(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1、根据第一节课后作业,要求各组派1-2位代表上台发言。要求学生有目的地从某一种方式(也可几种方式渗透)对作品进行分析。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观察角度”——“观察”——“分析与研究”这几个环节有机的结合。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引导,也可以要求其他组的学生给以评判。应有小结。(时间1/3左右)

2、采取中央台“鉴宝栏目”的形式,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如中国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卷)等;如西画: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向日葵》(可以以写真的形式放大成大图片)等。要求每组派1-2位同学上台近距离观察。然后分组派人上台发言。(课件图片要放大其作品某主要部分,便于其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要鼓励学生从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来理解作品。

3、总结

(浙江省瑞安中学

黄福金

2006年12月)

版本三: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 文章来源:南京迷非博客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 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

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

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

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和感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师: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回答

师: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如果我们单靠观察作品不能理解它的社会学背景的话,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加以总结,并且进行补充。教师特别要指明,社会学鉴赏要靠我们的探究才能完成,我们不能仅凭想象来完成社会学鉴赏,而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

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

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生:看书理解,回答

师:介绍《写生珍禽图》、、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生:看书理解,回答

师:介绍《夜巡》

3、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4、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

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用类似的表格比较两幅《竹子》。

4、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十)课后拓展

1、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作品《蒙娜丽莎》作综合分析,写一份鉴赏报告。

2、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

(十一)收获与反思: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亦不可少。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了解学生,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上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如何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思考的。

贴近学生,激活课堂,充分展示视觉艺术语言的魅力。

第三篇:高中美术鉴赏课调查问卷

分水高级中学高一美术鉴赏课调查问卷 制卷人:裘志军

班级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

1、你认为高中阶段有必要开美术课吗?()(A)有(B)没有(C)可有可无

2、你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美术鉴赏知识吗?()(A)有(B)没有(C)其他答案

3、你喜欢上美术鉴赏这门课吗?()(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4、如果你不喜欢上这门课是什么原因?()(A)与高考无关(B)内容枯燥(C)老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5、上美术课时你带其他科目的作业吗?()(A)带(B)不带(C)看作业的多少

6、你认为美术鉴赏这门课应该注重哪方面知识的学习?()(A)作品专业知识(造型、色彩、线条等)(B)作品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文化背景)

7、你喜欢与同学一起参与美术课题内容的讨论吗?()(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8、你愿意对美术课堂上老师所展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吗?()(A)愿意(B)不愿意

9、你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呢?()(A)怕讲错(B)不知道该怎么说(C)没兴趣

10、你自己平时喜欢美术创作(包括书法、雕塑、设计、摄影、手工工艺等)吗?()(A)喜欢(B)不喜欢(C)喜欢但没有时间

11、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老师?

12、你认为美术鉴赏这门课应该怎么上?

第四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帽儿山镇中学

徐善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在高中开设欣赏课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广大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而美术课作为改革较大的一门学科,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这是一门融合了各种艺术种类(如语言、唱歌、舞蹈、律动、器乐、图画、手工、表演)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些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的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了书艺;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书法艺术的灵感等等。这些”艺无定法,道可旁的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方法,我们何不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座金桥,即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元代山水画的理解,可以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例来分析,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画面景色显得气象萧疏,近乎荒凉。但有了黄公望的题诗,其中的意境便可见一斑,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诗是写画中的景象,后两句显然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之情。加上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普遍带有个性特征,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有我之境”,即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这样,如果有着精彩的导入,那么接下去的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时,要让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喜欢穿牛仔服和玩电动玩具长大的高中生去关注并认同民间美术,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本堂课,采用现代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才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在这堂课中,我先让同学们欣赏一首熟悉的英文情歌《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首中国民歌《绣荷包》的片段,并让他们将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据测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喜爱时下流行的英文歌曲,认为中国民歌“太土气”,以至于不愿接受,甚至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情绪。进而引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中国民间美术是否也遭到同样的厄运?为什么一些原本有着优秀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逐渐被所谓的现代人淡忘?但为什么它们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洗,却依然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呢?难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欲擒故纵的心理引导,消除他们的排斥情绪,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我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首先,我让同学们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们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这时,我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接下去我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以琵琶演奏的民歌《父老乡亲》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加上解说词,渲染气氛。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有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它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他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也更好地认识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创造出“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触类而旁通”,这样,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第五篇: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作者:杨筠如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4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对授课老师是一种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课堂的主人,愉快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达到鉴赏课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改革;鉴赏;美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59-0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美术教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术课程改革后,共设置九个模块,将原来唯一的“欣”赏课教学变为了“鉴”赏课,虽然“欣赏”和“鉴赏”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天壤之别。课改重点要求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变为“互动学”,特别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美的熏陶。鉴赏课教学不仅考验老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是笔者长期以来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课题。

1.授课时重视点拨,更重视互动,做到讲授与互动相互融合。过去,笔者在上欣赏课时,认为学生能接触大量的世界名画、经典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无疑是视觉盛宴。想到自己大学时才接触欣赏课,和现在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比,深感现在的高中生太幸福了。但上了几节课后,发现教学效果并非笔者想象的那么好,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只是走马观花看看画而已,至于怎样感悟美,评价美,无从下手。于是笔者每次上课就展示大量美术作品,使学生“博览群画”,以为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改变。哪知这样非但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反而检查旧知的时候,学生对上节课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说明大量浏览作品能一时刺激学生的视觉,满足其好奇心,但不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新课改以来,笔者调整了原先的教学思路,每节课有重点地介绍代表性画家及作品,例如西19世纪的绘画流派繁杂,笔者把每个流派挑出一两个,如塞尚、梵高之类的著名的画家,然后介绍画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特点等,学生记忆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另外为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笔者还把同时期的文学流派、音乐流派作简要介绍。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讲解20世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抽象画,当笔者说到这是根据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而成的,学生瞠目结舌,他们被听觉与视觉两种艺术形式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惊呆了。课堂互动时,笔者尽量让学生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尽管有时不全面,毕竟他们迈出了从“听众”到“鉴赏者”的第一步。有笔者的及时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互动蔚然成风,课堂生动活跃。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美术课上讲台不仅仅属于老师,还是学生的舞台,老师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这时学生总是很兴奋,掌声不断,也为课堂添上一份色彩……”

2.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拓宽思路,提高自身艺术鉴赏水平。笔者一向坚持急学短缺知识,深学专业知识,博学相关知识的原则,深知教学中一名教师具有渊博知识的重要性。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精神体验的升华,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艺术语言和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存在着微妙的对应同构关系。笔者认为要胜任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学习本学科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学者型”教师,尽快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另外,鉴赏课内容丰富多彩,作品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课程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的跨学科特点,与文史学科联系相联。上好一堂课,老师必须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来阐述画面的意境。如中国山水画诗书画一体、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老师首先要讲出自己的感受,才能带动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另外还要具备政治老师较强的分析能力,通过对特定的环境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时代寓意。例如二战时期克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以黑白两色强烈对比,无声的语言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此外还须具备历史老师广博的知识,动听地讲授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例如《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经典的社科类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虽说三尺讲台上老师只有几十分钟的“表演”时间,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分析、声情并茂的讲解,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作品的内涵,就达不到开设鉴赏课的目的,至多是看几幅作品知道几个画家而已。如果老师以丰厚的专业技能知识、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为底蕴,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保障,同时又以广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如鱼得水,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而易举地让他们进入审美角色,参与进来,逐渐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审美境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提高鉴赏课的质量,需要学生做好预习,更需要环境熏陶。鉴赏课中很多知识的专业性太强,例如建筑的结构就有几十种,一些生僻的术语老师也需要学习,课前准备。同样,学生如果能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反馈,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由于条件所限,或者说迫于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学生无暇顾及或是思想上不重视美育教育,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课堂上老师很难不“沦”为讲解员,自说自话,自问自答。使得新课改的意义大打折扣,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另外,学生除了从美术课上获取美术知识,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而在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如卢浮宫、伦敦国家艺术馆等著名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能够看到千年前的作品真迹肯定产生强烈的震撼,与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看到的图片效果大相径庭。在西方国家有些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博物馆里临摹,画上一天也没人过问,这一点我们国家就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难度大,不是学生艺术素养差,而是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更好的条件来提高艺术素养。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体现。在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艺术,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为己任,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探讨美育教育的真谛,通过不断探求未知知识,为学生个人素养提高、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杨筠如(1973-),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下载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美术鉴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doc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1.美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美术作品。 3.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重要意义......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摘要]: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以美术鉴赏为主,大量的图象和专业知识加之繁重的学业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会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

    2017青海教师资格证备考: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让0-99岁群体有更好的教育选择 2017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在教师招聘美术学科面试中,不乏有考取高中美术的考生,而对于试讲中比比皆是的鉴赏课程,也是考生通......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计划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2011-2012高一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新学年开始了,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有责任培养同学们去观察,认识和发掘我们生活中的美,并且把这种认识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美育过程和途径,让同学们......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美术鉴赏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试讲。 一、教材分析: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