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中段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浅谈小学中段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内容摘要: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写日记,不但可以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能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对日记并没有很大兴趣,甚至害怕写日记,因此,让学生爱上写日记不是容易的事。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思索、灵活教学,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将写日记看成一种享受,有话想说、有话就说,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在自己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中段、培养习惯、日记教学、规则
前 言
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语文学科更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语文学科教师必须担任起来的重要工作。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实践中我们知道,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在各年级段有针对性地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意纠正不良习惯,把小学生语文必备学习习惯定为课程学习规则。现在,我就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中“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的培养,进行了一番规则的探究。
正 文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检验,应引导学生在小练笔、日记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在小学中段,该如何组织日记教学呢?教学中有哪些规则可循呢?
一、小学中段的学生日记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前教师批改学生的日记情况来看,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就是学生的日记内容都比较单调,没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枯燥乏味。有时学生不会把真实想法表露在日记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进行正面引导,及时纠正,以免扭曲学生的人格和阻碍个性健康地发展。
其次,通畅的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一定的困难,日记内容不完整,结构缺乏衔接,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这是小学生的日记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呢?我进行了不断地摸索,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二、小学中段日记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启发引导,激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事情成功的条件。”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日记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奋斗史,学生一个人活着家庭长期记日记,可以整理成册。其次,我让学生知道写日记有很多好处,可以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有时,一些事情时间长了纵火遗忘,写日记可以克服这一点,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日记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从而积累一些珍贵的见闻或者资料。
例如:书上列举的两本集子《鲁迅全集》和《雷锋日记选》就可以当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契机。可以向学生介绍陆逊先生一生坚持写日记,直至逝世前三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雷锋留下了大量的日记,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几年,但是他却用日记为自己留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这时,教师再煽动学生,告诉他们四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
(二)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首先,要教给学生日记的正确格式,一般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形式写,不管怎样,都要正确反映当天遇到的真实事例或表达真情实感。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要促使小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想象力不太丰富,一提起写日记,往往感到无话可说,要么是记流水账,要么是几句话敷衍过去,写得很平淡。新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具体方法如:一,活用新词,学以致用。教材的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新词好词,学生在上课时掌握了这些字的音、义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尽量在日记中使用,使其成为自己的语言。如:教学《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就喜欢用上“青翠欲滴、蜿蜒起伏、清澈见底、秀丽宜人”等形容隆中风景的词,凡是用在外出游玩时看到的美景之处总是为他们的文章增色不少。二,模仿句段,写出新意。杜甫有句名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妙语。
(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也不要硬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
记得,在学校举行了运动会之后,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运动员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写了自己参赛或兴奋或遗憾的感受,我在班级读了王乐文的《运动会后的感受》一文,有段话这样写道:“我参加了三、四年级男子跳远比赛,比赛时我很紧张,两次跳跃时都踩到了黄线,我犯规了,所以我的成绩无效。我懊恼不已,其实我的成绩可以排上第一了,但是没办法,比赛就有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我想起了爸爸的话‘凡事快乐就好’,下一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学生评价时说,他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辞藻不华丽,但却打动人心。
母亲节时,我让学生为妈妈献上祝福,有的孩子帮妈妈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其中一个孩子的文章特别感人。李莹莹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爸爸去世,妈妈改嫁,她的小叔领养了她。所以在她心里,小婶就是她的妈妈,她在日记中写道:“母亲节来了,我自己制作了一张贺卡,还从野外采了一束花,回到家,我把礼物放到小婶手上并祝她节日快乐,小婶很开心。我心里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对小婶好。”李莹莹是班里的学困生,每次写作文是很让她头疼的事情,但是这一篇文章却真挚感人,正是因为她写出了真实感受。
(四)多样日记,精彩纷呈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求新奇、好幻想和爱动手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训练观察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生活日记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写成的日记,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把喜怒哀乐都写进日记里,如上体育课和同学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路上看到了一件新鲜事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观察日记是把每天了解到的最新的信息记下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对身边发生的无论大事小事都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信息,可以利用图书馆电视等媒体和同学交谈,这时教师要适当交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如:放学回家经过某地,看到正在搞活动;回家看电视了解到某地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通过筛选整理记下来,提高搜集能力。
剪贴日记是把喜欢的照片、邮票等贴到日记本上,然后按照意图写下来。如:在日记本上贴了一些跟家人游玩的照片,就把照片背后的故事根据自己的意愿写下来。
(五)提出要求,规范日记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后要对写日记逐步提出几点要求:先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同学兴趣浓厚,日记内容写得好,但也有少数同学名义上是一篇却两二句一笔带过。接着可以提篇幅方面的要求字数逐步增至300字以上,这就要求他们将日记写得生动具体而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大空的话,不虚构内容。
其次,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例如可以在自己的日记中加上一些比喻的句子,夸张的句子,排比的句子,还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名句写下来,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丰富多彩的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许多有趣和闪光的故事,给予人新知、启迪和教育。有的学生对写日记不感兴趣,觉得无话可写,关键是没有留心身边的事,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的生活,多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六)适时评价,指导批改
为了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教师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日记教学。一方面,我教育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写日记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与此同时,我常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日记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让学生谈听后感受,可以提优点或者建议,让他们从中得到借鉴。
日记写得较差或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我也及时指导纠正,不断督促引导,这也是学生写日记的劲头持久不衰的关键。如在检查自觉写日记时,我发现徐子星、邵亦欣、饶梦婷、罗文茜、姜海玲等同学写得最多,其中饶梦婷每个星期三篇的日记质量都很高,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趣。我就专门把这几位同学拿出来表扬,还读了他们的一些日记进行表扬,这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地,更多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入到了写一周写几篇日记,并且保证质量的队伍之中。
结 束 语
总之,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个性化语言的主渠道,阅读应该是开放的,学生自主地选择,自由地品读,面向人类所有精神文化的兼容并蓄的吸收。我们要让学生量力而行地背诵一些好词佳句和蕴涵哲理而富有童趣的诗歌。毋庸置疑,生活在五彩缤纷世界里的小学生,只要老师注重引导他们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他们就会写出好日记,写出自己的生活,把整个世界点缀得绚丽多彩。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向维金
写日记易,天天写日记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样培养学生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呢?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加强对学生写日记重要性的教育。
有些学生写日记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日记写作的重要性,以为日记可有可无,甚至以为日记是一种负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日记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特级老师魏书生老师把日记说成是“道德长跑”,日记是“吾日三省吾身”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坚持长期写日记,有利于学生美好品德的形成。有人说“日记是写作的‘牛鼻子’”,写好日记,也就牵住了作文的“牛鼻子”,何愁写不好作文?写日记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日记的重要性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方法的指导。
有些学生写日记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是因为没有掌握日记写作的方法。有不少学生把日记写成了“记流水账”,几天下去,日记写作自然变得索然无味。作为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日记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介绍日记写作的多种类型。如观察日记、读书日记、想像日记、气象日记、生物日记、梦境日记„„,还可以写出丰富多彩的学科日记,如化学日记、数学日记、体育日记、物理日记、英语日记等等。给学生介绍种种写日记的方法,方法多了,就有了变化,自然就有了趣味。
三、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查。
人总是有惰性的,别说学生,有时我们老师也有惰性。如果让学生“自由”写日记,不加检查督促。日记很快便会“流产”。我们语文老师检查学生日记一定要“勤”。开始要天天检查。对学生日记写得好的要及时表扬,或给点小小的物质奖励。对学生日记马虎的,要及时找其谈话,要求必须立即改正。对学生日记存在不足的,要及时点拨指导。几周下去,让学生逐渐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等到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改为每周检查日记。离开了老师的督促检查,学生日记很难成为习惯!
四、师生同写日记,激发学生写日记的激情。
老师与学生同写日记,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日记写作的心得,形成“共鸣”,学生日记写作自然很高兴。老师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坚持下去。老师成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说服力强,愁什么学生写不好日记呢?
日记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已成为共识。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写日记上用足心思,做足文章,努力让日记之花绽放!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兴趣
榆中县兴隆学校
李霞
日记是人的随笔记录,生活、学习、工作情况都可以记。如果从孩子会写字、造句开始就教他写日记,一直让他坚持下去,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把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捕捉素材,同时又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怎样写日记,或者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孩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不可强迫小孩写,一旦致使他们讨厌、甚至恐惧写日记,就得不偿失了。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减轻课业负担,变换作业形式。
几年来,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尽量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而改之以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
二、鼓励写特色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采访日记。我让学生采访妈妈的童年,然后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一写“妈妈的童年”,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
(5)读写结合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后,让学生在日记中与梅花进行直接对话;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自然轻松”。
三、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该他们写日记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讲评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当中朗读自己的日记。杨静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妈妈病了,我拿药给妈妈吃,妈妈笑了。虽然日记中有语句重复的语病,但看着她饱含着感情朗读,我给予了表扬:“杨静同学能体贴妈妈,并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明白了,很好。大家为她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杨静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自我展示”中,我对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数,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
2.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天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写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如我带领学生“会诊”了这样一篇“病文”: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风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头风把爸爸的自行车都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我先指名让学生按句逗停顿的要求读“病文”,其他学生认真诊断有什么“病”。看着那个学生憋红的脸腮,学生们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间部分没有标点。加上标点后,又让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读清楚。这样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看得清,听得明,学生很容易找出另一个病因:日记中的“风”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把前面和后面两个“风”留下,其它的“风”可以省略。我让学生自己再读日记,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吗?最后学生们对“病文”又做了进一步的医治。有的学生这样修改: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头,爸爸的自行车都被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会诊”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在写日记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上标点符号: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有时还可以用“他”或“它”来代替。这样的“会诊”就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赏。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每篇日记都写上鼓励的话语,像“你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肯努力!”等等这样的评语孩子高兴,家长感动,很多家长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孩子鼓劲,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学生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日记,还广泛地阅读,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教无定法,只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作为基础,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篇:注重学生习惯培养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南部县铁佛塘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海斌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林格在《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一书中指出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进行过论述(1)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2)稳固性和可变性。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除。(3)自动性和下意识性。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4)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①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本义是指运动模式、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人们也常说知觉的、认知的、情感的习惯。②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③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④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如“狒狒的习性”。他特别指出,最后一个意思与前面的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为之意。
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而事实证明,好的学习好的命运确实离不开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需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基础教育阶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更为重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坚持听说先入为主
在入门阶段尤其要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要求学生除了仔细听懂老师、磁带、VCD等的英语并认真模仿外,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课本中所学的语言材料的内容,自己编写对话并在班上表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英
语广播、电视台播放的英语节目、英语辅导软件、网络上的有声材料等,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听说的机会。当然,学生不可能听懂这些节目的全部内容,有时只能听懂个别的词和句子,但如果坚持下去,你会感受到正规的语调、讲话的速度,逐渐培养语感。
二、要养成开口说的习惯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学习第一个字母起,就要乐于开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大声朗读单词,朗读句子,朗读课文。学习顺利时候,要朗读;学习开始感到吃力时,更要坚持朗读。学习课文时,尤其要把好开口关。每天早晨或晚上要坚持课文的朗读训练。较短的课文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较长的课文要坚持会改写成短文,并在写好短文的基础上口头复述课文。要养成课堂上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尤其要养成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的良好习惯。要养成在课内外说英语的习惯。可以利用学校的英语角、英语广播练习说英语。在遇到外国人时,不妨大胆地和他们谈几句,检验一下自己英语口语学得如何。
三、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同学们是大有益处的。首先,英语是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学科,学生们每一次的课上积极发言都是一次听说的训练;其次,培养积极发言的习惯可以使同学们课堂上集中精力,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做出积极的反应,不至于脑子“开小差”;再次,课上积极发言可以使学生们对较难或者模糊不清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要怕说错,不要当哑巴。因此,学生们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争取四十五分钟的高效率。
四、认真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道出了勤记笔记的重要性。老师讲课时,学生们要使自己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转。老师讲的内容都是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要及时记下来。这样,一方面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致走神;另一方面,以便课后复习,若有不懂,可及时询问。课外,记一些谚语、名句等,作为朗读的材料;也可记录一些生词,以便自己能常常地背诵、记忆。这样,日积月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也可以记一些日记或周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及时复习的习惯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每天课后要复习当天的内容。过一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使学的知识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痕迹。
复习即战胜“遗忘”。复习计划要长短结合,粗略相宜。有的学生制定了长期的计划,但因种种原因,大多不能实现。建议学生制定一个短期计划,因为考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知识点要连贯。学生可在短期集中精力在一种题型上下功夫。比如:针对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集中复习动词的时态,掌握助动词、时间副词等在时态中的作用。通过这种短期复习,各种专项练习题就可迎刃而解。短期复习计划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目标的实现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六、认真完成书面作业的习惯
从字母书写开始,就要按规格的要求进行书写。初始阶段应该在规范的英语练习本上进行。要防止在白纸上乱写乱画。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句子,这对今后整个英语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单词潦草或不规范的抄写,对学习单词的读音有很坏的影响;马虎的句子书写对建立句子概念和识别句型也是不利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培养坚毅的学习毅力与刻苦的学习精神有极大的作用。
七、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从获得英语单词的拼读能力后,学生即应开始自学。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并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只将眼光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课前预习应该是既为新课做准备,又要初步掌握新课的词汇、句型和课文。预习时,要把新课作为检查过去已学过知识的一面镜子,并力求找到与新知识的联系。这样的预习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课后复习中,面对已学教材尽力回顾老师讲课的情景,要回顾老师的表情、板书、语言乃至老师的教法。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对学习英语大有意义。复习中尚存的疑难问题要在反复思考之后,及时请教老师、同学。课堂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自我解答疑难,更应立即回顾课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馈的效果。家庭作业应在复习的基础进行。同时要把家庭作业作为检查课堂学习的标尺。要善于养成把家庭作业与课堂作业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习惯。轻易问他人或畏惧难题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行为心理学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
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同理,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想法。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为你“效劳”。好习惯,坏习惯,均是如此,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
总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实每位英语老师都能按照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来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英语学习惯。
例如勤于思考习的培养可以这样操作: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中学时代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成果就是思考的结晶。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先认真想一想,改变学生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遇到学习上的知识困难时随时翻查字典等工具书,而不是仅从老师那儿问答案。要求学生把平时在读书、看报时碰到不认识的单词、不理解的词语记录下来并及时翻查字典等工具书加以解决,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费力不大能给你带来巨大好处的英语学习习惯。这样做既帮助你理解了不懂的内容,又能扩大了词汇量,还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些工具书,如《多功能英汉词典》、《现代朗文双解词典》、《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和上网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生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增长了许多知识。
第五篇:培养学生习惯总结
培养学生习惯总结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张充分说明了对青少年
进行道德、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养成教育规范化、制
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在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群众性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自我教育、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基础文明、道德、纪律等问题的监督与管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杜绝一些不道德行为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习惯总结
永 和 中 学
王 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