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人生最重要的习惯都是在低年级养成的。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为此,良好习惯的培养应重扎实,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1.低年级的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
1.1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注意力,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1.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
1.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作为教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学生读书很难以理服人。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1.5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学习上有困难请求老师或家长帮助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试一试”,他们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1.6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学生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假如学生最初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视他们的好奇心,慢慢的他们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的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就记下来查资料,然后共同学习。每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应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改错,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2.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2.1起点要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承受、掌握情况,孩子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自信心。
2.2要求要细。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孩子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2.3检查要勤。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孩子的一个行为如果能自觉的坚持21天,他才能在为一个习惯。
2.4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他们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红星。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辩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低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 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也可将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待以后解决,这不仅发展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而且还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课,统计出一班种32棵树,二班种43棵树,三班种45棵树后,教材提出了哪个班植树最多?哪个班植树最少?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班、二班、三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少植树多少棵?一班和二
班植的树比三班多几棵?一班再植几棵就和二班同样多?三班给二班几棵两班就同样多?等二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低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低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课堂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听课
目标:
(1)人坐正,眼睛看着老师,耳朵专心听,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2)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3)听课时,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想与上课无关的事,要专心致志。措施: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2、说话
目标:
(1)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
(2)说话时人站直,声音要响亮,要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
(3)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措施: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说话的方法,培养说话的兴趣,训练说话的能力三步进行。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性格、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与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加强仔细听讲、耐心思考、善于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的不断提高。
第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就是认识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观察图形图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凡是遇到有图形的地方都要提问学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图想到了什么?由图画联想到意义,由图形过渡到数字,做到图义结合,数形结合,加深印象,提高授课效果。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多是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法。比如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的形式;一副图画上下左右、局部整体的特点等。只要孩子具备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地去观察,就会更好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是搞好学习的重中之重。当然,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须不断坚持,增强信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如果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课后复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间隙;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抽查提问,强制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学生刚入学时,由于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是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当学生具备一定逻辑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表达清楚,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说话表达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表达课文内容、题目意思,表述图形、事物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容易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站起来发言就可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按照“声音响亮、大方得体、叙述完整、有条有理”的表达要求,不断锻炼提高;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也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书面表达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独立动手的习惯,上学前准备好书本学具,上下课书本学具摆放整齐,上课老师没有要求时决不乱动手,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学习时间,从小养成整齐认真,独立自主,一丝不苟的习惯,避免杂乱无序,干事马马虎虎,到处出错。此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应以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识字;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动手通过实践寻找答案,从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要随时向学生示范、要求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看书观察和老师示范的环节,每当学习一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笔画在虚宫中的位置等特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看老师的示范,观察是否与观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有时老师示范书写时难免会有不抬头、或跟不上老师的现象发生,要边书写边抽查,溜号的严格规范,使学生慢慢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定期更换班级学习园地的小作文,以促进大家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促进班级书写质量的提高。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到要求的,对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心、意志力都提出了考验,但只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终身享用,受益匪浅。
第三篇:浅谈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基石工程 关系孩子一生成长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サ湍昙堆?生习惯究竟怎么培养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就培养习惯方面谈点肤浅的看法: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培养,而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
1.低年级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俗话说:“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习惯一旦养成,它就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小学阶段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习惯的养成,影响着一个人的一辈子。有人说:培养了习惯,就培养了性格,而培养了性格,最终也就培养了命运。
?ケ收咦魑?一名小学教师工作已经十年,在教学中意识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都比较强,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学生学习认真,善于学习,学习效率高;一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好,不但教师教学会有无法驾驭之感,感到吃力,学生学习也会出现困难,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自主学习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就向成功迈出重要的一步。
2.低年级应培养哪些习惯
低年级应着重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内容很多,笔者就“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2.1 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
如果学生课前无准备,上课了有的学生还在削笔,有的在找书,有的在借学习用品,乒乒乓乓,乱成一团,半天才安静下来,40分钟的课,不知不觉就浪费了几分钟,如果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需要的课本、学习用具等都准备好,放在课桌角上,上课时就很会井然有序,如果我们老师下课时提醒一句“请同学们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每天请值日小班长督促检查孩子们准备情况,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习惯,不用老师提醒,别人督促,自己就会做到。这样上课时全班同学就能安静地坐好。
2.2 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我们可以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某某同学坐得真棒!我们要像他学习。也可以通过口令训练:“一二三,身坐端”。教师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习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只要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3 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有好的听课习惯,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听课习惯要求:会听、会看、会想、会说。这就要教师善于引导,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传授知识,只有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下,只有我们努力地去激活学生,学生才会不自觉地潜心地听、专心地看、静心的想、尽情的说。
2.4 养成正确、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所以书写时握笔姿势要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书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2.5 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增加自信心,敢于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2.6 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不应训斥,而应视为教育引导的机会,帮助孩子找出错误之所在,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2.7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要求学生做到:做作业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做作业。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看清题目,认真思考,书写规范;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
此外,还要养成勤思考,善提问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读书的习惯等等。
3.家校合力培养习惯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单凭学校单方面教育,学生的习惯养成就会举步维艰,养成的习惯也不可能持久,所以必须要争取家庭的支持。
?ノ诳死冀逃?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快捷地掌握知识,必将受益终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与合作,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家长提供可行性建议,指导家长改善教养方式,营造适合的家庭学习氛围,以此影响学生学习习惯。
3.2 榜样作用
教师本身的品格、价值观及信念会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大都信任和崇拜自己的老师,年幼的学生把老师看得比自己的父母还要神圣,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言行。通过榜样作用,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行为发生引导作用,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
3.3 教师的教学魅力作用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根据低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适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教师创设进取向上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
集体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要努力创设进取向上的班级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自觉约束自己学习行为的情境。教师可以提供并帮助构建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班级环境。而且,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制约着小学生的认识,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プ芏?言之,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只有通过反复训练,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小学生可塑性很大,好听表扬。因此,在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训练时,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启发自觉,多给各种习惯加以强化。通过榜样、表扬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关系到下一代孩子的成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多关注关心孩子的习惯培养教育,这比直接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第四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
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是值得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探索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构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如何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担责任;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需要什么合作技巧„„。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范围:
1、2年级数学教材。
对象:
1、2年级任课教师及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我校1、2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根据本课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经验。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1、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俗话说:“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再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学习什么?这里需要讲究一个时机。其一,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其二,当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就需要合作完成。其三,当形成了不同意见需要交换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去争议。其四,当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通过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4、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策略的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的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的合作规则外,在很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于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的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些,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小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指导。(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的完成了任务。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5、确立小组的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小朋友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懂,所以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老是有人抢着说,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思维慢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整理出来。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规则,使学生能逐步按规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我们相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确定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邵阳市大祥区西直街小学 易慧茗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孩子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恰恰是发掘这种动力的最好方法。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都会创设某种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如第一册数学“比一比”的第一课时,教科书上画了小猪们盖房子的情景。于是,我就编说了一个小故事《小猪盖房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森林里有四只勤劳的小猪,他们为了不被大灰狼吃掉,决定盖一间牢固的大房子。看(出示主题图)他们忙的可起劲了,还有谁来帮忙呀……);我从故事导入,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在情景中,引导他们看图、数图中事物,并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首先,教师要用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爱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语言、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走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问题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用赞许的微笑肯定他们。
其次,要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吸引学生。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倾听。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随意插话,随意打断同学发言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准确把握。
首先采用听后复述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真听清别人的发言。先复述老师的语言,再复述同学的发言。
其次,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让学生边听边想:某某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见?你还有什么补充?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倾听、提出意见的习惯。
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竞争,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教师在做学生“倾听”的同时提出意见,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鼓励表扬。
(二)培养学生学会表达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耐心的逐渐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引导。在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同时,要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语言内化为认识工具,就比以前更能运用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和规律表达出来,并加以系统转换。”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首先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想一想用数几说一句话,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充分地说出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某个人排在第几,第几排的是哪一个,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为学生的“说”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和机会。课本中经常出现“你能看图说一说吗”“你还能怎样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多”……培养学生将操作过程、观察过程、想像过程、质疑过程说出来。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水平。
三、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第三,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新课程倡导鼓励学生质疑。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前教书关键的问题总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只需疲于应对老师的一个个问题,答出则好,答不出多半还会挨老师的批评,此时的情况往往是答的少,听的多,无奈教师便只好将答案灌进学生脑中完事大吉,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又何谈自主探究?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根据低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我在平时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质疑,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所以每节课我都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自己很困惑的不明白的问题,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的乱问,不要为问而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爱问到善问,问出质量是一个飞跃过程,需要掌握“问”的方法与技巧,不然问的总是琐碎杂乱,没有质量,使提问流于形式。我注意在激发学生好问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大胆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才干,寻找和发现让人困惑的问题,要求学生,1、不许提假问题,既心中明白却为迎合老师而问,2、太简单的问题不要提,因为书上清楚写着没有思考价值,3、在需要认真思考处画横线,打问号,注重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带着更新,更深的问题出课堂,让学生敢于提出真实的思考避免为质疑而质疑走进死胡同,这样一来,课堂上让我欣喜的有价值的问题便时有闪现了最后,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就会思考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
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堂合作实验、同桌互相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大屏幕,统计学校门口一分钟通过的各种汽车的数量,开始的时候,学生我行我素,各忙个的,结果越忙越乱,这时,教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小组的成员来分一下工,张顺记录小轿车,王逸记录大客车,朱志爽记录……”他的一番话,引燃了学生合作的火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参与小组的合作,更要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要学会评判他人的意见,逐渐养成合作的习惯。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培育,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