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学生便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真好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第二篇: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心得体会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一个人的兴趣一般是从小就培养成的。所以小学老师是相当不容易的,想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更不容易。做为一个以后教小学的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得学会如何去教好小学生!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是否喜欢学习的问题,是否有求知欲。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的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应该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其他年级的学生,兴趣都是最
好的老师。让同学以自己的兴趣去学比强迫同学要最好的。强迫同学去学是达不到学习的效果的!
再者还应该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还有小学生的接受不是很强,尽量应该用简单、容易让小学生听懂的语言。所以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
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并且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还应该适当的插入一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
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在课堂上还应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另外也应该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还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一次观看《分类》这节课的教学视频中,里面的老师就放了一段关于超市等地方的视频让同学进行观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用老师事先准
备好的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人生最重要的习惯都是在低年级养成的。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为此,良好习惯的培养应重扎实,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1.低年级的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
1.1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注意力,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1.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
1.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作为教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学生读书很难以理服人。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1.5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学习上有困难请求老师或家长帮助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试一试”,他们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1.6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学生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假如学生最初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视他们的好奇心,慢慢的他们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的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就记下来查资料,然后共同学习。每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应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改错,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2.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2.1起点要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承受、掌握情况,孩子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自信心。
2.2要求要细。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孩子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2.3检查要勤。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孩子的一个行为如果能自觉的坚持21天,他才能在为一个习惯。
2.4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他们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红星。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辩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低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 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也可将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待以后解决,这不仅发展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而且还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课,统计出一班种32棵树,二班种43棵树,三班种45棵树后,教材提出了哪个班植树最多?哪个班植树最少?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班、二班、三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少植树多少棵?一班和二
班植的树比三班多几棵?一班再植几棵就和二班同样多?三班给二班几棵两班就同样多?等二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低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低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课堂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听课
目标:
(1)人坐正,眼睛看着老师,耳朵专心听,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2)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3)听课时,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想与上课无关的事,要专心致志。措施: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2、说话
目标:
(1)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
(2)说话时人站直,声音要响亮,要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
(3)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4)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措施: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说话的方法,培养说话的兴趣,训练说话的能力三步进行。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第四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
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是值得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探索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构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如何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担责任;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需要什么合作技巧„„。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范围:
1、2年级数学教材。
对象:
1、2年级任课教师及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我校1、2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根据本课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经验。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1、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俗话说:“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再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学习什么?这里需要讲究一个时机。其一,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其二,当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就需要合作完成。其三,当形成了不同意见需要交换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去争议。其四,当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通过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4、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策略的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的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的合作规则外,在很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于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的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些,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小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指导。(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的完成了任务。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5、确立小组的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小朋友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懂,所以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老是有人抢着说,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思维慢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整理出来。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规则,使学生能逐步按规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我们相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第五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开始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周姝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节开始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提纲]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一)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内涵;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二、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铅笔;
(二)铅笔盒、橡皮、尺子;
(三)刨笔刀;
(四)垫纸板;
(五)夹子;
三、教师对细节的指导,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书写的习惯;
(二)作业的习惯;
(三)听课的习惯;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需要坚持。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明确学习习惯的内涵的基础上,就学生学习准备学习用品的要求、教师如何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需要坚持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学习习惯、细节
[引 言] 进入小学,孩子们就正式开始了他们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涯,在这么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各种好的习惯、坏的习惯将陪伴着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们事半功倍,但坏的学习习惯也会使他们的努力事倍而功半,是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都希望孩 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在他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老师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正 文]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一)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内涵
在《辞海》中,对于习惯一词给出了这样两种解释: 1.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2.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
我们这里所说的习惯是指第一种解释。在《美国传统词典》对习惯也有一段类似的解释: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也就是说: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成为我们的习惯。学习习惯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多次重复,进入人的潜意识的一个动作或一种行为。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事半功倍。当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后,专心听讲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不再需要为克服走神而花费精力,所有精力全部集中到听课中,学习效率当然会有所提高。但是,养成坏习惯远比养成好习惯容易,而改变一个习惯却难多了。
你或许听过这样的说法:“改变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的确有几分真实性,甚至得到了某些研究数据的支持。但是,“21天”也并不是一个那么神奇的数字。不同习惯的改变花费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越早(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习惯,形成的时间越长(重复的次数越多)的习惯,越难改变。
那么,习惯为什么如此难以改变呢?就因为它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这便是我们仅用显意识几乎无法改变习惯的本质原因。显意识的活动仅在我们警觉时起作用,在我们清醒和防备时能够战胜潜意识。显意识就像是一位值勤的哨兵,夜深时哨兵开始打盹儿了,潜意识就当政了。因为,潜意识从不入睡,它永远静静地存在,静静地等待显意识哨兵开小差。
当孩子们刚刚开始进入他的学习生涯时,养成的好习惯越多,就意 味着以后的学习之路越通畅,而我们花在改变坏习惯上的时间也就会越少。
二、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得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
(一)铅笔
铅笔是孩子入学后最常用的学习用具,以木质铅笔最为合适,虽然使用起来比自动铅笔麻烦,但笔芯不易折断,便于学生掌握运笔的力度。但准备时一定要注意数量多、质量好、干扰少的原则。
1.数量多
孩子在校学习时间比较长,尽量让孩子多准备几支铅笔,用秃以后可以及时更换,保持作业的整洁。
2.质量好
指铅芯的硬度符合统一的标准。因为假冒伪劣的铅笔铅芯的粗细和软硬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2H铅笔甚至和2B铅笔颜色差不多深浅。铅笔用秃后要及时更换,这一换,本子上深深浅浅成了大花脸,也就谈不上什么整洁了。
3.干扰少
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更趋于注意具体的图画信息,而不是抽象的数字信息。现在的铅笔做得越来越漂亮,但是,越是精美的制作,越是漂亮的图案,就越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图案简单、色彩单调的铅笔最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准备符合这三点要求的铅笔,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书写整洁、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二)铅笔盒、橡皮、尺子
准备铅笔盒、橡皮和尺子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就是简单、实用。和铅笔一样,准备这三件学习用品时,都应该越简单越好、功能越少越好。样式简单、功能少的学习用品才能够尽量少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专心的好习惯。
(三)刨笔刀
市场上的刨笔刀样式和种类都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大、小两种。小刨笔刀体积小、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很多家长都爱让孩子在书包里放一个,铅笔秃了自己刨刨,多方便。但比较起来,用大刨笔刀 对孩子更有利。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两种刨笔刀的刨出的铅笔,就可以看出:小刨笔刀刨出的铅笔笔头只有一点几厘米,而大刨笔刀刨出的铅笔笔头却有一寸左右。当我们要求孩子握笔时手离笔尖一寸,小刨笔刀刨出的铅笔孩子根本找不到一寸,而大刨笔刀刨出的铅笔,孩子只要握住刨出的笔头的最末段就可以了。这样的铅笔,使孩子更容易养成正确的握笔习惯。
(四)垫纸板
低年级的孩子对笔的运用还不熟练,手指的力量控制不好,运笔时用的力量往往比较大。这时,作业本上的字经常会出现“力透纸背”的情况,甚至是力透几张纸。这一面的字是好看了,可反面、下一页上却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印子,再写作业时就不那么整洁、美观了。这就需要准备垫纸板。
垫纸板有大小之分。像数学的日字格本、语文的四线格本这样的练习本,只需要用小的垫纸板,32开也就够了,大了不行,大的垫纸板稍微移动就会把本子划开;而各种练习册则需要用大的垫纸板,16开的,小了也不行,小的垫纸板不能衬满整张纸,不小心写到边缘就会把纸戳通。
除了大小不同外,垫纸板中还分软、硬两种。纸质的、软塑料的垫纸板是比较软的,这样的垫纸板直接垫在纸的背面就行;硬塑料的垫纸板则比较硬,这种垫纸板如果直接垫在纸背,写字时会很滑,最好垫在两张纸下,这时的纸面硬度最适合书写。
垫纸板的作用相当于孩子的学步车,只是辅助品。等孩子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运笔的力量后,“学步车”也就可以不用了。但在孩子学习写字初期,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这辅助品是必不可少的。
(五)夹子
夹子是低年级孩子要准备的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品,小夹子用来夹作业本的书角,大夹子用来夹书。书本的角用夹子固定后,纸面不易被胳膊摩擦移动,书本的角也不易卷起,卷面看起来更加整洁。
选择的夹子除了简单之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孩子要能够独立开合。太紧的夹子孩子用不起来,太松则夹不紧纸张。
三、教师对细节的指导,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都在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过多过长的要求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不适用的。要求太多或是太长只会让孩子们无所适 从,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只需要提出一些形象的小要求,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书写的要求
数学上,数字要写得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饱满。“饱满”这个词该怎么对孩子解释呢?我们会对孩子说:“要让你的字吃得饱饱的,撑得满满的”(加上“撑”的动作就更好了)。孩子理解了,那操作时怎样做到呢?就是“碰格”。
在日字格和横条本中写字,都要碰格。日字格要上下左右能碰格的地方都碰格,横条本要上下碰格。因为孩子虽然知道字要饱满,但对于写到哪儿是饱满,写到哪儿是太大了,写到哪儿是太小了却把握不了。这时的格子线就是他们的“学步车”,是他们可以依赖的拐杖。教孩子们写字时就告诉他们这些线该怎么碰,以后练字时孩子们自然就知道:碰到线的字最好,超过的字太大了,没碰上的字太小了„„你提醒一句“碰格”,孩子们的小脑袋瓜里就会唤起和“碰格”相关的一系列信息。
(二)作业的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作业是孩子入学后要形成的重要习惯之一,课堂作业也要按时完成,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在开始做作业之前,先提要求,要求很简单:“大家做完你做完”。能做到吗?当然能,大家都做完了,我当然能做完。孩子们暗自想着。
下面,我们只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汇报”一下全班的大概进度,大部分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和全班小朋友比赛,调整自己的进度的。孩子都有好胜心,在这样全班的较量中,谁也不甘落后,慢慢地就形成了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
当然,只是做到“按时”是不够的,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才算好。
2.审题的习惯
在作业、考试中,很多的错误都是由于审题错误造成的,所以,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朋友们刚开始做作业时,识字很少,审题时大部分依赖老师读题。这时,我们要求孩子们手指指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老师指读。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审题容易跳字跳行。要想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监控自己的理解水平,我们 借助手指的动作帮助小朋友们集中注意力。当小朋友们被无关的图案、物品所吸引时,手指的动作可以提醒他们注意,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听课的习惯
注意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跟老师学知识时,学生必须注意老师的声音,而不要注意其他的声音;要提高阅读技能,学生必须注意文字,而不需关注页面的大小、色彩等无关的东西。
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形散而神不散”,但对于刚刚开始参与学习活动的小朋友而言,我们首先应该追求“形不散神不散”。不是要求孩子们一动不动做个木头人,这个“形不散”只要求眼睛紧紧跟着老师转。
老师通常能从学生的眼神、讲解完进行练习的情况和学生的一些身体语言中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当这些技能都变成了习惯,信息加工就不需要太多的有意注意,形成注意的自动化。
注意的自动化是指儿童在认知活动中,逐渐的削减实际去注意某事的这个过程。当注意变成自动化的时候,也就是形成良好认知习惯的时候,就减少了在信息处理的开始阶段所需的认知努力。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需要坚持
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成长“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前,又总具有某些回归的本能。因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坚持到坏习惯土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
但这个过程显然是痛苦而漫长的,因此,需要坚持。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实际是用意志战胜惰性,用坚硬的态度和理智去终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我们的习惯就好像身边的大树一样,越根基雄厚,就越难以根除。的确,参天大树是如此巨大,就像根深蒂固的习惯那样令人生畏,让人甚至惮于去尝试改变它。这一点,不仅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它们也会像参天大树那样,牢固而忠诚。在习惯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习惯被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存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它们也越来越像一个自动装置,越来越难以改变。
[参考书目] 1.《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 [美]戴尔·H·申克著 2.《习惯的力量》 [美]杰克·霍吉(Jack D.Hodge)著 3.《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