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诸多问题,看来看去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家长过高预估孩子自我管控能力或者是没有为孩子制定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坚持执行的决心。所以才会出现诸多问题,类似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写作业注意力分散;时间观念弱,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差等等。看起来上述问题可能对于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的(6-7岁)的孩子要求过高,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发现是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能力预估过低。刚上小学的孩子学习是第二位的,更重要的是上述大问题的培养及解决。越早解决,后期对于孩子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过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作为家长经常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只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没有针对怎么做给与一定的方法并且缺乏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导致期望大于失望,效果不理想,甚至于造成孩子厌学、逆反的心理。所以,在孩子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长的举动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松紧有驰又要方法得当。说起来看似高深莫测,其实执行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下面,就孩子习惯培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1)学习习惯的培养
90%刚入学的孩子是不愿意去学习的,因为孩子天生是喜欢玩的,喜欢动的,喜欢模仿的。所以我们打算去培养孩子诸多习惯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孩子的天性。顺天性而行事半功倍,逆天行而行事倍功半。那如何让孩子能够坐得住呢? A、逐渐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任何千篇一律的事情做得多了都会厌倦;针对没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来的尤为明显。那么针对刚入学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能够喜欢上学习或者最起码不厌烦学习呢?首先,作为家长应该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尽可能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错误的做法:见到孩子不询问孩子学校生活的情况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或者作业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该先关注孩子学校的生活情况,询问孩子当天开心的事情和不开心的事情,这样你就大致掌握了孩子今天整体的心理状态,是高兴还是沮丧。这样在回家后的作业书写环节就能掌握孩子的心理。不然,孩子作业写得慢或者漫步尽心,作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而一味的着急上火,家长头疼,孩子委屈。时间长了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远远没有学习重要。B、学习要有计划,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面对每天的听、说、读、写、背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崩溃的。孩子和大人一样,做事情也是需要节奏的,只是作为大人的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节奏最省力,而孩子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需要的大人前期帮助孩子慢慢梳理每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慢慢熟悉每天的学习流程,久而久之通过每天重复的进行逐渐转化为一种下意识的或者说是机械式的思维模式。这里很多家长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严格按照老师布置作业的内容顺序来要求孩子进行作业的书写。殊不知,背诵和书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操作,小脑袋在执行这两项工作时候所采用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家长应首先自己做到对孩子作业做到心中有数,学会帮助孩子先梳理作业。总体的梳理原则:先阅读,再背诵,后书写。因为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针对低年级的孩子,读一般所用的时间都少于写的时间。低年级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将一项很南、很浪费时间的学习任务放在第一位,浪费时间过多,将最好的精力花在了孩子最不愿意的某项内容上,那后面的任务的完成效率就可想而知了。C、制定学习时间规划
任何事情只讲究完成不讲究效率都是无用的。低年级孩子在时间观念上的管控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作为家长就应该除了在学习计划上进行梳理之外,还应在完成每项工作内容的时间上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不管是自己的孩子属于活泼型还是属于内敛型,都应该根据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每天完成学习内容的时间要求。
总的来说,经过几个学校的作业量的对比分析(三家以上),一年级孩子的作业量(语文、数学、英语)所用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作为家长其实我们不应该关注每天作业的多少,而是应该关注每天作业的内容,通过每天孩子的完成情况,掌握孩子每项内容完成的时间,这不是一天就能得出结论的,这是一个长期工作。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完成学习内容的时间区间,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提高效率,在什么地方可以不做重复性学习内容而将时间用于能力提高或者让孩子放松上来。语文:读、背、写
分项记录孩子每天完成各项内容的时间,统计整体完成的时间 数学:写
分项记录孩子每天完成各项内容的时间,统计整体完成的时间 英语:听、读、背、写
分项记录孩子每天完成各项内容的时间,统计整体完成的时间
坚持一段时间你就能发现自己孩子哪些分项内容做的快,哪些分享内容浪费时间过多,也基本上就清楚自己孩子优势和劣势了。然后有目的的进行适当调整,将做的快的放前面,做的慢的放后面,针对难点重点攻克。
D、孩子学习中要做和不可做的几件事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正式学习前协助孩子讲单科所用书籍资料提前分类整理好
3、提前准备好各类学习用具(铅笔、尺子、橡皮、草稿纸)
4、孩子学习中除非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得随意中断孩子学习过程,诸如吃饭、外出等等。
5、家长陪伴过程中不可玩手机,宁可傻坐也不能让孩子认为我在忙,你却在玩。
6、学习过程中不可随意吃东西,提前将水准备好。
7、学习中可以适当休息,不过时间不宜长,也不能做其他事情诸如玩玩具,看电视等等。休息是放松眼睛和脑子,干其他事情会严重分散孩子注意力,导致二次坐下后注意力严重不集中。
8、孩子出现坐不住的情况,家长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火只会适得其反
9、今日事今日毕;另一层含义就是规定时间内最好完成,超过时间家长可以酌情立刻暂停。
10、其他。
E、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被表扬的,喜欢被称赞的。所以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千万要给与及时的赞扬和肯定。甚至可以适当的奖励,不过奖励要有分寸,不要奖励来的过大,也不要奖励来的举无轻重。奖励的频率也不可多余频繁或间隔太长。建议家长可以制定一个一周学习计划表,分项对孩子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评价,制定一个奖励标准和惩罚标准。总体原则:奖励有效,惩罚有用,不可不痛不痒。
学习计划的制定
一、分清课内和课外的意义
课内作业和学习是学校老师要求孩子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基础,是关键。这部分掌握的不好,一味的添加课外是完全的无用功。
二、课外补充作业的度
总体原则:量不在大,在于精。难度不易高,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外:课外阅读(不易过长)、单字组词练习、造句练习、看图写话练习
数学课外:以针对学校教学大纲重点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为原则。切勿追求高难度,忽略基础。英语:多听、多读
三、如何来给孩子加课外作业
语文:以增加词语量和识字量、阅读量为原则。数学:以基础内容为根本,在进行提高,要求快、准、狠 英语: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多读,尽量掌握所学句型,能够举一反三。
四、如何定义课外作业的量
总体原则:课外作业作占用时间不超过学校所有作业完成总时间的50%,根据自己孩子自身情况,酌情加减。一定要注意物极必反。
五、关于考试
保证每周进行各科考试一次。考试的目的除了检查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意外,还是让孩子熟悉考试要求、环境、考试方法等等内容的一个环节。很多家长过多的关注了考试的成绩,而呼略了考试过程中做题的方法。诸如先写名字班级,拿到卷子先不写,先翻阅等等细节,实际上,我们现在所作的重点还不是为了看到孩子考100分,而是培养孩子如果正确的去面对一份试卷,如何去处理会做的题目和不会做的题目的方法。
六、考试的原则
既然是考试,就要有考试的氛围。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在考试中让孩子学会独立审题,做题。慢慢的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问你的次数也就会少的。
七、如何陪伴孩子做作业
1、孩子不问你,千万别搭话
2、发现错误不要立刻指正,做完后统一处理
3、逐步减少给孩子读题的次数
4、孩子遇到不会的题不要立刻告知孩子方法,一定要引导孩子去解决
5、不会做的出了错要耐心对待,粗心大意出的错要严惩不贷
6、记录单科学习内容完成时间,最少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
7、孩子擦了写,写了擦怎么破:控制橡皮使用次数,次数到了就收回
8、减少影响孩子学习的各种因素:手机振动、最好有独立学习空间等等
9、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少一些威严,多一些和蔼
10、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
11、其他
最后的话:刚步入校门,孩子还是种种的不适应,面对每天庞大的学习负担,作为家长的我们光是每天签字都抱怨连连,我们有什么理由会认为孩子就能按照我们的预期去完成每天的学习内容呢?所以,作业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情况都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外在表现。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嘴上追求赶紧写,快点写,考试要考好的这些内容。其实,更多的是我们如何帮孩子去逐步的融入每天的学习生活。而且,人的心情时好时坏,性格有快有慢,万万不可以别人做镜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掌握自己孩子的特点,根据特点来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让孩子逐渐习惯这个计划,家长才能脱身,孩子才能轻松。
以上内容属本人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刘
俊
2017年11月19日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基石工程 关系孩子一生成长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就成为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サ湍昙堆?生习惯究竟怎么培养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就培养习惯方面谈点肤浅的看法: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培养,而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
1.低年级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俗话说:“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习惯一旦养成,它就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小学阶段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习惯的养成,影响着一个人的一辈子。有人说:培养了习惯,就培养了性格,而培养了性格,最终也就培养了命运。
?ケ收咦魑?一名小学教师工作已经十年,在教学中意识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都比较强,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学生学习认真,善于学习,学习效率高;一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好,不但教师教学会有无法驾驭之感,感到吃力,学生学习也会出现困难,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自主学习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就向成功迈出重要的一步。
2.低年级应培养哪些习惯
低年级应着重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内容很多,笔者就“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2.1 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
如果学生课前无准备,上课了有的学生还在削笔,有的在找书,有的在借学习用品,乒乒乓乓,乱成一团,半天才安静下来,40分钟的课,不知不觉就浪费了几分钟,如果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需要的课本、学习用具等都准备好,放在课桌角上,上课时就很会井然有序,如果我们老师下课时提醒一句“请同学们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每天请值日小班长督促检查孩子们准备情况,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习惯,不用老师提醒,别人督促,自己就会做到。这样上课时全班同学就能安静地坐好。
2.2 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我们可以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某某同学坐得真棒!我们要像他学习。也可以通过口令训练:“一二三,身坐端”。教师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习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只要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3 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有好的听课习惯,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听课习惯要求:会听、会看、会想、会说。这就要教师善于引导,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传授知识,只有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下,只有我们努力地去激活学生,学生才会不自觉地潜心地听、专心地看、静心的想、尽情的说。
2.4 养成正确、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所以书写时握笔姿势要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书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2.5 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增加自信心,敢于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2.6 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不应训斥,而应视为教育引导的机会,帮助孩子找出错误之所在,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2.7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要求学生做到:做作业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再做作业。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看清题目,认真思考,书写规范;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
此外,还要养成勤思考,善提问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读书的习惯等等。
3.家校合力培养习惯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单凭学校单方面教育,学生的习惯养成就会举步维艰,养成的习惯也不可能持久,所以必须要争取家庭的支持。
?ノ诳死冀逃?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快捷地掌握知识,必将受益终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与合作,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家长提供可行性建议,指导家长改善教养方式,营造适合的家庭学习氛围,以此影响学生学习习惯。
3.2 榜样作用
教师本身的品格、价值观及信念会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大都信任和崇拜自己的老师,年幼的学生把老师看得比自己的父母还要神圣,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言行。通过榜样作用,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行为发生引导作用,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
3.3 教师的教学魅力作用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根据低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适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教师创设进取向上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
集体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要努力创设进取向上的班级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自觉约束自己学习行为的情境。教师可以提供并帮助构建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班级环境。而且,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制约着小学生的认识,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プ芏?言之,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只有通过反复训练,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小学生可塑性很大,好听表扬。因此,在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训练时,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启发自觉,多给各种习惯加以强化。通过榜样、表扬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关系到下一代孩子的成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多关注关心孩子的习惯培养教育,这比直接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第三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
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是值得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探索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意识与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构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如何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担责任;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需要什么合作技巧„„。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范围:
1、2年级数学教材。
对象:
1、2年级任课教师及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我校1、2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行动研究法:根据本课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经验。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1、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俗话说:“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再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学习什么?这里需要讲究一个时机。其一,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其二,当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就需要合作完成。其三,当形成了不同意见需要交换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去争议。其四,当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通过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4、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策略的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的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的合作规则外,在很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于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的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些,如果小组讨论的声音小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指导。(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的完成了任务。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5、确立小组的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小朋友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懂,所以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老是有人抢着说,可是这样一来,那些思维慢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整理出来。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规则,使学生能逐步按规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我们相信: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习惯养成的研究 》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3、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确定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邵阳市大祥区西直街小学 易慧茗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孩子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恰恰是发掘这种动力的最好方法。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都会创设某种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如第一册数学“比一比”的第一课时,教科书上画了小猪们盖房子的情景。于是,我就编说了一个小故事《小猪盖房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森林里有四只勤劳的小猪,他们为了不被大灰狼吃掉,决定盖一间牢固的大房子。看(出示主题图)他们忙的可起劲了,还有谁来帮忙呀……);我从故事导入,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在情景中,引导他们看图、数图中事物,并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首先,教师要用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爱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语言、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走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问题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用赞许的微笑肯定他们。
其次,要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吸引学生。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倾听。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随意插话,随意打断同学发言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准确把握。
首先采用听后复述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真听清别人的发言。先复述老师的语言,再复述同学的发言。
其次,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让学生边听边想:某某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见?你还有什么补充?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倾听、提出意见的习惯。
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竞争,轮流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教师在做学生“倾听”的同时提出意见,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鼓励表扬。
(二)培养学生学会表达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耐心的逐渐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引导。在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同时,要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语言内化为认识工具,就比以前更能运用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和规律表达出来,并加以系统转换。”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首先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想一想用数几说一句话,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充分地说出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某个人排在第几,第几排的是哪一个,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为学生的“说”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和机会。课本中经常出现“你能看图说一说吗”“你还能怎样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多”……培养学生将操作过程、观察过程、想像过程、质疑过程说出来。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水平。
三、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第三,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新课程倡导鼓励学生质疑。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前教书关键的问题总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只需疲于应对老师的一个个问题,答出则好,答不出多半还会挨老师的批评,此时的情况往往是答的少,听的多,无奈教师便只好将答案灌进学生脑中完事大吉,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又何谈自主探究?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根据低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我在平时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质疑,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所以每节课我都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自己很困惑的不明白的问题,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的乱问,不要为问而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爱问到善问,问出质量是一个飞跃过程,需要掌握“问”的方法与技巧,不然问的总是琐碎杂乱,没有质量,使提问流于形式。我注意在激发学生好问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大胆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才干,寻找和发现让人困惑的问题,要求学生,1、不许提假问题,既心中明白却为迎合老师而问,2、太简单的问题不要提,因为书上清楚写着没有思考价值,3、在需要认真思考处画横线,打问号,注重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带着更新,更深的问题出课堂,让学生敢于提出真实的思考避免为质疑而质疑走进死胡同,这样一来,课堂上让我欣喜的有价值的问题便时有闪现了最后,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就会思考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
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堂合作实验、同桌互相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大屏幕,统计学校门口一分钟通过的各种汽车的数量,开始的时候,学生我行我素,各忙个的,结果越忙越乱,这时,教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小组的成员来分一下工,张顺记录小轿车,王逸记录大客车,朱志爽记录……”他的一番话,引燃了学生合作的火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参与小组的合作,更要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要学会评判他人的意见,逐渐养成合作的习惯。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培育,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心得体会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一个人的兴趣一般是从小就培养成的。所以小学老师是相当不容易的,想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更不容易。做为一个以后教小学的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得学会如何去教好小学生!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是否喜欢学习的问题,是否有求知欲。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的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应该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其他年级的学生,兴趣都是最
好的老师。让同学以自己的兴趣去学比强迫同学要最好的。强迫同学去学是达不到学习的效果的!
再者还应该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还有小学生的接受不是很强,尽量应该用简单、容易让小学生听懂的语言。所以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
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并且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还应该适当的插入一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
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在课堂上还应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另外也应该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还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一次观看《分类》这节课的教学视频中,里面的老师就放了一段关于超市等地方的视频让同学进行观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用老师事先准
备好的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