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

时间:2019-05-15 03: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

第10课《组歌》讲、学、练立体化教案 【内容感知】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在《浪之歌》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就《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诗相同的是,它主要采用的也是拟人化的手法,但是它并不以得出某种哲理、教谕为目标,它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化约为简单的道理的形象。在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心扉(fēi)

炽热(chì)

祷词(dǎo)

歌吟(yín)

亲吻(wěn)

执拗(niù)

急躁(zào)

礁石(jiāo)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璀璨(cuǐ)(càn)

翱翔(áo)

2.多音字

cãng曾经

shâng盛开 曾

zēng曾孙

chãng盛饭

二、字形

急躁

衷心

欢欣

天穹

干燥

衰弱

出版

窜改

三、词义

1.重点词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急躁: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衷情:内心的情感。

璀璨:形容珠宝等光彩鲜艳。馈赠:赠送(礼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酷肖:十分相似。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夜阑人静:夜很深了,没有人活动的声音了。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鸣锣开道: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让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2.近义词 寂静•静谧 辨析:都指没有声响,十分安静。“寂静”强调不仅没有声音,而且平静,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静谧”强调没有喧闹,多用于文艺作品的描写,书面语色彩较深。例句: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

在这静谧的夜晚,我能听到那么多美妙的声音。3.相关成语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夜阑人静:夜很深了,没有人活动的声音了。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鸣锣开道: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让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

四、文学常识

1.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以他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曾经全球闻名。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2.散文诗:所谓“散文诗”,顾名思义,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这就是说,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不仅在于消极方面它不分行,更在于积极方面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则在于体裁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或者不如说,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

五、名篇名句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剖析:浪花随碧海丹霞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与海岸的爱情。浪花要与海岸融为一体,要使海岸不再过分炽热,要给海岸送来体贴和慰藉。

2.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剖析:这一句话是用拟人手法写浪花和海岸的不同性格。说跳跃不停的浪花生性执拗、急躁;说纹丝不动的海岸坚忍,贴切生动,情趣盎然。

3.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叶大地。剖析:“璀璨的珍珠”的比喻写出了雨的美丽,一个“偷”字贬字褒用,极富情趣,写出了雨的珍贵,“用以镶嵌绿叶大地”写出了雨的作用。

4.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剖析:雨水以自己的“哭”换来了山河的欢乐,用自己的“掉落”换来了花草的生机。这句话歌颂了雨地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5.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剖析:这两句话极富哲理,揭示了雨的行程与人生行程的相似之处: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二、重点语段 1.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剖析:“发出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浪花与海岸爱得轰轰烈烈!“把爱恋的祷词歌吟”“将我亲吻”,浪花与海岸爱得潇潇洒洒。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剖析:“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是对上文内容的精妙概括。“他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是对文章主旨的巧妙升华。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此段歌颂了雨的爱的奉献精神,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结构简析】

《浪之歌》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主要写清晨、傍晚、潮起潮落时海浪的形象,表现海浪对爱情的执著。

第二部分(第5段)主要写海浪对美人鱼、有情人、礁石、海中遇险者、美女丽人的态度,表现了海浪的博爱精神。

第三部分(第6——7段)主要写海浪为了爱而永不停息地歌唱、叹息、工作。《雨之歌》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这部分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雨的运行过程。二是雨对大自然的滋润。三是雨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和慰藉。第二部分(第8段)“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是对上文内容的精妙概括。“他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是对文章主旨的巧妙升华。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浪之歌》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雨之歌》用拟人的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歌颂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2.《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情爱、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

《雨之歌》描述雨滴在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炽热的恋情拟人的杰作 《浪之歌》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也是纪伯伦著名散文诗篇之一。透过浪花、海岸这些形象,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熟悉诗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浪之歌》便寄寓了对祖国深厚的恋情。他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之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说明,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问题探究】

问题:纪伯伦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搜集相关的纪伯伦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使课内带动课外,课外来促进课内。

【导思】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同学们搜集相关他的文学作品,罗列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进行摘抄、积累,为写作积累素材。【探究】

第一步,图书馆阅读或网上查找有关纪伯伦的作品,把同学们找到的资料集中到一起。如:《一支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等作品。

第二步,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勾画优美的语句、段落,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并能对文字作简单的赏析,同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心得。第三步,分小组把同学们积累摘抄的内容互相交流,并有选择性的罗列出两部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可以从思想感情、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分别作出总结。

第四步,搜集整理。对搜集出的资料和谈论总结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可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执拗()

真谛()璀璨()

盛气凌人()翱翔()

解析: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学会朗读和拼写。答案:niù dì cuǐ càn shâng áo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2)我生性执拗,急躁。(3)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

(4)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解析:我们要结合文章来具体地理解,切忌不切实际的解释。答案:(1)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2)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3)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4)在空中回旋地飞。3.《浪之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是对课文中心的整体概括,我们要从全文的描写中领会文章的描写重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正确的概括。

答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雨之歌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6.试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解析:本题在于使我们能对本文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深刻理解作者在文中要表现的中心。

答案:选文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表现了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7.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1)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

(2)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3)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4)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

解析:本题是抓住文句中的关键词,探寻作者用词的艺术和深刻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语言的生动性等方面来品析。答案:(1)抓住雨线闪亮的特点,描写形象、贴切,表达了对纯洁、高尚、正直的“雨”的喜爱之情。(2)“清晨的女儿”“偷”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雨的活泼可爱的情态,“镶嵌”用词形象传神,增添了美的意蕴。(3)答案:用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人的性格特征,生动揭示了“雨”以其高尚无私的奉献和给予给世界带来了生机与美丽,富有表现力。(4)“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细雨飘洒到窗玻璃上的情态,体现出“雨”的温柔与善解人意。

8.选文中“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一句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解析:对于这样的包含深刻哲理的语句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深刻哲理,是我们理解课文的基础。

答案:包含了要正确对待人生的得与失,不把个人荣辱看得过重的哲理。9.你认为本文只是写了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要求我们结合文章的描写,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寓意,达到对文章哲理的认识。答案:(示例)不是。作者这是托物寓意,他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感全部都倾注到“雨”这一富有生命、充满灵气的艺术形象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10.积累两句有雨的完整诗句。

解析:此题是有关诗词的积累,要注意背记。答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

(一)美之歌 纪伯伦

我为爱情指出了方向,我是灵魂的佳酿,是心田的食粮。

我像一朵早晨开放的玫瑰花。摘下我的是一位姑娘,她吻了吻我,然后把我紧紧贴在她的胸口上。

我是幸福的宫殿,我是欢乐的源泉,我是宁静的开端。

我是那温柔的一笑,浮现在姑娘的唇边;年轻人看见,就会忘掉自己沉重的负担,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甜蜜的,梦一般的草原。

我为诗人唤起灵感,我是艺术家的旅途良伴,我是音乐家忠实的教员。

我是婴儿的一双慧眼,温存的母亲看见了,她就会跪下祈祷,歌唱赞美安拉的诗篇。

我在亚当面前变成了夏娃,并且征服了他;我以女友的身份去见所罗门,把他变成了智者和诗人。

我和海伦嫣然一笑,特洛伊城就宣告失陷;我为克利奥佩屈拉女皇戴上了王冠,欢乐就笼罩了尼罗河畔。

我像命运之神:今天创造,明日就毁掉。我是安拉,让万物生长,也让万物遭到灭亡。我比紫罗兰的呼吸还要温柔,我比暴风雨还要凶猛。

世人呵,我是真理!我是真理!也是你们所能理解的最美好的事物。11.试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解析:(本题是对选文的概括,这需要对抽象的形象进行概括,这就需要我们能通过文章的描写,正确地理解选文的中心,正确地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答案:本文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将“美”这个抽象的概念人格化,阐述美的特征,阐明美在人们的生活中、心目中的位置、作用,阐明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愉快和幸福,阐明美与真、善的密切关系。

12.文中的“我”是什么的化身? 解析:这是对托物言志的文章中的形象的一个理性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得更深刻,也才能透过作者的描写达到对文章的正确而深入的了解。答案:美的化身。

13.你怎样理解“我比紫罗兰的呼吸还要温柔,我比暴风雨还要凶猛”这句话? 解析:这里作者把物和人进行了形象化的描写,透过对物的描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志向的人的性格和追求,一个为理想而斗争的形象。

答案:示例:美就是善,没有了善,也就没有了美。为了维护美,要为善而斗争,因此,美在“温柔”的“呼吸”的同时,还有“比暴风雨还要凶猛”的性格。14.仿照“我为爱情指出了方向,我是灵魂的佳酿,是心田的食粮”写一段话。(20字左右。)解析:这样的仿写题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意,同时也学习了运用整齐的句式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案:示例:我为真诚披上了彩霞,我是心灵的卫士,是魂灵的庇护神。

二、语言运用 15.(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题,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__________。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__________。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_________,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解析:语句的表达要做到语言规范,通顺,题目中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开头“桂花香消散了”,承接此内容,后面应该是“菊花香”,所以我们就排除了B和D。风吹起黄叶,“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它的到来,和我的心情也轻松明快,所以为了达到语言的通顺连贯,应补充“宛如我的心情”。答案:A

读书做人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1883—1931),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上世纪20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强烈的爱国精神使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创造出了精湛的诗篇,他的精神有没有让你产生一种动力?对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更高的体验?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组歌

10《组歌》教案

备课人:(初二年级备课组)陈艳萍代笔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过程与方法:

2、强化朗读,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反复诵读,培养表达能力和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纪伯伦。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 1

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续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2)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诵读课文,欣赏诗歌中的美点。(提示:形象美,意蕴美,表达美等)

2、品析“浪”与“雨”两个形象各有什么特点。(提示:——的浪,——的雨)

3、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⑴(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浪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

《雨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

小结:第一,形象之美。《浪之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在《雨之歌》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第二,意蕴之美。在《浪之歌》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守护着它的和谐,它的美。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雨之歌》中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语言的清丽流畅,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丰富的想象,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文中所营造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⑵A.诗人笔下的浪很美,美在它的形象,美在它的心灵。

___________ 的浪

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温柔善良的浪,守护人间的浪等 总结: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B.___________ 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对奉献者的赞美。

⑶《浪之歌》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雨之歌》借雨之歌,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曲折地表达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身的精神。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小练习册第一大题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浪和雨,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12、布置作业: 练习题

板书设计:

海浪----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第一人称的手法、拟人手法

雨----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博爱者

作者—— 奉献者和使者 自拟 ————爱国

课后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学案人教版

第10课《组歌》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

执拗(niù)憔悴(qiáo cuì)馈赠(kuì)

真谛(dì)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酷肖(xiào)翱翔(áo)心扉(fēi)

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â)彻夜不寐(mâi)(2)形似字区别(3)多音字辨析(4)解词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酷似。炽热:极热。寐:睡。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心扉:指人的内心。壑:山沟或大水坑。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重点句子分析】

(1)在《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至此,我们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还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2)《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在这首散文诗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是传情的信使。诗人在诗中对拟人手法进行了灵活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3)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的写法,但作者的想像大多数也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来展开的,如第一首中第二、四节写到潮汐,第二首第六节中写到降雨过程的形成。【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折断的翅膀》。(2)文学常识 “散文诗”,顾名思义,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就是说,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不仅在于它不分行,更在于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而在于体裁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或者说,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课文结构分析】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了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课文写作特色】

1.通篇拟人,想像丰富。

2.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浪漫抒情。3.音律和谐,节奏鲜明。【课本习题提示】

一、节奏,主要是就两首诗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而言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汉语译者的匠心所在。两首诗在翻译过来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不显得单调。在指导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诗中的韵脚一一找出来,作为一个练习。比如,在第一首诗中,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等。由此使学生在朗读时掌握朗读的要点之一,并加深对两首诗的体会。

在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时,要设法使学生能把握住两首诗中各自呈现的总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析出诗中语义递进伸展的层次则更好。

二、注意两首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段,更深地体会它们的艺术魅力及其构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文学想像的技巧锻炼。仿写,略。【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炽热(zhì)执拗(niù)真谛(tì)海誓山盟(mãng)B.憔悴(cùn)馈赠(kuì)衷情(zhōng)长吁短叹(yù)C.璀璨(càn)酷肖(xiào)心扉(fēi)千山万壑(hâ)

D.礁石(qiāo)天穹(qióng)镶嵌(qiàn)盛气凌人(líng)(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执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盛气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心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①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____________(A.扑倒 B.卧倒 C.匍匐 D.倾倒)在他的脚下。

②当美人鱼从海底____________(A.游出 B.钻出 C.扑向 D.露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

③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____________(A.敲打 B.击打 C.敲击 D.叩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4)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青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过海逝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再怀中;傍晚,我把爱峦的诗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怎样理解“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参考答案

(1)C(2)①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②赠送(礼品)。③傲慢的气势逼人。④指人的内心。(3)①A ②B ③C(4)青—清 逝—誓 再—在 峦—恋(5)含义是: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2.10《组歌》(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组歌(节选)

第二课时(雨之歌)

一、反复朗读感悟

二、感悟文本

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雨,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3、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开放题,自由理解)

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雨水滋润了大地。

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

2、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 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板书计划 :

10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海浪 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运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 雨 一个奉献者和爱的使者

博爱者

作者 爱国者形

奉献者和使者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1 苏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

1、《四渡赤水出奇兵》 体会歌词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写法。

2、《过雪山草地》 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欣赏、讨论、演讲

教具准备:

用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以《长征组歌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四、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兴趣。

教学时数:二课时

预习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形、义)。

3、搜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第一课时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二、背景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㈡品味语言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㈢学生当堂背诵课文。

五、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第二课时 过雪山草地

一、检查背诵

二、讲故事、看录像

学生课后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历史真实。

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播放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还可以收看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

三、朗读歌词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学习《过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六、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拓展延伸

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2、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3、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反面条件: 自然环境严酷

军事处境艰难

正面条件: 人民支持拥戴

根本条件: 毛主席用兵如神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 战斗情况 威逼贵阳、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取得战略转移中的大胜利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下载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

    八年级语文《组歌》同步练习[精选五篇]

    八年级语文《组歌》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2.依原文内......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2

    吆喝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组歌

    教学思路: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组歌 教案5篇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组歌 纪伯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

    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 张春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了解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学习和掌握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

    《长征组歌》教案

    总第课时 《长征组歌》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