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5、教育技术应用论文(1)主题: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格式:①首页是封面,封面上注明论文标题、参评学科、学段、作者姓名和单位、移动电话。②第二页起为正文,正文首行是论文标题(二号宋体或黑体),正文下空二行为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附上关键词,再打印正文(小4号宋体或楷体),文末附参考文献。页面为A4纸设置,Word格式(.doc)录入,正文部分(包括文末)一律不得出现作者单位、姓名。
论文标题: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
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评学科:小学语文
学 段:小 学
作者姓名:谢 春 红
单 位:无为县实验小学
移动电话:***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早已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师而言,准确把握整合时机,合理掌握整合程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
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就能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快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精神。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呈现信息的便捷,学习趣味的增强,难点有效的突破等优势,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美景。但是,在信息技术广泛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语感培养的忽视,情感交流的淡化,思维想象的限制,课堂生成的抑制等等,对语文教学原有的思想、方法、形式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摒弃,使语文教学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回看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让我们不禁深思: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整合呢?下面我将以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体会,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准确把握整合时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的设计应为教学的某一环节,起着呈现、烘托、渲染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必须找准整合的适当时机,科学有效的“整合”。在什么时候实现整合?怎样实施整合?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种途径:
1、适时呈现,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适时地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心理期待下,其兴趣与热情自然迁移到后面的语文学习中。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首先展示课件,课件播放海风吹着尖利的号角声,海浪似乎是千百乘铁骑,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波涛汹涌的恢弘场面,再配上扣人心弦的音乐,然后再让同学们说说大海留给自己的印象,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教师导入,那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吗?想不想和老师乘坐海底观光潜艇潜到海底,观赏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的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善于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令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更新手段,突破难点 分析语文教学的难点,大致可分为这几种情况,一是文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如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和科普类的文章;二是文本语言抽象,含义深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有限,无法理解体会。如:《狼和鹿》、《“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最后一段话;三是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缺乏方法和途径,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如今多媒体素材资源各种各样,表现力与感染力独具一格,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些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一画描写沙漠环境的词语和句子,说说感受。在学生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沙漠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茫茫”、“铺天盖地”等词语的意思。多媒体的呈现,加深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沙漠环境的了解,也为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忽视情感体验的教育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体验,创设一切可以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提升其自身的综合语文素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我在教学《桂花雨》第二课时,学生分组齐读“摇花乐”、“思乡情”部分,教师说作者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她在《烟愁》的后记有这样一段话:(配乐逐行出示),听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现在琦君住在美国,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前年她又回到了故乡,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热泪盈眶:(出示图片和字幕)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让学生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理解作者对故土深深的眷念之情。利用课件,升华情感,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缩短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4、资源补充,拓展外延 有些课文,文虽完但意未尽,这时我们教师更应该利用好网络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碧螺春》一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网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上网浏览这些网页的相关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自助地从事学习活动, 如读一读清丽多姿的茶诗、茶词、茶曲,写一写有关茶文化的研究报告,在典籍文献中追随茶文化漫长的历史足迹,体会其特有的清淡、高洁而隽永的文化意蕴。网络的应用,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更广阔的语文生活之中,使自己的语文学习更自主、更深刻、更灵活、更快乐。
二、合理掌握整合程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却一味的依赖多媒体。多媒体的过多使用,让我们的教学简单了,教师轻松了,学生浮躁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幅下降。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科学整合,要讲实效、高效,要把握整合的程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1、整合要水乳交融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看课件与内容的融合度,讲究实际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教
师找来《哪吒闹海》的动画片给同学们播放,孩子们很是开心,因为看着有声音有图像的影片比阅读文字趣味性强多了,结果却忽略了这是语文课堂,是要通过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人物形象。结果本末倒置,追求趣味性,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一定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在一起,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可取的。
2、整合频率要适可而止
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语文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应做到适可而止。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海底动植物的图片,这些图片制作精美,我一张也舍不得删掉,于是课上我将几十张图片配着音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刚开始,随着一张张海底美轮美奂的图片播放,学生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到后来学生观赏的兴趣明显下降,我发现课件的出现频率过高,对后面的教学帮助不大。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声像图片很新奇,但是过多地出现,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怎能没有审美疲劳呢?教师繁复切换多媒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效益又怎能得到提高呢?因此,在采集整合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
3、整合难度要恰到好处 因为多媒体呈现方便,分析和展示思考过程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就增加了难度,忽视了教学目标,盲目的拔高学习的要求,拓展延伸往往不加节制。如我校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体诗《江雪》时,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诗意后,向学生发问:在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段视频,讲述了诗的作者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教师告诉学生,柳宗元当时被贬来到永州,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出示课件)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这种脱离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拓展,过分夸大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每位老师都应对教材和学生深入研究,掌握好拓展的深度和延伸的广度,做到恰到好处。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
4、整合要适时调控。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需要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在整合式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成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
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调控。比如,在预习课文时或学完课文后,为了课堂教学需要拓展其他方面知识,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对这些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如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整合时机,合理掌握整合程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就能更快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自由地进入语文学习运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刘允平,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45.[2]韩庚灵.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G]//外国教育史.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216.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课题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这个课题自开展以来,不仅仅是我们课题组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语文老师参与其中,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本学期开展的课题组工作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
任何一个课题研究,需要厚实的理论支持在能得以开展,我们课题组的理论学习途径广泛,有的老师参加了园区的PPT或者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培训,有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料给自己充电,也为老师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本学期,共开展了四次理论学习,每次理论学习,课题组老师都能认真学习。第一次的内容是《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初探》,范校长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大大拓展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务必要弄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要一味地迎合了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根。”第二次的内容是是《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马晓英老师说“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实现整体优化;它最终要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实现改造(不是一般性增补删改),从而“整合”为更合理的能力标准、知识系统和教学体系。”第三次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评析及反思》,在诵读课文片段时,配上音乐,孩子们读得入情入境,更有感情。这样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适时恰当,对课堂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理论学习着实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课题研究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二、课题研究需要实践研讨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虽然不能经常聚在一起研究,但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活动,始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平时老师上课普遍使用PPT制作的课件,这也是多媒体手段之一,只要用得恰当,用到点上,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这学期,我们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参加赛课比赛,都是利用了PPT多媒体教学,老师们准确地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科学正确地制定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认真有效的贯彻落实。课上,孩子们大胆发言,气氛融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课文插图的使用,音乐背景的映衬,歌曲的渲染,课外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动人的情感世界,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充分凸显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精巧的教学设计,给全体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启迪。在课堂上,利用信息网络,查询并补充介绍了资料,引导学生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不是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而是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更为博大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内心更为敞亮,精神进一步得到唤醒,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多媒体的力量在此刻再一次体现。
在6月,我们课题组更是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电子白板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年级组的老师都大胆突破,勇于尝试了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我校范伟林副校长身先士卒,执教了示范课。课堂构思巧妙,拉近了学生与原本并不熟悉的内容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并注重了写作方法的指导。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学生思维活跃,相信通过不断演技,不断创新,这一新兴教学手段定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更多地为课堂教学的精彩演绎助一臂之力。信息技术教学课,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的图片,背景音乐,以及动画效果,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还有几位老师,虽然不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但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根据教材特点进行了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可以书写勾画,还可以对书写内容执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这次研讨活动之前,我们课题组的信息技术周艾琦老师还组织课题组以及其他老师进行软件的使用和制作教学,使老师们享受了一顿特别的精神大餐。这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研讨活动,使我们课题组老师受益匪浅,为我们课题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三、课题研究主题研讨。
我们课题组本学期开展了三次主题研讨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是整合在教研组活动中开展。这三次主题研讨活动,目标明确,始终围绕语文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希望在这样的主题研讨活动中能取得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分析
电子白板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整合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子白板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辅助教学的助推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方法。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教师为了追求成绩,课堂中无法跳出固有的教学方法,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的学习能力不高。所以探索一种符合小学语文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电子白板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真正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一、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电子白板技术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应用,实际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好评。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辅助工具,把传统的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白板等多种工具的功能集合起来。与以往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相比,功能无疑是大大的增多了,具体很多独有的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使用黑板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而使用普通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制作的幻灯片往往是固定的,单向性,很难随着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而电子白板技术则是把常见的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黑板结合起来,扩展和延伸了教学功能,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十分的灵活,可以拖放,可以添加批注,还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的涂色和绘画。从而及时的反馈教学知识,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也能随时了解,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的学习。电子白板里的资源库,更是把海量的信息资源与课堂连接起来,随时的调取课堂教学需要的资源,教师在日常的备课时,也能查找各种资源,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特别是电子白板有着极高的视听效果,可以有效的沟通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交流,顺畅高效的开展教学互动,真正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二、电子白板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1.巧用识字功能,增强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识字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往往是耗费大量时间,而效果却很难保证。而借助电子白板辅助识字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电子白板设定有识字功能,对于每个生字都有拼音,并配有图文并茂的意思解释,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极大的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所学的生字,形成高效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时,里面“瀑”和“鹭”这两个生字不仅有图文并茂的解析,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理解词义,还有很多的扩展词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同时,电子白板还有很强的交互性,在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笔者在组织识字教学时,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就尝试过运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还可以通过拖拽可以任意的更换内容,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如字的组词、字的分类、字的组词、多音字、近似词语等众多教学辅助功能。学习生字时有很多的合体字笔画多、字形复杂,学生在初学时识记会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为了方便学生的识字,可以把合体字拆分成不同部分,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生字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充气雨衣》时,这一课的“膝、泳、囊、嘿、棒”都是比较发杂,就可以把这些字进行拆分,“棒”进可以拆分成“木”和“奉”,“泳”可以拆分成“三点水“和”“永”。
2.充分运用绘画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白板的绘画能力,可以极大的改善教学效果。电子白板具有自动播放和调整物体位置和放大缩小等功能,这样在教学中就可进行绘画,插入一些教学图片,随时的变换课程教学画面。例如,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京张铁路修建的困难,教师可以借助绘画辅助教学。在讲到了詹天佑修建铁路时大胆创新,在京张铁路的居庸关隧道这一段,设计了“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的开凿方法,学生对于这种铁路的结构理解起来会比较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现场绘画,通过深入浅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修建铁路的困难。在使用了电子白板之后,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两端同时相中间凿进去”的结构图,清晰的认识到这种设计的优点。这样,学生在了解铁路知识时,避免了教师单纯的讲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加充分的认识詹天佑的智慧和才能。
3.活用白板的批注功能,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十分的灵活,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各种知识,学生观看也十分的便利,同时可以把笔记抄写下来,而要是用传统的多媒体和黑板教学则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这样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能很好的控制在教师手里。
例如,在学习四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可以先在课前利用电子白板上引 入课文,并列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交流、讨论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中华不振?老校长对大家为什么而读书的回答最为满意?接着,可以让想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到前面,利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和勾画,把自己的理解展现给其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就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而是调动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在学习的中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批注的方法,可以更加轻松的突破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学生自己在课下阅读课文时也能逐渐的运用批注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发掘资源库功能,拓展教学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需要查阅各种教学资源,并展示给学生。电子白板有着其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独特资源。可以直接的调取电子白板资源库的相关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满足扩展教学的实际需求。而不用教师自己课前制作繁琐的幻灯片和课件。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从教学资源库中找到《水浒传》作品的介绍,以及关于林冲的人物介绍等资料。文章中有很多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充分的演示这些内容。课文中很多丰富的感情描述是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把这些情感描述进行演示。便于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在如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让信息技术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课堂,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也给教育注入新的生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多媒体课件的定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作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桥梁而存在的。课堂中,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更不能让课件喧宾夺主,成为教学活动的羁绊。
参考文献:
[1]吉彩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 2012,(35).[2]兰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01).[3]尤日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技术教育, 2014,(12).[4]闻红霞.浅议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J].学周刊, 2013,(04):128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陈兰
(湖南省衡阳县岣嵝乡中心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具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鲜活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等优越性,但在融合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合理地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效融合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越,信息技术与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大破时空限制,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本人结合近几年工作实践,就信息技术 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融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科教 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一、直观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要讲直观现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应该如此。多媒体计算机所形成的画面以及它的声、光、色、形都能给学生的思维和视觉冲击以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你观察时经常看到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况,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湖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课文《“神舟五号”游太空》,老师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燃料燃烧的情景、升空等“神舟五号”升空的整个过程和在“神舟五号”上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的视频,加上音效和解说,孩子们深深地被震撼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的愿望。学生在课堂上仿佛身临其境,注意力明显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凭字面想象、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充分激发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空间,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的教学中,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语预期的教学目标,40分钟的时间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在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时间处理。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后,往往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另一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是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生动活泼的视听信息,配上文字的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栩栩如生,课堂教学大放光彩。如小学语文出版社语文四年级课文《琥珀》一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现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让故事活了起来。使学生 视觉、听觉、触觉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图片和视频的插入让学生对于琥珀的样子和琥珀的形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在这节课中,我打破了常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知道琥珀的商业价值这个结果,再寻求出名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三、方式多样,丰富学生课堂内容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限于学习的条件,大部分的教师只能在教室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学习目标高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知识结构,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深度,不同广度和进度的课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或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或设置问题,引起思辨;或提供素材,供其参考;或提供演示,解释疑点;或时空再现,还以清白,从而顺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国古代教育苟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其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示出来。如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的图画》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领略秋天的美丽景色。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氛围,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秋天山野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音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精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解释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促进探究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探索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慨念、规律的行程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获得难忘的体验。
在信息技术介入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过程中,师生、。
三、方式多样,丰富学生课堂内容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限于学习的条件,大部分的教师只能在教室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学习目标高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知识结构,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深度,不同广度和进度的课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或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或设置问题,引起思辨;或提供素材,供其参考;或提供演示,解释疑点;或时空再现,还以清白,从而顺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国古代教育苟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其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示出来。如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的图画》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领略秋天的美丽景色。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氛围,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秋天山野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音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精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解释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促进探究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探索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慨念、规律的行程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获得难忘的体验。
在信息技术介入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理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的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给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会飞的孩子》一课,孩子们初读课题就会有疑问:会飞的孩子,他真的会“飞”吗?他是怎样“飞”的?带着这个疑问,教师在上课时,播放了怒江奔涛汹涌、响声巨大、凶险异常的环境的视屏,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感官刺激,学生立刻就找到了答案并且真切感受到怒江究竟是怎样发“怒”的,到底有多凶险,从而激发出对主人公阿江勇敢、热情、坚强的性格的喜爱之情。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学科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学科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第五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内容摘要: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即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基于学生个性特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贵在坚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策略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即教育手段与索质教育思想脱节,滥用甚至误用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淡化甚至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以视听代替想象和朗读,以屏幕代替黑板与粉笔。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点,避免在实际教学中走入误区,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二、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标”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基于学生个性特征
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贵在坚持
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索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必须是志者、勇者才能顶得住,坚持得了,为了走出一条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如果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定会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