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教学反思
首先我把这节课的整体思路作一简要说明:
1、氧气,学生熟而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零零狗”电影视频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就显得较为抽象,因此我在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注意了直观性和对比性。例如,在讲解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时,由两位学生上讲台同时演示不同的闻氧气方法,由学生判断正确,可加深学生的印象。
3、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了生动有趣的小组合作实验。分组合作完成氧气的检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由于硫的燃烧生成物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而且在电教室上课没有通风设备所以这实验就改为演示实验了。
考虑了以上几点,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我的脑海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只要学生知道的知识就让他们说。如: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吗?集气瓶为什么要预先在瓶内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学生积极发言,我不断鼓励,使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喜欢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前,木条、铁丝、硫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而我把大部分实验安排了学生实验。对此,我也很担心学生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没想到他们的操作能力很好,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这也使我感到今后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其实很了不起。
一节课总是会有一些遗憾,这节课最失败的就是因为是隔夜制好氧气很多集气瓶中的氧气漏气了,导致一些小组的实验不成功,这是我从教三年以来上课遇到的最大的突发事件,很多同事都暗暗为我捏了一把汗。幸亏同事及时帮我制取了几瓶氧气,我又重新演示了一些实验,为此我非常感动同事的热心帮助。但这些都是我执教的宝贵经验,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课后及时反思,改进收集氧气的装置,例如在瓶口适当涂点凡士林可防止漏气,用塑料软瓶收集二氧化碳时沿瓶盖和瓶身缝隙处滴蜡烛可防止漏气。还有就是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需要及时关注学生,适时引导学生的提问。对此我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上公开课,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争取做到每一节课当作公开课来备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第二篇: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首先我把这节课的整体思路作一简要说明:
1、氧气,学生熟而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零零狗”电影视频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就显得较为抽象,因此我在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注意了直观性和对比性。例如,在讲解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时,由两位学生上讲台同时演示不同的闻氧气方法,由学生判断正确,可加深学生的印象。
3、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了生动有趣的小组合作实验。分组合作完成氧气的检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由于硫的燃烧生成物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而且在电教室上课没有通风设备所以这实验就改为演示实验了。
考虑了以上几点,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我的脑海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只要学生知道的知识就让他们说。如: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吗?集气瓶为什么要预先在瓶内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学生积极发言,我不断鼓励,使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喜欢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前,木条、铁丝、硫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而我把大部分实验安排了学生实验。对此,我也很担心学生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没想到他们的操作能力很好,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这也使我感到今后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手脚,他们其实很了不起。
一节课总是会有一些遗憾,这节课最失败的就是因为是隔夜制好氧气很多集气瓶中的氧气漏气了,导致一些小组的实验不成功,幸亏我又制取了几瓶氧气,我又重新演示了一些实验。但这些都是我执教的宝贵经验,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课后及时反思,改进收集氧气的装置,例如在瓶口适当涂点凡士林可防止漏气,用塑料软瓶收集二氧化碳时沿瓶盖和瓶身缝隙处滴蜡烛可防止漏气。还有就是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需要及时关注学生,适时引导学生的提问。对此我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上公开课,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争取做到每一节课当作公开课来备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学 校:永和中学 姓 名:王庚文
日 期:2013、9
第三篇:八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通过本节课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掌握氧化反应和氧化物概念。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本节课处理较好之处
1、引入阶段:氧气,学生熟而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天宫二号”发射视频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成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氧气物理性质:由于课本上该知识点有比较直观地呈现,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将点拨放在引领学生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及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在空气中的放置方法,学以致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知识,形成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3、氧气化学性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到现象清晰,留下印象深刻,课堂中教师通过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出木炭、铁、蜡烛在空气中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结论,体现了直观思维的训练和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并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现象描述、表达式书写,规范了学生科学表达能力。
在铁丝实验中,由于该实验操作较复杂,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即实验前先通过ppt给出铁丝实验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打磨铁丝;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铁丝为什么要绕在火柴上,火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将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到集气瓶中等问题。然后学生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最终找到答案。这既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引起了学生对该实验关键步骤的重视。
4、氧化物概念:对氧化物概念的学习,通过练习判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区分氧化物,效果较好。
5、总结阶段:氧气既能与单质反应,又能与化合物反应,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前面已学习过的例子,如:氧气与镁反应,氧气与磷反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1、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导致铁丝实验现象不明显。
2、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
3、学生提出问题时,点拨的不够深入。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木炭、铁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 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 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让学生预习后亲自操作部分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并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4.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3.通过二氧化硫的了解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2、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对各个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归纳出结论
课前准备:5瓶氧气、硫、木炭、细铁丝、砂布、小木条、燃烧匙、药匙、坩埚钳等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潜水员潜水必带的东西是什么吗?(氧气)那么,你们知道氧气有什么作用吗?(供给呼吸)
由此可知,氧气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氧气,生物就无法生存。那么,这次课我们就来了解氧气。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我们就先来了解氧气的性质。(展示教学目标)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一瓶已经制好的氧气并让学生阅读33页第一段内容,根据提示描述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之后,幻灯片展示)。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比空气密度略大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4.三态转化:101kPa下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示:通过四个实验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实验将同学们选派1-2名组员进行演示,各小组组员负责该实验的现象观察及总结并展示成果。
任务一: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学生演示实验:
现象:各小组通过观察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描述完整的老师给予展示出来,并评价和鼓励)。
结论:小组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老师提问学生来回答)知识迁移:氧气的检验方法:小组讨论后回答
任务二: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演示实验:
现象观察提示:比较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颜色;是否发光发热;产物是什么状态?有无气味? 文字表达式:
现象:各小组根据观察提示通过观察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描述完整的,老师给予展示出来,并评价和鼓励)。
引导:气味 学生还在哪些地方闻到过?(燃放鞭炮)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为了保护空气我们能做什么?
提出问题:集气瓶中的水有什么作用?(讨论后举手回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由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并给予点评)
任务三:木炭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演示实验:
现象观察提示:比较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发光发热,火焰呈什么颜色;产物是什么状态?有无气味?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无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现象:各小组根据观察提示通过观察讨论后写在本组的展示纸上(描述完整的,老师给予展示出来,并评价和鼓励)。
根据现象推测出产物后,由学生到黑板上完成文字表达式(老师给予点评)。
任务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
现象观察提示:比较在两种气体中点燃后有何不同?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颜色?
文字表达式:
现象:由学生观察后现场举手描述,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并给予点评。文字表达式由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老师给予点评)。
提示学生提出该实验操作中的疑惑(操作注意事项)(教师分析解除疑惑并展示)①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②为什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受热面积,防止热散失;
③为什么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无法燃烧;
④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高温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 【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常做氧化剂。(让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1)无色、无味的气体
4(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检验方法:药品,现象
(2)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助燃性,氧化性。
课后反思:
第五篇: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 唐莹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的性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节、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六个方面来说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二节,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2)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2)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2、学法:教学过程中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氧气(五瓶)、木条、硫磺、木炭、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镊子。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一则新闻导入课题:
昨日清晨5时30分许,一辆7路公交车由北往南行驶至韶山南路东塘北路段时,车厢中部突然燃起半米高、2米多长的明火。好在驾驶员常建伟紧急停车疏散乘客,并迅速拿起车载灭火器扑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事件中没有乘客烧伤,车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也未对交通造成影响。
提出问题:车载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与氧气的性质有什么联系? 再用多媒体播放几张氧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探索新知、学习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当中,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一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出发? 思考二 向同学展示一瓶氧气。提问:
(1)请大家观察这瓶氧气的颜色、状态。
(2)闻一闻它有没有气味?
思考三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水中通一会空气?
思考四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氧气三态图,并提出问题:如果条件改变氧气的状态发生变化,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本环节以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刚开始学习物质的性质,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实验一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如图1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老师提出问题:(1)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2)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同学认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熟悉探究程序。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实验二 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如图2 请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同配合做实验。同时老师提出问题:
(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请思考: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向学生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提高文明道德素质。)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实验三 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如图3 木炭、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学生比较熟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我对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将木炭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放在一起,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
(1)实验前设问(多媒体展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而在氧气中燃烧出现怎样的现象?(2)组织学生相互配合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相互讨论,连续完成以上二个实验。
经过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后,我采用师生互动方式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我是这样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分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实验四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如图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有它的特殊性(铁丝不容易被点燃),因此进行这个实验时,我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也就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和汇报现象。
(1)实验前设问(多媒体展示):
a 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充分的氧气,能燃烧吗?
b 在点燃铁丝时,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和细沙起什么作用?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后,教师演示,观察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再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图1
图2
图3
图4
引导学生总结上述四个演示实验,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进行有机的总结。
3、氧气的用途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让同学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归纳与总结
教师通过幻灯片,复习整节课的知识,加深印象,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及时巩固可以使对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布置作业、反馈提升
(1)思考开头的新闻,回答:车载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与氧气的性质有什么联系?(2)请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3)完成36页课后习题。
主要考察对氧气性质及应用的理解,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可检验氧气)
⑵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
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碳 + 氧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小结:
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