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200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东莞市200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信的殿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内容摘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更是学生成功学习的第一要素。一个学生有否自信,不但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且还影响其对从事后继学习活动的动机。语文学习更是如此。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语文教师应更多地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差生问题,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或许能获得同行们的共鸣。小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语文老师作为主要的德育工作者,有权利也有义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自信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只有自信才能让学生成功。
小学生自信心理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通往成功的有效动力;自信是一种让孩子......自信是一种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教育;自信的人时刻都认为“我能行!”自信的人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语文老师的眼里,大多数学生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的。读一篇文章只读了一段就读不下去了,写作文太难了就不写了,总是坚持不住,因而在学习上成绩不理想,生活中常常受批评。其实,就是失去自信,可见自信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发挥学科中的有利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
一、从培养、保护、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帮学生找回自信。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孩子,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在创新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地学习才能持久。
1、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孩子大多数缺乏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习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增添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方式灵活多变,使活动过程本身就能吸引住学生,这对学生善始善终地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在学习词语时,用比赛读和比赛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学习寓言故事时,用课文剧表演的形式来理解深刻的寓意;在巩固积累的知识时,用抢答的方式来检查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在学生英雄人物故事时,给予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再现英雄事迹,学习英雄高尚的品质等等。还可以多种形式有机使用,加上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在《丰碑》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一组红军过雪山的画面,配上风雪飘洒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一个类似真实的环境中去感悟课文内容,学生此时也产生了好奇心:在风雪交加的行军中会发生什么事呢?于是学生便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当读到将军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就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对话来表现将军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学到这里,我让全班同学站起来,深深对着屏幕中的军需处长敬一个礼,虽然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在学生的内心里同样充满了敬佩之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这样能让学生更加体会到舍己为人的伟大情操。
2、尊重学生的意愿,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中很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对学习、对自己失 去了信心,因而总是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业不良。态度决定一切!老师必须先尊敬学生,学生在被尊重的情况下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写想象作文《未来的XX》时,学生的奇思妙想可多了:有的说未来的家建在月球上;有的说未来的人不会死;有的说未来的他要活到三百岁等等。这些看来似乎天方夜谭,但老师要正面地引导他们:想法是好的,但要合符情理,才能让别人信服,我相信你能做到的。只有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心态后,他才能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的挑战;只有当学生有了很强的学习动力后,他才能坚持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感受自信。
在语文课堂上,每一课都有一个学习目标,只要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实现每一课的目标,通过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圈一圈,不懈地努力,才体现出他的恒心。语文课中的目标一般都分层次的:第一课时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悟重点;第三课时,点明中心,巩固练习。尤其是在辅导学困生时,确定一个小小的目标,等于是给了他方向盘。我所教的五年级中一名学困生,他几乎被打入了冷宫的,但我每天都布置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作业给他做,他还做得津津有味的,在班上,我也常表扬他尊敬老师,乐于助人,于是他没有“冷却掉”,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成绩的提高是学生自信的源泉,等于在他心灵上浇上了营养之水。
三、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从自己身上找到自信。
对某个活动要持之以恒,对自己充满自信,须靠自己的自觉行为,因此,让学生学会检查、监督自己是否朝既定的目标努力是必要的。如学生做语文作业时,总是挑简单的做,难的就随便写,其实,难的也可变成易的,把它分解一下不就得了,关键是要坚持不懈。学习语文要有恒心,要长期不懈地认真学习和积累,否则就不会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中,通过学生的看书、听讲、作业小结、复习等学习环节,切实加强意志行为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耐久力、坚持性,除此之外,还可加强学生课外练笔:写周记、读书笔记等。每周轮流检查一次,每人一次检查的机会,既可以监督别人,也可以促进自己。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我还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名言警句,用以自励。如“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当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便用这些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有了这些名言警句,等于让学生找到参照物一样,可以用来衡量日常行为,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让学生越来越自信。
四、教师要多鼓励,常说“你能行”,在习作中体验自信。
孩子就在无数试笔中,树自信,成自觉,立笔成文。其实缺乏自信,应为现在学生的通病。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想多数老师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课堂上举手的人少了,把......我觉得应该把它纳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尤其要注意在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说,赏识学生是必要的,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必要的;愉快学习是必要的,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更是必要的。
在习作的过程中,最容易体验自信,学生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的习作是最好反映学生是否充满自信的见证。于是,我时常在习作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生活,并让他们边体验边记录,生活在于享受,让他们用享受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体验生活,令他们感到生活处处充满自信,不用找,就在身边。而且我还在习作的批语中,多写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不是一件苦事,让学生在习作中真正体验自信,体验快乐。学生有了信心,他们的作文越写越好,越写越有味道。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那份自信就找回来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大,作为语文教师,不能让学生有“欲求受挫”的感觉,应有豁达的心胸,让学生热爱语文,不怕困难,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在教学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信的殿堂,老师还要致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这是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
第二篇:东莞市200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东莞市200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让德育之花在英语学科中绽放
内容提要: 学校德育的工作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学校领导的事或是班主任的事,而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英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机会无处不在;英语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让德育之花在英语教学中处处绽放。
说到德育,我们传统的观念就是跟班主任或是语文学科联系比较密切,跟英语好像挂不上钩;其实并不然。《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各学科当然也包括英语这一学科。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相对于语文和数学来说,看似内容浅显,但它所涉及的面却很广。因为它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自然也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善于观察、抓准时机,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一、英语课堂是学生大胆、自由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是老师利用道德标准约束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时机。
英语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语言,自然带有西方国家比较开放的思想。而受几年英语专业培训的英语老师的课堂,相对来说也会比较自由、开放的。在我的课堂上,我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开阔学生的思维,为他们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英语 学习环境。因为只有当他们放得开自己,他们才有可能沉浸在老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总之,和谐的环境是德育渗透的前提。
有一次,我在教授“This cake is for you ”时,为了开阔、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模仿造句。立刻,学生造出来的句子就五花八门了。一个男同学A站起来,指着一位女同学B,对着另一位男同学C说:“This girl is for you!”话毕,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更让我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是,C同学居然跑到B同学面前,一抱就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搞得女同学惊慌失措,非常害羞地把头埋得老低,而其余的同学也笑得东倒西歪。
见此情景,我也呆住了有几秒钟的时间。平静下来时,我又欣喜地告诉自己“收拾这班家伙”的机会来了。我“咳”了两声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接着以平和的语气对着C同学,也对着全班同学说:“你这样的行为,老师就不赞同、不支持了。有时候,一些行为是不能不加以思考就做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想一想,这件事做出来之后会不会对别人有不好的影响或造成伤害。如果是不利于别人的,那我们就不能做,要不这样会显得我们没有修养。反过来,能够做到三思而后行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因为,人人都喜欢跟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打交道……”同学们纷纷点点头,不再笑了,而此 时的我却满意地笑了。
瞬间的机会抓住了,巧妙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点拨,你的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精彩,而你的学生也会因为有老师的导航而不断自我完善,道德品格也不断规范。
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是学生的困惑,也是老师解惑释疑的机会。
在一个借班上课的课堂里,新老师亲切地问同学们:“大家想知道老师的一些情况吗?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你可以问我一些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用英语向老师提问题,跟学生套个近乎。第一个学生问老师的英文名字是什么,很好,坐下。第二个一站起来就问:“How old are you(你多少岁了)?”老师可能也没想到学生会问这个问题,但毕竟是经验丰富的专家,立即笑着对提问的同学也对着全班的同学说 :“It’s a secret(这是一个秘密)。我们现在学的是外国的语言,就要遵循外国的习俗。在西方国家里,我们不能随便问别人的年龄,因为这是他人的隐私;“How old are you ?”只能用来问小孩子的年龄,是对小孩亲昵的表达。”至此,同学们才“哦”的一声表示明白了。
中国人对于年龄的问题看得比较开,隐私也相对较少,但西方国家的人就不一样,他们非常看重人权。而小孩子是无法理解这些文化背景差异的,那么老师就要善于见缝插针,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相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人听到 别人的赞美会表示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而外国人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并说“Thank you ”。再有,中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会讨论“你一个月有多少工资”、“你的房子买了多少钱”之类的话题;但西方国家的人却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隐私没有必要告诉别人,他们的开场白一般是“今天的天气很好”或是“你穿的裙子很漂亮”等等。如果我们没有了解这些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就会闹出笑话来。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和外域特征,学生要学好语言,当然也要理解并接受各种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而老师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完全可以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三、丰富英语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实现英语学习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采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实现教学和德育双丰收。
在一次班里举行的英语演讲比赛中,我让学生以“I have a dream”为题,讲一讲自己的梦想。同学们顿时热情 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梦想自己成为一名歌星;有的说,希望自己是一个作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同学居然说:“我梦想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来学习汉语,而到那个时候,成为世界语言的就不是英语,而是汉语了。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中国人所讲的语言也应该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语言,而不是英语。” 当时听了这个同学的这番话,我非常感动,不由的接着那位同学的话激动地说:“同学们,在电视上,你是不是经常会看到好多的英语竞赛,例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等等,而你有没有看到其他国家也经常举行关于汉语的各种比赛呢?”同学们的情绪也给我调动起来了,大声的说没有。我顺着这个话题继续提问:“那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我们中国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还没有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所以我们的语言也还没有成为国际的语言,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汉语会成为世界语言的。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是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拥有这个共同的理想,就要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一堂课,同学们群情激昂,个个雄心勃勃。而我的心也跟同学们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校又组织一次英语主题活动,我让学生搜集有关Olympic Games(奥运会)的材料。有的同学居然还搜集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运会的事例,看到同学们这么关 心国家大事,我也非常欣喜,随即向他们提问:“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的赛事都选择在中国举行,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学生们个个热血沸腾,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强大起来了,全世界的人都关注中国了。我们也不会甘于平凡,要刻苦学好各门功课,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外来的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它更加需要老师深入理解、研究,将其内含的德育因素传递给学生;也正是因为其本质上的特征,决定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老师是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发现,并及时点拨,学生便会受益无穷,而我们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会相应地得以提高。
第三篇:中小学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②】
□杭州市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宁波市“四个力求”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 □杭州西湖区以“育人八法”为载体打造青少年德育品牌 □衢州柯城区“三个引领”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衢州二中创新育人工作争创德育新标杆
杭州市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杭州市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积极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改进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迅速开展专题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副市长陈红英就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和葛慧君部长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具体部署。市委宣传部召开部务会议,专题进行学习贯彻。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德育指导小组会议。市教育系统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专题学习、传达、解读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观念,紧紧抓住“价值观育人、课堂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德育工作的4个基本环节,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改革创新、考核评价改革创新”等3项德育教育改革创新任务,扎实推进中小学育人工作。
二、迅速开展专题调研,谋划德育工作新蓝图。启动实施德育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深入查找全市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强化督促检查力度,研究落实相应对策举措为制定出台杭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三五规划夯实基础。同时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十个方面分30条提出贯彻落实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
三、推出迅速开展德育行动,深化德育生动实践。2016年杭州市谋划“核心价值观培育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行动、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峰会服务保障行动、教育法治宣传行动、第二课堂提升行动、最美精神弘扬行动等德育十大行动,结合杭州实际,全面落实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的目标任务。通过学校县(市、区)和市级层面层层推选全市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开展童谣全球汇——“我们靓杭州靓”杭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新童谣大赛活动。以“畅响G20”为主题,通过歌唱活动讲述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杭州故事,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国际化境界建立,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杭州市委宣传部供稿〕
宁波市“四个力求”贯彻落实 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
宁波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力求在思想认识、教育改革、阵地建设、队伍引领上有突破。
一、在思想认识上力求突破。由市文明办牵头成立由12个重点部门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协调领导小组,将中小学德育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德育专题调研、研讨活动,出台社会实践大课堂学分认定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实践研究等理论报告与实践有机结合。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教育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会,制定下发《宁波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行动计划(2015—2018)》,指导规范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
二、在教育改革上力求创新。立足全市中小学德育“135”模型,评选十项区域德育教育工作品牌,汇编百例学校德育教育经验案例,推进各地“一地一策、一校一品”德育多样化建设。启动实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推进省编德育地方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内容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开展实践教育,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孝悌感恩等特色文化活动。
三、在阵地建设上力求实效。推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项目,建成85家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宁波市(杭州湾)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获教育部批准。规范县(市、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运行,推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发挥“假日学校”“四点钟学校”等市级品牌优势,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春泥计划”实施率达到82%。
四、在育人队伍上力求发展。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成立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启动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实施班主任队伍提升计划,畅通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通道。发挥先进典型队伍引领。举办“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感动高校”十大人物评选、寻找身边“最美教师”、十佳百优班主任评比,培塑学校有示范、教师有典范,学生有榜样的良好氛围。打造社会志愿团队,组织发动全市少先队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五老人员”等5万余人的队伍力量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指导团、母亲素养工程家庭教育宣讲团,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400余场次。〔宁波市委宣传部供稿〕
杭州西湖区以“育人八法”为载体
打造青少年德育品牌
杭州西湖区创新思维、统筹谋划,总结提炼中小学德育工作“育人八法”,引导青少年扬道德新风,学文明礼仪,行养正之道,做有德之人。
一、联盟发展法。成立“西湖区班主任发展联盟”,形成“新锐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功勋班主任、首席班主任”四级师资队伍,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能力。产生新锐班主任600名,骨干班主任260名,功勋班主任30名,首席班主任13名,其中6人入选省、市首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6位教师被纳入市级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
二、品牌培育法。提升“西湖棒伢儿”“流动少年宫”“快乐大篷车”等多项德育品牌影响力,“西湖棒伢儿”活动品牌入选全市中小学十大德育“金名片”。组建“棒伢儿”特色队室、欢乐总团,三年来累计开展“棒伢儿”雷锋节、文化节、诗诵会等特色活动364场,中小学生参加人数超83.7万人次,其中2015年“棒伢儿诗诵会”作为浙江电视台重点节目参评全国奖项。
三、环境熏陶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工程,在全区中小学实现“24字”核心价值观上墙入屏、背诵践行和时政宣传栏两个“全覆盖”。注重校园文化特色挖掘,重点打造杭十三中“现代公民”德育教育工程、育才教育集团“书香德育”工程等“十佳”德育校园文化案例。开展“好人进校园”活动,去年共邀请省市道德模范、“浙江好人”“最美杭州人”等98名身边好人走进66所中小学开展育人讲座交流105场次,受益学生达4.5万人次。
四、典型引领法。实施美丽校园、课堂、班级、教师和学生等“五大美丽”系列德育创新工程,累计创建市、区两级重点培育美丽学校(项目)45所,推选出最美教师和学生120名,其中入榜省、市“十佳”美德少年分别为13名、9名,入选人数均居省、市前列。
五、课程研磨法。制定《西湖区中小学德育“精品工程”评选工作指导意见》,开展“一校一品”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行动,11所学校成为全区首批“德育精品工程”,开发研磨了学军小学“童心”德育课程、省府路小学“小逗点生态”德育课程、省教研室附小“国学”德育课程等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全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覆盖率达95%以上。
六、社团促进法。出台《西湖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意见》,全区中小学社团总数达3475个,精品社团50个。加大学生社团经费投入,2015年累计投入社团经费2200万,参与学生9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全区“社团活动节”,推动社团活动常态化、精品化、国际化,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文一街小学打击乐社团获得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金奖等。
七、实践提升法。发挥辖区184家社区青少年俱乐部(春泥计划点)、107个“雷锋驿站”、17家农村文化礼堂以及11家第二课堂活动场馆等阵地资源,排列“我们的节日”活动清单,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文明教养、美德传承、民俗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据统计,2015年累计开展“亮眼睛游西湖”“寻访传统文化”“争做西湖美德少年”等活动400场次,让15万余名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八、家庭引导法。成立全市首个家庭教育工作室—“午潮山花房子特色家庭教育工作室”,两年来累计提供“点单式”家庭教育公益课程服务40余场次。完善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网络架构,实施“千名教师访家庭,万名家长进校园”“点一盏心灯,照亮每个家庭”家庭教育进乡村、家风家训传承等十大家庭教育重点项目,编印《西湖区好家规家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杭州西湖区委宣传部供稿〕
衢州柯城区“三个引领” 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衢州柯城区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强化价值引领、文化引领和实践引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全过程,全区德育工作呈现“特色显著”“多头并进”的繁荣局面。
一、注重“价值引领”,夯实育人基础。全区学校大门、主墙面、过道、走廊张贴24字价值观,橱窗设置时政专栏,创设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将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与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的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师生时事知识竞赛、广泛传唱《大禹纪念歌》等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时政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现全区各学校均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学年召开家长会次数约150次,培训家长55000余人次。
二、注重“文化引领”,实现润德化人。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形成各具特色的、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室文化、办公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等。组织开展“教师志愿者联盟”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开展“最美校园人”推选活动,从学生、教职工、家长当中,推选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最美校园人”,以榜样的力量让德育精神深入人心。通过“婺剧进校园”活动使传统婺剧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德育体系。其中鹿鸣小学《贵妃醉酒》,在人民大会堂第八届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上荣获最高奖国星奖。
三、注重“实践引领”,推动知行合一。通过探索、建立、实践学生德育拓展课程,促使学校德育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如新华小学的“四我德育”、鹿鸣小学的“三雅”德育等、新星小学的“印象”德育等。与市青少年宫联合建立“柯城区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城区学校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开展免费劳技实践活动。各学校通过组织小导游、小记者、小传人、小作家、小讲解员等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五水共治”“学雷锋志愿服务”“倡导网络文明”等社会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衢州柯城区委宣传部供稿〕
衢州二中创新育人工作争创德育新标杆
衢州二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育人意识,创新育人载体,做好行为规范养成工作,推动学校育人工作上新台阶。
一、抓认识,坚持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召开全校教工大会第一时间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结合会议精神制定出台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发展目标、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学校中长期育人工作作详细规划部署。落实好校长的领跑人责任、班主任的主力军责任、学校群团组织的生力军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
二、抓载体,落实“六个箱子”创新德育手段。以“六个箱子”为德育抓手,落细、落小、落实校园式核心价值观。以“寻找诚信友善二中人信箱”发动学生好人好事,以“失物招领箱”提供养成诚信意识同时传递正能量,以“诚信自助买药信箱”培养学生诚信自律意识,以“年级组长信箱”接受学生“建言献策”,以“废弃笔芯回收箱”践行低碳生态理念并培养友善意识,以“粉笔灰尘收集箱”宣传环保理念和责任意识。
三、抓常规,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广泛开展“百名好人进校园”活动,邀请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校友和学生中的美德少年和优秀学生代表来校做系列讲座和交流,以“凡人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做好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教育的细化、具体化、校本化;在政教课上设置“时事述评”环节与校内每日更新的时政专栏,增加学生的政治素养;展评选先进寝室、优秀班级等活动,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奋勇争先;通过各学科课堂交叉渗透,营造明理、守时、好学、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推行朋辈教育、卫生区域学生包干、周末图书馆无人管理、无教师晚自习教室等举措,培养学生自律向善的良好习惯。〔衢州市委宣传部供稿〕
第四篇:中小学德育工作
*****关于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我局德育工作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班主任的班级管
理水平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
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第五篇:2011年东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选
2011年东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选
浅析小学书法“赏读临比”的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撰写人姓名:覃胜华 撰写时间:2011年5月
浅析小学书法“赏读临比”的教学实践
【摘 要】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它博大精深,意趣高雅的艺术魅力而绵延数千年,雄视海内外令人叹为观止,而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继承并弘扬。小学生是中华书法艺术传承的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并能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小学书法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与实践,是当今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当务之急。本文是笔者在多年书法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践探索“赏读临比”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将学习的内容细致化,学习的目标明确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缩短学习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书法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有趣味。
【关键词】 书法教学 赏读临比 实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能力。当前,书法教育,特别是小学书法教学,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书法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书法教育给了学生写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书法教学起到了培养人的作用。那么如何开发书法教育的功能,搞好小学的书法教学呢?笔者通过近多年在小学书法教学上的实践,从教学中尝试运用“赏—读—临—比”的阶段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为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欣赏、读帖、临写、比较有机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写好了字,也培养了学生审美、观察能力、开发了智力,也陶冶了学生高雅的情操。
一、赏:观其神采,达其性情
所谓赏,就是书法欣赏。欣赏教学是小学书法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范字,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而书法的审美价值表现不外乎于“形”与“神”。2 而所谓“形”,指书法的点画、结体、章法等;所谓“神”,指书法的神采、气韵、风格等。
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首先是对书法作品的“形”的欣赏,第一要欣赏书法作品的点画的线条美,第二要欣赏书法作品的结体造型美,第三要欣赏书法作品章法的整体美。其实欣赏书法,是观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书者心乏迹也”,作者“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气骨当真勉,规模不必同”,引导学生通过“笔走龙蛇”形成的痕迹,感受作者的审美造型、体味作者书写时的胸臆情怀,同时还要发挥联想和创造。
当学生对作品的“形美”有了初步认识后,该因势利导赏析作品的“神美”——作品中的气韵与神采。宋朝书法家苏东坡将书法人格化,形象地指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书也。”他的行书《赤壁赋》笔笔有神,千姿百态,丰腴甘美,视为国宝,从中可以看出神采美是书法作品的灵魂。而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无韵之气,枯燥无味,无气之韵,散沙一盘,气为统摄全篇的内在联系,韵为全篇的感情光环。气韵美不仅是创作的追求,而且也是评论一幅书法作品的重要标准。唐朝张怀瓘在《文学论》中说:“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南齐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也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昭于古人。”通过作品字里行间的赏析,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作者的精神境界,真真实实地感触书法家的审美追求,接受美的熏陶。我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的章法、气势、神采、气韵,来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审美追求及作品蕴藏的生命与灵魂,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二、读:观书百家,品其精神
读,就是引导学生读帖。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就风格而论,应以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作为选帖的标准。临写前的读帖,就是通过观察、琢磨、体会,先了解字帖中的笔画形态、用笔方法、结构特点等,做到心中有字的整体结构,下笔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方能把帖临得形似,临的像。在引导学生读帖过程中,笔者做到如下的两方面:
1、初学者应带有研究式的读帖
我们一开始临帖,“形似”是最起码的要求,初临帖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再现”古人法帖中点画形态和结字体势,一步便是“人法”的问题。只有得到用笔和结字法,“形似”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只有在认识法度的基础上,才能推行法度的训练。如临习“玉箸篆”要使画点线条做到“圆润匀静”,必须明白多用“中锋”笔,要想结字做到“严谨不散漫”,就必须懂得其“中宫收紧”的结构法则,这些法则只有临习者碑帖的反复观察,玩味,认真分析研究才能把握。唐朝孙过庭《书谱》中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察”就是观察分析,“拟”就是照帖临写。只有“察”得“精”才能“拟”得“似”。这就说,临习者只有对所临的认真揣摩分析,掌握其点画,用笔,结构等特点,由浅到深,由整体到局部,皆有体会,才能得之于心,运之于手也,手相应达到从“无法”到“有法”的程度。
2、记忆式读帖
记忆式读帖也就是我们说“背帖”,读帖好比读书,要把读和记结合起来,不能看帖如走马观花。我们知道从临帖到出帖需要一个过程。初学为了使自已进步更快,学书者通常采用“背帖”的学习方法。读帖不仅有助我们对帖的理解和认识,更有益于我们的记忆。“记忆式读帖”更会有助我们背帖。学习书者只要能科学地运用“记忆式的读帖方法”来进行背帖的实践,那么我们的书艺定会与日俱增。正如《书概》中所说:“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日而索之,心中为有索字,然后提笔追之。字成而相较,如得其一、二,既可得其四五,然后多出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为不远象”,这种“记忆式的读”不仅对初学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那些进入创作阶段的人来说,也同时需要这种记忆式的读帖方法,来不断地充实大脑记忆库中书写符号。
因此,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俗话说:“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众多书 4 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在小学书法教学阶段不一定临,但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临:摹其形神,临其意趣
临,就是临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摹帖和临帖”。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要让学生真正走进书家的作品,走进书家的心胸,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就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同时让他们动起手来,临摹古代名家范本,学习名家书写的技法技巧,感受大师风范,体验书写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初学者应以临摹作为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临帖是在摹帖的基础上,宋朝姜白石说:“惟初学者,不得不摹,办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读书谱》)摹帖的作用在于:固定并熟练运笔的手势,理解并熟记笔画的走向和结体的法则,从而尽快地掌握字帖的风格特点。同时摹帖又能使心静凝神。学者一要心灵手巧,二要有澹静沉凝的性情,而此二者,能在摹帖过程中得到培养。
(一)摹帖
传统的摹帖法有二种较为在小学书法教学阶段通常使用的。
1、描红。就是用笔墨依着事先印好红字,把红字变成黑字。崔学古《动训》中云:“蒙童无知,与讲笔法,懵然未明,口教不如手教,轻重转折,粗细具体,方脱手自书。”描红是摹帖中最基本的方式,多为启蒙的初学者使用。描红的目的是领会、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
2、影摹。就是用半透明或透明的书法用纸覆盖在字帖上,照着字帖上的点画、曲折用毛笔描写出来。影摹是一种变向的描红,而其比较难些。因为这是写字用的纸,影纸稍有移动,摹写的笔迹就会有出入。所以学书者必须做到:手要把稳,眼要贯注,脑要专一。
摹帖实际上是摹帖向临帖过渡一个阶段,也是摹帖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摹帖以形为主、以神为辅。首先我们要求形似;在形似的基础上,再过渡到神似。摹帖是学书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基本一环,一定要自觉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千万不可三心二意。
(二)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后,对着帖写。从古到今,凡是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在临帖上下功夫。临帖跟摹帖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面临”、“背临”、“意临”正是小学书法教学中学生临帖练习必经的三个阶段。
1、面临。面临,简单地说,就是对着帖临写。这也是临帖的第一步。面临前要认真“读帖”,把所临范字在格中的位置、用笔变化、结构特点琢磨透方可下笔临写。面临时,字帖需立于书桌前或放在手边,以便随时观察。但切不可临写前不认真看帖,胸中无数,下笔后看一眼帖写一笔。这样临帖,缺少完整的概念,就不能从整体上掌握住字的形态和神韵了。初试面临,读贴、临帖经验不足,不易临像,可借助“格子”做参照。用于书法练习的格子有米字格、九宫格,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回宫格”。我们在面临时,可把字帖上的范字和自已的练习纸都打上同一种格子,然后以格中的线段作为依据来临写。范字的中竖写在格子的中竖线上,那么临写时,也必须把字的中竖写在格子的中竖线上。如果范字的起笔写在格中两线交叉处,临写时也必须写在格中同一位置。这样,用格中的各种线来确定笔画位置、笔画角度与长短,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待这种“格临”方法运用一段时间,就可以撤去格子,在空白格中临写了。待面临能把帖临准,就可以尝试“背临”。
2、背临。背临,就是不看帖本,凭记忆把帖本上的字默写下来,还要写像。背临,可在熟临熟记的情况下临出全本字帖,也可分页分行背临。背临难度大,想一次临准并不容易,所以要重视临后与原帖的对照,找出毛病,反复背临。临帖不光是临字形,还要揣摹书家的整体凤格、笔墨意趣。所以通过面临、背临掌握的字形特点、用笔妙处还需“意临”来检验。
3、意临。意临,也就是临其“意”,是写的主要不是象字形,而主要是写出帖的风格规律和精神。我们可以找一些所临帖本上没有的字,按照帖本上的结字、用笔凤格,篇章布局特点来书写。写出的字如能让人感觉仿佛在字帖中出现过,6 说明这些字写出了原帖的神韵,得到了书家所表现的意趣,可谓得其“意”了。这是对学书者的高要求,也是对书写者是否掌握了一种书体的最好验证。经过面临、背临、意临的过程,全面掌握所临帖本的风格特点,就是为自己的创作、创新打下了基础。以我之特点,熔他人之长处,才可形成自己的风格,攀上书法艺术的高峰。
(三)注意事项
在临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临摹时对法帖多加分析、研究。临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书法的法度,熟悉结字,用笔和章法布局方面的技巧,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为自已的独立创作打基础。所以,小学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在临帖时既要要求学生动手又要动脑,特别要注意分析、研究法帖在结字和用笔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在教学生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集字时,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就能发现:它在结字方面具有方正平和、横划右上斜的角度小、两旁有竖划的字多取相背之势(即成“八”形)等特点;用笔时具有长横多取前轻后重,并用圆笔结收,长竖多用垂露而极少用悬针,“乙”划多带隶书波磔等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即便离开了帖,也能写出几分“欧味”来。还有平时应指导学生诵读全文,纵览全篇,反复玩味,如果眼光只孤立地盯在一笔一字上,就无法领悟书法家如此用笔、结字、分行、布白的用意,更不可能欣赏到韵味、旋律、节奏的美妙。
2、不应只临一家之帖。应以一家为宗,博览群书。当然,在引导学生启蒙时可以从一帖一家入手,待有一定基础之后,便应从一帖一家扩展开去,多临名帖,博采佳作。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书作文,其实临帖学书又何尝不如此呢?
3、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和追求。临帖并非全是初学者的事,古今许多有建树的书法家都是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倦,博采百家广长,广集群贤众妙,融会贯通,浑然天成。
四、比:分析对比,研习提升
比,即比字。对备选习练的字,指导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揣摩 其偏旁、部首以及点画结构上的差异。考虑到中国书法的文字繁体较多,比字时,指导老师应从文字的渊源着手予以讲解,使学生能对文字的由来和结构的变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通过比,让学生明白书法文字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是有粗细变化的,是有提、按、顿、挫的。例如在教学生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在什么情况下是有谦让的;宝盖头(天覆)好比是人戴的帽子,该写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用一个生动有意思的比喻,描述什么是起笔和收笔,什么是长短和粗细的对比等等。总之,老师以较为形象的方式教会学生善于发现文字结构点画的共性和个性,做到熟记于心,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此段可进一步加详细些)
近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尝试“赏读临比”书法教学中,也有过深层次的思考,但我自己认为这四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是可行的。“赏—读—临—比”四步教学法主要是将学习的内容细致化,学习的目标明确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缩短学习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书法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有趣味。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赏读临比”的教学实践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现阶段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不断实践、推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建华.谈书法艺术:翰墨飘香[C].辽海出版社,2001 [2] 刘正强.书法艺术纵横谈[M].海南出版社,2003 [3]李乡状.楷书篆书隶书技法与指导[C].吉林音像(文史)出版社,2003 [4]王振华.不可不知的书法:文化修养综合手册[C].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5]郭昌平.少儿书法理念:青少年书法[N].2005(第四版)[6]吴宝良.书法学习欣赏手册[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7]王新.学习书法的艺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8]李蕴棋,方正己.书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9]王志艳.书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