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经典,学孝道教案
读国学经典-----孝道篇
(一)三十头小学
朱玲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前六句
教学目的: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全班同学大声回答:“诵读千古美文 争当少年君子”!
每一次 的经典诵读课上,我们都 会收获很多,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二 引出“孝”主题
1、这一个个孝心感动天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在《弟子规》“入则孝”里也对“孝”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前六句。
2、板书课题:《弟子规》入则孝(节选)齐读课题。
3、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教给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板书:孝敬父母)孟子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学习如何孝敬父母吧!
二、初读经典
1、听录音范读。
2、生跟录音美美地读一读。
3、检查初读情况
个别读、正音、齐读
4、全班齐读(读出韵味)
5、男女生分句读
自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6、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请大家用笔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再多读几遍。
7、同桌交流。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吧!
8、汇报读书情况:你读懂了哪一句?
9、学生自由谈感受。(能大概说就行)
四、朗读体会
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课件出示)
1、播放《弟子规》动画片段。
2、指名读。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1:父母叫我们要马上应,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我们不得偷懒。父母教育我们,我们要有听他们的话,不要顶嘴。师:你的理解很正确。
生2:父母喊我们,我们就要回答,父母叫我们做工,我们不得偷懒不做,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师:你很会读书,理解很到位。师:谁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1:比如,放学回到家,妈妈叫我吃饭,我马上说:“好的,妈妈。” 师:你是个听话的孩子。
生2:吃完饭我看一会电视,然后妈妈叫我写作业,我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师: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3: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帮他们做家务活,不惹他们生气。师: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为他们鼓掌!
4、齐读。大家一起读这两句话。声音整齐又响亮。、练习背诵。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谁能最快背得这两句话。
(学生个个投入的背诵练习,有的还同桌互相检查,科认真了。)
6、检查背诵。
(1)指名背。谁来背?他背对吗?
(2)小组背。小组比赛背,看哪个小组多的红旗?准备——开始!
学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课件出
1、课件出示两幅图(图1:小孩为母亲扇风。图2:小孩出门前请示父母。)。
2、请大家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生1:一个小孩帮妈妈扇风。
生2:一个小孩跟父母请求要出去玩。
生3: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孩帮妈妈扇风。第二幅图是一个小孩要出去玩,问父母给不给。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清楚。
3、引出这两句话,齐读。全班一起读。(读得很正确)
4、男女生比赛读。男女同学比赛读。(不相上下)
5、指名读。
6、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生1:我会帮妈妈洗碗。
师:你真能干!
生2:有一次,我帮爸爸倒一杯水。师:你是孝顺的孩子。
生3:有一次我帮老师收课本。师:谢谢!你很懂事。
生4:我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工。
师:我为你爸爸妈妈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感到自豪。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懂得帮父母干活,都是孝顺的孩子
7、熟读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课件出示)
1、讲故事:刘备教子
2、引出字句。
3、引导学生用前面学习的方法,自读自悟。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即使是小小的坏事也不能做。
生2: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不然爸爸妈妈会生气、伤心的。
师:你是父母的好儿子!
4、学生讨论:“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5、送大家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
(1)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加倍关爱下快乐成长,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亲。请你带着对父母的爱,再读一读这几句话。(齐读)
(2)父母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我们应该敬重他们。请你恭敬地读一读这几句话。(齐读)
2、练习背诵。
(1)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2)指导背诵。(3)练习背诵。(4)男女竞背。
3、看译文,猜原文。
①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②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③ 子女照顾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4、哪个同学能流利的回答“入则孝”讲的是什么?
5、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6、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今后你打算怎么做?
五、升华情感
1、展示资料:你收集了哪些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生讲故事。
生1:讲“黄香温席”的故事。生2:讲“卧冰求鲤 ” 的故事。(其他学生都听得很认真。)
3、谈谈听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1: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对父母很好。生2:王祥对他的后母真好!
生3:我们要向黄香和王祥学习,做个孝顺的孩子。
师:为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故事的两位同学鼓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听的、读懂了这两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都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生4:我还想讲!生5:我也想讲!生6:我也想讲!我也想讲!……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讲故事,那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这些故事好吗? 生齐:好!
4、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孝顺父母的,打算从哪些地方做得更好?
生1:我经常帮妈妈洗菜的。师:你真是个好孩子!生2:我有时帮爸爸买烟。师:你是个能干的孩子!
生3:我以前不好好学习,妈妈很伤心。我以后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生4:我老爱和妈妈顶嘴。以后我要听父母的话,不和他们顶嘴了。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更听话,更懂事。
5、师讲故事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我给大家讲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
6、播放歌曲《母亲》MTV。
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母亲》这首歌。再次用心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播放歌曲《母亲》MTV,学生静静地听。有的同学眼里含着泪花。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篇:读国学 行孝道 讲文明
读国学 行孝道 讲文明
临湘德育活动助力“五创”
本报讯(李小林 余祥辉 方小猛)“要通过德育活动,在全市形成精诵国学,恪守孝道,人人争当‘文明礼仪之星’的风气,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提升全体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提高全社会文明意识。”日前,在临湘市教育局召开“读国学、行孝道、讲文明”德育教育活动动员。
为贯彻落实该市“五创”提质要求,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履行中华传统孝道,争做现代文明使者,并通过提升全市中小学生文明素质从而提高全市人民文明素质,该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各学校深入开展“读国学、行孝道、讲文明”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优秀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要求每日一读,每周一课,师生、亲子同读。以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的良好品德。要求做到“五个一”,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长辈写一封信;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争做“五小学生”,在家庭做“小帮手”;在学校做“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小卫士”;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团队做“小主人”。做到“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
据悉,该市一直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手拉手”、“心灵对话”等德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该市先后涌现了临湘六中的“和谐校园”,临湘二中的“爱心篓”助学、临湘二小的“三位一体”德育工作、临湘三小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等多项经验,学生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篇:“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想必大家都有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有这么几句话: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现在呢,有少许的老奶奶、老爷爷们在外捡垃圾,甚至无家可归。他们只能睡在垃圾堆里,身上的臭味糟路人们的嫌弃;他们时常在捡垃圾的时候,望着有哪一天他(她)的儿女能早日接他(她)回家;他们以捡垃圾为活,他们将垃圾堆当成了他们的家,路人们的嫌弃与嘲讽已经是家常便饭&&我在一次放学回家,就遇见了一个以捡垃圾为活的老奶奶。
这位老奶奶皮肤黝黑、一头已见不着黑发的短发、她已经衰老到驼背。我走在他的后面,我想去跟她聊聊天,问她的情况。可不知怎的,我不敢迈出那一步。我走到她的身旁,却迟迟开不了口,当老奶奶发觉我在她身旁,她转向头来看着我。我看见她的眼睛里有着对儿女的思恋;我看见黑色的眼睛中透露出隐隐的泪光&&我上来就是一句:老奶奶,您辛苦吗?老奶奶吓了一跳,但马上应了我的话:不辛苦不辛苦。说完笑了笑。我觉得那个笑很勉强。老奶奶。您今年几岁呀?我疑惑地问。老奶奶还是一个她的招牌笑容我今年快80了,天天捡垃圾,都没有人会跟我讲话。我淡笑呵呵,老奶奶你的儿女呢?老奶奶那个笑容马上就暗了下来,我隐隐约约看见老奶奶的眼睛红了,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对不起,老奶奶。而老奶奶没有有什么生气没事的,我的儿女啊都在外打工,没时间管我这个老太婆&&哦。我们聊着聊着,聊着就到了另一个垃圾堆里。老奶奶拿着她的好帮手棍子夹垃圾,也许捡垃圾久了,老奶奶能快速地挑出塑料瓶、玻璃瓶和其他垃圾。我在旁静静地看着老奶奶,时不时听见了这么几句话妈妈,那个老奶奶为什么捡垃圾啊?孩子,那个老奶奶没钱被赶了出来。那我的奶奶会不会被赶出来啊?那可不一定这位妈妈说的这一句话,我体会出了:她,瞧不起老人。这一句那可不一定如果被那个孩子的奶奶听见那可多伤心。当这位妈妈成了老人,她就能体会到为一位老人的心酸&时间不早了,天空下起了毛毛雨,我向老奶奶辞了别,我真不想让她睡在垃圾堆中。塑料袋当被子,破盒子当枕头,在睡觉的过程中,还会被我们连碰都不想碰的虫子咬,我希望这一晚上,她没有被雨淋湿&& 同学们,救死扶伤是护士医生的职责;教学生德智体美劳是老师的职责;我们的职责难道是好好学习吗?不是,我们的职责是尊老爱幼、报效祖国。就像这篇文章的题目一样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我们要学习几千年前的文化传统,我们要行孝,孝顺父母、尊重长辈。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赚钱不容易,我们不能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我们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不是用鄙视的眼神来看他们!
第四篇: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
读老子 学成语
功成不居,有无相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功成不居,有无相生的溯源及释义。
2.知道功成不居,有无相生所关联的故事。学习重难点:
1、了解成语的来源,意思。
2、会合理的应用成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导入 二:新授:
(一)、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两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生而弗(fú 不)有,为而不恃(shì 依赖),功成而弗居。”
成语释义: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1、功
成不 居
(二)、让学生背诵这两成语意思及溯源。
(三)、教师随机检查,小组互相背诵。
(四)、教师出示增量阅读拯救法国的戴高乐 和诺贝尔自传,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接着教师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朗读增老师和量量的对话,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其中的哲理。
(六)、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后,并造句,或者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学
2、有 无 相 生
成语溯源:
“有无相(xiāng 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héng 永恒)也。”
(选自《道德经》第二章)成语释义: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一)小组合作记成语,根据释义了解成语溯源
(二)自读避实就虚画古寺和皮匠和银行家 谈感受。
四、课堂检测:
1、背诵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溯源。
2、造句及默写。
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
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
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就不能掌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为学日益”。而何为“为道”呢?儒家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更是以《道德经》专门论“道”;佛学虽然不太用“道”这个词,但《心经》上说的明白,得道即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道”本是一个很难言说的概念,如果勉强对其做一个解释,“道”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是人生和宇宙的实相,是大千世界背后的那个“本体”。但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欲求的人,如何才能认识这个“道”,如何才能将自身行为与“道”和谐统一呢?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人的觉性如同透亮光芒的珍珠,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理皆可以体认和觉悟。但是,由于人又充满了各种欲求,而这些欲求如沾染在珍珠之上的污垢,因为有污垢的存在,珍珠的光芒自然被隐藏,也根本无从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无论是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还是老子的“为道日损”,皆是此意。所谓日损,是指要人们不断地去掉沾染在珍珠上面的灰尘——贪欲,从而把珍珠本有的光亮闪现出来。当人们不断地擦去“自性”上的污染,从而真正呈现出一个光亮晶莹的“自性”时,所谓人生宇宙之大道就能够与自性合为一体。这时人的境界就是“人与道同”。到了这个境界,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讲的“内圣外王”,禅宗赞许的“大机大用”,皆成为现实。故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3、读成语。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2、翻译讲解
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翻译讲解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翻译讲解
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翻译讲解
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更多道德经名言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老子名言专栏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翻译讲解
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翻译讲解
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 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2、翻译讲解
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翻译讲解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翻译讲解
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翻译讲解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2、翻译讲解
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2、翻译讲解
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翻译讲解
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2、翻译讲解
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二、新授
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翻译讲解
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3、学生齐读
4、小组读
5、个人读
第五篇:班感恩孝道主题教案
《传承孝道,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3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并自觉传承孝道这一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明确孝道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并自觉地用心孝敬父母。
三、教学准备:
1、提前宣布班会主题
2、收集资料(围绕主题的相关知识,故事等)
3、选择主持人,准备主持稿
4、师生沟通
5、制作课件,准备上课
四、教学过程:
1、班主任宣布上课,介绍主持人
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出租孝心,如果你是孤独居住的老人,如果你的子女没有在身边,如果你想体会一下被人孝敬的感觉,那么就联系我吧,我会让你找到这种感觉。价钱视情况而定。难道说现在人们的孝心都是需要用金钱来衡量的吗?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让大家有不同与此的认识。下面有请这次班会的主持人
2、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环节一,什么是孝道?(主持人提问,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收来的资料回答)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环节二,孝道故事我来讲(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讲我国二十四孝故事)环节三,不孝行为我批判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子女不赡养父母,虐待父母的故事,并在全班范围内针对这种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批判,说出故事中的子女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
环节四,感激父母话亲恩 讲故事,谈感受
《从狼嘴里交换出来的母爱》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学生听过故事后谈自己的感受,文章中的母亲为什么能这么做?文章中的父亲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环节五,传统美德我继承
学生欣赏校园短剧《妈妈,你回来》(一位身患癌症的母亲,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之间的亲情讲如何延续)学生看过短剧之后谈自己的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是不是还像短剧中的孩子一样肆意的索取,不知回报?
3、手语表演《感恩的心》,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4、班主任总结:
当代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我们不再年轻。世界上什么都能等,唯独孝敬父母不能等。所以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父母,也许我们能给的只是一杯粗茶,也许我们能给的只是一碗淡饭,但东西虽小——孝心无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为父母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情吧,让我们心灵的成熟从这一刻开始。
五、教学反思
在这个物质世界十分丰富,但精神世界却十分匮乏的年代,到底怎样才能触动孩子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让他们明白享受父母的关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应该是相互的,实在是太难了。尤其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无限度的溺爱,让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特点,更不懂得回报父母的亲恩。结合这样一种实际,我设计了本次的班会课,希望通过本节课,能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并且从现在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事后,通过家长的电话反馈,孩子们回到家后,果真都有所转变,知道体谅父母的困难,并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仅如此,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有很大的改变,班级的一些事务,不需要老师亲自动手,学生自己就能做得很好。以后,将会继续开展这类的班会课,将对孩子情感方面的教育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