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据2012福建省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

时间:2019-05-15 03: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学-据2012福建省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学-据2012福建省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据2012福建省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我主要使用的教材

李燕主编《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幼儿园部分)》,中国铁道出版社。(华图)《教室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专业知识.幼儿园部分)》,教育科学出版社。考纲要求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及其发展(1)学前教育的内涵

(2)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前的教育。

学前教育包括婴儿(出生至3岁)的教育、幼儿(3-6岁)的教育两个阶段。(填空题)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填空)

(一)学前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家庭教育的特征包括: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选择、填空)

(二)学前社会教育(主要是选择题)1.托儿所

托儿所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目前我国的托儿所主要是为1岁以上的儿童服务的,每个班级儿童的数量较多,往往在30名以上,只有2各保育员。2.幼儿园

幼儿园是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教养员职业经过专门的幼教师资培训,还要接受在职学历培训和业务培训。3.托幼园所一体化 是将托儿所、幼儿园连在一起的教育机构,招收出生几个月至6周岁儿童。4.幼儿班

也称为学前班。一般建于城镇、农村,或附设在小学,作息时间仿照小学。5.儿童福利院

也称为“儿童教养院”,是一种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

我国儿童福利院由国家或地方民政部门管理。6.SOS国际儿童村

SOS 即(Save Our Soul).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是: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等。(选题、填空)

三、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家庭是教育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教师。注意:学前教育学中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但是普通教育学中古代教育是不包括原始社会教育的。2.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7世纪后半期发端于英国的贫民婴儿保护和养育措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坯胎。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19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的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1816年欧文在他的模范区新拉纳克建立了“性格形成新学园”,其中包括2-5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最多时有300多名儿童,这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注意:此处都是学前教育机构,而不是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的诞生

1840年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也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加,机构多样化,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选择题、填空题)

1903年在张之洞的倡导下创办了湖北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期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陶行知积极推动贫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建立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稚师范学校、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会。

张雪门主办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和幼稚园。

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增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

1989年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使我国学前教育跨入法制化的轨道。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了过渡的桥梁。

练习

1.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的儿童。

A 2~5岁 B 2~6岁 C 3~5岁 D 3~6岁 2.学前教育是指()岁前儿童进行的教育。A 0~6岁 B 2~3岁 C 3~6岁 D 5~7岁

3.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A 乡村幼儿园 B 湖北幼稚园 C 北平香山幼稚园 D蒙养院

4.“幼儿园”一词最早诞生于()。A 1837年 B 1840年 C 1842年 D1903年 5.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

A 福禄贝尔创办幼儿园后 B 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C 英美幼儿教育的兴起 D 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6.下列不属于学前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 群体性 B 目标性 C 计划性 D 随意性

7.学前教育的有些内容、任务和方法并不是随着政治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出学前教育具有()。

A 绝对性 B 停滞性 C 长远性 D 相对独立性 8.下列选项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是()。

A《儿童权利公约》 B 《幼儿园暂时规程(草案)》C 《幼儿园工作规程》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9.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第一所学前教育机 构是()。

A 欧文 B 福禄贝尔 C 夸美纽斯 D 柏拉图 10.()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欧文 D 福禄贝尔 11.学前教育实施的形式有 和。

12.1903年在张之洞的倡导下创办了,这是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第二章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考纲要求

(1)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2)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生平福禄贝尔(1782-1852),1782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的一个牧师家庭。

1840年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因此被称为“世界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人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学》。他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巨大的贡献。

(二)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目的 福禄培尔认为,“对立融合”是自然万物必须服从的普遍法则,人的发展也不例外。2.关于教育原则(1)发展的原则 福禄培尔将“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他受谢林思想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在无限地发展着。人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按照儿童本性,使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同样得到发展;应该重视体育、游戏和劳动,重视体育和儿童智力与道德发展的联系。(2)适应自然的原则 这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为了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必须观察和遵循自然万物发展的正确道路。二是教育要追随儿童的天性。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福禄培尔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它表现为四种本能,即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3.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4中本能,即活动的、认识的、艺术的、宗教的本能。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能,因此,注重幼儿园开展活动,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

(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原则。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3)强调游戏的价值。

福禄贝尔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叫“恩物”,至今仍在使用。(选择、填空)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20世纪初欧洲著名的意大利女教育家。他在幼儿教育和缺陷儿童教育方面卓有成就。

1907年她创办了“儿童之家”,她尝试将适用于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或自我教育)蒙台梭利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自己教自己。她主张给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即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些活动或感官练习来达到自我教育。她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教育的关键。因此,她主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和自由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那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和指导者。

3.强调感觉训练(或称为感官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儿童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感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活动奠定基础。

“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目的是借助此方法有效地保持儿童的注意,以增强儿童对物体特殊性的感受。感觉隔离主要有两种方法:蒙眼和暗室。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出生于一个败落的小商人家庭。自幼丧父,聪明好学。1911年先入圣约翰大学,秋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

1914年从清华毕业,公费留学美国。先入霍普金斯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就学于克伯屈、桑戴克等。1918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并转攻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尚未完成,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邀请回国。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进行课程、故事、设备等实验,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

(1)他提出“活教育”理论,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杜绝中小学化、成人化。同一年龄段的儿童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提倡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采用小团体教学法,因材施教,使儿童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教师要热爱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要启发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能恐吓和打骂儿童。(3)他要求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的幼苗。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游戏、作业、劳动生活、自然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成长的。要竭尽全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并组织幼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源。他注重室内外、园内外活动。(5)他反对教师中心或儿童中心的倾向,强调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同时,要注意与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幼儿园要与家庭紧密配合。

(6)提出“五指”课程理论,提倡活动中心和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陈鹤琴提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在学前和小学阶段,还未形成学科概念,因此主张课程要打破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形式。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练习

1.德国的学前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学前教育之父”。1840年他把自己常伴的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A 欧文 B 福禄贝尔 C 柏拉图 D 蒙台梭利 2.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出现在()。

A 美国 B中国 C 法国 D 德国

3.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A 南京鼓楼幼稚园 B 湖北幼稚园

C 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D 江西幼儿师范学校 4.()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系统阐述游戏加教育价值的学前教育家。A 夸美纽斯 B 福禄贝尔 C 陈鹤琴 D 蒙台梭利 5.福禄贝尔根据儿童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成为。

6.简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7.简述福禄贝尔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8.简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与教育原则及儿童观

考纲要求

1.我国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2.儿童观

(1)儿童观的涵义;(2)当代儿童观。3.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就是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学前教育具有为学前儿童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其根本任务是“为学前儿童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新增)

1.搞好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体)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机体的功能,增强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体)

3.在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的粗浅知识与技能时,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初步的动手能力,学习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智)

4.培养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好问、友爱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德)

5.培养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美)

注意:以上观点可以转化为自己的话来记忆。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尊重儿童人格尊严;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儿童身体和心理协调发展,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协调。(3)儿童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让不同儿童在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要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儿童。(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学前教育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有特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教育中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教育组织形式。

(二)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重点准备)1.保教结合的原则

(1)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的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进行的,而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出现频率最高,对儿童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活动。(1)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游戏是以过程为导向,以乐趣为目的,以内部动机为主的活动。

(2)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游戏是内容,又是课程实施的背景,还是课程实施的途径。

3.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幼儿园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开展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多样化,让幼儿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而且各种活动必须综合为一个整体。

四、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涵义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形式和成因、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二)儿童观的种类(熟悉)1.儿童是“小大人” 认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也只是身高、体重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像成人一样去行动,如充当童工。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完全被忽视。

四、儿童观

2.儿童是“白板”

英国教育洛克认为人出生就像一块白板,什么都没有,后天给他描绘什么就是什么。他是思想集中反映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一书中。3.儿童是“有罪的”

儿童生下来就充满了罪恶,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使儿童不断赎罪。

四、儿童观

5.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父母结婚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

(三)当代儿童观(重点)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每个儿童拥有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等。2.儿童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1)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遗传素质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条件。

(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4.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5.儿童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的发展具有各种差异,如性别差异,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等。

6.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在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这种活动包括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儿童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交往活动,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掌握交往的技能等。7.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的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练习

1.我国学前教育中特有的一条原则是()。A 独立自主性原则 B 发展适宜性原则 C 保教结合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2.幼儿园最主要的工作是()。

A 保育 B 保育与教育

C 保护儿童 D 照看孩子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本书中指出:“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强调()

A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B 家园配合 C 因材施教 D 保教结合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

A 《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5.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A 安全保育 B 发挥幼儿园一日活动整体功能 C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D 保育和教育 6.()是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

A幼儿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学教育 D高中教育

7.简述当代儿童观的主要内容。

8.简述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考纲要求 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涵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不论是专门的教学活动还是幼儿自选或自发的各种游戏活动,以及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等。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2.幼儿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幼儿在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语、收拾整理、进餐、(3)行为表现的标准:如“能够在团体面前

声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盥洗、午睡以及入园(离园)。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包括三个要点:时限、幼儿在这一阶段最终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社会的期望。

幼儿园课程目标按纵向层次分为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填空)1.课程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课程目标,可以指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总目标,也可以是某个幼儿园层面的课程总目标。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程总目标通常以教育纲要、课程指南、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体现。(填空)

2.年龄段目标

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出每一个年龄段的分目标,年龄段目标又称为学年目标。3.单元目标

从年龄段目标出发,为了使目标更具有指导教育活动方向的作用,使幼儿园加欧亚活动在预定轨道上进行,促进幼儿的预期发展,年龄段目标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单元目标。4.活动目标

课程总目标最终要通过每日的具体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便有了教育活动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的内容,可以分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填空)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核心行为:陈述的时候经常使用“说出”“比较”、“区分”等行为动词。

(2)行为产生的条件:如“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例如,“能避开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喜欢参加„„活动,有求知欲,情绪愉快“。表现性目标多被用于艺术领域中,它强调的是个性化。

三种课程目标在幼儿园课程中是互补的。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而选择的蕴涵或在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1.课程内容即教材 将课程内容看做教材,课程编制者将课程内容重点放在教材上,会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之成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将课程内容看成学习活动,将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经验,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决定学习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换言之,儿童能否真正理解和获得课程内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应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包括身体、知识、语言、社会性、情感、创造诸方面,并使几方面得到发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展。

在选择和确定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各领域对幼儿某方面发展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对其他方面的作用。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达到的水平和学习的需要等。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和应用。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既能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能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1)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又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心理顺序。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指的是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纵向组织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横向组织强调各种知识的融合。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1)学科中心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强调知识内在性质及其内在结构组织课程内容。(2)儿童中心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如“综合主题教育”、“方案教学”等。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需要记住标题)(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学习关于周围生活的粗浅知识,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还能适应环境,发展自我。知识对与学前儿童具有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

(2)关于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做事情要掌握好基本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对了则会“事半功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能学习到基本活动方式和方法。

(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

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从事游戏、艺术创作、实验观察、交往等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认识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包括让幼儿提问,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内容。

(4)关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在学前期,学习兴趣、自信心、责任感、独立性、合作精神、友好、尊重等都是应该着重培养的情感态度。幼儿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感。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本部分可能考简答题。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 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的系统活动,并且主要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活动前做好比较周密计划,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步骤紧凑,属于高结构性的教育活动,如幼儿园的作业教学就属于这一类。

2.日常活动与生活

幼儿园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活动都包含在日常活动与生活之中。有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如搭积木、玩过家家等,也有幼儿一日的常规生活等,如进餐、午睡等。

幼儿园的很多教育目标与内容是通过这一途径实现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3.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里,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活动室里,凡是幼儿接触的环境都属于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整体文化环境,对于落实幼儿园课程内容有重要意义。4.家园合作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共同起着决定性作用。5.游戏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爱、最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价值。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评价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由谁来评价)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客体(即评价的内容,评价什么)即评价对象,其主要内涵是指评价的内容和范围。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等。

(1)课程方案评价

该评价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幼儿园在比较选择课程时,对备选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资源等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决定是否采用或推广。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2)实施过程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主要包括: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师生互动的质量等。

(3)课程效果评价

课程效果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它是对课程实施后在幼儿和教师身上所引起的发展变化做分析和评判,是衡量课程方案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适宜性的最终环节。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怎么评)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指标有: 接受该课程的孩子是否放松、愉悦,并积极参与其中。

是否有足够的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

成人对不同年龄和有着不同兴趣的幼儿的期望是否有适当的变化;

教师是否经常在一起讨论设计和评价课程; 是否欢迎家长来园参观,参与讨论课程,提供意见等。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怎么评)(1)量化评价

也称为定量评价,即一种以数字和度量来描述、说明教育现象、课程实践,进而从数量和 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成效的方法。(2)质性评价 又称为定性评价,它以自然情境为直接的资料来源,评价者就是评价工具,评价者需要在评价情境中观察、了解和交流。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5.评价的目的(为什么要评价)

(1)促进课程的研究、完善与发展。(2)管理课程的需要。一般以选择、推广课程和鉴定学前教育质量为主要功能。

练习

1.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游戏 B唱歌 C舞蹈 D绘画 2.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

A 学习知识 B 游戏 C 活动 D 学习技能 3.下列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幼儿的间接经验为主 B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C 幼儿园课程融于一日生活之中 D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4.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是把其关注点放在()方面。

A 儿童做些什么 B 儿童学会什么 C 儿童喜欢什么 D 想儿童传递知识 5.幼儿园课程以()为主。A 教师讲授 B 幼儿自学

C 幼儿的间接性 D 幼儿的直接经验 6.()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

A 福禄贝尔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张雪门 7.生成性目标的最基本特征是()。A 行为性 B 操作性 C 社会性 D 过程性

8.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午休和点心都属于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 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 重视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原则 C 尊重儿童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9.活动性原则源自()的“做中学”。A 皮亚杰 B 夸美纽斯 C 福禄贝尔 D 杜威 10.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经验的取向,认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

11.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考纲要求

(1)幼儿园游戏的价值(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3)幼儿园游戏的类型

(4)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5)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一、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本部分可能考简答,或材料分析。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幼儿的许多游戏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游戏有助于幼儿幼儿大小肌肉的发展和躯干肌肉的发展,以及促进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5)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促进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了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2)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究行为。(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4)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游戏在幼儿的情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而且还能使幼儿的良好情感得到发扬光大,不良情感得到控制和矫正。

(1)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2)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3)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4)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了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2)游戏培养幼儿合群行为。

(3)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4)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六)发展了幼儿的美感

游戏是幼儿产生美感的重要源泉,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1)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2)游戏的内容有利于幼儿欣赏美。(3)游戏的结果有利于幼儿再现美。(4)游戏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二、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重点准备,简答和材料分析。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儿童可以自由活动,并且游戏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儿童的需要。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种类、内容、玩法都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影响。儿童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应。

(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积极活动,获得极大的快乐。并且幼儿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获得愉快体验。

(四)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游戏过程本身。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因而,气氛比较轻松、自由。

(五)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游戏是具体形象的活动。每个游戏都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角色还有对话等。在这些表象的引导下,儿童游戏变得兴趣盎然,其乐无穷。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三、幼儿园游戏的类型 1.角色游戏

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2.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泥巴、沙等),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3.表演游戏

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来进行游戏。4.体育游戏

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5.智力游戏

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6.音乐游戏

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四、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经验准备)。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幼儿的知识和生活印象是角色游戏的内容的源泉。

2.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材料准备)。玩具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也是幼儿表演游戏内容的辅助工具。3.保证幼儿玩游戏的时间。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玩游戏。

4.准备游戏的场地。

幼儿园游戏通常需要一定的场地,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场地。5.保证儿童的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有机体的内在需要,是内发而非外力强加。因此游戏必须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游戏,自主参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五、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1.组织游戏

(1)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指导幼儿选择游戏的主题。

游戏主题应与幼儿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幼 儿的生活密切联系。

(2)指导幼儿选择角色,分配角色。游戏角色的确定,可采用自报公议的办法。幼儿自己报名,有参加者讨论决定。教师应重视主要角色的选拔,与幼儿一起协商分配角色。(3)指导幼儿构思游戏情结,设计游戏环境。2.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

(1)教师参加游戏,要根据指导的需要去扮演角色。在小班,教师可以扮演游戏中的主要角色,但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

(2)帮助幼儿准备必要的玩具和材料,实现游戏目的。

(3)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并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使规则逐渐完善起来。

(4)加强角色之间的自然联系,增强游戏的集体性。

(5)指导幼儿正确反映生活,使游戏更具有教育意义。

(6)注意个别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

3.指导游戏结束

(1)游戏应在愉快、自然状态下结束。(2)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3)评价和总结游戏。

(二)表演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的主题 孩子们的表演游戏,题材主要来自教师在作业中教的故事、儿歌、歌曲等。2.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

如简易的舞台与背景、服饰与道具等。3.指导幼儿的表演技能(1)老师示范表演。

(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3)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4)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三)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的支持与指导

1.游戏前介绍游戏 教师应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原则,并对幼儿提出要求。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提高游戏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注意激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3.做好游戏结束工作 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完成教学任务情况和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如何支持和指导幼儿游戏?(新增)1.儿童游戏的激发与引导(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儿童游戏是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使幼儿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变得多姿多彩。

(2)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教师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丰富、变化、新颖的环境,在游戏场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

五、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3)提出启发性问题

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想象和思考,使游戏不断深入,以促进游戏的发展。(4)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幼儿游戏不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5)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色

当儿童在游戏中经常转换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平行介入儿童的游戏,激发、鼓励将游戏进行到底,获得成功。

2.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推进

教师应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儿童的游戏予以支持,推动游戏不断地向更高水平迈进。

(1)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

教师要满足儿童对游戏材料的需要,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做到丰富、充足且富有变化,从物质上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支持游戏的延伸。

五、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2)共同探索游戏奥秘

当儿童碰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而是介入儿童之中,与其共同探究,用同伴的口吻共同讨论,促进儿童想象力、独立性的发展。

(3)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 教师要满足儿童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使儿童的游戏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充分地表现,尽情地体验,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4)关心儿童的游戏意愿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儿童的语言、表情、动作来揣摩儿童的游戏心态,帮助他们为顺利开展游戏铺平道路。

(5)关注游戏的发展进程

教师应随着儿童游戏的发展,不断地给予支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游戏的过程,清醒地意识到儿童什么时候可能会需要教师的帮助,及时给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刺激游戏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练习

1.“娃娃过家家”、“开公共汽车”属于()。A 角色游戏 B 结构游戏 C 表演游戏 D智力游戏 2.游戏是幼儿()。

A 自发学习B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C 自我学习D 有目的性的学习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A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 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 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 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4.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都属于()。

A 表演游戏 B 个人游戏 C有规则游戏 D 创造性游戏 5.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

A 反面评价 B 正面评价 C 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相结合 D 消极评价

6.尊重游戏的自主性是()的具体表现。A 尊重儿童独立性 B 保护儿童的积极性 C 尊重儿童人格 D 尊重儿童权利 7.()是幼儿游戏的基础。A教师的指导 B 家长的影响

C 同龄人的经验 D 幼儿的生活经验

8.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法国巴黎通过了,规定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9.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指导。10.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指导。

11.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的指导。

12.如何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第六章 幼儿园的各种活动 考纲要求

1.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2)幼儿教学活动的方法 2.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3.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考纲要求

4.幼儿园一日生活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按《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内容作答)(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5.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要求

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应该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加强学习,以保证教给幼儿科学的认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3)注重情感,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

(2)加强交流,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方面地参与和创造。

(3)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只有幼儿园教学应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

(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

4.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观具体的感知。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的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

(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作相结合。

(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也可答以前背过的中小学教育综合的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5.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实际,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选择参加。

(2)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要放手让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1.活动法(注意哪些方法属于活动法,主要靠选择题)(1)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和用有规则游戏组织幼儿学习的方法。运用游戏的方法组织教学,符合幼儿喜欢嬉戏的天性,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集中儿童的注意力,能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或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事物,获得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知识的方法。(3)操作练习法

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掌握和巩固的方法。

2.直观法(注意哪些方法属于直观法)(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在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的方法。(2)演示和示范

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为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3.口授法(注意哪些方法属于口授法)(1)谈话

谈话就是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2)讲解和讲述

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

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4.发现法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是指教师提供给儿童进行发现活动的材料,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问题的方法。

发现法容易引导儿童的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有益于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儿童智力、创造力和独立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主题活动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主题活动强调,儿童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事物为主,儿童锁接触的事物通常包括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所以主题活动设计的范围和学科领域很宽泛,需要充分调动儿童群体、教 师群体、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等多方面资源创

设儿童的学习环境,为主题服务。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1.主题活动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兴趣高。幼儿园的主题一般选择季节性、节日性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为话题,这样的话题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也会比较感兴趣,而且由于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能够“学以致用”,当幼儿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学习的兴趣会更浓。2.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相对于传统的分科教学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它整合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加教育资源。

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

3.主题活动更具灵活性。相对与传统的分科来说,主题活动更灵活,它可以根据时间、季节、节日以及孩子的兴趣灵活地确定主题的内容,可以定一个大主题,几个月完成,也可以定一个小主题,一个月或半个月完成,计划富有弹性,这样的灵活的教学形式,是传统的分科教学所不具备的。4.主题活动的知识以横向联系为主 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将各个方面的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儿童所获得的经验是完整的。

5.主题活动的学习方式生活化、游戏化 主题活动涉及的面广,多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主题活动的许多活动都具有探究性,往往是边玩游戏,边探究,幼儿学习兴趣高。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将教室或活动室划分为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区域,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要熟悉)

幼儿园区域活动又称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教学等。

幼儿园一般设有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木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 1.区域活动是差异化教育

区域活动思想起源于19世纪初,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活动以尊重儿童为前提,儿童自选活动内容,教师直接干预少。这样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儿童的个别化的需要。2.区域活动是环境化教育

区域活动思想倡导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

区域活动中幼儿也由以往向教师学习变成了向被教师赋予教育意义和发展意义的区域活动材料学习。

3.区域活动是导师制教育 区域活动思想倡导教师从“准备教案”转向“准备幼儿的活动材料”。可以说,从“教师”到“导师”,从“备课”到“备材料”,从“知识传授者”到“发展支持者”,这是教育史上教师角色的重大变革。

4.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交往中接受教育 区域活动具有交往性,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受到教育。

5.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不断创造中接受教育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不满足于常规的玩法,经常会调集生活经验,以不同的方式来玩,在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6.区域活动具有明显的自主性特点 幼儿选择参与什么区域进行活动,以及在区域中怎么活动,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四、幼儿园一日生活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容 1.接待;

2.健康检查;

3.作业教学活动; 4.区域和游戏活动;

5.点心和午餐; 6.午睡; 7.离园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属于软知识)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要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应注意:

1.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原则,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需要。

在幼儿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晨检活动、午餐还是作业教学都要落实保教结合的原则。2.创设良好环境,指导和管理好幼儿的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能满足在集体活动中没有满足的需要。教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安排室内外活动场地、保证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材料等,并指导幼儿的自由活动。

3.在作业教学中真正让幼儿做到动手、动脑,发挥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幼儿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过渡。

如在在早操前播放雄壮、激昂的音乐,使幼儿进入精神饱满的情绪状态。在午睡前播放摇篮曲,让幼儿心情平静下来。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属于软知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上,教师直接的指导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应互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应做到:

1.精心组织来园区域活动,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进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例如,来园时热情接待每一个孩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教室里根据当前的主题摆放一些区域材料,吸引学生参与。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2.组织好晨间锻炼。

晨间锻炼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动作协调发展,提高幼儿身体各个机能,是真正以“幼儿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晨间锻炼开展得好,可以使幼儿一天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精力更加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

3.组织好幼儿园的作业教学。

作业教学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内容。《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多给幼儿体验生活的机会,尽量将幼儿园的课程按幼儿的生活经验的顺序来编排。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包括布置教学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4.组织好午餐和午睡,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帮助幼儿养成饭前洗手、不挑食、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等好习惯。

帮助幼儿安静入睡的习惯。

5.组织好幼儿的离园活动,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

五、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要求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要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熟悉)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 并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1)教育机构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儿童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重视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儿童身心发展是通过教师创设环境并引导儿童积极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是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因素,是环境创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2.营造良好的园内人际环境与精神氛围,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练习

1.在幼儿园教育中既要确保教给幼儿的知识是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贯彻()。

A 直观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D积极性原则 2.简述应如何贯彻发展性原则。3.简述应幼儿贯彻活动性原则。

4.简述应如何布置和利用幼儿园的环境。5.简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6.教师应如何组织好幼儿园一日生活?

第七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及幼小衔接

考纲要求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 2.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内容

(2)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1.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最直接的环境,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2.社区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扩大到社区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区中的文化,如社区的历史、风俗、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革命传统等,有重要意义。

3.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

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 1.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通常由有经验的,关心托幼机构工作的家长代表组成,一般由幼儿家长推选或由全体家长大会选举,每班设委员1-2人。2.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3.家长会

家长会是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一种经常而有效的形式。4.家长开放日

托幼机构为了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要求家长参观或参加活动,这一天通常被称为家长开放日。5.家长园地

托幼机构设置的专门的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陈列室等,以展示对家长有益的教育书刊和教育材料,介绍家庭教育小常识,公布托幼机构的作息时间表、食谱等。6.家庭教育咨询

家庭教育咨询是指家庭教育咨询师帮助家长释疑解惑的有效途径。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现场咨询等。7.家园联系册

家园联系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形式,通常由幼儿教师和家长采取书面通讯的形式进行联系。8.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是托幼机构的教师走出园门深入幼儿家庭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就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

三、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机构在教育工作上做好承续和连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缓解幼儿在过渡期的种种不适应。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 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小衔接的内容

1.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

2.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3.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师生关系。4.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环境和布置。5.帮助幼儿了解社会对小学生的期望。

五、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身心的准备(1)认真完成知识性教育任务。(2)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3)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质。

(4)培养幼儿独立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的能力。

(5)对幼儿进行综合性的生理训练。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练习1.()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A.爷爷奶奶 B.幼儿教师 C.家长 D.小学教师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关系。

A.领导关系 B.伙伴关系 C.监督关系 D.从属关系 3.()是指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A.家长学校 B.家长专栏 C.家长座谈会 D.家访

4.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目的性 B.组织性 C.随意性 D.计划性

5.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这发挥了()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A.社区资源 B.社区环境 C.社区习俗 D.社区文化 6.()是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A.家访 B.家长接待日 C.电话联系 D.开放日制度

7.我国的()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是科学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8.有的教师一谈到有效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识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这忽视了()指导思想。

A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C 多样性 D 均衡化 9.在有效衔接工作中,不应把其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虑。这体现了有效衔接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A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 终身性 C 整体性 D 突击性 10.案例分析:

某教师刚从幼儿师范院校毕业,有较强的责任心。她认为为了给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她给孩子上课的时候,用了大部分时间来教他们认识字幕、拼音和数字,要求尽可能与小学要求相同。虽然她尽量使课堂教学内容形象化、活泼化,但是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不是孩子的思维跟不上,就是大部分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且比较厌学。

请运用幼小衔接和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1.简述幼儿园应为幼儿做好哪些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2.简述幼小衔接的内容。

第八章 幼儿教师

考纲要求

(1)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2)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本部分可能考简答题或选择题。

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幼儿教师工作对象是0~6岁的幼儿,其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身体各器官还不够成熟,思维形象具体,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模仿性较强,可塑性强,容易受老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是有主动性的人,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整个活动,对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从幼儿早晨入园的晨检、问候开始,到下午的离园的叮嘱,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事必躬亲。

幼儿自理能力差,自律性不足,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反复示范,需要老师工作细致有耐心。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幼儿正处于人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其身心发展迅速,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因而幼儿教育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教师需要机智、灵活地处理和解决问题。4.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幼儿好模仿,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这使幼儿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因此,幼儿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学前教育---教育学课件

本部分内容要重点准备,可能出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一)职业道德素养(也可以按职业道德规范的6点作答)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2.热爱幼儿

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幼小的儿童,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幼儿教师要具备热爱幼儿的职业道德。但对幼儿的爱要理智,既要尊重幼儿,又要严格要求幼儿。

3.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

教育幼儿的任务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完成的,它依赖于幼儿园的教师集体和家长的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要尊重同事,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同时,要尊重家长,理解家长对幼儿的爱护和关心,虚心听取家长合理的建议,与家长平等、友好相处。

(二)专业能力素养 1.文化知识素养

(1)幼儿教师要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2)幼儿教师要有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2.教育技能素养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2)教育组织的能力。(3)语言表达的能力。(4)艺术表达的能力。(5)设计创造能力(6)自我发展能力。

(三)人格素养

要有健全的人格,对待幼儿要民主、平等、宽容,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富有想象和激励。

练习

1.现代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A 教育者 B 母亲 C 朋友 D 研究者

2.()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 热爱幼儿 B 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C 品德良好 D 身体健康

3.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而是()。A 用专业化语言 B 蹲下去与孩子对话 C 用点头、抚摸鼓励孩子 D 注意倾听

4.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A 与家长沟通、交流情感 B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C 检查孩子身体状况 D 提醒孩子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5.试论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6.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跟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幼儿的姓名,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进行积极的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适中,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方式要友善,如“我很喜欢你的描述,我相信别的小朋友也一定很喜欢的。”“你比上一次说得清楚多了,有进步。”在交流中要注意与幼儿用目光交流。

请从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出发,谈谈教师应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第二篇:中学教师招考 教育学 考试大纲

教师招考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P1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 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

(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

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13—14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 1 助产术(产婆术)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 人 的“泛智教育” ●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P17 ● 创始人: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背景、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

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近年又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24(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P26—29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2、人力资本理论(1)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创建时间:1960年(3)核心概念:人力资本(4)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31—33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2、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P33—34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

3、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P35(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3)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P38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2、学校文化的特性P38(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3、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P39 ● 校园文化的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4)学校各种亚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

●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P40—4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5、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它给我们的启示:P43—44(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 3 以使我们重视学校教育中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一重要任务,重视学校教育的社会意义,重视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发挥是决定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能动性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

(1)内发论代表人物 :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 → 循序渐进(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53(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

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P54 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P55 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

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 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 4 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P57 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 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 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第四章 教育目的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P59

2、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P61(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6

5(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

5、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P67(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6、对素质教育的理解P67—70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P70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8、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P70创 5 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9、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学生

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73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的社会地位如何?

●传统认识:整个社会没有把青少年儿童看作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儿童或学生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儿童对于双亲或学生对于教师要绝对服从,社会上存在鞭挞、体罚儿童或学生的习俗。

●现代教育思想: 由于中小学生属于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不仅享有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在某些权益方面受到特殊保护,如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以及在教育过程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要做到:(1)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2)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2、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76(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明义权、荣誉权等。(2)受教育权,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的教育意义: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不是盲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教师只有在尊重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教师

1、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P78(1)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教师职业的本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P79 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种: 79—80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5、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中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语言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有个性。要掌握对话艺术,善于独白。在对话过程中,善于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师生关系包括哪些方面:(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判断、选择。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可能终身不变,在学校就必须认可并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选择、发挥。第六章 课 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 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88(1)根据课程任务划分基础型课程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 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研究型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91—92 1234(1)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目标 第三节 课程设计

1、从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四种不同目标P92(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7(2)培养目标(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3)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4)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1)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2)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3)教科书

3、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96(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4、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6、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5点(1)按照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注重适用性;(4)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年级个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同学科各年纪教材间的衔接。第四节 课程实施

第五节 课程评价

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1)安排课程表(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性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哪些?(1)目标评价模式(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基础上形成的,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展开);(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3)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4、课程评价过程中要经历那些步骤(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P107第一步,将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

第七章 教 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包含哪些方面?P108—109 3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或说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或说学校实现教育目的 8 的)基本途径。

3、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作用)是什么?(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P109(1)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个体的认识范围,加快了认识的速度;(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教学的一般任务(或说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110—112(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6、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创造才能是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 111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律地学习与生活。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7、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112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不仅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第二节 教学过程

1、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P11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114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引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或说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结合

4、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什么不同? 115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象,参与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选择的经验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且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

5、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P116(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6、赫尔巴特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主张把知识涵养与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7、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18(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P119—120(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领会知识,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怎样理解直观性原则? P121—122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均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P123—124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如何组织学生复习?P124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 10 忆。

6、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记》提出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均体现了教学的 循序渐进原则

7、试述因材施教原则P125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8、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125—12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第八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应如何备课? 130—131(1)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由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等。将这些研究、分析结果,纳入课时计划。)(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师怎样写好课时计划(教案)? 131—132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完整的课时计划,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3、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课的类型划分依据是教学任务。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的类型可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课的一般结构(主要指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 11 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如何上好一堂课(一堂好课的标准)P134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4、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

测验的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道尔顿制

3、班级授课制(也叫集体教学或课堂教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阐述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它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P139—140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三节 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专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 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4、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具体讲,有两条途径:(1)结构化策略(2)问题化策略 第九章 德 育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1、德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2、德育的意义P147(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4、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P150—151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12 健康教育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第二节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 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154—156●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5、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或者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符合哪条德育规律,为什么?)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它伴随品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它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最后就是要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6、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或说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P157—158(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3、举例说明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4、举例说明疏导原则 157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作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6、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7、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法。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锻炼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 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第四节 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1)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实施。

2、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P164 首先,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其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第三,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能力;第四,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种管理模式。对班级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班级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等功能.3.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班级管理的功能:P17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P174—176。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3、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 14 理。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由于受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为解决当前问题,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

1、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而班集体还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1)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包括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2)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当前班级管理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教多:“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4、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1)了解学生个人;(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方法:(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第三篇:《幼儿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幼儿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经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发展衡量,择优录取。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参加专升本《学前教育学》课程考试的各专业学生。

第一章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教育、幼儿及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3、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

4、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5、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衔接

6、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4、明确幼小衔接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分析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幼教思想。

2、中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相关幼教思想。

3、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内容及表现。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5、了解中国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6、掌握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

7、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幼儿的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发展的含义。

2、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关系。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3、幼儿的生理发展。

4、幼儿的心理发展。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2、明确幼儿发展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

3、掌握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4、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情况(幼儿身高体重的生长、幼儿肌肉的生长、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儿感觉器官的发育、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5、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健康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与意义。

2、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与教育。

3、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4、幼儿的心理卫生概念。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

2、理解幼儿营养教育的目的,掌握幼儿营养教育的内容。

3、了解幼儿基本生活习惯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4、能分析幼儿造成不安全情况的原因,并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5、掌握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要求。

6、了解幼儿园“三浴”锻炼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7、掌握幼儿心理健康的衡量指标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及方法。

第五章幼儿德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德育。

2、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3、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4、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德育的基本概念,并了解相关的概念(道德、品德)。

2、掌握幼儿道德的发展的基本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3、明确我国幼儿德育的目标及内容。

4、在掌握有关的幼儿德育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分析、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说谎行为、嫉妒行为以及恐惧)

5、掌握幼儿德育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

第六章幼儿智力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智力的概念。

2、发展幼儿感知能力的意义及培养。

3、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其评价。

4、幼儿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5、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内容。

6、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及如何培养。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智力与幼儿智力教育的含义,明确幼儿智力教育的特点。

2、了解幼儿感知觉的培养的意义,熟知感知能力培养的内容既方法,掌握幼儿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

3、明确语言能力的及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掌握培养的基本方法。

4、掌握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含义及其与智力因素的关系。熟知幼儿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方法。

第七章 幼儿美感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美感教育的含义、意义及内容。

2、幼儿美感教育的途径。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美感教育的概念、美感教育的特点、作用。

2、明确幼儿美感教育的意义及任务。

3、掌握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4、了解培养幼儿感受大自然、大社会的美的教育。

5、掌握幼儿的艺术教育的内容,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

第八章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考核知识点:

1、游戏的特点及幼儿活动特点。

2、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及不同的教育意义。

3、幼儿游戏的组织及指导原则。

4、幼儿玩具的选配。

5、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评价。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游戏的含义及游戏的教育意义、了解国外有关游戏内涵的研究、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2、掌握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含义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掌握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3、掌握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含义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掌握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4、了解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含义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掌握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5、掌握幼儿园有规则游戏的含义及意义、掌握对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

6、了解玩具的分类,掌握为幼儿选择玩具的标准。

7、掌握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了解有关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第九章幼儿的劳动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的劳动的特点及作用。

2、幼儿园劳动的种类及不同的教育意义。

3、幼儿劳动的组织及指导原则。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劳动的特点。幼儿劳动具有游戏性、独立性、坚持性差、劳动成果不完善、承受力较弱。劳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

2、明确幼儿劳动活动的教育作用的表现。

3、掌握幼儿劳动的内容、组织形式。

4、理解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

第十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2、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及指导原则。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幼儿教学活动的特点。

2、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3、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种类。

第十一章幼儿园的课程及活动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2、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设计。

(二)考核要求:

1、了解课程的一般含义,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2、了解张雪门、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熟悉我国目前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设计。

第十二章幼儿园的环境与设备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2、幼儿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建设的内容。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2、了解幼儿园园舍环境的要求与设置原则。

4、掌握幼儿园金色环境的创设。

第十三章幼儿教师

(一)考核知识点:

1、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及作用。

2、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和职业品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在幼儿保教中的作用。

2、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责及应备的职业品质。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份,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内容比例:第一章~第三章约占40﹪,第四章~第七章约占30﹪,第八章~第十三章约占30﹪。

3、试卷题型比例:名词解释20﹪、选择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20﹪、论述题30﹪。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30﹪、50﹪、20﹪。

Ⅴ、参考书目

1、郑慧英主编:《幼儿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

2、梁志燊编著:《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Tags: 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教师资格证资料尽在本站中http://www.jiaoshizigezheng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儿童观的变革;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

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九章幼儿园的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于活动的理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环境;家庭育守则;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家庭中的早期阅读;生活中的教学教育;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学习44学时,实践28学时。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依据及说明

考试以教学大纲和梁志嵤的《学前教育学》(2003年版)为参考。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幼教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本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能清楚地理解和识记,能深入理解和运用重要的理论、原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和教育教学案例。

二、评价目标

(一)基础知识和和基本原理

能识记学前教育学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简史;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科学的教师观、儿童观、环境观;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要求;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了解幼儿园与家长及社区的关系。

(二)基本技能

能初步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能运用观察的方法在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各种情境中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设置相关活动的环境;具备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娱乐、节日等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能力,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能力

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工作计划;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与教学的目标和原则,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学前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发展、幼儿园工作、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的评价。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内容

1、识记概念:

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前教育、恩物、教育双轨化、儿童优先原则、儿童观、最近发展区、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幼儿园双重任务、幼儿园教学活动、素质、幼儿园环境、幼儿游戏、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评价、社区教育。

2、理解理论:

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简史;了解学前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思想;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和制定的依据及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原则;幼儿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科学的幼儿发展观,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原则;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原则、手段和方法;幼儿游戏的特点和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组织方法;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和要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与步骤,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社区工作的关系。

3、基本技能: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掌握观察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幼儿园各类活动(游戏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庆祝活动等)的设计与组织;根据幼儿发展的水平合理设计和组织幼儿的入学准备活动。

4、综合应用:

能将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为班级逐年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能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和教学原则、幼儿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提供幼儿自选游戏和自由自发游戏的材料和环境。

试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范围不能超出课程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侧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查形式、学分制与分数解释

考试采用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学分为3分。

五、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试卷的题量以中等学习程度的学生在60分钟左右完成为度,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1、试题要有合理的题型结构,每份试卷中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和主观题(分析题、论述题、实际运用题)的比例控制在6:4左右,题型一般至少有5种类型。

2、填空题10%,名词解释20%左右,简答题30%左右,论述题20%左右,实践操作题20%左右。

(二)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基础理论60%,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40%。试题要有适度的灵活性、综合性。

(三)考试难度

试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较易、中等、较难的题目比例一般为3:4:

3较易的30%,中等难度40%,较难30%。

七、综合评定

采用综合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核成绩=7:3的比例综合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期末成绩=卷面理论考试成绩

×70%,平时成绩=单元测验、出勤、课内外作业、课堂学习态度×20%+实践(模拟实验教学、小调查、见习)×10%)。

第五篇:840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学前教育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40)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2年8月19日

《学前教育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40)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学前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学前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查范围

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和形式

二、学前教育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一、理论的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二、理论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前期)

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三、理论的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四、理论的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

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制约的具体表现

二、国家制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国家制度决定学前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性质、目标和内容、方式和方法、管理体制、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及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生产力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是学前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目标和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文化与学前教育内容

二、文化水平与学前教育

三、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学前教育

四、文化选择与学前教育

五、文化变迁与学前教育 第四节

人口与学前教育

一、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人口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结构、区域布局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学前教育发展 第三章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母体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生活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早期经验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

三、儿童在主动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依据

二、学前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巨大力量 第三节

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发展特点与教育

一、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特点与教育要领

(一)出生及周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要领

(二)1、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要领

(三)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要领

(四)4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要领

(五)5、6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要领

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一)幼儿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幼儿园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三)现代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1.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 2.儿童心理方面的变化 第四节

儿童观的发展

一、儿童观的概念

(一)儿童观的概念

二、儿童观的演变

(一)儿童地位观的演变。国家本位的儿童观与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二)儿童能力观的演变。无知无能的儿童观与人格主体的儿童观

三、科学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的合法权利

(二)儿童的发展潜力

(三)儿童发展的差异

(四)儿童在活动中发展

(五)儿童发展的整体性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一、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二、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

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内容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概念

二、影响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因素

三、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范围和结构

四、我国幼儿园保教内容的特点

广泛性、初浅性、综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差异性第二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及要求

一、健康领域 1.健康领域的目标 2.健康领域的内容要求 3.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

二、语言领域 1.语言领域的目标 2.语言领域的内容要求 3.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

三、社会领域 1.社会领域的目标 2.社会领域的内容要求 3.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

四、科学领域 1.科学领域的目标 2.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 3.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

五、艺术领域 1.艺术领域的目标 2.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 3.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拟定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计划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育教学计划的含义

(二)教育教学计划的类型

二、教育教学计划的拟定

(一)分级拟定教育教学计划

(二)拟定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2.尊重幼儿人格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5.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的原则6.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一、生活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二、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三、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四、生活活动的指导方法 第二节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教学的含义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第三节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一、游戏的概念与种类

(一)游戏的概念

(二)游戏的种类

二、游戏是幼儿的需要

三、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促进幼儿生理的发展

(二)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四、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一)游戏时间的设定

(二)游戏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三)游戏材料的提供

(四)不同类型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第二节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一、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组成

二、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二、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

三、幼儿教师的权利与职责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幼儿园教师的必备的技能和能力

(一)观察能力

(二)表达能力

(三)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2.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能力的灵魂 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是教师能力的基础3.创设环境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第三节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一、幼儿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作用于幼儿的方式

三、不同类型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四、我国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第四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

一、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构

三、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程

四、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实践

五、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八章

幼小衔接 第一节

幼小衔接的意义

一、儿童发展的连续性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第二节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幼儿入学准备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原则

二、幼儿园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工作

(一)全面的入学准备

(二)专门的入学准备

第九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第一节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一、幼儿园的家长工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的家长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三、幼儿园的家长工作的基本原则

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基本方法 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一、幼儿园的社区工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三、幼儿园的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幼儿园教育

一、幼儿图书、报刊与幼儿园教育

二、幼儿广播、电视与幼儿园教育

三、网络与幼儿园教育 第十章

学前教育研究

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调查法

四、实验法

五、作品分析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流程

一、选题阶段

二、研究设计阶段

三、搜集资料阶段

四、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五、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六、总结与评价阶段

第三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下载学前教育学-据2012福建省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学-据2012福建省教师招考考试大纲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招考综合和专业考试大纲

    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招考综合和专业考试大纲目录 (幼儿园教师)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 1、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有三种 1. 教育环境大致分为哪些方面? 2. 节日活动的功能? 3. 相对其它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三个明显特点? 4. 学前教育课程编......

    学前教育学考试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

    教师考编教育学考试大纲

    考点纲要 绪 论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学 1、什么是教育学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3、教育学的任务4、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区别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

    2012年福建教师招考_教育学大纲aimee_整理笔记

    1、教育及其发展 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

    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湖北自考网(www.xiexiebang.com)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2015年黄冈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总分为100) 一、考核目标......

    国家“十二五”规划学前教育学大纲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国家“十二五”规划《学前教育学》大纲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