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五(1)班《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3、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2.材料归纳法。3.小组活动法。4.讲述法、讲解法。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三、师总结归纳: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第二篇: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 年 级 民 族 团 结 教
案
教师:曲波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机能: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华民族建筑网 中华民族文化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畅游民族特色建筑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通过了解民族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每当驻足观赏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总会激情澎湃,胸中涌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因为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一起去畅游民族特色建筑吧,让我们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特色建筑图,了解我国特色建筑概貌。
2、探索学习:主要从特色建筑的外观特点、建筑风格、修建历史、艺术珍宝等方面去搜集资料。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开展“中华民族特色建筑发现之旅”墙报设计大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2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3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2)过程与方法 :
一、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二、小品辨析,观看录像。
(3)过程与方法: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二、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四: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56——58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我国56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4、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主题四: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广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大分散、小集中地特点。(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学生从课本57页小体字部分回答)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巩固,练习
1、用1——2分钟小结本课的知识。
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三篇: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板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板书 设 计
主题: 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华民族建筑网中华民族文化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板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团结,共谋发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欣赏歌曲,导入课题。
1.歌曲欣赏,导入课题。板书:民族团结——一家亲 2.谈听后的感受: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
3.出示目标,学生认定,激励学生达成目标的信心。
二、探究课本内容。
(一)探讨话题一:尊重民族习俗。
1、课件展示。认知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学生交流,认知。(板书:民族习俗:各不同)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3.小结: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无论吃穿住行,还是待人接物,语言表达,都不尽相同,我们都要尊重,要入乡随俗。
4、出示课件,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5、学生看课件,说出内容,连一连。
6、教师诵读儿歌,感受少数民族的饮食,穿戴,居住,游戏活动的不同。《儿歌》内容: 饮食:南北环境不相同,民族饮食风味浓,酸甜苦辣全都有,风俗习惯要尊重 穿戴:民族服饰百花园,长袍花裙小坎肩,滚边绣花加首饰,千姿百态美如仙,居住:民族住房新又奇,夏盖白桦冬盖皮,蒙古包来“仙人柱”,竹楼住人下养畜。
玩耍:摔跤、赛马、划龙舟,踢毽、跳板、抛绣球,叼羊、武术,荡秋千。还有泼水、那达慕。
(二)探讨话题二:民族区域自治
1、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我们要尊重他们,国家也因此划定了民族自治区域,这就是民族自治。
2、读课文中的文字,体会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学生读课件上的文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性
4、议一议民族自治要做到的几个“互相”。
5、让学生看一看课件,认知少数民族自治区人民的民主自由的生活。
6、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1)总书记接见少数民族代表。(2)少数民族人民在投票选举。(3)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习,7、教师小结:民族区域要自治,民主自治有权利
(三)探讨话题三:情同手足话团结
1、故事激情,观看课件资料:孔繁森的故事。
2、你对援藏干部孔繁森有哪些了解?
3、学生交流,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启发学生:你周围有关的民族团结的事情。
5、读一读:《大院里的民族情》,谈谈你的感受:大院里有民族团结的暖流,时刻绽放着各民族友谊的鲜艳之花。
5、小结:是啊,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只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才会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让民族团结之树长青。
(四)民族大团结,我该怎么做。
1、课件展示:暑假里,我们要去内蒙古旅游,你知道蒙古族人的那些风俗习惯?怎样做你才会是个受欢迎的小朋友呢?
2、小组议一议,上台说一说。
3、小结:知我民族,爱我中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应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建美好的明天和家园。这正是: 地大物博我中华 天南地北把根扎 五十六个亲兄弟 团结统一是一家 悠悠历史五千年 各族人民共书写,优秀人物数不尽 都为中华作贡献 各族人民分不开 互相支持促发展 民族团结做模范 共同发展一家亲 三.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图片和故事材料等,同学们进行交流,看谁做得好。
板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第四篇: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华民族建筑网
中华民族文化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畅游民族特色建筑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通过了解民族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每当驻足观赏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总会激情澎湃,胸中涌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因为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一起去畅游民族特色建筑吧,让我们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特色建筑图,了解我国特色建筑概貌。
2、探索学习:主要从特色建筑的外观特点、建筑风格、修建历史、艺术珍宝等方面去搜集资料。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开展“中华民族特色建筑发现之旅”墙报设计大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生看书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二、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四:民族区域自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56——58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我国56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4、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四: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课时)
一、点拨,检测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广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大分散、小集中地特点。(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学生从课本57页小体字部分回答)
4、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巩固,练习
1、用1——2分钟小结本课的知识。
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五篇: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五年级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1)班
第一部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
2、我国是一个和睦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意义十分重大。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才会有共同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团结小学的教职工队伍中,有壮族、土家族、满族、畲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老师。各民族老师团结协作,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党的民族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其中包括:
1、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3、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