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枣儿》教学实录
《枣儿》获奖课堂实录
教师在课前先介绍自己,说自己五行缺木,于是名字里有个“楠”字,然后问同学谁的名字里也有“木”字旁;之后再玩一个文字游戏,让学生在“木”字上加一笔同时将学生回答的“本未禾术”写在“木”字周围。
师:开始上课,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什么? 生:一个关于枣的故事
师:枣儿除了指吃的还可以指什么? 生:也可以指人的名字
师:看一看书找找有关枣儿的故事 生:枣儿吓跑了日本鬼子 生:枣儿救了爷爷和他的儿子
生:老人的儿子也叫枣儿,五行缺木,于是就取名枣儿„„ 生:老人的儿子摘枣儿的时候„„
师: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不戏剧,今天我们就为这场话剧拟一张海报
教师在台上预先准备了一张很大彩色海报,上面有“编剧剧情主要人物精彩看点 上演时间演员导演 ”等空白栏目
师:编剧是谁??
生:孙鸿
教师用两面胶粘上预先准备的孙鸿两字,颜色区别海报上的其他字 师:谁介绍一下剧情„„ 生:老人与孩子在说„„ 师:有没有更简单的介绍 生:老人和男孩在树下吃枣 生:在树下等待亲人——
师贴上字条后继续问:主要人物? 生:老人和小孩
师:这是出场人物,还有其他没有出场的人物吗? 生:枣儿,男孩的父亲
师张贴好,问:在问精彩看点之前先介绍一下有关戏剧的知识。师屏幕上打出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介绍
师:那么,这里的矛盾冲突时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
生:老人盼望儿子回来,但是没有回来 生:盼望儿子回来,但是枣儿叔叔没有回来 生:巧克力与枣儿的冲突
师:你们注意到了人物,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发现了
生:还有枣儿和他父亲之间的,焦点是不知道男孩的父亲和男孩之间的矛盾,期盼他回来,却很久没有回来
生:老人希望男孩留下来,而他却想回家看爸爸回来了没有
师:我们概括为“走与留”“等待与不归”,(张贴上)下面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老师找一个片段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
男孩:爷爷,你为什么把枣子放在那里晒了又晒 „„„„„„„„ 请一组男生来读,他们特别投入 学生分角色读 教师鼓励
师:他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 生:从欢喜到无奈
师:第一句话充满了期待,这里要欢快一些,下面问叔叔什么时候回来,这里我想起李商隐的巴山夜雨中的一句——学生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师:我来读男孩,你们读老人
读完问:大家说说看,爷爷在沉思什么呢? 生:一定在想儿子什么时候回来
生:在他生活的那个地方好不好,身体怎么样,很担心 生:想他开不开心,在做什么,有没有想他
师:我们看出了老人的等待,归与不归,我们看到了人物最直接的语言,戏剧语言中,我们还从“舞台说明”中来分析,我们还关注到了“不知道”这字后面的语气。标点符号,这些都是我们分析语言的角度,接下来我们分析下面这一段“男孩的期盼父亲的冷落” 屏幕显示一段内容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去吃„„
生:我通过两个标点,一个是破折号,一个是省略号,省略号说明他非常想念,下面一个表示他非常期待——
师:这个省略号怎么读—— 生:我觉得应该延长去读 师:还有谁从其他角度来读
生:我从“兴许”这个词看出这个爹不太称职,一般的爹都回家陪孩子的。师:你读一下„„
师:还有能从舞台说明中分析的吗?
生:“拍拍口袋”说明他想回家,“低头”说明他在想父亲了„„ 师:再找一段证明男孩的走,老人的留 生:在131页——男孩说我们带回家留着,舞台说明“转身”,老人又说,“又是爹啊爹的„„”可见挽留之意
师:找的仔细,说的精彩
生:135页这里有一个心事重重„„
师:感谢你找到了,老师事先也准备了这一段,于是出示这一段 师:老人为什么说“你有巧克力了就不回来了”
生:因为老人怕男孩和枣儿叔叔一样一走就不回来了,因为有巧克力 师:那么巧克力象征什么呢 生:新奇的事物
生:象征,父亲回来的佐证 师:父亲从哪里带来的巧克力 生:城里
生:新奇的事物让人很想了解,于是就不想回来了 师:新型的生活,对,那么这里是什么生活 生:枣儿象征纯朴的乡间生活
师:产生这些人物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是时代的变迁,生活在发展,有一些人喜欢城市生活,而有些人在留恋传统,于是矛盾冲突就产生了„„
师:我们看这是1999年创作的作品,背景是什么呢? 出示一段资料,大家读一下 “回首90年代„„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师: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离开家园 生:要闯荡世界„„ 师:开创美好的生活
大家一起读曹文轩的《前方》一段文字 师:他们走了,就无牵无挂了吗? 生:内心还有牵挂,牵挂家人„„
师:出示一段王鼎均的文字“故乡,我跪拜的„„
师:哦。,是开拓生活还是留恋家园,这才是真正的矛盾之源,一种是守着枣儿,清贫而温馨;一种是追寻巧克力,而与亲人分别,大家更喜欢哪一种? 生:我喜欢那种枣儿的生活,因为是传统的温馨的
生:我喜欢巧克力的生活,因为传统的事物总被淘汰„„ 生:巧克力替代枣儿的生活是无法避免的
生:我选择枣儿,亲情和家园精神的依靠,是外出人的归宿,如果有钱没有亲情那么也是一无所有的
生:其实追求巧克力的生活是为了改善亲人的生活,等到我追求到了巧克力,我们还可以返璞归真,恋家的感觉会将他们召回去,等他有能力的时候,他最终还是会回去的 师:你说的很精彩,其实作者也发现了这一点,文中——
屏幕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走远了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大家读一遍
师:为什么不回来呢?
生:因为还在努力奋斗打拼,也有可能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沉沦了,迷失了,忘记了回来 生:无论多远,他们的心里总有个远方,总想回家和亲人团聚,然后就不再分开了,所以一直在奋力想赚足够的钱„„所以„„
师:所以只是暂时迷失了„„剧本最后,他们在翘首期盼,他们盼望什么呢?呼唤什么呢? 请用一两句话在旁边写下呼唤,内心的呼唤 屏幕:老人和小孩在呼唤什么呢?——
一个学生上前写在海报上:我最亲爱的家人啊„„这里有最甜的枣儿„„ 生:爹,你早些回来吧,我和我娘在家里等你 生:枣儿,快点回家和我一起吃枣儿,讲故事
生:爹,请你快回来吧,我不要你的巧克力,我只想你早点回来,我们一起吃枣儿,就很满足了
生:儿子,加油,追寻你的梦想吧,我会永远在这里等着,这里是你永远的家 生:枣儿,快回来吧,别把爹忘记了
师:我们就用屏幕上这个同学写的作为海报的宣传吧,其实大家呼唤的是一份真正的亲情„„出远门的人该不该回来呢?
生:即使是出了远门也应该回来,所有的亲人都在等待着你 生:在应该回来的时候回来,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就继续打拼。如果心里觉得不如意了就回来,正如罗大佑有一个歌《家,永远的„„》两首曲子,伏尔泰说„„(台下掌声响起,学生停了一下,教师鼓励说,好,你说下去)
伏尔泰说,对于亚当来说,天堂就是他的家;对于亚当的后裔来说,家就是他们的天堂。台下掌声响起„„
师:不管是回去还是继续远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要把亲情随身携带„„ 出示一段文字„„精神回乡„„因为家,它是生存的寄居之地„„铃声响了,但是枣儿的戏剧还在上演,主角也许是你,也许是我„„
回到课前我们做过的文字游戏。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禾木 术 本” 说:也许我们是小小的禾苗,也可能是参天大树,无论我们用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术),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的亲情,那是我们真正的做人之本„„
戏剧中的童谣响起,在童谣声中结束课堂。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关雎》教学实录
《关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学习《关雎》。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雎鸠():一种水鸟。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逑():配偶。
荇()菜:一种水生
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食用。寤寐():这里指时时。寤,醒时。寐,睡时。芼():择取。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4)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品读全诗,把握文义。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板书:
所闻: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 思想要实现的愿望。板书:
琴瑟友之——
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今天我们认为它是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4.探究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
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歌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三、布置作业。1.背诵《关雎》。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教学后记:
第三篇:人教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2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更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类课文偏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性,此类课文一直难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钟爱。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该类课文的讨论也日趋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当代教材需不需要编入“王二小”类的课文?其二,如果需要,此类课文如何教学?笔者认为,前一问题应该是无可争议的。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它的教材必须包含最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因此,需要我们研究的是第二个问题。本文仅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朗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朗读课题)
师(惊奇地):这个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我还没有教,你们就会读?
生(自豪地):会!
师:谁来读一读?(连续请数名学生朗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响亮,目的在于认识生字“忘”“挖”和“井”)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指导读出一定的语感)?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你不会忘记,明天你就会忘记了。谁再来读?
师(高兴地):非常棒!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谁愿意再来读?
师:哇!你一百年都不会忘记了!(学生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读!(学生朗读)师: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敢再来读一读题目,把你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把“挖井人”三个字读得重些)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的题目读得非常非常棒!现在我们要朗读课文,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生(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地):有!
师:那好,给大家八分钟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完后,我们来比一比。
(指导学生选择适宜形式进行朗读:识字能力较强者独立朗读;阅读能力一般者以多人合作的形式读,旨在相互纠正;教师组织少数识字能力最弱者重点辅导朗读)
师:刚才我听了好几位小朋友的朗读,发现他们朗读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而且一发现读错了都自己会马上改正!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小朋友呢?
生(齐声):愿意!
师:好!现在我们来一场朗读挑战赛。请你找一个平时朗读比你稍微好的同学。你向他挑战朗读!(学生分组)由挑战的人选一段他自己读得最好的,两人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生(自由分组竞赛性朗读,之后,请几组展示给大家看)
师(请出一组:张少飞──徐涛)问:张少飞(挑战者),你有信心吗?
张(点点头):有!
师:我们为你加油!(两生对抗性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两人的表现不相上下,学生纷纷鼓掌。)
师:你看,同学们都在为你们鼓掌叫好!(转身问张少飞)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次能够读得这么好?
张(自豪地):我都读了六遍了。
师:哦,读的多就读得好了!(转身向徐涛:被挑战者)你看,张少飞快要超过你了,你怎么办?
徐(很有信心地):以后我会多读几遍,一定不让他超过!
(三)重点朗读,读出感受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有味道,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谢谢!那你们就是评委哦,敢不敢给老师提意见?
生(有的犹豫、有的开始笑了):敢!
师:那好,我选择比较容易读的第二段(老师朗读,故意读错两个生字,语气读得平淡)生(争行恐后地):老师!我来!我来!
生:你把“井”读成了“”了!
生:你把“战士”读成了“”!
师:咳,我有那么多的错误?粗心!真太粗心了!这里的生字实在太多了,不认识的字多了,就容易读错。课文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认,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好不好?生(请学生当小老师:圈圈、认认、说说自己觉得难认的字,给同学们领读)生:老师,你还有地方读得不好。你读得没有感情。
师:说说容易!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强调出了“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等几个词,学生鼓掌。)师:果然厉害!真是高手!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村子里没有井,农民没水吃,他们会很伤心的。你(指老师)倒读得这么高兴,当然还是他(指学生)好!
师:有道理!
生:他们去挑水要走很多的路,我们要读得慢一些。你(指老师)读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到了,还是唐雨琪(指朗读者)慢慢地读好!
生(齐读。)
师:老师刚才读得不够好。但我还想再来朗读课文,可以?
生:可以。
师:现在,我要“读”课文中的一段话,你们不用耳朵听,而要用眼睛看(学生面露惊奇的神色),用脑子想。读完了,我要请你猜一猜老师可能在读哪一段,好不好?生(兴致盎然地):好!(老师表演性默读,学生观看、猜测)
生:你在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用手竖起了一块东西。
师:你说是竖什么?
生:石碑!
师:你真聪明!
生:你读的是第三段!因为你好像在抬头看什么东西,那是石碑上的字:吃水不忘挖井
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生:因为课文上第一段说“毛主席在那里住过”,你没有“住”的动作;第二段说,他们去挑水,你也没“挑水”的动作。所以你在读第三段!
师:说得太棒了!我们为你鼓掌!
(四)分发材料,补充阅读
师:那么,石碑立好以后(课件展示一张图片:一块石碑上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等字),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他们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篇关于沙洲坝这口井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分发四类资料,学生选择性阅读)看过石碑的人会说写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说,毛主席真是个好人!
生:村里的人会说,我们有水喝,还要谢谢毛主席和八路军呢!
生:这里说(指指手中的资料)这口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师:你说得真好!
生:他们会说,假如沙洲坝的河流多一点,我们就不用吃井水了。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手指资料):这里说,沙洲坝不太有河,所以人们吃水要挖井。
师:哇!你看懂了课文外的知识,真厉害!对,沙洲坝河少,人们吃水要挖井。
(五)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师:本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文字,好不好?师: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生:穿衣不忘做衣服的人!
生:老师!是“穿衣不忘做衣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生: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还有,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师:听了你这么懂事的话,老师心里多么开心啊!谢谢你!下课!
二、教学思考
(一)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习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情赏趣,关注教学过程的情趣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有情有趣是本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40分钟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始
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同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趣体验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学生把“不忘”读出了重音,老师夸张地称赞: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给学生强烈的成功体验。在进行课文的初次朗读时,故意“唬”学生: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竞赛性朗读时,老师的“诈错”等,这些富有挑战色彩的教学策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趣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主动。
(三)强调人文性,重视人文内涵的普遍意义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四)立体阅读,补充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各类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比如,学生从中知道了“沙洲坝人为什么要挖井吃水”,领悟到“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地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五)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一般为一节小课约分钟)让学生书写。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碑文(包含5个生字)等,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识记足量的汉字。第三个阶段在课后复习和小课,采取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如:红军战士为老百姓挖井等)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课文要求书写的6个汉字,安排在一节小课中集中完成。
第四篇: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小小设计师人教新课标
xiaoxue.xuekeedu.com
小小设计师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八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为冰雪大世界会场插旗子及安装彩灯”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策略、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决过程,感受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角上的点不能重复,解决问题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纸。
教学流程:
一、图片赏析,入情入境
师:同学们,我们家乡哈尔滨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冰城。
师:(课件:冰雕图片)是啊,冬天的哈尔滨仿佛是一个冰雪的世界,一座座栩栩如生、晶莹剔透的冰雕作品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看,冰雪设计师们正在为即将开幕的冰雪节紧张地忙碌着。
同学们,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也来为冰雪节做些有意义的事,你们说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提出问题,方去质疑。
师:现在就有一项任务,要请大家来帮忙。大家看(课件:冰雪大世界会场全景图),这是冰雪大世界的会场。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组委会设计要在这个正方形场地的四周插上彩旗,每边的旗数相等,要想知道一共需要多少旗,可以怎样计算,生:可以用“每边的旗数乘以4”。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那其他同学怎么想的呢?
生:我不同意,如果那样算,角上的旗就算重了,应该再减去4。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到底应该按哪种方法来计算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亲自验证一下呀?
生:是。
2简单验证,解决关键。
师:由于这个场地太大了,旗子又那么多,我们先换一种简单的情况来研究这个问题。(课件:小冰景三维立体图)这是一个小冰景,在它的底座四周也要插上旗子,每边插6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如下图)?
xiaoxue.xuekeedu.com
生:24面。
生:20面。
生:20面。
师:那大家数数吧。
(学生数后得出结论·20面。)
师:(走到刚才说24的同学面前)刚才你说24面,怎么想的,没关系,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生:我用6×4=24面。
师:咱们数是20面,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算重了。
师:你能够发现问题,很好啊。你能不能再说说哪算重了,生:4个角上的点算重了。
师:非常好。看来,在算四周一共有多少面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齐答)4个角上点的不能重复计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算法多样。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找到哪些计算方法得到这20面旗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纸,请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可以在图纸上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方法?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每条边都有6面旗,4条边就用6x4,得24面,然后再减去角上重复的4个点,算式是:6×4-4。
师:我们看他们的方法是不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如下图。)这个小组在计算的时候注意到什么问题?
生:角上的点重复计算后还要减下去。
师:不错,这个小组同学思考问题很周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们小组是先看上下两条边,各有6面旗,左右两边算4面,我们列的算式是:6×2+(6-2)×2。
师:这个小组是把角上这4个点分别安排在上下两条边里,方法也不错。
生:我们小组是每条边都算5个点,所以用(6-1)×4。
xiaoxue.xuekeedu.com
师:你们是怎样安排角上这4个点的呢?
生:每条边只算一个角上的点。
师:这样就避免了点的重复,安排很巧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们是先不看角上的4个点,每边就是4个点,用(6-2)×4+4。
师:你们也是考虑到了角上的4个点,做到不遗漏,很好。
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把这20面旗斜着分成2份,数出一份是10面旗,然后用10×2,也等于20。
师:哦,你是先数出一份中旗子的数量,再乘以2,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刚才,老师发现还有一位同学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请他给大家讲讲。
生:我是每次都圈两个点,圈出4份;再圈3个点,圈出4份,所以用3×4+2×4。
师:能够有自己的方法,很好。同学们看,这样计算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真没想到,同学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而且,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大家都抓住了关键性的问题——角上的点不要重复。应用算法,解决问题。
xiaoxue.xuekeedu.com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问题,(课件:正方形场地插旗子)要知道会场四周一共需要多少面旗,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要知道每边有多少面旗。
师:老师告诉你们,每边插30面旗,运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吧。
生:30×4-4。
生:(30-2)×4+4。
生:(30-1)×4。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方法已经掌握了。刚才,有两位同学用的是这样的方法(指板书:10×2,3×4+2×4),这回,你们怎么不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呢?
生:这样算有点麻烦。
生:旗子的数量大,再分成一份一份去相加太麻烦了。
师:看来,我们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我们借助一个简单的例子解决了正方形场地插旗子的问题,“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在我们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同学们看,经过大家的计算,将会有116面彩旗插在会场的四周。
四、变式应用,总结规律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会场看一看。(课件:三个小冰景立体图)又有问题要请教小设计师们了。我们要在这3个冰雕的底座四周安装上彩灯(如下图),每边安8盏,每座冰雕分别需要多少盏彩灯,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图纸,同学们可以任选题目,任选方法,独立思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完的同学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后和同桌交流。)
师:好,现在来说说你们计算的结果。我们先来说这个三角形的。
生:我是用8×3-3,因为每边按8盏灯来算的话,三角形有三条边,用8×3就把角上的点重复计算了,所以要再减3,共需要21盏灯。
生:我列的算式是:(8-1)×3,我是每边都按7盏灯来算的。
生:我的方法是:(8-2)×3+3。
师:谁明白他的想法,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这种方法是先不算角上的点,每边6盏,3条边就是18盏灯,再加上角上的3个点。
师:解释得很清楚。有没有选五边形的。
生:有,我列的式子是8×5-5。
师:为什么要减5,生:因为这是一个五边形,用8x5计算,一共有5个点重复算了,所以要减5。
生:我的式子是(8-1)×5。
生:我是(8-2)×5+5。
师:同学们算得都很好,我们最后看这个六边形的,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生:我是(8-1)×6。
生:我是8×6-6。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如下:
xiaoxue.xuekeedu.com
8×3-3(8-1)×3(8-2)×3+3
8×5-5(8-1)×5(8-2)×5+5
8×6-6(8-1)×6(8-2)×6+6]
师: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了这几个问题,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指第一竖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生:这几个算式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生:都是用“每边的数量×边数-角数”。
师:通过对算式的观察,你们能够从中发现规律,真不简单。根据这种方法,再看看这组算式(指第二列算式)又具有怎样的规律呢,生:都是用“每边的数量减去一个角上的点,再用它们的差乘上边数。”
师: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教师带领学生验证。)很好。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角上的点不能重复,从多种角度思考,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并且,我们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归纳,发现了每边的数量、边数和角数之间的关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其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考方法去发现和分析其中的规律,我们就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总结
师:(课件: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冰雪节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在你们的设计下,一座座冰雕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绚丽多彩,童话般的冰雪大世界将为家乡的冬天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此新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祝愿家乡越来越美。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 称赞
最新版
《称赞》教学实录
课前在每位同学座位上发放动物头饰。师生共同边歌边舞《金孔雀》 上课铃响。
师:昨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做客,我和许多动物做游戏,临走我告诉国王,我今天要见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国王一听,可高兴了,派来了两位大使来见我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认识它吗?(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刺猬,獾)师: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它们是互相表扬,互相夸奖,这叫称赞(板书课题)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它们要互相称赞? 生:它们怎样称赞的?
师:小朋友们问得问题真好,课文会告诉大家答案。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难读的字,容易读错的字做上记号,等会儿给大家提个醒)。你的教学资料库!(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生字:刺猬獾凳糙泄瞧留采背消傍但清椅 师:有没有你要提醒大家的字,请你读一读(生指读生字)
师:老师还想给你们提个醒,“背”字在句子中出现了两次,大家来读一读。出示两个带有“背”字的句子,让同学们读。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接下来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果他读得好了,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称赞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生小组内交流读课文)
师:我非常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得到了称赞,得到称赞的小朋友举手。(请同学读你得到称赞的句子,并表扬他)
师:你读得好,给你一个朗读之星!谁还想再读一读(生读)
师:课文读得通顺了,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2017.3.1 最新版
流一下,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怎样称赞?(小组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师指名朗读称赞的句子: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齐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也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我也想让你们也来闻闻苹果(师范读)你们闻到了吗?那么,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让所有的老师们都闻到苹果的香味,好吗?(生齐读)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配音游戏
(课件出示课文故事情节,老师旁白:这么好的图片,没有声音,多可惜呀,大家给他们配上音好吗?)(同学们带上头饰,练说)
师: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画片里,给它们进行配音吧!(师生共同完成,生说称赞的话)
师:小刺猬和小獾非常高兴,欢迎你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游戏,好不好?(课件)游戏1:生字回家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游戏2:给生字排队:出示生字的偏旁,学生说生字(师指导生字写法)小獾想考考大家,哪一个字最难写。(生自由说)
师范写生字:先描一描,接着写第二个,写第二个字时蒙住前面的字,写第三个时,再比一比例字,选择你认为最难写的字写一写(提醒写字姿势)写好以后让你的同桌看一看,写得好的,同桌用自己的方式称赞。师:同学们平时要能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