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篇:《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训练点1.理解诗意、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部诗歌。3.品味精妙的语言。4.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二)能力训练点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四)美育渗透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学法引导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3.识记理解和评价自己最喜爱的名句。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难点:理解其中丰富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解决办法:1.古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前三首诗的欣赏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后两首词的欣赏教具学具投影仪师生互动活动1.朗读比赛。2.背诵比赛。3.唐诗宋词知识竞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另外还有一首明朝夏完淳写的《别云间》。(一)明确目标1.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2.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二)整体感知《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下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另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诗人在远贬至蓝田关时,写下的七律,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明快,风格沉郁;《明云间》作于作者在云间被捕之际,悲壮、豪迈。(三)教学过程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南)人。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世也称他为韩昌黎。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免徭役而贬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文学上既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又是著名诗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华文风,力倡古文。在诗歌创作上,笔力雄健,气势雄伟,力求新奇,自成一家。有《韩昌黎集》。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人。9岁能诗文,15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之后,其父、师先后死难。夏完淳复入吴易军中,参谋军事。军败后,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为抗清奔走。后为人告发被捕,解送至南京。洪承畴以其年幼,欲为他开脱,夏完淳痛骂不止,凛然就义,年仅17岁,他的诗歌表现出悲壮激越、高亢雄壮的风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英雄和诗人。有《夏完淳集》。2.诗歌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整体感知: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设计问题:(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曲径通幽。(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本诗的写作背景: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城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城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讲读前两句,提问:(1)这两句点明了什么?明确: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2)开头这两句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明确:“朝一夕”说明了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外。(3)诗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明确: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韩愈刚直不阿的性格。(4)诗的五、六句是描写什么的?作者借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是描写环境的。云彩浓重横在秦岭上空,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家,也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险阻,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6)诗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明确:“朝奏”和“夕贬”;“九重天”和“路八千”。(7)诗中有没有对偶句,请找出来。“云横秦岭家何在”与“雪拥蓝关马不前”。(8)诗中“横”和“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明确:“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9)说说你最欣赏哪句诗,为什么?《别云间》创作背景:《别云间》一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当年夏季,作者在家乡被捕,此诗写于解往南京、告别家乡之际。本诗除对故乡表示依恋之外,着重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屈的顽强斗志。诗句分析。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

三、四句言志,面对山河破碎,而自身已无用武之地。

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至死不屈,希望复仇再起,反映的是一种激昂慷慨的壮美风格。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中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中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之分。本课三首诗都属于律诗,律诗由八句组成,前两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尾联是对偶句。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宋代文学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宋词被后人尊奉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骈文、唐之诗、元之曲相媲美的文学瑰宝。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宋词,作者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他们都是重要的宋词作家,前者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后者是婉约派代表。他们的词虽风格迥异,但都是词中上品。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收获知识。(一)明确目标1.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背诵宋词。2.用朗诵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二)整体感知1.苏轼是一位充满矛盾、苦闷而又竭力挣扎、希望精神解脱的大诗人。这首词不仅创造了许多洁净华美的形象,更加洋溢着一股焦虑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全词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呈现出心灵的觉醒,亦即超越现实终又回归现实的历程。2.一代才女李清照博闻强识,诗文皆能。本词写在一个漫长的白天,适逢薄雾浓云,更加愁闷。尽管屋里烧着香料,在这重阳佳节,睡在考究的寝帐里,半夜醒来感到周围的凉气侵入肌骨,精神和肉体都痛苦得难以承受。她在黄昏之后,借酒消愁,虽然有满袖的菊花幽香,仍然感到在人过度伤感的时候,身体也像菊花那样消瘦。整首词围着“愁”字作文章,缘于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让学生背诵1-3册学过的词。(以小组为单位,哪组背的多,哪组获胜)2.作者、背景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谏官劾其作诗“谤讪朝廷”,下狱,贬谪黄州,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贬琼州。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较擅长。有《东坡乐府》。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有《漱玉集》。

第二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

2.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能背诵这首古诗。

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方法: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课时:

1课时

【知识预习】

1.题解: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作者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

3、说出这首古诗的大意。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诗歌赏析】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

参考答案: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参考答案: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参考答案: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4、“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参考答案: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问题探究】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4、“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巩固拓展】

1、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2、练笔:展开联想,生动改写。

7、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8、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参考答案:深幽寂静

宁静、空灵

1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13.“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14.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1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

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

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6.“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17.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答: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18.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答:“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答: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景象?诗中哪些句子描写山和水?

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突出了古寺什么特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突出古寺肃静、幽深、脱俗、纯净的特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之情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24、找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韵脚。

(林、深、心、音。)

25、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无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无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无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6、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D)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第三篇: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见注释206页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

第四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 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 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 作。

二、注释

1、[古寺]:本初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山光]:山的景色。

24、[鸟性]:禽鸟的习性。

25、[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6、[此]:在此。即在后禅院。初日:早上的太阳。

三、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1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四、诗歌赏析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

参考答案: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参考答案: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参考答案: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4、“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参考答案: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去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参考答案:

着眼表现寺院幽静清新,深邃静谧的环境,主要运用借虚写实的手法,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7、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8、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参考答案:深幽寂静宁静、空灵

9.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10.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

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13.“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14.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1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

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

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6.“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第五篇:题破山寺后禅院作文800字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文8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初春的早晨是宜人的。天空泛着鱼肚白,似乎还没有睡醒。清风徐来,吹在脸上,身上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温柔的抚摸着我,甚是舒服。薄雾笼罩着寺院,朦朦胧胧,如梦如幻,使人痴迷。

天空泛来一丝红光,初升的太阳从天际尽头缓缓升起。太阳的光芒染红了旁边的云彩。火焰般的'云彩荡在天空,十分好看。太阳逐渐升高,那慢慢变得耀眼的光芒洒在寺院后的高林。树木巨人般的影子投在地上,将阳光筛碎,零零散散的洒在地上。

踏着青石板小路,往林深之处走去。青石板的裂缝中伸出几株顽强的小草,它们被风吹得微微弯下身子,看了令人怜爱。曲折的小路摇曳着身子在林中蜿蜒,像一条绿色的小溪。

沿着小路一直走着,来到一座禅房。禅房旁边生长着青翠的小草,娇柔的花儿们幽香扑鼻,使人心旷神怡。仔细一看,花儿的花瓣中盛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着动人的光芒。

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连鸟儿们也是如此。它们在灿烂的阳光中开始了歌唱表演。啊,那声音啊,清脆、悦耳!除了为他们伴奏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外,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倾听。它们的歌声比任何一种人创造的乐器都美妙得多,他们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潭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底部被水磨得圆圆、光滑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在水中晃动,像一条条飘动着的丝带。鱼儿们撒欢似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有时还会聚在一起嬉戏。太阳照耀着潭面。刹时,湖水波光粼粼,像有无数金子在水中晃荡,又似一群小精灵在潭面跳跃。在我眼中,有两个世界,只不过下面那个更有趣,因为这个世界会活动:一阵微风拂过,潭面微微晃动,模糊了太阳的倒影。水面晃动、晃动、晃动……似乎我的心也晃走了,随水而去了。一切烦恼都化为乌有,只想痴痴地望着潭水,如醉、如梦,仿佛离开了这个喧闹的世界,只想将时间停留在这一刻,直到永远永远。

忽然,整个世界都寂静下来。鸟儿停止了歌唱,树叶停止了沙沙作响,风也止住脚步。它们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当—”寺院里敲钟声远远传来。这是祈福的钟声吗?听,这钟声多么像一位老人低沉的声音,让人安心。钟声在回响、回响、回响。在这时,我相信所有人都忘记了一切。放松心境,仿佛所有悲伤和不顺心都化为一缕炊烟只剩下愉悦。

下载《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课堂实录-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课堂实录-免费语文教学资源.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案五篇

    《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致,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深切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意境,结合创......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

    【解题】此诗作年不详。破山寺:即兴福寺,故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寺后院。寺庙一般分前、后院。前院为佛堂,作法事所在;后院为僧人生活居住之区。常建以善写静境著名,......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精选五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4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 语文版(5篇范例)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注释 1、[曲]:弯折。2、[初日]:早上的太阳。3、[禅......

    《诗词五首》教学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教案 明确目标 1.在了解一定的诗歌朗读技巧后朗读本课五首诗。诗有平仄、平声、缓仄声急,读得很缓时并不是平板的拖长,也应注意感情注入。 2.体会每首诗的感情,......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5篇

    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

    17《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17《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语文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本课五首诗,有的叙写了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有的抒发了对国家危难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