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个热点,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也不例外。通过学习同行们的经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本文拟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音乐艺术是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当学生们在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更新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中心”的思想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展示个性,积极思考探索创造,做学习上的真正主人,这时学生才会“学有趣,学有乐,学有劲,学有得”,成为主动快乐的学习者。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成功感,凸显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它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要合情合理合适,不能因为有其必要性,而在课堂学习中过多运用甚至滥用,那么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所谓“有效”,就是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具体来说:即学生学到了什么音乐知识;学会了什么音乐技能;有没有积极参与;与同学配合是否融洽、快乐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什么收获,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参与了但学得很累,在活动中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低效的或也是无效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追求“精练”、“实在”,“宁缺毋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推动、帮助、提高学生音乐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1.怎样分组。
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一般按照混合编组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有优、中、学有困难这三种类型的学生组成,同时应考虑学生的男女比例及个性特点。当然,不排除学生自愿组合的形式,教师可以提一些建议,做一些调节工作。分小组要最大限度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员能接受,并在不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6人最好,多则不要超过8人。
2.小组活动:
(1)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教师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安排好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在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后,由组长负责并充分发扬民主,尽量根据组员的要求及特点分配好各位组员的具体工作,全体组员根据要求进行练习、创作。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有序、集中、投入、活跃,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2)展示个性,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一般可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分组展示:每个学习小组分别交流汇报,这种形式能尊重每个小组的劳动,给予平等的表演机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但分组展示会占用很多的教学时间,运用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安排。②个别小组展示:挑选一到两个小组来进行交流汇报,这种形式可注意到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请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作示范来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同时能保护暂未完成任务小组学生的自尊心,为下次的成功增添信心。个别小组展示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但在活动公平性、全员积极性上有一定不利的因素。③共同展示:每组选派一到二名学生代表,采取各小组轮换、组合、衔接的方法来共同展示。这种方式面向每个小组,更多呈现学生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即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但要注意活动中“学生代表”的不固定性,鼓励、强调轮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着每一个人的学习,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会更热烈、浓厚。
(3)形式多样,真实评价。
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但注意不走过场,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作用。
1.指导帮助作用。
①指导学生分组:从考虑全局与尊重学生出发,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满意、快乐的小组。②确立学习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考虑到任务应具有选择性,有一定思考 操作的价值,强调活动的可行性。③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能及时、适时为学生答疑解难,耐心辅导,并能调控好整个活动的进程。④组织和评价: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中,教师应成为组织高手,使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又是欣赏者、帮助者,抓住学生们的优点、闪光点,加以表扬、对学生中肯建议,准确评价,真情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下次可以做的更好,表现会更出色。使学生从心里面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2. 积极参与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应该是最佳配角,而不能当观众,做评委,我们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尽情表现,探索创造,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享受音乐的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音乐潜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小组合作是学习音乐的一个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来,在活动中表现个人才能、情智,体现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享受音乐的乐趣。让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在音乐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驰骋、遨游吧!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
2009年本人的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被石嘴山市教研室批准立项,同年12月在惠农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开题论证。从课题开题之日起,本课题一直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着,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发现问题与不断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参与教师得到锻炼,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为给今后教科研工作提供借鉴,现总结报告如下,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这就是课标中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要想更好的体现这一价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事实表明,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有些表面看似热闹的小组音乐合作学习,却形式有余实效不足。这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这些音乐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以上现状,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了解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促进我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
怎样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研究小组分工和有效指导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3、研究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正实践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顺利进行;
2.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
四、研究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学习理论与先进经验,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没有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新的、先进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益的新台阶则很难登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为切入点。在课题组组建成功后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关于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内容。采用自学为主,集体学习相互配合、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抓精神,抓实质,做到用坚强的、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科研人员的头脑,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完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3月 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卷调查,分析现状(2010年1月)
为了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选择以现状为突破口,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了“惠农小学学生音乐课堂合作能力”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测试调查。在惠农小学三——六年级20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课堂,充分了解了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针对问题,讨论寻找解决的措施。
第二步: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实践行动(2010年3月~2011年1月)
实施期间,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商讨课题进展情况和工作步骤。除了每学期开学初、期中和期末三次固定时间的课题会议外,学段中间我们还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利用每周三下午学校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2、每学期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听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交流。
第三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2011年3月~2011年7月)
研究人员进行教学实践的经验、问题交流研究,取长补短,各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公开教学、研讨,聘请教研室的教研员进行指导,各教研人员进一步改进、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1.实验教师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沙龙、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研究相关资料,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2011年12月提交课题实验成果论文。
五、研究成果和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培养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特长将班级学生分成四——六人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分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低年级音乐童话剧的学习中,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进行童话剧的表演,擅长表演的同学分角色表演,没有表演特长的学生可以安排伴唱或者用打击乐伴奏,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表演中注重组内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和谐,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情境,促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例如在一年级《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开课前将教室简单布置成舞会的场景,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舞会的热闹,产生置身其中的冲动,为后面的合作跳舞环节做好铺垫。
3、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中的强音„„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活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合作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比如合唱、合奏、音乐剧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些活动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这些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王老先生》一课,通过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对学生渗透二声部合唱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撰写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反思,并获奖。2009年全区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论文网上评选中,课题负责人牛娟《关注合作,让学生学会共处》获三等奖。第十届全区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评比中,惠农小学李莉的课件《荫中鸟》获二等奖。2010年第十一届全区多媒体课件、电教论文评比中,惠农小学李莉的课件《牧歌》获二等奖。牛娟的教学设计《小鹿,小鹿》在惠农教育发表。
2011年9月,在石嘴山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牛娟获一等奖,惠农小学李丽获二等奖。2011年9月,在自治区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牛娟执教的《手拉手,地球村》获二等奖。
六、研究结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是教给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方法、手段,也是为更好地实施质量工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的合作使学生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合作,使儿童了解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教师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排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学习任务等一系列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的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做的不到位,例如课堂实录、教研活动实录等影像资料的收集。
2、由于学校班额较大,学校音乐教师缺乏,致使有些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合作机会的课比如音乐童话剧表演等无法顺利开展。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从开题到现在,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实验目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但研究工作还是不够细致深入,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他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音乐教育中常常能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符合音乐教学的特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运用与音乐教学中,达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怎样通过课堂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学到的更多,更加愉快,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将是我们今后继续思考的问题。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摆放以合围而坐,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以全组每个人都学好为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总体表现进行对小组奖励。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同学间互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而我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听到老师一声“合作学习”令下,前排的转过去,四人的小嘴巴都张开,唧唧杂杂,各自都在说,谁也没有听谁的。听到老师“停”,马上安静下来。回答问题汇报结果仍然是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我认为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此我想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课标》理念,构建合理合作学习小组。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目的和合作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首先确定人数,以4-6人为适宜,平常教学中为了方便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在小学生中人数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其二,要根据平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以及性别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的组建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到锻炼,后进生的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就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每个小组以4人为标准,个别组5人或3人,每组中男女各一半,每组尽量要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较强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和细致观察,组与组之间的成员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其三,小组成员的责任分配也要明确,确定合理机制、调整合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内要设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及一般组员等角色。合作前就要分好工,合作中各进其责,又要灵活互补。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简单统计”时,教材要求学生把混合在一起的许多水果图片剪下后,按水果名称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贴在或画在条形格子上,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如果教师不讲清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合作得一团糟。我先讲清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就说“我们每个小组怎样分工才能让我们这个小组最快制好统计图呢?”“先请一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组长1“会用剪刀的小华和丽丽先剪下图片,小明眼睛快分类,我来往条形格子上粘贴,如果谁要慢我们就帮他。”听了这个小组的分工计划,其他小组也纷纷效仿,或更独具匠心。合作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都制成了非常漂亮的不同名称的水果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合作使他们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逐渐体会到在群体合作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其四,为了弥补学生的差异,要经常调整小组内角色的转换。比如:平时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我提出“本周谁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完成认真,谁就做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谁的字书写进步了谁就做记录员。” 这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代表集体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经常的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策略的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例如:第九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后有一个教学内容“节约能源”。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教学目标:目标一是:调查我们生活环境的淡水资源“铁岗水库”的水质历史;目标二:我们班级每个同学家每天或每月用水情况。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如果单纯给了两个学习目标,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我想学生肯定无从下手。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怎样收集资料?是否所有的每一项资料,都得每个人亲自去收集?那可得好长时间,我们可不可以资源共享?”“了解‘铁岗水库’水质历史,从哪入手?针对目前现状,怎样作治理规划?”“每个家庭现在用水情况怎样?打算怎样改善?”这样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一抛出。学生:“我们先到铁岗水库去勘察一下现状,再到水库附近了解居民(年龄大的)调查水库的过去。或到区政府查阅记载铁岗水库的资料。”师“好办法。问题是我们学校离水库很远,怎么去?到区政府查阅资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生1:“我负责联系大客车,解决同学们去水库的交通问题。”生2:“我爸爸在区政府上班,我看能否通过爸爸的关系查阅到资料?”生3:“我负责带照相机。”生4:“我们每个同学把自己家每天用水量进行分类记录和总记录,以一周为单位,然后小组或全班进行资料汇总,达到资源共享。”生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而且也找到了收集资料的可行、有效、快捷的办法,真正理解了资源共享的意义,让我们大家在共同的合作中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吧。活动时间两周。”活动期间同学们组织得有条有理,什么时间单独行动,什么时间合作探讨,什么时候小组统一活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到活动时间结束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调查报告,并且还附带一张改进措施。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必要的合作提高了做事效率。
2、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是随意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会意,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如:我在教学概念较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把自己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时每个人说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说时,其他的同学仔细倾听,不要说别人说过的,某同学说错的,其他组员要给予纠正,说得好的大家要给予掌声,说遗漏的要有人及时补充上。这样的合作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听清了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听清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能听得了表扬之词、也听得了批评之言的良好品质。
3、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如:在我平时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性格开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喜欢表现,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一些同学,性格内项,自尊心强、不善言辞,发言的机会少。所以我经常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他们敢说的勇气,常把一些简单的易懂的让
他们去说,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这样就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4、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善辩
在交流合作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必要的辩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辩论对于小学生十分必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倒”时,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操作,把圆形通过剪割组拼成其它平面图形(已知计算面积方法的图形),通过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圆周率×半径²。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或底×高)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面积=底×高÷2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组剪拼成梯形。师:“到底那一种方法能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请每个小组汇。”每个小组的代表纷纷说出了自己组的推倒过程,每组都说自己的方法好过其他组,会报时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机会,老师决不能错过,最后我肯定了这些方法都正确。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又一次展开了辩论,最后我建议性的给了同学们一个方法,就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辩论不仅使同学们思维、判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迢迢大陆通罗马的道理,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思路。
然而,辩论和平常说话不同,论证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另一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有时语气、语言不当,会引起同学间的矛盾。所以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必要时我们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教育学生使用积极的文明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教育学生树立以理服人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技巧。在数学中要想让自己说法站得住脚,要培养学生学会用举例、验算、实验、引证、说算理、分析思路、归纳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学会心平气和的参与辩论,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吸纳他人意见时还应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在争论中,求同存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
思维是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会思考”是指讨论交流后的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例如:巩固练习中的“思考题”,由于这样的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有能力独立解决。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试着独立解决,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之后通过学生阐述、教师点播,确定正确答案,肯定哪些同学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之后要求每个同学“反思”,就是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促进理解,提高原有认知水平。对于没有独立解决“思考题”的同学,要求他们反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思考吗?他们的想法都正确吗?结果可信吗?推理是否正确?方法能否改进?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还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值得探索的问题?”这样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的体会多种方法和策略,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要大胆质疑。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6、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懂得欣赏和宽容自己的伙伴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当别人阐述一个好观点、一种好想法,要真诚的说一声“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简单,你真了不起!”。宽容与欣赏同样重要,当同组的合作伙伴,思维慢一些,或说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要善意的附和一句“别灰心,再试试看。”“没关系,下道题相信你能行!”这些看似简短的话语,他能促使和谐、民主的气氛形成,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轻松愉悦,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使每个学生在全部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态度,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宽容”和“欣赏”这种做人的美德。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有一句俗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个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都应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在这一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只是多种不同图形的组合,但是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分割、割补、挖空、填补„„),计算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在解题方法上给每个同学一个补充,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又如:十一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中有一道例题“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农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调动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各自独立解答。两分钟后多数同学采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先求每份数,再求玉米的2份数和大豆的3份数。“100÷(2+3)=20(公顷)玉米:20×2=40(公顷)大豆:20×3=60(公顷)。”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整数除法的知识,拓展到学生能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或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所以这又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师:“请同学们在合作小组中讨论讨论,能用本册书学习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或者借助比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吗?”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争辩后,方法一:“2+3=5 求玉米:100×2/5=40(公顷)求大豆:100×3/5=60(公顷)”方法二:“把大豆看作单位‘1’,玉米是大豆的2/3,求大豆:100÷(1+2/3)= 60(公顷)求玉米:60×2/3=40(公顷)”方法三:“把玉米看作单位‘1”,大豆是玉米的3/2,求玉米:100÷(1+3/2)=40(公顷)求大豆:40×3/2=60(公顷)”方法四:„„。把一道能用整数除法解决的应用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互补,拓展到能用分数除法与比相结合的知识解答,而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能说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吗?更应该说是小组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如:上面例举过的“调查铁岗水库水质历史和每个家庭每天用水量情况”的教学,单纯靠一个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依靠小组合作甚至班集体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有判断什么时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必须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敏感,抓住有利时机,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教者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周密实施课堂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班级授课
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全面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有效的小组合作靠的是我们教师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及对学生精心、耐心的长期培养。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开始,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让他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就学会合作的本领,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四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也面临分组随意、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等问题。所以要合理的分组,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方法要灵活运用加强引导。正确把握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能力会有很高的提升,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好的保证。
关键词:合作 合理 合适 实效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开展讨论,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且组织散乱;因问题设置小、碎、细,就缺乏探索价值;参与不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体现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小组内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二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合作。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有一定适当的分工,并且适合合作完成达到共同目标。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以小组或团队的学习成绩或状态为评价依据。这样才能既激励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的作用,又能激发小组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的合作,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众多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思维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小组合作。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虽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诸如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走过场、作表演、敷浅、不求实效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教师的层面看主要有三点:其一,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学习的安排缺少明确的目标。其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更多的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师的参与,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其三,老师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为了合作而合作,而且对于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考虑,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学生层面看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优秀生、活跃生的学习替代小组的学习,掩盖了其他人的真实状态。二是因为分工的缺乏,合作容易偏离目标或重点。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薄弱,我们的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认为”“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讨论得出”等。
三、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分组要合理.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有目标、有重点、有实效地进行,老师就必须将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分组、分工及培训。如果过于放手,学生活动往往只能是表面热闹,没有太大实效而浪费课堂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各学习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形成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又是全班的截面或缩影,每小组的4—6人每学期调整一次,这样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内容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优点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只会是一种重复劳动,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具开放性,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问题。一些内容可以具体分解,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3、引导要及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4、评价要恰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视三个结合:一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二是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三是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高效教学。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是对教师执教经验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打造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习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成效,设计的问题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 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2、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习小组游离于小组 之外,他们有的做学科作业,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心不在焉,更有的浑水摸鱼,谈笑风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往往是一家之言,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展示的专 利。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为了应付公开课,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的代言人”。这样师 生脸上有光彩,却让合作学习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 了优生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 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 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 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 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 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 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 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 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 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 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