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里的聚会
一、幼儿发展情况: 我班幼儿好奇心强、富于想象,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部分幼儿思维活跃,部分幼儿富有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自开展“动手做,游戏乐”活动以来,大多数幼儿改变了以往独自或平行游戏的状态,同伴之间学会了商量、分工协作,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各方面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活动背景条件: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将动物视为朋友。一天早上,我发现有几位小朋友不象往常一样开心地玩玩具,而在悄悄地说着什么,一脸不开心的样子,便上前问道:“你们怎么啦?”蒋梦帆小朋友生气地说:“我最喜欢大象了,昨天我看„大风车‟,看到好多非洲大象被坏人杀死了,偷走了象牙!”这时,孩子们停止了游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王奕人生气地说:“这些人真坏,让警察叔叔把它们抓起来。”朱淳清着急地说:“他们不会杀其它小动物吧!”王奕人抢着说:“还有很多大人吃小白兔呢!”孩子们个个非常生气,王博洋大声地说:“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他的话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热烈响应,可见孩子们已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这是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动物,增强环保意识的好机会,何不抓住这一契机,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呢?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地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一样需要一个祥和的环境。“森林里的聚会”是保护小动物项目活动中的一个子主题,小朋友们通过“参观动物园”、“绘画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等活动,已留下了快乐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孩子们希望小动物在森林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愿望: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表现出来,在森林里快乐地一起聚会,活动由此展开。
三、本次活动目标:
1、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将自己打扮成最喜爱的动物,尝试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合作,共同解决。
2、在艺术表现活动中,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对小动物的喜爱,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3、充分享受大胆想象装扮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四、环境材料准备:
1、布置森林场景。
2、塑料绳、塑料袋、废布、纽扣、塑料盒、棉花、毛线、挂历纸等。
3、工具: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钉书机、油画棒等。
五、活动组织指导:
1、置身“森林”,激发兴趣。
2、和幼儿一起讨论装扮时的注意事项,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互相合作、共同解决。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装扮自己,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角色参与活动,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大胆制作,并对能力欠缺的幼儿给予指导。
4、幼儿愉快地表演游戏。
第二篇:森林聚会教案
森林聚会
教学目标:
1、2、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教学难点:
经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教学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师:(指名说)宴会上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呢,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
2、探究新知。
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1)随意分。① 学生自主分。(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看来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替竹笋,按你们的想法分一分吧。② 交流分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法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你是这样分的,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分法概括板书:(5,1)(4,2)(3,3)。> ③ 小结分法》
(观察分法,引导学生总结分东西包括每一份不一样多和每一份同样多。)
(师板书:不一样多;同样多)④ 揭示概念。
师:只有获得同样多才能使每只熊猫都满意!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说给同桌听一听。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2)理解平均分。① 尝试平均分。
A、引导根据信息窗提问题。
师: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熊猫分完了竹笋,小猴子也觉得这种分法非常好,它们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你能提一个问题吗?(学生说出问题)师:你会这样分吗? B、用学具分一分。
(用12个圆片圆片代替12个桃子摆一摆。)C、交流分的方法
(生说,教师课件演示。)D、归纳方法。
师:尽管刚才我们的分法不太一样,有的是1个1个分的,有的是3个3个分的,还有的是4个4个分的,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说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② 体验平均分。A、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信息窗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B、C、学生动手分 学生交流分法
D、动态演示,理解平均分。(教师课件呈现分的过程:先从16个桃子里拿出4个桃子分给第一只小兔,还剩12个;再把12个桃子分给第二只小兔,还剩8个,以此类推,最后剩4个正好分给第四只小兔。)(3)巩固平均分。
① 基本练习:课本52~53页1、2题。② 开放练习:(用学具圆片摆一摆)
小游戏:12人排队,每排6人,可以排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几人?
你还想怎么排?
3、概括小结。
让生谈收获。
4、课外拓展。
让生找出生活中的平均分,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5、板书设计。
森林聚会
(5,1)(4,2)不一样多
(3,3)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第三篇: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
B4班 李思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
课程来源:
本活动取材于《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上册《我们的树朋友》主题。所欣赏的乐曲为格里格的作品《挪威舞曲》,该乐曲采用“ABA”曲式,主题A具有跳跃般的旋律音型,合着从容而又连贯的旋律线,形成了轻松安详的气氛。主题B则突然加快速度,较强的音响使得段落之间对比鲜明,粗犷而富于激情,形成了热烈的高潮,伴随着戛然而止的休止最后又回归主题A,在宁静祥和中结束。
对于大班的孩子,在轻易听辨区分ABA三段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更为细致地品赏音乐元素。因此将感受欣赏的重点聚焦在各段最具特征的细节上,感受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用“长树叶”和“跳舞”来进行肢体表现,感受B段的节奏型和休止,加以游戏情节,辅以语词来进行重点关注,进一步体验B段紧张、热烈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舞曲的结构和特性。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以及B段的节奏型与休止。
3.体验和同伴一起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故事情境,初步感受音乐
森林里举行盛大的聚会,各种各样的小树精灵都赶来参加舞会,还一起开心的玩游戏。听听什么地方树精灵在跳舞,什么地方在做游戏?
二、随乐记录图谱,进一步感受音乐结构
1、随乐记录图谱 一边听音乐,一边把森林里的热闹样子画下来,看看画的和音乐像不像?
2、了解音乐结构 音乐有几段?一共有三段:树精灵跳舞——做游戏——再一次跳舞
三、肢体表现A段,树精灵的舞蹈
1.听辨音乐细节,感受旋律的断顿与连贯。
树精灵为了参加舞会,长出了小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听听音乐里树精灵长叶子和跳舞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体验音乐旋律的断顿和连贯)
2.幼儿肢体表现
座位表现,分辨断顿和连贯。散点站立表现,增加动作表达的丰富性要求。
四、游戏体验B段
1.听辨音乐细节,感受节奏型X X X X | XX X XX X |,休止。
情节引入:树精灵请精灵之王帮助实现愿望。
第一个问题:找找“精灵之王,快快来,快快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在这张画上又表示在什么地方?
第二个问题:这个黑黑的小圆点在音乐里是什么意思?提醒我们干什么?(听辨乐段中的节奏性和休止)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畅想曲》
B4班 李思
2.加入语词和动作辅助体验。
座位表现,语词辅助表现节奏型、体验B段速度。
散点站立表现,重点关注休止。
五、完整表现乐曲
1、交代游戏规则 精灵之王帮助树精灵实现愿望,只要轻轻一摸,树精灵就会快乐的跑起来,2、游戏数遍。教师及时鼓励。
第四篇: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目标:
1.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第一遍)
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
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听第二遍)
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
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
二、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ABAB)
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
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教师:小动物唱完歌,还要做什么呢?
6、出示节奏卡(2),请幼儿想出表示动作的标志来对应节奏。
教师:小朋友创编的动作都很好,不过要是有节奏些跳起来会更加的美。
7、看节奏卡,练习两遍。(C)
8、和幼儿讨论制定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图谱。
9、完整的随音乐表演一两遍。(ABABC)
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
教师:小动物们又唱又跳,好高兴。你们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呢?(打击乐)
1、出示几种乐器,请幼儿选择和动物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乐器来表示青蛙呢?
2、教师和幼儿商量打击乐图谱。
3、看图谱,用乐器练习演奏。
四、结束游戏
幼儿围成圆圈,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静静的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小动物跳累了,休息了,静静的听着音乐睡着了。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会》教案
大班音乐律动《新年森林舞会》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了解音乐节奏的强弱。2.能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创编。3.体验与同伴一起创编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倾听音乐,了解音乐节奏的强弱。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创编。
活动准备:小动物图片(鸡、鸭、猫、狗、猴子、象、鸟、兔子)、小黑板、舞蹈游戏视频、音乐《新年森林舞会》儿歌。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师幼进入活动室,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森林舞会》的音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音乐起、师幼一起欣赏)
问:音乐结束了,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在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这段音乐是小动物们在开森林舞会,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在参加森林舞会呢?
二、幼儿根据音乐及动图图片创编律动动作
(一)出示动物图片,创编律动动作: 1.教师做动作,幼儿来猜想是哪一位小动物?(师依次一边做动作一变哼唱新年森林舞会儿歌。(强弱))
2.请几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猜出一部分动物,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体验音乐节奏的强弱。
(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巩固音乐节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观看视频,了解舞会创编的形式。
1.观看视频里的老师们创编的舞蹈,视频里老师们的动作和你们的一样吗?)视频里面的老师们在跳舞时都有队形,但我们没有,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为我们的舞会编排几个队形。你们准备排什么队形呢?
2.幼儿将创编动作与队形结合起来,随音乐舞动。(随幼儿兴趣可重复2—3遍。)
五、结束:
今天森林舞会举办的非常成功,小动物们很开心,现在他们要回家休息了,谢谢小朋友们配班,和它们说再见!(教师和小朋友鞠躬谢幕、引导幼儿出场)
暗流镇幼儿园
朱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