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者姓名:熊智滨 作者单位:镇头镇田坪学校 联系电话:***
浅谈一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 的几点做法
内容摘要: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一:用榜样引领;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或者表现好的孩子是学生身边的榜样。其二:用故事教育;用优美的故事进行教育或者让教育故事化。其三:用评价激励;其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
做了多年的德育主任,教了几年的低年级。我发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教给他们知识要难得多。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原来在幼儿园里是以游戏为主,整天无忧无虑地生活,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是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异常兴奋,但过不了多久,这种兴奋、激动便荡然无存了,感觉很难适应正规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不懂得课堂教学常规,上课坐不定,喜欢偷偷的吃东西,随便离开座位,随便说话等等。对他们讲道理,比如:你应该„„不应该„„他们或者根本听不懂,或者表现出不屑一顾;或者仅仅是迫于长辈的威严而表面接受,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想要让这些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不能以成人化的方式教育他们,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和“公式化”。刚入学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他们阅历肤浅,思维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他们又是家里的“小太阳”,许多长辈围着他们转,因此“以我为尊”的意识极强。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一、用榜样引领
1、老师是学生的榜样
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崇高的形象,老师言谈举止学生都非常关注。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被学生模仿。再者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她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发挥“身教”的作用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如小朋友刚开始学扫地时,我一同参与,及时指导,进行适当表扬,激起他们的劳动热情。久而久之,他们能自觉认真地完成值日工作。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写字。在课间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顺手排好桌椅,整理好讲台。上课起立时,我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相信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2、表现好的孩子是学生身边的榜样
低年级小朋友幼稚、天真,行为不受拘束,常会做出幼稚的举动,但是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自己知道答案,往往会积极的举手,非常期待老师叫他回答,一旦老师没叫到他,他的情绪马上会跌落谷底,不但不跟着老师来,更不会聆听同伴是如何回答的。这时我总是树榜样,用孩子们身边的表现好的学生教育他们。我说:刚才×××、×××在同伴回答问题时听得非常认真,就像一个小老师。其他的同学马上会坐的端正的听老师说。还有刚入学的小朋友在对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时,许多学生常常由于兴奋,争先恐后地大声作答,由此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判断。这时,我总是马上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大声作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其他学生会马上受到启发闭上嘴巴,举手发言。长期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安静的聆听同伴的发言,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则会稳定形成。
二、用故事教育
1、用优美的故事进行教育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从而得到教育。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引导小朋友结合实际谈谈感受,孩子们在与故事人物行为的对比中,明确了良好品行的要求,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如:我们班有一些小朋友个性比较胆怯,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很轻。我请小朋友讲回家看《小黄莺唱歌》的故事,第二天请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黄莺开始由于胆小,上台表演时声音太轻,影响了演出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地锻炼,逢人就唱歌给他们听,胆子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在演出中大受好评。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们讨论:小黄莺一开始为什么大伙都不喜欢她?后来为什么被公认为“大歌星”?他是怎么成为“大歌星”的?小朋友们在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大众面前声音响亮地说话、唱歌,别人听得清,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胆子小,是缺乏锻炼,只要在大家面前多说说、唱唱、跳跳,胆子就能变大。紧接着,我马上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评出班级中的“小黄莺”,鼓励胆小的学生向“小黄莺”学习,当学生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会说“你真像那只小黄莺”,一个阶段后,我欣喜地发现,课上积极发言,发言声音响亮的同学明显增多。
2、让教育故事化
开学初,一进教室,看到的是满地的纸屑、果皮,这样不但影响了卫生,而且没有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卫生习惯。还有课堂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总是把课桌椅推来推去,弄得桌椅发出“咚咚”的响声,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妨碍了自身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天天讲,时时讲,让他们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要爱护自己的课桌,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我想,得想个办法。低年级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就编了一个“教室里的哭声”的故事,孩子们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都很高兴地喊:“老师,快讲给我们听吧!”
今天早上老师来得早,刚要开门,突然听见教室里有呜呜的哭声,我吓了一跳,是谁在哭呢?我仔细一听,原来是我们班的地面、桌子和墙壁在说话呢。
桌子:地面哥哥,你的脸怎么那么难看,好像生病了„„ 地面:是呀,我的脸上每天都那么脏,我能不生病吗?咦,你的脸上怎么破了,而且也很脏呢?
桌子:我的小主人每天都用力打我,打得我“咚咚”响,疼死了。墙壁:他们不仅在你们脸上乱扔乱画,把我的脸也画得乱七八糟的,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啊。
这时候,小水桶说话了:你们快去看医生啊!
地面、桌子、墙壁说,“我们去过了,医生说,只要我们的脸能保持清洁,就会好起来的。”
小水桶说:那你们快去找小朋友们帮忙啊!唉,小朋友们要是真能帮我们就好了。
听完了这个故事,教室里非常安静,孩子们都低下了头,静静地坐在那儿。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再也不让桌子和椅子哭了,我要和它们做好朋友。有的说:“我以后不乱手纸屑了。”有的说,我不再在桌子上乱涂乱画了。也有的说,我不再在墙壁上画了。从那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地面、桌子、墙壁真的清洁了很多。上课时他们也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很少把桌椅弄响过。我时常在课堂上看到那一张张幼稚的脸,不由地深深感到教育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方法得当,所收到的教育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三、用评价激励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时刻关注孩子们,才能让他们逐步达到要求直至全面养成习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一个一个都好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喜欢表扬和奖励。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当学生出现了积极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时,我总是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赞赏。我们班有一个专栏“比一比、谁的星星多”,这时,我就会给他奖赏一颗星星。如:文明礼貌星、发言积极星、认真聆听星等等;而当学生出现的消极行为,不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一定当场指出,该批评的及时批评,情节严重的,该惩罚的一定惩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消极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当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时要注意,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是用来强化学生行为的,因而教师不能对任何行为都随便积极评价,甚至奖励。学生表现出的确实是恰当的行为,有奖励的价值,才奖励;学生表现出的只是一般的行为,没有奖励的价值,教师就不用奖励。
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我还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机会。我在班上设立了许多临时的小班干:卫生检查员、领读员、课间文明督察员、班级图书管理员等,让每位学生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江文小朋友学习认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就让他早读领读,他每天早晨来得都很早。刘世杰小朋友做事认真,有一定管理能力,而且认识很多字,我安排他当班级作业收发员。黄新怡小朋友讲究卫生,我让她做班级卫生委员,她每天能定期检查„„这些小干部是轮流当的,只要在两周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就可以当这一方面的小干部。孩子们干劲十足,大家都互相督促,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督促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而不拖延,让学生尝到做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甜头。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减少学生的消极感受,增加学生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进步。这样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评价中,每评价一项,学生就经历了一次反思和总结自己行为的过程,从而使自己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反复的强化作用下巩固下来。
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
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措施培养孩子的习惯。一天,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一小时站起来7次,一会站起来吃点东西,一会看会电视,一会上厕所。妈妈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一小时你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一小时站起来5次就差不多吧。儿子一愣,说5回就5回。第二次妈妈又说,你如果一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就可以看动画片。儿子高兴得不得了。有奖必有罚,妈妈说,先别开心,如果你一小时站起来超过3回,电视就不能看了。结果5天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这3天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不能看动画片.这样对孩子有很强的激励,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妈妈,一想到1小时只能站3回孩子就慢慢地去控制。从她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就用加法,就是千方百计让他将好的行为不断出现, 例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加上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一个好习惯形成的周期是坚持21天,巩固3个月,可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老师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好习惯会越来越多,坏习惯越来越少,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必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坚持不懈,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参考文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孙京媛 编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1 刘儒德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教育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这就是说,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长期实践和磨练。
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景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低年级的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坨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因为老师的以身作则,率先重视,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师。
第三篇:低年级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低年级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奉节县朱衣镇万胜小学一年级(2)班 郭泓燕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新的学年里,我将把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了教育活动更加有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
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加以辨析,然后指导学生去做,使学生脑海里留下正确的印象。通过不断强化和纠正,来促使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目标
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内容
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习习惯
1.早上按时起床,准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
2.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质疑。
3.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乐于读书,愿意与书交朋友。
4.读写姿势要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卷面整洁,格式美观。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5.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当天事当天毕。
6.每天为第二天的学习准备齐全学具。
7.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二)文明礼貌习惯
1.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学会倾听。8.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三)勤俭节约习惯
1.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2.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3.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4.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如易拉罐做花篮,旧凉鞋剪成拖鞋。
(四)遵守纪律习惯
1.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3.放学后按时回家。上下学遵守交通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4.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集合做到“快、静、齐”。
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6.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五)热爱劳动习惯
1.培养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睡前洗脚、铺床,自己刷牙、洗脸、梳头、剪指甲。
3.自己洗小衣物,如:袜子、手帕等。
4.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课桌。
5.收拾房间,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椅、倒垃圾,饭前摆放桌椅,拿碗摆筷。
6.每周按时认真做好值日。
四、实施策略
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班会、班队活动,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具体包括班主任的周会课,少先队活动。
(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4)寓规范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3.开展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4.发挥家庭的行为规范教育作用。
五、评价办法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
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地训练、更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我们现在就在这些细节上多下一些功夫,学生就会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多积累一些资本,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我们辛勤的汗水会换来丰硕的果实的!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的:“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在多年的低段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充分认识和体会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加强仔细听讲、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的不断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说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从小抓起,早期训练
从孩子一入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应当注意培养学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用心写字,注意用眼卫生、读写姿势要端正等等。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二、榜样示范,耐心指导
针对低年级学生向师性强、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课堂上的范读课文、范写生字,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一个语调、一个笔画都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有时甚至连老师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用自己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带动学生。另外,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以帮助其他同学尽快养成好习惯。对于少部分发展较慢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些手把手地教写、面对面地教读,从而使他们尽快地提高。
三、科学安排,由易到难,逐步积累
我们不能因为习惯的重要,而一下子对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起先让孩子服从2---3项容易达到的要求。如果用大量的规则去要求孩子,那你就是迫使他去违反它们中间的这一个或那一个规则,因而你想使他养成的习惯也不可能在他身上扎下根来。在一个时期内(如一个学期),只能重点培养一两个习惯。
例如,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学初,应该从“明日学具,准备齐全”(每天晚上按第二天课表准备齐学具),“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一尺一拳一寸和执笔姿势)等动作性习惯入手培养;“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目标,学有计划”,则应在中高段重点培养。
四、采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每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我们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那么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正强化”。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哪天做到了,就奖励一颗星,没做到就不奖,积累了五颗星换一个月亮,积累了五个月亮换一个太阳,积累了一个太阳就兑现事先约定的奖励。所定的行为要具体、可行,最终的“强化物”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这个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挺有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和强化,最终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大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总结研究工作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黑龙江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把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概括为“三个全面”,其中第三个全面就是 “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而作为小学阶段,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下,我们大庆市正在开展“常规管理年”活动,教研室也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这些都为我们开展这项研究创造了很好的研究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是中心,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但现实当中,我校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学校没有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训练进行专题研究和管理,缺少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教师对学生习惯培养的意识非常薄弱,他们关注的是知识和成绩,轻视的是习惯与能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就成了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差生。在我校多次组织的课堂授课活动中,当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学生身上的时候,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学习习惯,十分令人担忧。在海阳市组织的多次教学示范校开放研讨活动当中,示范学校学生良好的习惯表现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了一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紧迫感。
为此我们提出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评价研究”,是切实可行和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需要的,也是改变我市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一种尝试,希望以此来创出一条适合我市广大农村学校发展的路子,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为改变这一现状,引领教师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和培养策略,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学习习惯的课题引起了教育者乃至学生家长们极大的兴趣和重视。从目前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看出,习惯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话题始终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众多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学习习惯的训练内容,而在训练的策略研究上则是比较模糊,比较概括,不够具体细致,应用性比较差,拿过来就用的东西比较少。我们这个课题准备在训练的策略上有所突破,从学校管理策略和教师训练策略两个方面研究出比较细致,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是以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现状;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一项应用性的研究课题。
所谓“学习习惯”在《教育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是指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二)研究目标
1.细化学习习惯的训练内容,形成具体的训练指标和要求。2.从学校在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管理方面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3.从教师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面探索出一些具体的教育策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现状研究。2.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内容研究。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四)研究假设
假如我们能够探索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训练内容,形成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系列要求,细化成具体的训练指标,并针对每一项训练内容探索出具体的、富有成效的、科学的学校管理和教师训练策略,然后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坚持不懈地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树立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最终成为自动化的学习行为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将得到重新建构,其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夯实根基。同时,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为大家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五)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活动教学理论认为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活动中养成的,不断强化,达到自觉化程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支撑。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为全面把握学生当前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弄清原因,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
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理论作为支撑,作为基层教育者我们积累的大多是经验,而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理念解决有关疑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实验总结法
我们的很多假设和想法都需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因此,课题进入正式研究之后,在调查摸清底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总结的方法,边进行实验,边总结,不断调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立项后,为指导课题的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课题研究具备了强有力的行政支持。领导小组成立后,学校即对此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分析,特别是对我校原有的小学生习惯养成现状的分析,学校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完成了《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工作,同时将对该课题的研究纳入了学校教学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之中,明确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即: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养成内容与策略研究;小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养成内容与策略研究。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领导小组在详细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完善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组建了学校《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小组,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对课题的设想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研能力。课题组通过看优质课录像、上实验研究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教师读书工程,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和一本业务杂志,写好相关的学习笔记与读书心得,在教师中间开展读书沙龙研讨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开闸读书演讲比赛,并积极参与教科所组织的全市读书演讲比赛。
搜集有关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有关资料,认真学习并摘要做好记录,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研究阶段
从2013年7月以来,我校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调整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了子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2013年7月14日,学校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举行了开题仪式,全面启动了实施方案中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中期研究阶段。本阶段完成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对我校小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养成现状进行调查。
为全面把握学生当前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安排专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撰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然后召开了会议,向全体教师做了专题汇报,让老师们明白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学校在管理上,教师在教育上有什么责任?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识到我们在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让大家有一种紧迫感,产生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欲望。
2.积极开展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全面启动以来,对每个研究专题从研究具体负责人、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的形式、参加研究的教师、研究的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筹划。
3.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习有关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书籍,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上网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关论文和研究材料。
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要求。课堂观察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立训练内容。召开习惯养成教育专题研讨会,探讨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我们针对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从课前、课中、课后共确定了十个方面作为训练重点:预习习惯;课前准备;认真听课;大胆发言;说话声音洪亮;讲普通话;规范写字;不懂就问;善于动手操作和及时完成作业,并从目标和要求两个方面做了解读。
第二阶段我们重点研究小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其中语文科按照听、说、读、写进行划分,主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说的习惯;阅读习惯;写字习惯;习作习惯和预习的习惯。数学科按照听、思、问、做进行划分,主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善思求异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认真验算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并形成了具体的学科学习习惯指标和要求。
4.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上,我们分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板块来实施研究。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制定策略—实施策略—反思调整—总结整理。首先由学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然后付诸实施,接下来是实施后的阶段总结,对于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反思,调整以后再进行实施,效果满意以后,就对这项管理策略进行系统整理,最后形成9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广大教师则立足课堂,坚持以教学为载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一边行动,一边研究,特别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持续的反思。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是探索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每节课以后都要认真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败,并做好研究记录。通过不断的实践,老师们针对十个基本习惯探索出了几十项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训练策略。
(三)总结阶段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