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

时间:2019-05-15 04:2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

第一篇: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

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

2005年教育部宣布实行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课改革。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007年10月一项全国高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了90%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了较大改观,课堂出勤率明显上升,课堂秩序明显好转,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2]。新课程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现象。南京农业大学思政部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错位教学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纲要”课意义重大,但与“概论”课有重复

思想政治课“05版”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体系的中心内容,“概论”课处于整个思想政治课的中心,其他三门课都要渗透“概论”课的内容,“概论”课与其他三门课内容的交叉重复在所难免。新开设的“纲要”课体现了党中央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贯强调要学习中国的历史。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3]更重要的是,“纲要”课还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它的教学功能主要不在于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历史的讲解,解释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样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地围绕“纲要”课的性质,将叙史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史论结合,凸显“纲要”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在四门课构成的思政课体系中,“纲要”课是连接“原理”课与“概论”课的纽带。通过“纲要”课的讲授,可以使大学生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概论”课与“纲要”课从性质上来说,都是思想政治课;两者的时间跨度也基本相同,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多交叉重复之处。具体来说,“概论”课阐述的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这就要追溯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但是中华民族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这个大的背景不讲清楚,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及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就会认识不清,对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有疑惑。而这部分内容,正是“纲要”课上编的具体内容。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对这段侵略与反侵略、革命与反革命历史的概述,而一、二、三章内容则从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两个方面具体展开这段历史。“纲要”课中编的几章内容,正对应了毛泽东思想萌芽、产生、成熟和新的发展四个阶段。“纲要”课下编建国后的历史,与毛泽东思想相关部分占两章,第八章社会主义改造正是毛泽东思想相关理论及其实践,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既讲了毛泽东时代的主要错误,也肯定了其历史成就,这既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继续发展,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大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纲要”课第十章第一节第一目“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概论”课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目讲述的都是有关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内容。“概论”课后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部分,则与“纲要”第十章其他内容部分重复。如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土地路线,就必须讲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地国有”的口号是没有号召力的,毛泽东经过实地调研才逐渐形成“土地归农民所有”的路线,这条路线之所以和马克思、恩格斯等人论述的不一样,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国情和马、恩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抗战时为什么要改土地路线为“减租减息”的政策?是因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为了解决最主要的矛盾,我们需要和地主阶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开始后,土地政策又变为“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保证农民积极支援和参加解放战争、保卫胜利果实的必要措施。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则是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需要,发展中国生产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它是实事求是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是独立自主的。从“概论”课角度看,讲理论必然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实践成效;从“纲要”课角度看,介绍这段历史的土地政策具体内容和理论依据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问题。

二、采用错位教学法,避免两课教学重复

面对“概论”和“纲要”两课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一些高校采取简单的“分段法”教学,即“纲要”课教师主要讲授建国前的历史,建国后部分不讲也不进行考查;而“概论”课教师则越过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直接从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部分讲起,重点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此来避开两门课内容的重复。也有学校采用“分教师法”教学,即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教授这两门课,借助教师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不同来避免两门课的简单重复。部分学校四门思政课只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以避免实践教学的重复。不过,笔者认为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前一种做法课堂知识讲授不完整;后一种做法,如两组教师之间没有交流协调,两门课之间还是有可能出现很多的重复或遗漏。教师应严格区分“概论”和“纲要”两门课的教学目的。两者虽然都是思想政治课,但从教学目的上来说,两者区别明显。《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概论”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4];“纲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高等教育法概论(SH)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总复习

选择题

1.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5.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6.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A.低于 B.高于 C.同等于 D.不低于或者高于

7.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8.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制定机关为--------。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A.保障 B.前提 C.先锋 D.基础

1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12.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1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14.受教育者有在----------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A.学业成绩 B.品行 C.身体状况 D.学业成绩和品行 1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日内,作出处理。

A.20 B.30 C.45 D.60 16.世界上最早对教育进行立法,也是最早研究教育立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法源是------------。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民法通则

18. 教育部门规章是由---------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19.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法制、国防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20.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

A.党委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董事会负责制

21.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关系。

A.管理 B.隶属 C.平等 D.上下级

22.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创新精神 B.丰富知识 C.高尚品德 D.聪明智慧

23.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

A.准予毕业 B.准予授予学位 C.准予结业 D.准予肄业 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2.教育部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我国的部门教育行政规章。()3.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学位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的法律证书。()

5.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名称为“XX大学”的高等学校的设立,除了要达到设立高等学校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是有四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8.高等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自身的办学能力来自行确定招生规模。()

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0.教师获聘上岗后,学校应对他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11.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12.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必须按照《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当地民政部门核准登记。()

13.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作出的处理不服时。可以向学校所在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申诉。()

14.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三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5.张某是一高校教师,他对学校给予的行政记大过处分不服,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学校对他的行政处分。()

16.教育法律根据制定机关和调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或部门教育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国务院颁发的教育行政法规。()

18.学位证书的发放是一种国家特许的权利。()

19.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生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学力水平。()

2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自行决定收费标准并公开收费项目。()

21.在高等学校中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

22.高等学校可以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23.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规定。()

24.高等学校的学生,如果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经过学校批准之后,可以结婚。()

25.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26.教育部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我国的教育行政法规。()27.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28.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9.高等教育就是指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

30.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体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1.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32.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受聘合同。()

33.某教师受到学校的行政大过的处分,他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不接受他的诉讼。()

34.我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35.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原则。其中,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36.明知校舍或者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7.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在一定区域内通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8.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39.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

40.获得高校的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中国公民。()

41.教师的解聘是指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42.高等学校具有校内人事权,可以自行调整学校内部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和工资分配。()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高等教育法》的适用范围?

2、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国家关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学历规定。

4、教师在何种情形下,所在学校可以给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5、教师申诉制度及其特点。

6、怎样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何异同?

8、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制度。

9、依法治教的基本内涵。

10、高等学校的法律关系。

11、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

12、教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

1.张某获得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曾经是一位在专业上有才华的大学教师,但他平时做事较马虎。有一次他做加热试验遇上停电,直到下班电还没来,张某离开实验室时忘了把电炉上的插头拔掉。到了晚上,实验室又来了电。因没人在实验室,电炉一直烧着,最后引发火灾,烧废学校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张某被法院以失火罪判有期徒刑2年。张某刑满释放后,到一高校应聘做教师。问:该校能否聘用张某为教师?说出法律依据。

2.述析教师权利的法律规定,并阅读下面材料加以分析:据报载,某职业技术学院200多名教师职工没有领到工资已有5个月之久,教师们多次到教育局反映,要求按月发放工资,仍然无结果。无奈,只好把教育局告上法庭。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胜诉,责令教育局限期发还所有工资,逐月足额发放。请分析法院判决之法律依据何在?

3.某高校市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学校,其制定的“淘汰制”规定:无论考核课程的成绩积点高低或者是否及格,每班学习成绩排列在最后5%之内的学生均将被列为“淘汰”对象。列为“淘汰”对象的学生,允许交纳一定的费用后跟班继续学习,如果这些学生在下学仍位居最后5%之内,则实行“淘汰”――被勒令退学。在实施“淘汰制”规定之后,好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都认真学习,希望不被列入“淘汰”对象。已被列入“淘汰”对象的学生,在下半所修读的课程经努力均取得及格以上,但分数不高,积分偏低,仍摆脱不了名列最感后5%之内,最终同样被学校勒令退学。对此,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学校这个规定不合理,应当修改或废止,但学校管理部门无动于衷。请根据有关教育法规分析之。

4.金某(男)为某高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所在硕士点的导师组组长。在2005年的研究生考试前,学生梅某(女)通过性交易的方式,从金某处获得2门专业课的考题及答案,最终梅某在考研中两门专业课分别获得137分和128分(满分分别为150分)的罕见高分。但梅某的外语仅获得37分(满分为100分),正常录取不上。梅某要金某帮助其搞破格录取,但也未能成功。梅某逐向有关部门检举了金某的泄题行为。问:按照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的相关规定,金某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说出法律依据。

五、论述题

1、在实行依法治教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2、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的相关条款,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高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认识。

3.学习《高等教育法》第4、5章和《教师法》第三章,找出高等学校对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条款。结合实际,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篇:错位和错过诗歌

错位,错过

雪不像雨,打不湿你的衣襟

而你却不知,雪的可怕在于——积累

你肆意胡作非为,得到了她的容忍

而你却不知,关系在变得危险——厌恶

当黑夜悄然来临,你满怀真情的与她聊天

而你却不知,你的爱令她——窒息

雪融化了,比雨水要寒冷

那时你才懂,雪的可怕——寒冰刺骨

你狂热的爱,终于迎来了对方的回绝

那时你才懂,朋友比男朋友好得多——慢慢来

黑夜再次降临,你的真情已被心碎掩盖

那时你才懂,爱并非索取,你若快乐,我便心满意足

我自以为是的以为她喜欢我,当表白之后便无法抑制对她的那份思念。

其实一份真正的感情埋在心间未尝不可,作为朋友守候身边往往比男朋友得到的快乐要多

如果你也深陷其中,希望你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把自己放错位置,就意味着错过她

或许武断,只是个人观点,阅着若有不同观点,欢迎批评指教。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五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下载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概论和纲要课程的错位教育法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开 发 者:肖学红 郭海珍 课程类型:自选课程 教学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 课程安排:初一、初二每......

    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环境保护2、开发教师:杨红霞 3、教学材料:有关环境保护的书刊报纸、网上资料及多媒体 4、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 5、授课时间......

    课外阅读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阅读课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

    课程纲要发言稿

    五年级上课程纲要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乔军岚,来自任楼小学,很荣幸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课程纲要。 我们班一共31位学生,都来自农村,孩子们基础薄弱,几乎......

    课程纲要1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为选修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影视艺术鉴赏和评论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如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逼真性和假定性,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舞蹈课程纲要

    舞蹈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辛安一小 科目名称:小学舞蹈兴趣小组课程纲要 授课课时:15课时 授课对象:3-5年级学生 开发者:王晶晶 日期:2012、3、1 二、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

    羽毛球课程纲要

    《羽毛球》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羽毛球 开发教师:谭校红 课程类型:健康生活类 课时:一学年,共30课时,每周2课时。 开设对象:1-6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1、 以全面贯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