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

时间:2019-05-15 04:5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

第一篇: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

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

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

★表扬过多。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提问过多。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命令过多。“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否认感觉。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嘲笑。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不以身作则。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专家谈: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对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作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学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而是坚持让孩子在初中复读,但最终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只好选择孩子喜欢的职业高中。孩子到了职高后变得积极开朗,学习如鱼得水,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且孩子表示将来要做“高级蓝领”。

■误区二:孩子遇到挫折只会一味指责

孩子遇到问题一味指责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最差的。吴女士建议说,要帮助孩子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吴女士介绍,她的孩子曾经在原来的学校排名第二、第三,到了北京三中后第一次考试就掉到了43名。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没有向孩子发脾气或者冷落孩子。而是帮他分析原因,制定非常具体的改进办法。经过调整,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上到了年级第七名。吴文儒分析,从初中到高中有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很快就能跟上,否则会有落伍的可能。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体引导、帮助。

■误区三: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音乐家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他们把物力、财力、精力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期望远远超过了培养兴趣的范围。孩子的课外时间表安排的满满的,每天像上了弦一样,学习心态自然不会很好。吴文儒说,毕竟大千世界中普通人占多数,家长应该尽量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一味的抱有高期望,只会让孩子痛苦,家长失望。

■误区四: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考多少分?排名多少?这些问题不要等孩子考完了再问。家长只要对孩子平时表现多留意一些,就基本上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并要及时地和各科老师进行沟通,平时注意了解孩子对待作业和错题的态度。例如对于孩子的偏科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在家里引导孩子,帮他在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把舵。

吴女士说,听到孩子学习不好,成绩落后,无休止、无的放矢的唠叨,不去找解决办法是家长们最常见的表现。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家长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走出误区,实施成功家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已成为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心切而又缺乏必要的科学教子方法。他们往往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进行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甚至闹出了许多家庭悲剧,如浙江金华的一位高中生杀害母亲、马加爵杀害同学等。在家庭教育中误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误区之一:家教观念落后。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看成是自家的私事。这种把子女当私有物进行培养的观念,使得一些家长对正当、合理、科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予积极配合,当家庭的教育价值观与之发生冲突时,常出于某种狭隘的目的而另搞一套。这常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念。著名心理学教育专家蒋政华在一次专家报告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等式: 5+2=0。他这样解释: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由于在教育上的抵触和矛盾,实际的教育效果产生对冲,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的教育效果为“ 0 ”。家教观念的落后,使得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任性、依赖、胆小、自私、注意力不集中等让家长苦恼不堪、头疼不已的“独生子女综合症”。

误区之二:家教内容片面。

科学的家庭教育内容应涵盖孩子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但实际上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片面,其主要表现为: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身体培养,轻心理培育等。在孩子上学以后,一个“分”字并涵盖了一切。《新课程与家庭教育》告诉我们:“孩子回家后,家长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考试没有?得了几分?嘱咐孩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上课要注意听讲,学习要独立思考。评价孩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看看×××学习多好!”这使得许多孩子腰圆膀宽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从特定角度看,一些孩子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

误区之三:家教方式单调。

在现实生活中,不科学的家教方式很多,其最大的特点都是单调。典型的单调式家教有三种:第一种是溺爱娇宠型。主要表现在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自理、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过分的溺爱会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严重弱化,有专家指出:“娇生惯养的孩子最终不是社会的叛徒,便是家庭的暴君。”第二种是专制棍棒型。主要表现在家长信守“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子女严厉管制、压迫教育。一位学生在一篇习作中写道:“请不要再打我了!好吗?考试成绩不好,我也很难过,但挨打会使我更加难过……”。第三种是放任自流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在家访时,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家长,他把孩子锁在家里,自己在茶馆里玩牌。

以上这些家教误区的出现,使家庭教育的功能严重缺失。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只有家长们都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他们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从而实现成功的家庭教育。其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对策之一:用先进观念武装家长。

我们要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子女既是为家庭培养后代,更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新观念。强调家长在履行教育责任的过程中,应充分灌输亲情,使情感倾注与家庭教育高度结合。要从小教育和训练孩子懂得记情、感恩、宽容、谦让和与人为善,并通过适当的奖惩,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只有文明礼貌的人才会受人尊敬和喜爱。要尽早让孩子生活到集体中去,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这种新型的家教观念,不但有益于提高家教的效果,而且有益于促进亲情,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关系的融洽。

对策之二:用多元理论引导家长。

加德纳的多元理论告诉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牟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我们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引导家长学习多元理论,使家长明白: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开发,尤其是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要求家长注意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方式表示肯定和欣赏;根据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他们发挥自身学习方式的优势进行学习。我们应用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规划今天的家庭教育,建立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规律的、具有超前战略的多元目标体系。

对策之三:用多种方式启发家长。

成功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多,但很少有家长用一种家教方式就取得了成功。因此,我们要启发家长经常改变其教育子女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来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常用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十种,分别是 1、说服教育法 2、行为训练法; 3、家规制度法; 4、激励评价法; 5、实际锻炼法; 6、自我教育法; 7、榜样示范法; 8、环境熏陶法; 9、艺术熏陶法; 10、心理暗示法。这种种家教方式还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家长与自己的孩子要多进行平等的沟通。家长一味的高高在上,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之间就会产生距离甚至是代沟。

总之,只要我们每位家长都能正视家教中的误区,切实转变自己落后的家教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子方法,真正掌握家教的艺术,全面提高自身的家教水平和家教素养,才能最终避免家教误区。愿我们的家庭教育开出成功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第二篇: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之联想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公安部统计,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的23%,80至90年代,增加到70%以上。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恶性、暴力趋势加重;犯罪形式向团伙化、智能化发展;作案时缺乏明确的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盲目性;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趋向,16周岁以下的犯罪案件明显增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有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家庭教育的失当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称职的父母是导致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上升导致残缺家庭增多,使许多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少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此外,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据笔者了解,不当的家庭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溺爱型”。这类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高压型”。这类家庭奉行“棍棒政策”,父母对孩子稳定管教方法粗暴,动辄打骂训斥,严重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一旦犯罪,就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极大。

三是“放任型”。这类家庭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不能有效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风气或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四是“误导型”。父母的不良行为会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有的父母自身素质低下,举止不文明、品行不端,客观上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教师”,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家长经常搓麻将、逛舞厅,不仅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导致其放任自流,是非不分,最终沦为“小囚犯”。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最直接、最有效、最节省的途径。父母们一定要牢记:孩子不仅是自己家庭的,更是全社会的。如果家庭教育不当而致子女违法犯罪,不仅是家庭的不幸,更是社会的灾难。

第三篇: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教误区

呵护孩子成长

各位家长:上午好!今天,我的家庭报告的主题是《走出家教误区

呵护孩子成长》。首先,我要和各位家长谈一谈当前家庭教育的背景。

我和各位一样也是学生的家长,同时我也是很多学生的老师。做家长和做老师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少学生,总改不了一些坏习惯,被老师批评,被家长骂,可是我们每见到家长,就会从家长身上看到不少他的孩子身上的类似的坏习惯。这就应了我们的一个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欧美国家里,如果一个家长不合格,法庭会剥夺他的养育权,交给法律认为有资格的人家或者部门去养,这是因为做家长也是要有资格的。可是,在我们国家,现在许多行业上岗都需要培训,可就是家长不用培训,做得不好也不用承担什么后果,但是做不好家长,最终造成教育孩子的失误、贻误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利于未来的社会。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在各种社会制度及保障不完善的前提下,我们对于自己及自己的孩子的前景不免产生了种种不安全感及深深的危机感,我们都害怕自己将来拼不过官二代,富二代。害怕自己的孩现在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也就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家长在这种心态下对孩子教育就会发生偏差,有的时候甚至会犯毁灭性的错误。因为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过分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今天,我就这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以期能引起我们共同的警醒与反思。

1、溺爱式

种庄稼不能不浇水,但水多了庄稼会溺死;教孩子不能没有爱,但爱过头了便是溺爱。俗话说:“娇子如杀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当家长的钱包鼓了,不差钱了,我们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新经历。加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人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使孩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如此,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千方百计的满足,不管合理与否总是有求必应,生怕孩子不高兴。对孩子的缺点、过错,无理要求姑息迁就,甚至掩饰,我校每当在下雨、下雪的上学天气里,孩子不上学的就增多。家长打来电话,理由无非是头疼,肚子疼等,第二天,天晴了,这些“生病”的孩子又都精神抖擞地背着书包来了。老师问啊,你怎么好得这么快啊,结果,大部分都是: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帮着撒谎。不是天气惹的祸,是人祸。

不少家长给孩子配手机,于是在农村的校园里也出现了准大款,比阔气,“上课手机响,下课上网忙”的不良现象。由于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们养成专横跋扈,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气。必然会导致孩子不良品质的产生,严重的则发展到走上犯罪道路。

(新闻链接)2010年2月21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毕业于某政法大学的王利,因向父母提出购车要求遭拒,与父母 大打出手。2月22日中午12时许,怀揣弯刀的王利给父亲王平(化名)打电话说有事面谈,把父亲引至偏僻处。接过父亲的2000元钱后,王利又提起了高考 一事,认为父亲所说花3.5万元疏通关系让他上大学是欺骗,耽误了他的前途,要给他700万补偿费。索钱无望的王利在父亲发动汽车的瞬间,从怀里抽出弯 刀,朝父亲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后又连砍数刀……王平断气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儿子,拿上钱快跑。”等父亲彻底没了动静,王利迅速向西南方向逃跑,并有预谋 地毁灭了罪证。

溺爱等于戕害。熟悉王家情况的人都认为从小娇生惯养是王利弑父的主因。王平对儿子一贯太溺爱,“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甚至遭儿子砍杀后临死前还要叫他“拿上钱快跑”。溺爱使王利恩将仇报,惹下杀身大祸。溺爱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话对,“再富不能宠孩子”这话更对!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指出:“为儿子牺牲一切的父母是最坏的教育者。”

2、放纵式

在管教孩子问题上,不少家长可谓呕心沥血,然而,一些家长或出于常年打工在外,或忙于农活,或由于家庭矛盾,离婚了,不少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这也就是困扰中国当前社会比较严重的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农村尤其严重。

一部分家长认为:国家也不包分配了,我既没权,也没钱,考上了,也找不到好工作。与其花钱上学,不如趁早外出打工挣钱,于是告诉孩子,你念你几天书,养好身板,会写自己名就行了,赶明个跟爸妈打工挣钱去。这样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这些都是导致了问题少年,问题青年的增多的原因。

2009届我校毕业生郭某,从西关校风转入时进时成绩尚好,而且是一位积极向上,尊师爱校的好学生。后来我发现他变了,上课时不听,经常旷课,而且还和校外不良人员有往来。经常用吓唬等手段从同学手中抢钱。毕业前,竟把同学用刀扎伤。发现这些不正常现象不,我们了解一些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爷爷在家忙于农活,奶奶每天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对孩子的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发现了该同学的不良表现,却不能与家庭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到初中后这个孩子就流入社会,另人担心。少了亲情,少了联系,少了配合,孩子极易误入歧途。

放纵式的另一表现是家庭教育缺位,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推给学校。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事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我们只管给钱是行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非常舍得投入,把孩子安排进好的学校里。这好像是非常积极的做法,但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们四间小学2011新生中有3个孩子,一个村的,都送到黑山南关小学,吃住在老师家,结果在下学期,这几名孩子全都转回到四间小学,为什么,都呆不了了,我们实际发现,这几个孩子都不爱说话,性格很内向都呆坏了。老师能代替父母吗?当他们受委屈的时候,他们想哭的时候,谁给孩子擦去眼角的泪水,谁给温暖的拥抱。他们在没有家的氛围中成长,个性压抑,性格扭曲。成人都不可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学校教育,更重要的还需要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学龄期、青春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人格模式、生活行为上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则要占主要责任。孩子在18岁人生观形成之前,他的健全人格养成了,他将来就发挥得好;没有养成,就发挥的不好;即使是考上了大学,将来他也很难成功。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以为我花钱了,你就应该替我培养,有这个观念的家长,赶快调整,否则失去的不仅是金钱,还要搭上你的孩子。

现在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经常挂在嘴边说是,我们得钱都给你花了,我们养你不容易,你将来要怎么怎么对我们。实际上正确的态度是:教养孩子是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3)打骂式(数据链接):中央综治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目前发布的《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显示,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有15%的孩子在家“经常”挨骂,“偶尔”挨骂的高达69%。由此可见。许多家长仍信奉着“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的封建信条。以为疏导的方法没有打骂的方法管用。因而他们在育儿实践中,经常用一巴掌打下去来解决问题。很多家长都以成绩论英雄。妄图用巴掌扇出一个清华北大来,这种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有的养成撒谎的坏习惯。有关材料表明,孩子第一次撒谎往往就是从逃避父母打骂开始的。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去年被各在媒体热炒的典型。把孩子打进北大的一位狼爸。(新闻链接):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并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2011年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鸡毛掸,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狼爸”萧百佑定下了“严苛”的家规:不允许看电视,除了新闻;不许随便喝可乐;不允许随便打开冰箱门;甚至不能开空调等。孩子们只要触犯任何一条,就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甚至于还实行连坐制,即,老二挨打了,老大也得挨打,理由是,老大没带好老二。在节目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质疑1是否在倡导“奴性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萧百佑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这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所以不值得提倡推广。

质疑2如此家教,孩子怎能快乐?

南京市十佳家长”、作家张姬雯:在“狼爸”萧百佑的管理下,孩子不可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他的儿子萧尧也曾说过:“记忆里,只有一次,毫无顾忌地玩,让我感觉到童年的无忧无虑。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

质疑3不要在意光鲜的表面,而要关注孩子内心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黄侃:“狼爸”的三个孩子考上北大,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一定如外表那么光鲜靓丽,他们心里也许比较压抑、痛苦。无论怎么“打”,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一个成年人打一个孩子,在我看来,就是以强凌弱的表现。我希望“狼爸”萧百佑能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感情,避免悲剧重演。

这们狼爸的做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网友们也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了对这种教育方法的关切,认为,这是一种暴力且不能普遍适用,不成功的教育方法。

可悲的是,这样的思想在中国绝不是只存在于萧百佑一个身上,有多少家长在把孩子当成动物来训练,让他们学会服从,多少孩子们的天性被“狼爸”们的棍棒扼杀了。至于孩子们的人生是否会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的心理会不会留下阴影他们是不关心的!马戏团里的很多狮子滚球滚的非常的熟练,也可谓是成功的典范,只是没有人会想到狮子自己在想什么。

暴力教育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调查数据表明,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的孩子精神和行为都将受到一定的伤害,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性格懦弱,或是也具有暴力倾向,甚至是反社会的倾向。北大既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不是万能的标杆,2011年10月25日的北大硕士生廖某打骂父母就是个生动的例子。因为带孩子的原因,先后把母亲打走,把父亲打成轻伤害。廖某现为国家级公务员,法学硕士,精通英语,能说不成才吗,但能说成人了吗,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我们的孩子未来的榜样吗?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打进北大,清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根本追求,我们培养孩子不能再停留在封建社会的“光宗耀祖”的标准里了,让孩子有一个拥有自我的多彩人生才是正确的选择。

(4)强制式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成龙,从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整天要求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怎样做,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今年,辽宁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一律禁止补课。这样做的目的是给课业负担日益沉重的中小学生“减负”,让孩子们得到正常的休息。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可有些家长却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开小灶”,一切以成绩为最高目标,把学习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尺。数落孩子时都是这样说:你看看你,才考那么点分,你看人家王小丫,总考第一,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蛋,我这辈子造了什么孽了?然后,就下死命令:告诉你。明个开始你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不准上网,不准。。

必须看书,必须考进前10名,必须。。

现在的家长一听老师谈孩子的问题,就紧张,只要成绩出现波动,就请家教,加班加点,让孩子无所适从,疏忽了孩子所需要的认可,关心、理解、鼓励。孩子感受到的是学习的痛苦,而不是学习的快乐。成绩反而下降了。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成绩,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发展。甚至酿成可怕的后果。(新闻链接):来源:人民网

2000年1月17日,一名17岁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

悲剧发生后,在浙江省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徐力杀母案震惊了社会。在徐力就读的金华四中,同学和老师们反映,徐力平时在学校十分刻苦和节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性格文静,初中时期一直是三好学生,初二就入了团;进入高中之后,也一直勤奋好学,集体活动很热心,也乐于助人。实际上徐力是父亲是一个铁路职工,教育孩子的责任都落在他的母校身上,母亲什么活也不让他干,就是让他学习,一个劲地学。他只要考试考不好,就数落他。为此母子二个经常争吵,从初中吵到高中,终于在一次考试之后,在争吵中徐力丧失了理智,举刀杀母。悲剧发生后,人们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样的好学生会干出如此暴行。

是什么? 是以成绩为至上的教育观彻底毁灭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那有的家长要问,我不让他(她)学习,我让他(她)干嘛啊,其实通过通过让孩子做一做家务,让孩子融入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能面对挫折,荣辱复杂的社会生活,有调查显示,能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能力比较强,是比较容易获得幸福的。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分担责任和学会面对问题的机会。

家长朋友们,因为家庭教育不当,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怎么样做个合格的家长?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不但要对孩子付出我们的爱,还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孩子一起面对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风雨与烦恼,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一同享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那样,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会成为一只天空中翱翔的雄鹰。骄傲着我们的骄傲,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越飞越高!谢谢。

第四篇:毛泽东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

毛泽东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

来源: 时间:2009年09月01日 作者:毛玉美王玉贵编辑:admin 字体:【 大中小 】

毛玉美 王玉贵

[摘要][摘 要]毛泽东一生严格对待自己已经认识到的缺点和错误,不仅坦率承认,而且努力加以改正,并深刻剖析犯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再次发生。

[关键词]毛泽东 缺点错误 自我批评

勇于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特点。毛泽东也不例外。早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对自己的缺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试图加以改正。1921年1月,他在给好友彭璜的信中说:“弟有一最大缺点而不好意思向人公开者,即意弱是也。兄常谓我意志强,实则我有自知之明:知最弱莫如我之意志!我平日态度不对,向人总是齗齗,讨人嫌恶,兄或谓意强,实则正是我弱的表现。天下惟至柔者至刚,久知此理,而自己没有这等本领,故明知故犯,不惜反其道而行之,思之悚栗!”又说:自己常“感情及意气用事而理智无权”,“观察批判,一以主观的而少客观的”,“少条理而多大言”,“自视过高,看事过易”,“论理执极端,论人喜苛评,而深刻的自省工夫几乎全废。”[1]在另一封信中,批评自己“太富感情,中了慷慨的弊病,脑子不能入静,工夫难得持久,改变也很不易,真是不得了的恨事呵”。[2]他还多次讲自己身上有很多旧的东西。1936年秋,他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他小时候曾信过佛,并且还很虔诚。在思想上,他信过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还是美国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主张的坚决拥护者,此后才成为马克思主义者[3]。他还说过,小时候学的也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套[4]。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某些旧的东西在他身上也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他曾回忆说,一次在与他的弟弟毛泽覃的争论中,差点用手打了他。这种旧的东西,越是到毛泽东的晚年表现得就越是明显。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一个领导人,自己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是沿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在他身上还存在着“家长制这些封建主义性质的东西”。[5]

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将其概括成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整风后期,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加上康生等错误地搞“抢救运动”和逼供信,致使不少老干部受到不应有的伤害,感情上难以接受,抵触情绪自然就很大。毛泽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多种场合进行自我批评,当着众多曾经受到伤害的同志的面诚恳地作检讨,以求得大家的谅解。第一次是1944年5月,他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说:在整风审干中有些同志受了委屈„„现在我举起手,向大家敬个礼。第二次是同一年的10月,他说去年审查干部,反特务,发生许多毛病,特别是在抢救运动中发生过火,认为特务如麻,这是不对的。第三次是在1945年2月,他说这两年运动有许多错误,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是我。戴错了帽子的,在座有这样的同志,我陪一个不是。凡是搞错了的,我们修正错误[6]。其态度之真诚、语气之恳切,反而使得受到伤害的同志感到不好意思,心中的不满情绪也就立即随之冰释,真正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整风初衷。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说:“至于犯过错误,那也不是一两个人,大家都犯过错误的,我也有过错误的,错误人人皆有,各人大小不同”,“在20多年的工作中,无论在军事、政治上,在党务工作方面,我都犯了许多错误”,又说:“我这个人也犯过错误。1927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是在经济问题上缺乏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以经济问题我写错了。”他强调:“我今天也想声明一下,我就是犯过许多错误的。”[7]在七大上,他又说:如果说我是完全的布尔什维克,那不见得,说我一点布尔什维克气都没有,也不是那样。许多同志给我写信,还是写此致“布礼”,我想了一下,可以叫带着缺点的布尔什维克。[8]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又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在井冈山时我提的那个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纲领。肃反时我犯了错误,第一次肃反肃错了人。如此等等。”[9]

“斯大林问题”被公开揭露后,毛泽东曾一度极为谨慎,在主观上是很注意防止类似错误在中国再次上演的。1956年9月,他在接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我国很少有人公开批评我,我的缺点和错误人们都原谅。因为我们总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我们虽然也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但是人民觉得我们做的好事总比坏事多,因此人民就多予歌颂,少予批评。这样就造成偶像,有人批评我,大家就反对他,说是不尊重领袖。”[10]正是出于防止有可能脱离群众的深远考虑,毛泽东在1957年上半年排除了众多阻力发动了整风运动,以便把党内的阴暗面充分地暴露出来,受到群众的公开监督,从而把它们消灭掉,以利于改善和巩固党的领导。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整风运动演变成了一场“引蛇出洞”的反右运动,不仅完全改变了运动的初衷,而且进一步损害了党的威信与形象,并由此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的到来[11]。

面对“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失误,1959年7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到因提倡敢想敢做却引起唯心主义时说:我这个人也有胡思乱想的时候。9月,他在一次会议上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是一个甚为不足的人。很有些时候,我自己不喜欢我自己。马克思主义各门学问,没有学好。外国文,没有学通。经济工作,刚刚开始学。但我决心学,不死不休。对于这些,我也要改,也要进取。那时,见马克思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舒畅一些了。随着错误后果的进一步暴露,他对错误的严重性以及自己所应承

担的责任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刻。在1961年初,他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说:近几年来不大了解情况,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12]。3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这几年出现的高指标等问题,总的责任当然是我负,因为我是主席。”[13]一次,他在与卫士的谈话中说:我这个人啊,好处占70%,坏处占30%,就很满足了。我不隐瞒自己的缺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不是圣人[14]。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对自己在“大跃进”运动中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作了自我批评和说明。他指出:“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家批评。去年6月12号,在中央北京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我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说,请同志们传达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后知道,许多地方没有传达。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当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15]同时,毛泽东又指出:“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16]“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17]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大跃进”运动式的失误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八届十中全会上,他再次说道:“我也犯过错误,去年我就讲了,你们也要允许我犯错误,允许我改正错误,改了,你们也欢迎。去年我讲,对人是要分析的,人是不能不犯错误的。”[18]对此,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期间的书面报告的起草委员会上曾回顾说:我们到主席那儿去,主席说:你们的报告,把我写成圣人。圣人是没有缺点的。缺点、错误都有,只是占多少的问题。不怕讲我的缺点.毛泽东还讲过,自己一生中有三大志向,其中之一就是写一本把他的一生包括缺点、错误统统都写进去的书,以便让全世界的人去评论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20]。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越来越严重,逐渐把他树成从不犯错误、永远正确的偶像化的神。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也还保留着清醒的认识。针对林彪一伙所搞的“四个伟大”、“天才论”等,他表示了明显的不同意甚至是反感。他指出:不要用“最高最活”、“顶峰”、“最高指示”一类的语言。什么“顶峰”啦,“一句顶一万句”啦,你说过头了嘛。并说:没有什么万寿无疆的,这不科学。他认为“四个伟大”讨嫌,并明确表示: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我这个人从前就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接受的。又说:“天才不是靠一个人,靠几个人,天才是靠一个党,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天才是靠群众路线,集体智慧。”[21]

粉碎“四人帮”后,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做法,邓小平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又说:“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能够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意了。”[22]

从毛泽东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任何人哪怕是杰出的领袖人物,都有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和某种场合犯有程度不同的错误。第二,要认真仔细地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尽快改正,同时要从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三,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对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注释:

[1]《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18页。

[2]《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78页。

[3]《毛泽东自述(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41、44页。参见《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页。

[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8页。

[5][2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348、38页。

[6]《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281页。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04页。

[8]《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50页。

[9][1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127页。

[11]参见拙文:《论反右斗争对“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

[12]转引自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73页。

[13][15][16][17]《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296、302~303、303页。

[14][18][20]胡哲峰、孙彦:《毛泽东谈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98、183、164页。

[19]《党的文献》1991年第1期,第32页。

[21]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93、99、132、172页。

责任编辑 晏蔚青

摘自:《党史文苑》2006年第20期

第五篇: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您会对您的孩子实行那些教育方法呢?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告诉我们,背单词,背唐诗,学算数,这些智力上的教育。您是否想过,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不应只是单纯的智力培养,很多孩子需要了解的人生道理,需要学会的良好习惯,都要在这一时间教育好,想给您的孩子一个真正的教育,我们带您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有这么几点您一定要注意。很多家长现在忙于孩子的各种培训班,我们不反对您注重知识的灌输做法,但是智力培养绝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很多方法不当的培养,更会制约孩子非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我们建议您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非物质上的,我们更看重的是精神,爸爸妈妈做好孩子生活上的榜样,教育孩子的品格等各方面成长,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发展的。

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也是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爱孩子是最正常的事,但是能不能爱的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了。您是否能理智的惩罚孩子,不对孩子百依百顺,给孩子一个及时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也是很多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说道惩罚,另一种极端做法就是用暴力解决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不会以理服人,将惩罚看做是“常规武器”,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建议您幼儿的缺点错误要具体分析,正常范围内的淘气、贪玩行为,不必过分追究,只要告诉幼儿合理的做法就够了。超越了正常范围的坏毛病,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尽量不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在家长讲理的时候,要说得具体,见好就收。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给幼儿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和空洞说教,幼儿不但难以听懂,而且容易产生反感。孩子承认错误后,家长要适当给幼儿一个“台阶”下。例如,幼儿抢了小伙伴的玩具,母亲可以对他说:“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咱们把玩具送还给小朋友,待会爸爸回来,听说你这么乖,一定很高兴。”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让您的教育更有意义,就从现在开始。请您在心底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了解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在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和孩子主动沟通,不溺爱,不暴力,您的孩子就会犹如阳光下的花朵,在您的爱护下茁壮成长。

下载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错误态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的误区范文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者:刘畅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2013年第03期 学生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习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只有三种教育密切配......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 新华网2009年12月13日 10:58:48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

    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

    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

    早期家庭教育要注意的三大误区

    早期家庭教育要注意的三大误区 第一,对孩子的教育目的的要求,必须适合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发育情况,不能提出过高要求。家庭教育内容必须是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兼顾,不能......

    关于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的论文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认识和走出这些误区,对于培养好我们的下一......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范文模版)

    走出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 白银区第九小学曾海科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当前家庭教育方式的三种误区,并分析了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导致子女性格的种种异化后果,从树立正......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误区与措施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